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2-039-0429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二九集)  2011/5/3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2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四十一面,第五行,從「晝夜念佛」這裡看起:

  「二、晝夜念佛。經云: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前面我們學習到第二類正因第一段「修行十善」,在這一段裡面特別跟諸位報告,這是前人,古來祖師大德沒有提到的。為什麼不提?古代那個社會人人都能體會到,用不著提。現在我們的迷惑比古人深重,不提真的不知道。那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的福報太大太大了,大到沒有辦法來形容,只有用佛門裡常說的一句話「不可思議」來形容它,你無法想像,你也沒辦法能說出。我們這個世間人,誰不求福?不論是中國人、外國人,不分族群,不分信仰,只要是人,沒有不求福的。最大的福報,第一殊勝的福報,到哪裡求?沒人知道。念佛的人是求大福,但是念佛的人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他念得不認真,念佛的時候還夾雜著懷疑,還夾雜著妄念。如果他真正知道念佛是修世出世間第一等福報,我相信他念佛的時候一定是用真心,一定沒有雜念。

  何以知道?前面我們講十善,上品十善生天。善有等級的,上上品十善,當然他還要加一點定功,如果定要是真正成就了,他就不在欲界,那個福報就更大,他到色界天去了。我們單講欲界,我們現前的大眾,每個人都有欲望,欲望沒斷,欲望沒斷就出不了欲界。欲界有六層天,福報最大的是最上面這一層,第六層,叫他化自在天。他所有一切受用是由別人供養的,什麼人供養?第五天供養他。第五天叫化樂天,化樂天人可以說是物質上的享受、精神上的享受,五欲六塵的享受隨心所欲,念頭一動就能夠變化現前,不需要設計,不需要人工來打造。想吃的,所謂百味飲食,這個百味飲食是有來源的,古時候帝王吃飯,他多少道菜?一百道,所以叫百味飲食。這是人間福報最大的,是帝王,帝王吃飯是一百個菜。那個菜盤很小,就像我們現在醬油碟一樣,擺得整整齊齊的,一個方陣,一面十個,一百個,這是福報。不需要去設計,今天配什麼、明天配什麼,用不著,不操那個心,也不需要人營造,念頭一動,百味飲食就擺在你面前。不想要了,不想要完全就沒有了,你看,也不要收拾,也不要洗碗筷。這個好像是神話,科學家懂得,理明白了,怎麼樣能做到他不知道。理是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為什麼第五天、第六天他們心想真的事成,我們心想事不成?我們的想沒有專注,我們的想是散心,不是一心。佛在經上常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他們那個想是一心,我們這個想是多心,多心力量分散了,所以他不能成就。

  於是我們就明白了,阿彌陀佛在因地,沒成佛之前,像我們這樣的身分,一個出家人身分,法藏比丘,非常非常難得,他發了四十八願。也就是說,為遍法界虛空界這一切苦難眾生,如何幫助他離苦得樂,想了四十八樁事情。這四十八樁事情他想了多久?他修了多久?五個劫,這個時間太長了。經上沒有說中劫、小劫,肯定是大劫。一個大劫多長的時間?是宇宙,不是地球,宇宙至少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這麼一個區域。這麼大的世界,成住壞空一次叫一個劫。五劫就是成住壞空五次,這多長的時間!天文數字。他用一心思惟,五劫不斷,這個念力成就了。所以極樂世界一切自然形成的,跟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是同樣的境界。

  化樂天跟他化自在天是我們凡人,凡夫,裡面還有欲望沒有放下,都能夠成就。阿彌陀佛這個世界,五大劫的修行,裡頭沒有欲望。像《金剛經》上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但離相,念頭都沒有,《金剛經》後半部所說的「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那個見就是意念,念頭都沒有。這麼長劫的時間修行。怎麼個修法?那就是自己的願望,希望自己這個願望能夠自然成就,阿彌陀佛做到了。我們凡夫的願望,到第五天、第六天實現了,無需要設計,無需要營造。今天阿彌陀佛以他的願力、修行功夫,達到究竟圓滿的成就,這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他修的,他修成這個功德來供養我們,我們福報多大!只要你真正相信,真正願意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所修的福報你統統享受到,比化樂天還殊勝,這福報多大!化樂天只有享受,不開智慧,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慈悲,天天講經教學沒有中斷,那是什麼?幫助你開智慧。所以到極樂世界可以說是福報圓滿、智慧圓滿,福慧圓滿就成佛了。只有佛稱為二足尊,足就是滿足,二就是智慧跟福報,這兩樣圓滿了,這還得了嗎?

  這個法門,真的,佛說得沒錯,難信之法。為什麼難信?我們聽了這個話總免不了懷疑,為什麼?不是我們的常識,不是我們的經驗,從來沒聽說過,世間哪有這樣的事情?這真叫理想,沒有知道極樂世界理想變成事實了。我們能對這樁事情生起信心,沒有懷疑,也得來不容易,六十年在大乘經教鍥而不捨,才真正體會到,悟出這個理事的真相。我以前沒有講得這麼透徹,不是我有保留,我自己沒搞清楚。所以,想到極樂世界,想到我們的化樂天,不是一個道理嗎?它比化樂天殊勝,這是應該的,那是阿彌陀佛因地上無比殊勝的弘願,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他真做到了。等於說他建一個道場,這個我很早就體會到,建一個樂園,歡迎大家到那邊去居住,到那邊去修行。他為什麼這麼做?現在我們完全明白了,明心見性的人都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我們凡夫有分別,他們沒有分別。所以這兩句話學佛的人都知道,「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都會說,但是這兩句話的真正意思不懂。什麼叫無緣?什麼叫同體?字面的意思不難懂,真是同體嗎?我們沒見性,而我們是幾十年《華嚴經》的薰習、《法華經》的薰習,雖然沒有證得,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對這樁事情我們生起信心,不懷疑了。為什麼?它有理論做依據,理上講得通。

  科學家也懂得這個道理,能與質的變換。科學家也在作夢也在想,如果有一天科學進步到這個地方,我們想要什麼東西,能量是遍法界虛空界,能量是會變的,把能變成物質,我們不就享受了嗎?我們不想要這個東西,把這個物質又變成能量,就解放,就沒有了。能與質的轉換,這個說法很久了,幾十年前我們就曉得,科學家已經報告出,但怎麼個轉變法沒有人會。原子彈也是從這個理論上發明的,就是物質化解成能量,原子彈是從這個理論上發明的。但是如何把能量變成物質,他就做不到了。理論上講,任何物質都可以變換成能量,現在只有少數的這些元素可以讓它變成能量,不是任何一個物質都可以的。在佛法上,任何物質都可以回歸到能量,一切能量都可以變化物質,這個道理現在我們很清楚,一點都不迷惑了。

  物質千差萬別,是什麼原因?科學家告訴我們,振動的頻率不相同。振動頻率慢的,就變成固體,振動頻率快一點的,就變成液體,像水這一類的,我們的皮膚,這個都是振動比較快的。更快的,就變成電磁波,變成光波、變成電磁波。科學給我們證明了,我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情。但是要曉得,統統是自性變的,能量也是自性變的。自性不是能量、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它什麼都不是,但是它能夠現一切法。我們今天講的現象,物質現象、自然現象、精神現象,全是自性變的。同一個自性,就是同一體。真正肯定是同一體,他的慈悲心就出來了,慈悲心是性德,自性本有的。慈悲是愛,真愛。父母對於兒女的那種愛護,什麼時候看?嬰兒時代,小孩還不會走路,這個時候最能夠顯現出來。小孩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你看他的表情,他對父母,父母對他,這是什麼?天性,這就是人性本善。慢慢長大了,他叫懂事了,什麼叫懂事?被污染了,愈染愈嚴重,把天性失掉了、泯滅了。心態改變了,變成煩惱,變成憂慮,變成分別,變成執著,變成妄想,這就是六道輪迴的因。六道輪迴從哪來的?從這兒來的。如果我們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憂慮、沒有牽掛,六道輪迴就不見了,沒有了,它不是真的。

  所以阿彌陀佛用什麼方法,幫助我們離苦得樂、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幫助我們回歸自性?他用持名念佛的方法,太妙了,就是教我們念佛,晝夜念佛。而念佛裡頭有這麼大的福與慧,我們要真正知道了,能不念嗎?能不拼命去念嗎?念成功了,往生極樂世界,你說什麼時候去?隨你的意,你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你這個心念才動,阿彌陀佛就知道了,他就會來接引你。佛來接引,我們在前面一品學到過,上輩往生,法身來接引;中輩往生,應身來接引;下輩往生,化身來接引。我們一般人往生,絕大多數都是佛的化身,佛有能力化無量無邊身。佛告訴我們,這個能力不是他專利,每個人都有,佛法是平等法。每個人都有三身,講法身,法身是同一個體,法身是一,應化身就千差萬別了。所以都是說明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說功德一般人不懂,我們換句話說,福報不可思議,智慧不可思議,德能不可思議,這個大家容易懂,這個東西融合在一起就叫功德。所以,這個是自性本有的。

  現在經,這個經是本經,教給我們「晝夜思惟」,好,應該,別胡思亂想。想其他的,你看,你把你修福修慧的機緣斷掉了。你心裡面那麼多的妄念,全是六道輪迴心造輪迴業,你何必?念佛人不能往生,就是他心不專一,雜念太多,雜念是輪迴心。這是想六道輪迴的事想得太多,想佛想得太少,所以你念佛不能往生。不是說真的不能往生,你這一生不能往生,為什麼?這一生功夫沒成熟。成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能成熟嗎?能。要多久?經上給你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你看,多簡單。所以以前我曾經提過,這也是經上告訴我們,一個月修一天,一天一夜,叫打佛七,精進佛七,這不是七天,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念佛。這個可以做,一個月一天,定一天,一年十二天,別看到時間少,那個力量很大,非常之大。我們將這樁事情提出來,恭敬讚歎,有不少同學聽到了他們就真做,做得非常好,很如法。寫信給我,打電話告訴我,我聽了非常歡喜。一個月找一天的時間,能夠有十幾個人,最好不要超過二十人,小小的場所就可以做,一天一夜。這個東西跟閉關念佛一樣,要有幾個真正內行的來護持,照顧大家。照顧裡面最重要的是飲食,飲食應當是少吃多餐。吃飽了就昏沉、打瞌睡,精神提不起來,餓的時候心裡發慌,也沒有辦法念佛。所以,保持在不飽不飢的狀況。這二十四小時當中,有人替你們照顧。

  晝夜思惟,思惟什麼?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為我們建立這個道場,極樂世界。這個恩德大了,知恩報恩,念念不忘阿彌陀佛。怎樣能到極樂世界去?條件很簡單,第一個真相信,相信阿彌陀佛。相信阿彌陀佛的願行,四十八願,五劫的修行,相信他的願行功德圓滿,極樂世界自然現前,一點懷疑都沒有,這是信。第二個,自己發願我真想去。真想去,這個世界就得放下,不能把這個世界帶去。所以說萬緣放下,一心稱念,這第二個條件。第三個條件是真幹。有這個意念、有這個認識,好!你得真放下,真念佛。

  『種種功德,種種莊嚴』,就是本經裡面所介紹的。釋迦牟尼佛看到了,釋迦牟尼佛去住過,所以他介紹,說得這麼詳細、這麼清楚。我們對於這個介紹人要有信心,聽了之後真幹。往生要多長的時間?我們看看過去的人,《淨土聖賢錄》裡面記載著很多,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出家在家念佛往生,《往生傳》上記載的,大多數不出三年,這個事情就辦成功了。一生到極樂世界,你的智慧、福德就好像是圓滿了,所以這個不容易相信。我們的煩惱一品沒斷,怎麼智慧、福德就好像圓滿了?這就是阿彌陀佛把他的智慧、福德分享給我們,他真分給我們,我們真得到了。在這個環境裡面,把自己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慢慢才淘汰。你看十方諸佛道場,煩惱習氣淘汰盡了,智慧才現前。極樂世界不是的,到那個地方,智慧福德你已經得到,得到慢慢再放下,這是極樂世界跟十方諸佛剎土不一樣的地方。所以,諸佛如來稱讚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道理在此地。

  我們明白了,現在晝夜思惟怎麼落實?「天親菩薩《往生論》立五念門」,這就是天親菩薩他老人家修行的落實,他是這麼做的,提供給我們做參考。五念門,第一個是「禮拜門」。我們要想想這句話,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個是「禮敬諸佛」,你看跟這個相應;第二個「稱讚如來」,跟這個也相應,他第二個是「讚歎」。再看看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諸位翻開《禮記》,頭一篇頭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禮拜、讚歎。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們沒見過面,孔子跟釋迦牟尼佛沒見過面,他們所表演的、所說的居然完全相同。這就應了古諺語裡所說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一個在中國,一個在印度,距離遙遠,三千年前,不一定是同一個時代,所說的、所做的完全相同,我們能不驚訝嗎?我們再想,為什麼要把禮敬擺在第一?實在說,禮敬是性德,從嬰兒上就看出來了。我有一年在日本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陪同我有念佛的同修十多個人,裡面有個年輕的媽媽,推了個小孩四個月。我轉過頭來一看,我說大家別走,停下來,你們仔細去觀察這小孩,你看他的眼神對待他媽媽,他媽媽對待他。我跟大家說,五倫裡頭「父子有親」你看到了吧!那表演太逼真了,沒人教他,小孩也沒人教他,他母親也沒人教她,出自於天性,那就是自然的,一絲毫做作都沒有。那是什麼?那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特別明顯。禮敬,雖然沒有那些禮節動作,他那個心表現得太清楚了,圓圓滿滿。所以人與人,人對於古聖先賢,乃至於對一切眾生,甚至於山河大地,他跟我們都是一體的。「毋不敬」,我們老祖宗說的,那佛教沒到中國來。佛法來了之後,「一切恭敬」、「一心頂禮」。你想想它,古人教給我們。

  今天我們碰到難題了,難在哪裡?難在沒有這個恭敬心。小孩只有在很小的時候你看出來,慢慢長大了,一歲、兩歲了,隨著年齡那個恭敬心就衰了。大概現在小朋友到了五、六歲,父母跟自己什麼關係?朋友的關係,親愛關係沒有了,沒人教他。中國傳統教育為什麼重視扎根?扎根是什麼時候?嬰兒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扎根教育。這一千天根紮不好,以後就難了,所謂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三歲開始教,遲了。他最初的一千天,誰教他?現在是電視教他,父母不教了,家裡面請一個人來帶小孩,父母不教了。帶小孩的人就讓小朋友看電視,他就不吵不鬧。電視裡教他什麼?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那個小頭腦裡頭全學會了,學得快,記憶力好,一輩子不會忘記。這是我們現在講倫理道德教育、講傳統文化,最困難的一個地方。所以,要真正有人努力,總得三、四代以後才能看出成果,我們這一代看不到成果,下一代也看不到成果。那就是什麼原因?沒有誠敬。所以現在教,教誠敬是擺在第一。怎麼教法?這不是講的,是要我們做的,我們以真誠的心待人接物,我們以真誠的態度待人接物,這就叫教學。自己要真幹,要拿出誠意出來,你這才叫做學佛。

  釋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學,諸位細心去觀察、去體會,他是身教擺在第一,行住坐臥、言談舉止都是大家的榜樣,都是大家的模範。那是什麼?如理,在佛法叫持戒。《還源觀》四德裡面所講的第二德「威儀有則」。你所表現的這個形象有規矩,可以給大家做榜樣,不能馬虎,隨時隨地。家人生活都不能夠沒有禮,沒有禮,家就亂了,沒有禮,你家裡小孩不就學壞了嗎?父母是兒女第一任的老師,扎根教育完全靠父母。夫妻之間都不能疏忽禮節,為什麼?做給小孩看的,他的根才能紮得好。如果要疏忽了,小孩的信心失掉了。今天,哪一個小孩有這麼大的福報?父母真正懂得,真正來教兒女,你真愛他。要把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在家庭生活當中做到,一個字都不能缺。所以,禮拜多重要,現在大家都疏忽了。中國古代,清朝的最敬禮是三跪九叩首。現在在民國,禮節上有新規定,最敬禮是三鞠躬。中國人過去作揖是九十度的鞠躬禮,佛門、古印度也是九十度鞠躬禮。現在變成,以前我們在學校念書的時候不是九十度,好像是四十五度,以後聽說就變成十五度。現在呢,點個頭就行了,禮沒有了。人,道德仁義禮,古人說得好,道失掉了還有德,德失掉了還有仁。在中國古人講,中國上古,三皇是行道,以道治天下;到五帝,五帝就用德,降一等;到三王,就是夏商周這個三代,又降了一等,仁,仁者愛人;到春秋的時候五霸,五霸講義;再降一等,那就是漢。秦十五年亡國,漢武帝統一了全國之後,用儒家的,用禮,這個禮一直用到滿清。禮沒有了,老祖宗說得好,禮要沒有了,天下大亂。我們今天這種社會,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看得很清楚。我們要恢復,如何先把禮恢復?再從禮提升到義,再提升到仁,慢慢也能做到古聖先賢的境界。要靠大家努力,要靠大家覺悟,要真幹。我們如果走這條路,從禮、從義、從仁、從德、從道,走這條路,不但救國家,也救了全世界。中國傳統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走遍全世界沒有人不歡迎的,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統統能接受。我們在國外這幾十年,方方面面都接觸到,談到這些問題沒有一個不歡喜,沒有人反對。我原先以為還要經過辯論來解釋,沒有,幾十年沒有遇到,一次都沒有遇到過。所以才真正體會到,這是性德,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所以禮拜非常重要,千萬不能輕視。古人定的這種禮拜這個禮節是有道理的,非常非常有道理。

  第二,「稱讚」。禮是折伏自己的傲慢,稱讚是折伏自己的嫉妒,這是人兩大毛病,貢高我慢、嫉妒障礙。這兩種心態所造的惡業,不但害自己、害家庭,而且害社會、害天下,果報不可思議。五念,這兩門是通途,世間法、出世間法是相通的,後面三條那就是佛法了。佛法第一個要發願,這個發願就是發菩提心。具體代表的有一首偈,「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學佛眾生最高的指導原則。你想學佛,頭一個就是要斷惡修善。眾生無邊誓願度是屬於作願的,你要發這個大願,四弘誓願這一願是主,後面的三願是完成第一願。度眾生就是幫助眾生、成就眾生,我們自己沒有德行,你拿什麼幫助眾生?所以要幫助眾生,先成就自己的德行。德行就是斷煩惱,把煩惱斷掉,把習氣斷掉。

  斷煩惱裡面第一個就是破身見,真的沒有自己,覺悟了;沒覺悟,一切為自己。真正覺悟了,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不是為自己。為眾生才是真正為自己,自他不二,眾生跟佛平等,生佛平等,自他不二。為別人才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完全錯了。所以頭一條放下身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這四句話我們也講了幾十年。我跟同學們講的是真話,這十六個字放下,是不是就成就了?沒有。這十六個字放下了,我只帶同修到佛的門口,沒進去,到門口了,我的標準給大家帶到門口。進去呢?進去得用佛的標準,我這個標準進不去,只能到門口。進去,進去就是佛的標準,要放下見思煩惱,你才能進得去。見惑,三界八十八品,佛教初學,把八十八品見惑歸納為五大類,你就好記,你容易學。五大類裡面,第一個就是身見。凡夫執著身是我,這是錯誤的,身不是我。身不是我,是什麼?是我所,不是我。我所是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不是我,我所有的,我們居住的房子是我所有的,身體也是我所有的。我所有的,有生有滅;我,不生不滅。這個事實真相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我們世間人總以為,靈魂好像是我,靈魂不生不滅,死了以後還去投胎。是不是我?不能說不是我,也不能說真的是我。身,有分段生死,一段一段的。這個一段一段的,現在我們的概念很清楚了。以前很模糊,以為我們這一輩子在這個世間住了幾十年,有生有死,這叫一段,其實不是的。這個一段一段,就是彌勒菩薩講的念頭。那要懂這個道理,我們一彈指之間,這個身體有多少個生滅?有三十二億百千生滅,三十二億乘百千,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之間,我們的身體已經有三百二十兆的生滅,這叫分段生死。分段生死是從這個地方說的,不是說我們這個人從出生那一天到死亡算是一段,不是的。這叫分段生滅。

  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才知道這個身體真的不是我。什麼是我?覺性是我。靈魂是覺性在迷惑的狀態,迷了叫靈魂,悟了叫覺性,它真的是一不是二。迷了的時候,他出不了六道輪迴;覺悟了,他就超越了,他就超出了。所以,佛菩薩真的是幫助我們把真的我找到,假的我不要執著。假我有用,用它來修自己,借假修真,借這個假我提升自己境界。沒有假我不行,借這個假我修一切功德,所以這個假我有用處。要用得正,如果用得不正,用這個假我造作一切罪業,那就錯了,那果報就在三途。用這個假我行善,果報在人天;用這個假我學佛,果報就在極樂世界,不一樣。所以我們得會用它,別用錯了。所以作願非常重要。

  有願之後,「觀察」。觀察是修行,對於宇宙一切事物的真相,佛經上的名詞叫諸法實相,你要觀察清楚,不能夠迷惑。一切事、一切理、一切法的真相通達明瞭,這是智慧。觀察明瞭,你的思想、見解、言行與性德完全相應,這是中國老祖宗講的本善,「人性本善」,沒有一樣不是美好的。這個地方在淨土裡面觀察,你要觀察清楚。你觀察極樂世界,你觀察其他一切諸佛的世界,回過頭來再觀察我們現前的世界,你就有比較了。你就清楚了,我應該學什麼,我應該到哪裡去。佛教眾生,佛不自己做主張,不勸你學這個、學那個,佛不勸的,佛叫你觀察,叫你自己選擇。你看《觀無量壽佛經》上面所說的,韋提希夫人遭了家庭變故,災難現前,求釋迦牟尼佛幫助。向釋迦牟尼佛要求,有沒有更好的世界,這世界裡頭沒有惡人,我想去往生。希望在那個世界裡看不到惡人,聽不到惡事。佛將一切諸佛的剎土展現在她面前,讓她自己看,像看電視一樣,讓她自己看。韋提希夫人很聰明,她看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她說這個世界好,她想去。問釋迦牟尼佛,請佛教給她用什麼方法能夠去往生。佛跟她講《十六觀經》,十六種方法,任何一種方法成就了都能往生。並不是十六種方法統統要學,不是的,一個成就了一切都成就。韋提希夫人跟她五百宮女,這照顧她的人,統統念佛往生。前面我們學過,古大德告訴我們,都是上品上生,不可思議。證明善導大師所說的,「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韋提希夫人跟這些宮女們遇到的釋迦牟尼佛,這個緣太殊勝了,所以她們往生品位高。

  「迴向」,必須把自己所修學的一切功德,不求人天福報,只求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是第一等聰明人他所選擇的。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那個福報之大無法形容。所以我用第六天來做比喻,他化自在天,你一切所需要的,需要受用的,阿彌陀佛供養你,一樣不缺。阿彌陀佛就像化樂天一樣,我們到極樂世界搖身一變是他化自在天,比他還高一等,我要什麼享受的,他變化出來供養給我。念佛人的福報還得了嗎?所以,真正選擇這個法門,念佛求生,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智慧,再沒有超過的。阿彌陀佛真正像是個大慈大悲的父母,我們到極樂世界,他完全奉獻來供養、來照顧。我們到極樂世界跟他變成一體,這是必須要知道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相好、莊嚴跟他完全一樣。你從任何一個角度去觀察,好像智慧也一樣,神通也一樣,道力也一樣,樣樣都像。這就是本願威神的加持,你就變成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靠自己修可不容易,你要修到哪一劫才修成?沒想到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加給你了。我們能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能真正把十方諸佛剎土、一切經教統統放下。我學佛就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我到極樂世界,智慧圓滿,福德圓滿,真正明白人的選擇。以自己修學功德迴向給自性,就是迴向實際;迴向菩提,我什麼都不求,只求圓滿智慧;迴向眾生,我有智慧,我有德能,我不是自己享受,希望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破迷開悟,像阿彌陀佛一樣,這就對了。

  「論云」,這個論是《往生論》,「云何讚歎?口業讚歎,稱彼如來名」。怎麼讚歎?真誠心、清淨心合掌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讚歎。這一句佛號裡頭,具足圓滿智慧、圓滿的德能。那我們念,天天都念這個,為什麼智慧德相不能現前?不是佛號不靈,不是經典不靈,是我們自己的用心出了差錯,我們用妄心,不是用真心。也就是說,我們的真誠不夠,我們只有一分、二分、三分的誠敬心,所以我們得的利益很微薄,也只有一、二分。為什麼韋提希夫人、五百宮女念佛得那麼殊勝的利益?人家是萬分恭敬,她得的是萬分福慧。我們這是一、二分的恭敬,只得一、二分福慧,這不能比。印光大師講得好,不能不知道。這頭一句是教我們念佛。

  又說「彼觀察有三種」,第四門觀察,至少有三樁事情,「一者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教你看,先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哪裡?釋迦牟尼佛在這部經裡頭詳細的給我們介紹,祖師大德很多人給我們依照經典講解給我們聽,黃念老都把這些註解會集在此地,我們統統看見。這些人,像我們到極樂世界參觀,這些人做導遊,給我們介紹,這祖師大德。先看環境。「二者觀察阿彌陀佛莊嚴功德」,第二個是什麼?你看老師。極樂世界沒有天帝、沒有天王,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沒有政治組織,它不是個國家,它是一所學校,阿彌陀佛是校長、是老師。你看看它的校園,極樂世界是校園,然後看看這位校長,他老人家的莊嚴功德。特別要看的,四十八願五劫修行,人家願願都兌現了。極樂世界是自然成就的,沒有一絲毫造作,沒有人去設計,沒有人去建造,自然成就的,就是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三者觀察彼諸菩薩莊嚴功德」,第三是什麼?看同學。十方世界發心往生極樂世界的、親近阿彌陀佛的,全是同學。你看看這些同學,這些同學非常複雜,有菩薩往生的,有聲聞、緣覺往生的,有天人往生的,有人道往生的,有畜生往生的,還有餓鬼、地獄往生的,不齊。雖然有這麼大的差別,三輩九品人人都有分,這個不可思議,這個話是善導大師告訴我們的,總在遇緣不同。我們的緣相當殊勝。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自己真正相信,一點懷疑沒有了,這個成就就不得了。真發願,真念佛,你就決定得生。這三種莊嚴功德,教我們觀察的,都在這部經上。

  「今經所云,正是第四觀察門,或兼口念,則兼第二讚歎門,如是觀察或讚歎,晝夜相續,故云晝夜思惟等等」。所以真正念佛人,希望大家起心動念想極樂世界,別想別的,想別的你就錯了。你看,你把你寶貴的時間,人生在世,時間很苦短,不修淨業,雜心妄念那也在修,修什麼?修六道輪迴,那是輪迴心,輪迴心就造輪迴業,這個事情不能幹。你要想幫助你的家人,你對家人有情執,希望生生世世都在一起。那你就專修淨土,現在把家人也放在一邊,讓家人看到你修行的成就,他就接著幹了。我不必勸你,你看我往生多自在,表演給他看,他就相信了。現在這個世間人,要看到真正的事,沒有真實的事,講得再清楚、再明白他都不相信。所以,一定要做出樣子來給他看。晝夜相續就是晝夜思惟。念佛比什麼都重要,這個世間只有這是真的,其他都不是真的。

  我們再看下面第三個小段。『志心歸依,頂禮供養』,這是「第一禮拜門」。「論云:云何禮拜?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為生彼國意故。」為什麼禮拜?為了求生淨土。這身是什麼?恭敬,禮敬諸佛,身禮拜。禮拜,就拜阿彌陀佛就可以了,不必拜其他的。前面三拜,拜介紹人,我們要知恩報恩,不要忘了介紹人,介紹人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以前面三拜,拜本師釋迦牟尼佛,後面專拜阿彌陀佛就可以了,要這樣的拜法。「如來應正遍知」,這是佛的十號,十種通號,前面我們都學習過。

  下面,「又歸依即歸命。《往生論註》曰:故知歸命即是禮拜。然禮拜但是恭敬,不必歸命」。歸命裡頭一定有禮拜,禮拜裡頭不一定有歸命。所以,「歸命必是禮拜。若以此推,歸命為重」。歸是回頭,依是依靠。從哪裡回頭?從六道輪迴回頭,我不再幹六道的事情了。六道裡面,我們現前斷惡修善,斷惡修善的功德統統迴向求生淨土。我斷惡修善不求人天福報,這真的歸命了,依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現在就加持我。這種加持,雖然我們好像還沒有感觸到,但是它是真的,它一點都不假。什麼時候你會感覺到?你煩惱真的輕了,輕一分,感到有一分;輕兩分,就感到有兩分;輕三分,就感到有三分。你得放下,你不放下,加持你你自己感覺不到。你自己能放下,這個加持你感覺到了,你會把世緣統統捨掉,不再放在心上。世間一切世緣,有很好,磨練自己,沒有也很好,一心念佛,沒有一樣不好。順境很好,不起貪戀,把貪戀的心放下,惡緣也好,不生瞋恚,不都是幫助自己提升嗎?善人於我有恩,惡人於我還是有恩,統統幫助我提升。善人我把功德迴向給他,祝福他。惡人我也把功德迴向給他,為什麼?他造作惡業,我知道他將來一定有惡道,三惡道,希望他在三惡道裡面受苦少。常常存這種心,與道就相應了,與歸命就相應了。

  「今經云,歸依頂禮,復是志心」,這個「志」可以用大勢至菩薩那個「至」,真誠到極處。後面,「更兼供養,彌顯精誠」,精是不雜,誠,沒有虛偽。什麼供養?「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裡面,又以「依教修行供養」為第一,完全跟諸佛菩薩的本願相應。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希求的是什麼?希求一切眾生開悟,希求一切眾生放下,希求一切眾生念佛求生淨土,圓成佛道,這是諸佛菩薩的心願。我們用什麼財物供養,他全不要,全是假的。我們真幹、真信,真正發願,真正念佛求生,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歡喜,這叫真供養。我們不能把供養的意思錯會了。如果心裡頭沒有佛,心裡頭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還不想早一天往生,什麼供養都是假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這些自古以來寺院、庵堂這個道場,這些財供養都非常講究,那是為什麼?那是為了接引眾生的,是替佛菩薩宣傳的,眾生歡喜,眾生願意來,是為這個。把這些眾生接引來,就得好好去教他,如果不教他,那就是假的了。你把這些學生招來,招來好好教他,這就對了;你要不教,不教就錯了。像釋迦牟尼佛當時在世一樣,自己細心觀察,現前的眾生他需要什麼,你就教他什麼。幫助他轉惡為善,幫助他轉迷為悟,幫助他轉凡成聖,這是你接引的真實功德,這是我們應該要做的。我們沒有能力做怎麼辦?我是想教,但是能力不夠,德行不夠,福報也不夠,我們就禮請法師、大德。普賢十願裡頭有,「請轉法輪」,請這些高僧大德,大德是指居士,有修行的,能夠把佛的道理講清楚、講明白的,請他來講。現代科技發達,方便更多。實在請也不是容易事情,現在有衛星、有網路、有光碟,這個不費時間,也不浪費金錢。同參道友到這兒來了,我們一起在電視上學習,在網路上學習,在光碟上學習,都可以。先打開來,大家一起聽,聽完之後,我們大家再一塊分享。哪些地方沒有聽明白,可以重聽,重播重聽。聽明白之後,我們來討論,怎樣落實在生活,怎樣落實在工作,怎樣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好事,我們真的就得受用。真正做到了,再分享大家學習的心得,幫助這些同修們普遍提升,這是真供養,這是真正的莊嚴。人心,你想想看,轉惡為善,何等的莊嚴?何等的功德?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那更是殊勝了。

  下面,「《往生論》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門行成就,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這段文是《往生論》上的。首先我們要注意的,「善男子、善女人」,經典上佛菩薩開示,往往是把這兩句放在第一。提醒我們,我們自己有沒有具備善的條件,這個字是關鍵的字,我們學,能不能得到真實利益,關鍵在此地。真的是善學,你就真得利益,現在真難。善,講到究竟就是本性本善,我用我的本善來學習,你所得的是上上乘。為什麼?我們常講,萬分誠敬你就得萬分利益,你用的是本善,這還得了嗎?真用本善,這個人不必過去有學過,也不一定他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像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為什麼他成就那麼高?他用他的本善。我們這些凡夫不知道用本善,用什麼?用常識,用我們的經驗,我以為怎樣怎樣,這個事情就麻煩了。所以你所用的那個心,那個心是雜心妄想,它不是真心。他什麼不會,什麼都沒有學過,往往那種人用心真心,他沒有雜念,他沒有疑惑,所以一學他就契入。惠能大師是最好的一個榜樣。所以這個善是個標準。

  我們已經不能用我們的本善,那用什麼?用習善。習性裡面有善惡,本性裡頭沒有善惡,它是真善。習性裡面的善已經差一等,跟本善比比不上,但是還不錯,能接受佛法,接受個幾分之幾,不能圓滿,本善是圓滿接受。習善的標準就是前面講的十善業,十善業我們統統都做到了,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十善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個人叫善男子、善女人,得具備這個條件。不具備這個條件,怎麼學佛?從哪裡學起?由此可知,學佛這三個根就重要了,沒有這三個根,天天學佛,進不去。如果自己知道沒進去還算不錯,怕的是以為自己進去了,以為自己修得很不錯,到時候惡報現前,你起了怨恨心、埋怨心。佛是假的,佛騙了我,我上他的當,那你罪業更重了,這個罪業就幫你墮地獄。所以,一定要有孝親、尊師、慈悲、十善的基礎,你修五念念佛,行成就,這樣才能夠得生安樂國土,安樂國土就是極樂世界。

  「畢竟」得生,這兩個字用得好,也就是說你決定得生,不見得是在這一生。你這一生已經種了因,如果這一生的緣殊勝,這個因這一生就結果,就成就。如果緣不殊勝,還留戀這個世間,捨不得離開,這一生不能往生;來生後世遇到殊勝的緣,你就能成就。所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要有高度的警覺。真想往生嗎?是真的,真往生。真往生,這個世間就別認真,學著什麼?隨緣妙用,什麼都好,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放下邊見,邊見是對立,不跟任何人對立,不跟任何事對立,不跟任何物對立,真正做到了和諧、和睦。和睦比和諧的意思更好,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怨親平等,隨喜功德,什麼都好。要真學,為什麼?有人習氣很深,想學,可是境界一現前就忘掉了。必須有高度的警覺心,境界現前的時候能記住,能把它改過來,什麼都好,樣樣都好,沒有一樣不好。為什麼?我馬上到極樂世界去了,還有什麼好計較的?樣樣都計較,說明我還不想到極樂世界去,這兒還不錯,這就不相應了。「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念求相應,不能不相應。所以,生佛國,見阿彌陀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