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21-090-0082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學佛答問  (第八十二集)  2001/5/1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0082

  這位同修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無量壽經.往生正因》第二十五品說:『不當瞋怒嫉妒』;《太上感應篇》講到『常行嫉妒』之罪過;《文昌帝君陰騭文》也講到『勿嫉妒人之技能』,可見古聖先賢常勸人放下嫉妒心,請教恩師如何下手、如何思惟才能遠離嫉妒?」

  答:這樁事情確實是非常嚴肅,因為這個煩惱如果不能夠把它徹底改過來,在菩提道上決定產生障礙,不但道業沒有成就,墮三途的機會就特別大。怎麼改法?《了凡四訓》裡面說得好,有從事上改,有從理上改,有從心上改,《了凡四訓》可以多看看,很值得參考。在事上改的功夫淺,勉強把自己嫉妒心壓制住;這是石頭壓草,根沒有斷,這不是辦法。想到嫉妒障礙的業因果報,這很可怕,才把嫉妒心稍稍壓住。從理上,如果要是能夠懂得是比較好,我跟人是一體,別人的長處就是我們的長處,別人的德能就是我們的德能,我們不但不能嫉妒人家,而且幫助人、成全人,成人之美。為什麼?他的事業成就,我們社會大眾得福,我們自己也得福報,這是明白這個道理。我們障礙別人,實際上就是障礙自己,是障礙社會許許多多眾生的福利,哪裡是對一個人?如果這個人所做的,他的作為功德利益非常大,能影響社會,能影響歷史,我們的嫉妒心把他破壞,把他障礙,這罪過多重!常常想到這個道理,我們嫉妒的心自然就淡化了。

  如果從心理上改,這是最高明的。佛教菩薩就是教所有一切學佛的同修,無論在家出家,「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嫉妒是不善,怎麼可以把這個放在心上?把你的良心破壞了,把你的善行破壞了。你這一生本來可以作佛、作菩薩,因為一念嫉妒心,你墮地獄了。真的,天堂、地獄就在一念之間。《感應篇》、《陰騭文》是從因果報應來講,這是最明顯的。從利害上來說,你懂不懂這個利害?知道一個人要是沒有嫉妒心,確實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尊敬你;你有嫉妒障礙,諸佛菩薩、一切善神遠離你。而誰跟你接近?妖魔鬼怪跟你接近,這些道理不能不懂。常常想到別人的善,就是我們自己真性裡面的一分勝德,一定要成全別人,絕對不破壞別人,就是自己的冤家對頭,他要做一樁好事,我們也要把恩怨放下,幫助他。為什麼?幫助社會、幫助一切眾生。

  第二個問題:「講經當中曾經說治病,信心是關鍵。家父近來患腦瘤,手術切除身體仍很虛弱,請問弟子應如何令家父堅定信心,身體迅速康復,立志求生淨土,又如何令他對學佛生起清淨歡喜心?」

  答:如果你的父親沒有接觸過佛法,《了凡四訓》有連續劇兩片光碟讓他多看,看的遍數愈多愈好,用這個來啟發他,來勸導他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再講念佛往生的故事給他聽,常常為他講《往生傳》,講這些故事,幫助他認識佛教,幫助他認識淨土,這樣就好。

  這位同修問:「在家中設祖先牌位 ,設在佛像下,逢清明、七月十五、冬至供食品,念《無量壽經》、念佛來紀念祖先,迴向他們離苦得樂,往生淨土,請問他們能得到真實利益嗎?」

  答:他們得力多少,視家裡面的人心地有幾分誠敬。印光大師講得很好,一分誠敬他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他得十分利益。所以你要問接受祭祀得多少利益,完全在自己的真誠心。

  又問:「他們會來家中應供嗎?供完祭祀之後,那些食品家中人都可以吃嗎?」

  答:祭祀是誠則靈,祭神如神在,真誠他就有感應。「不誠無物」,沒有真誠的心他不來。祭祀完了之後,食品家裡人當然可以吃,要生歡喜心與祖先共享。

  問:「請問在寺院設超度牌位,祖先也能得利益嗎?」

  答:同樣道理,看寺院裡面的修行人是不是真修,真正修行,他就得利益;都在一個「誠」,誠則靈!

  這位同修寫的大字看得很清楚:「請問念觀世音聖號可否往生,與念阿彌陀佛聖號有何分別?」

  答:沒有分別,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也能往生,念地藏菩薩名號也能往生。關鍵在哪裡?要念到功夫成片,能念到一心不亂,你品位就更高。但是這裡面有一樁事情要記住,念阿彌陀佛可以不要迴向,為什麼?念阿彌陀佛就是要求生極樂世界,念其他的佛菩薩名號都要迴向,就是這一點差別,除此之外,沒有差別。念觀世音菩薩、念地藏菩薩一定要迴向求生淨土,這就對了。

  這位同修問:「請問我們怎樣知道亡者是否去了西方極樂世界?」

  答:這個事情,你自己念到功夫成片就知道,你自己沒有到這個程度,你怎麼會知道?你要問人,別人欺騙你,因為別人也不知道,他說去了,他說沒有去,這話都不可靠。一定要自己功夫成就,你才曉得。

  問:「佛說女眾出家會滅法五百年,請問女眾可否出家,又女眾只可出家一次,短期出家是否包括在內?」

  答:其實女眾跟男眾是一樣,如果有分別,這不是佛法,至少跟諸位說不是大乘法;小乘法有這些執著,大乘法裡面沒有,大乘法是平等法。為什麼佛在小乘經教裡面說女眾出家將佛的法運減少了五百年?意思是講女眾的煩惱多,心量小,嫉妒心重,原因在這裡。佛說這話是不是真的?我們想想就曉得了。究竟是什麼原因?生理與家庭的生活因素。因為女人多半主內,生活的範圍很小,男人主外,他的生活範圍大。你生活範圍小,心量自然就小,起心動念只想到這小圈圈的利益,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學佛之後,一定要拓開心量,如果也能一切放下,做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女人一樣成佛。

  《法華經》有個例子,龍女八歲成佛。《華嚴經》是用善財表法,《法華經》是用龍女表法,他們能不能成就?當然能成就。佛說這個話是在正法時期說的,在末法時期完全顛倒了。往年黃念祖老居士非常感慨的說,正法時期、像法時期修行證果成就的人,在比例當中,出家男眾數量最多,排名第一,第二是出家女眾,第三是在家男眾,第四是在家女眾。現在末法時期顛倒了,學佛真正有成就、念佛往生的,在家女眾佔的人數最多,其次是在家男眾,再其次是出家女眾,最後是出家男眾,末法時期全部顛倒了。出家男眾何以不能成就?都是搞名聞利養去了,心不在道上,不如在家同修。在家同修聞到佛法還真修,出家往往是利用佛法去求自己的名聞利養,這是大錯特錯!所以女眾同修不要擔心這些話,自己好好用功。

  這是楊居士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老法師弘揚正法,以善心救度末法時代愚昧眾生,使我們如撥雲見日。到了新加坡淨宗學會,才感到真正找到了學習和做人的真正目標和歸屬。很希望中國法師把新加坡的經驗帶到中國發揚光大,開闢一塊像新加坡淨宗學會這樣的清淨道場。因為中國的名聞利養、金錢交易,早已把人的頭腦塞得滿滿的,恐怕很難,請問能否實現?」

  答:能不能實現是事在人為,只要我們學佛的同修老老實實的依教奉行,我相信會感動政府的領導。佛教在中國為什麼受這麼多的障礙?實在講,真正的佛教沒有發揚光大;中國政府領導人沒有見到真正的佛教,他們也沒有真正去研究經典。如果真正研究經典,他就知道佛教的好處,以及現在這些出家人所做的,到底如法不如法,有沒有依照經典去做,他就明瞭了。他完全不了解,他也沒有功夫去看。只有我們自己做出一個樣子讓他看,我們學佛的人是什麼樣子,然後讓他去體會不學佛是什麼樣子,這兩個有很鮮明的對比!學佛的人真誠清淨平等慈悲;不學佛的人虛偽,天天搞名聞利養,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這是很強烈的一個對比。我們自己一定要做出好樣子給領導人看,給社會大眾看,讓他看看佛法到底值不值得學習,應不應該發揚光大。

  佛教傳到中國兩千年了,兩千年歷代帝王都皈依三寶,帝王沒有皈依三寶的很少很少,都是三寶弟子,領導全國人民學佛,所以國家社會長治久安。它對於社會的安定,對於族群融合,確實有很大的貢獻。佛法基本的戒條,教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我們果然做到,社會犯罪的事情就少了,這對社會有什麼不好?佛教消滅掉,鼓勵大家殺人、放火、偷盜、邪淫,什麼罪惡都幹,中國領導人是不是這樣教化老百姓?我相信他不是這樣教化的,他也想把老百姓教好,找不到方法教。

  從前帝王懂得用佛教教育教化百姓,特別是清朝,清朝開國前面幾個皇帝,請法師到宮廷裡面講經說法,皇帝帶頭學佛,滿清統治中國實在不容易!清兵入關,把明朝打敗統治中國,他們總共多少人?歷史上講十二萬,他們的軍隊只有十二萬,十二萬人統治這麼大的國家,用什麼?道德、佛法。他們不是說,我教你們怎樣怎樣,中國人不會聽,他用什麼方法教?孔老夫子教我們怎麼作法,大家服了;佛教我們怎麼作法,大家服了,沒有話說了,都聽話了。他當年要是說:「我作皇帝,我叫你怎樣怎樣」,保險皇帝做不穩,會被人推翻,他聰明地方是他善用佛法。中國幾千年來遵從佛法、遵從道德,提到孔老夫子、釋迦牟尼佛,大家什麼話都沒有了,自然就擺平了,所以佛法對於整個世界有很大的貢獻。在中國各個朝代裡頭,哪一個朝代佛法興,這個朝代興旺;佛法衰,他的政權也衰,諸位在歷史上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第二個問題:「如何能看出一個人是從惡道中轉生來的?是不是從畜生中轉生來的人,看起來很愚昧?餓鬼中轉生來的人很貪?而那種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自己以為很聰明的,那又是什麼地方轉生來的?從天道轉生來的是否很慈悲,樣子是否長得好看?」

  答:你講的話沒錯,是有一點道理,確實是這樣的。自以為很聰明、欺騙別人的,你不知道是哪一道轉來的,很可能是人道再來的,但大多數可能是阿修羅道來的,阿修羅福報很大,沒有德行,所以仔細觀察,確實是能看出一點。

  第三個問題:「看到有些出家人念佛很精進,卻不信因果。當別人問他為何不信因果?他說:『都是人。』請問對這種出家人供養還是遠離?」

  答:供養是你自己修福,我們對極惡的眾生看到他沒有飯吃,我們也要幫助他,不能說他作惡、他要死,我們就不顧了,這沒有慈悲心,這不可以的。所以對惡人要供養他、要感化他、要勸導他。你供養他,你對他有恩德;常常照顧他,他會感到你是個好人,以後有機會慢慢勸導他,這樣就好。

  這位同修問:「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餘裕,不修他法又有何憾!這句話中並無說要發菩提心,請問這樣說對嗎?」

  答:如果是真的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內心希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他已經發了,但是他不知道。假如他念佛還有別的妄想,還有雜念,還有對世間名利的希求,就不能往生,就造成障礙。所以古人講的話,他的用意一定要了解清楚,要細心去體會,不能把意思錯會了。

  這位同修問:「請問財色名食睡沒有斷盡,可否往生?」

  答:當然可以往生,帶業往生,斷盡就不帶業了。雖然沒有斷盡,你要有能力把它控制住,不能讓它發作,它發作就造成障礙。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一想到某人欠我的錢還沒還我,這怎麼行?我還要去討債,請阿彌陀佛等一等。他會不會等你?不可以。所以一定要有能力把它控制。這些事情在學佛的人說,平常愈淡薄愈好,對於自己決定是有利益;如果這上面過分的執著,一定造成障礙。

  這位同修問:「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共同體變現而來,諸佛如來實際也是一個佛性,請問這種體悟是否正確?」

  答:正確的,一切諸佛如來,就是自己自性性德變現的。所以佛法中說,西方世界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遍虛空法界,唯心淨土也遍虛空法界,所以才給你講「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就是這個道理。

  這位同修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如果放工之後,回家覺得很累,如不念《無量壽經》,因為時間很長,而念《阿彌陀經》,請問這如法嗎?」

  答:如法,可以的。甚至於連《阿彌陀經》也不念,專念佛號也可以。

  第二個問題:「我平常比較喜歡以唱的方法念佛,因為這樣我覺得很清淨、很歡喜,請問這樣念可以往生嗎?」

  答:往生的條件不是這麼單純,如果只是唱著念佛就能往生,恐怕是錯會意思。「念佛」,諸位要看清楚,中國「念」字怎麼寫法,念字不在口,口裡唱佛你沒有念佛,唱佛不能往生,念佛能往生。「念」是什麼?念是今心,就是你現在心裡確實有佛,這叫念;不一定在口上,口上念不念沒有關係,心裡面有沒有佛?心裡面真有佛,這叫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是在口上。口上念是喚醒自己心裡面要有佛,心裡常常想著佛。佛是什麼樣子?經典要念得很熟,佛的樣子就是經上所講的。經文太長了,我們很不容易記住,我們就專選《無量壽經》第六品四十八願,阿彌陀佛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常常想著佛的心、佛的願,我們常常想,就把佛的心、佛的願,變成自己的心、自己的願,這叫念佛,你一聲佛號都沒有念,你想往生就可以得生。如果心裡面沒有佛,古人講得好,一天到晚念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心裡面沒有佛。所以心要像佛心,願要同佛願,行要像佛的行為,這個人肯定往生,只要他想往生,他決定往生。所以念佛的「念」字,不能夠把意思錯會了,只要你心裡有佛,你怎麼唱也行,這個沒有關係的。

  第三個問題:「什麼稱為攀緣?」

  答:我想攀緣這兩個字,大概字典裡頭可以查得到,《辭源》、《辭海》這邊有,你去查查看「攀緣」怎麼講法。

  這位同修問:「弟子愚痴,請法師開示燃燈古佛與毘盧遮那佛的關係,以及盧舍那佛與釋迦牟尼佛的關係。」

  答:你是不是要分別執著這些東西?經典裡面都講得很清楚,諸佛菩薩沒有一定的名號,名號的建立是恆順眾生;換句話說,是看眾生的需要。諸佛菩薩的示現,也是因眾生的機感,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實在講,一切諸佛菩薩統統沒有名號,名號是假名。我們在座的諸位同學們,你們有名號嗎?假的,不是真的。你們大家都是人,說你是「人」,你聽到了,如果說你是「狗」,你就不高興了。你想想,假如我們的老祖宗當年,最初把我們叫做狗,現在叫狗不就很正常嗎?名是假名不是真的,你自己的名字,還有人常常改名字,所以「名可名,非常名」,不要執著在名號,執著名號是錯誤的。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教我們學佛,用怎樣的心態,你才能契入佛的境界?他就講得很好,教我們三個方法。「離言說相」,我們聽講經不要執著言說。經本文字是言語的符號,既然言語不能執著,文字就不能執著,你要執著文字就跟執著言語是一樣,錯了。這只是一個工具,我們藉著這個工具契入真實,要體會到真實。第二個教我們「離名字相」,名詞術語,佛菩薩名號是名字相,你要懂得意思,不要執著,你執著就錯了。「毘盧遮那」是梵語,意思是「遍一切處」。什麼遍一切處?自性遍一切處,所以毘盧遮那是法身佛的名號,法身遍一切處;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沒有來去,沒有生滅,真的是「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中觀論》裡面講的八不,這是法身,所有一切萬物都是這裡變化出來的,它是根本。所以「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佛的法身是共同的,我們眾生跟佛也是同一個法身,哪有第二個法身?所以名號意思叫遍一切處。

  毘盧遮那,這是法身名號。「盧舍那」是報身佛,報身是講智慧,唯有智慧你才能證得法身,你才能明瞭法身;你沒有智慧,迷惑顛倒,你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證得法身,我們不知道,盧舍那是我們自性裡面本具般若智慧。「釋迦牟尼」是自性裡面本具的德能相好,《華嚴經》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一切眾生跟諸佛是一不是二,是一體。我們迷了,不知道是一體,分自分他,起無量無邊的煩惱,嫉妒障礙,如果知道是一體,怎麼會嫉妒障礙?這叫迷惑顛倒,迷失了自性,宗門講迷失了自己本來面目,這些話都要知道。

  「釋迦牟尼」這個名號,是專門對我們現前社會講的,是教化這個社會;換句話說,是教學的宗旨,教學的目標。現在這個世間的人,對人沒有慈悲心,沒有愛心。「釋迦」是仁慈,教導我們對待別人要仁慈;「牟尼」是清淨,對待自己要清淨,對待別人要仁慈,名號就是他教學的宗旨與目標;所以他沒有名號,用教學的宗旨、目標作為名號,這是名號的含義,不能不知道。在佛法裡面講,這完全是一個,毘盧遮那是法身,盧舍那是報身,釋迦牟尼佛是應化身,一體三身,三身一體,這個意思你懂不懂?真懂得,我們自己也是三身,跟佛的三身也是一體。我們的法身跟一切諸佛的法身一體,我們的報身跟一切諸佛的報身一體,我們的應身跟一切諸佛的應身也是一體。我們今天這個應身是業報的應身,佛菩薩是願力的應身,這個不一樣,所以佛自在,我們不自在。我們是業力支配,業力從哪裡來的?是自己變現出來的,是自己妄想分別執著造出來的,虛妄不實,本來沒有。所以一念覺悟,業就消了,業就變成智慧。為什麼不覺悟?關鍵在此地,眾生跟佛就是這一念差別,眾生一念覺就成佛了。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就是幫助我們覺悟。

  這位同修問:「我退休後在家中,每日念《無量壽經》、念佛求生淨土,並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向親友、朋友介紹佛教淨土法門,也捐印經書放生等,請問這樣做算不算小乘,這樣如法嗎?」

  答:你這個作法不算小乘,很如法,這樣做就好。能常常這樣,把你所做的這些功德都迴向求生淨土,這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