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9-018-0002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般若心經念佛說  (第二集)  1994/3/27  美國聖威爾  檔名:09-018-0002

  諸位同修,昨天我們將《心經》第一段做了一個概略的報告,這個經的重點就在第一句。經,佛法裡面講的有教、理、行、果這四大類,教是教學,理是理論,行就是實踐,所謂果就是從實行當中證實教理的正確性,這就叫證。換句話說,前面教、理、行合而為一的時候,一而三、三而一的時候,這個時候就叫做證。教學的重點是在行,行就是日常生活行為,如果不能把這些理論變成我們實際的行為,那麼這個教學就是我們常講的玄學,不切合實際,佛法最重要的是講究修行。

  這個地方,這部經第一個就是觀,『觀自在菩薩』。接著底下就跟我們說『行』,唯有行,後面才有『照見』,照見就是證。觀這個裡面就是教、理,在實行當中你才能夠照見,才能夠發現事實的真相,這個真相就是「五蘊皆空」,這個時候一切苦厄都沒有了。一切苦厄是迷在五蘊裡面才有苦,才有許多的煩惱,我們講生死輪迴、無盡的痛苦是迷於五蘊。五蘊真相大白之後,不但一般的苦楚沒有了,就是生死輪迴也沒有了。向下的經文就是前面這一段的解釋。當然經文少,解釋都是從綱領上來說,細說都在《大般若經》裡面,那就說得非常詳細了。綱領對我們修行非常重要,對於理論認識了解它,那是大經好,說得很透徹,說得很詳細;可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抓綱領是最重要的,就是愈簡單,我們做起來就愈方便。像昨天我跟大家講的十念法,這非常方便,愈簡單,那個效果愈顯著。修十念法的時候,雖然時間很短,諸位要曉得,那就是觀照。這十念還是觀照,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叫真正的用功夫,那是真正的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不但念佛如此,佛給我們講的八萬四千法門,四弘誓願裡面講的無量法門,念佛就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的一種,一種是觀照,一切都是觀照,問題就是你的功夫得力不得力,關鍵在這個地方。用功如理如法,就是合乎理論、合乎方法,用功得力,觀照功夫就非常的明顯。我們明瞭這些事實,才真正知道佛門裡面所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法門既然平等,沒有高下,我們選擇這個法門,心就會定了,其他人修學與我們不同的法門,我們聽到了,我們見到了,我們起尊重心,不一定要學他。他在那個法門得利益,我在這個法門得利益;他在那個法門開悟、證果、成佛,我用這個法門也開悟、證果、成佛,沒有兩樣。最忌諱的是三心二意,今天想學這個,明天想改學那個,那個麻煩就大了,那個到後來結果是一事無成,一樣都學不好。所以修學貴在一門深入,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一門深入就對了,就能夠達到這個效果。

  『照見五蘊皆空』,這句話實在講就是明心見性,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這是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見性,也就是教下所講的大開圓解,我們淨土宗裡面所講的理一心不亂。『度一切苦厄』,就是佛法裡面常講的大涅槃,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滅,四諦裡頭苦集滅道,涅槃就是滅,滅什麼?滅煩惱,滅生死,滅苦厄,都沒有了。這一句就是證大涅槃。照見五蘊皆空就是證大菩提,菩提是智慧,圓滿的智慧。可見得整個佛法,一句話都說盡了。有人說佛教經典太多,你給他講,不多,你看,就這麼一句,就講完了。細說呢?細說那很多,說不盡;簡單的說,一句話就說完了。

  《華嚴》裡面教給我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從這能體會得到。可是那個一,一是什麼?這一點不能不清楚,它這個一是任一,不是專一,如果是專一,這法就不平等,就有高下了。它一是任一,任何一個一,都一樣的。所以一門深入是任何一門,並不單單指特定的某一門,不是這個意思,是任一。這是從通途上說,就是一般來講,事實確實是如此。為什麼在任一裡面,諸佛如來偏讚淨土?《心經》這裡面講的是通途法門,不是講特別法門,是通途法門,是講一切萬法的原理原則,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違背這個原則。佛菩薩為什麼偏讚淨土?偏讚淨土有道理,因為通途法門都要斷煩惱才能證真,你看這個地方講的,一定要到照見五蘊皆空,你才能度一切苦厄,那個照見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的。我們絕大多數的人,說實在話來講,現在一萬個人當中,大概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人,功夫頂多只能做到觀照,照住都做不到,照住是得定;照見那是見性,明心見性,那更不可能。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根性不行,我們的環境也很不利於修行。為什麼?環境對我們的誘惑太大,一般人禁不起誘惑,心會隨著境界轉,這就是搞輪迴。

  你為什麼不能得定?參禪,參禪的人很多,你們看到幾個參禪得定的?不要講開悟,那不必說了,參禪得定的。過去幾十年,民國初年的時候,倓虛老法師他有一個錄音帶,打佛七,佛七的開示錄音帶,灣區這邊有流通,他老人家的許多著作我們在此地也能夠看得到。這個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位天台宗的祖師,他老人家說過,他一生當中看到參禪得定的,他說有,他見過。從參禪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說一生當中不但沒有看過,聽也沒有聽說過,你就曉得多難。得定,沒有出三界,換句話說,沒有超越六道輪迴,還在輪迴之中,換句話說,沒有解決問題,一定要照見,這問題才解決得了。

  修行人到照見五蘊皆空,這是什麼地位?天台家判教:藏、通、別、圓,照見五蘊皆空在別教裡面講是初地菩薩。你只要修到照見五蘊皆空,你就是初地菩薩,在圓教裡面講就是初住菩薩。《華嚴經》上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是屬於法身大士,也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照見五蘊皆空就是證一分法身,破一品無明,無明不破,沒有辦法照見。所以我們從這段經文裡面,這是大乘的真正成就了,超越三界六道生死輪迴。

  對我們來講,我們的業障很重、習氣很深、煩惱很多、妄念很多,再加上現在社會,現在真的,古人講花花世界那是形容詞,現在是真的花花世界,每天都在受污染,電視就是一個最大的染缸,在那裡污染。報紙、雜誌、廣播,我們六根所接觸的這個環境,比起從前不曉得嚴重到多少倍!從前那個社會非常純樸,我們雖然沒見到,但是像我們這樣的年齡,想一想抗戰時期,想一想我們初到台灣。我們初到台灣,民國三十八年,台灣人口六百萬人。一般人在街上走,穿木屐,我也穿過。生活非常純樸,街上看不到東西,人情味很厚,人與人確實有個親密的感觸。大家能夠和睦相處、互助合作,那時候真的有,彼此幫助,縱使陌生人都很熱心的來幫助。我們初到台灣,路不認識,迷了路,隨便問一個人,他都很熱心的告訴我們,有的時候他會帶我們一同去,陪到一同去。現在不行了,現在你問的時候,人家理都不理你了。你看不過是三、四十年,這個社會風氣完全變了。

  再往以前來設想,愈往前去,人口少,生活簡單,心地純厚。在古時候,古大德教學,在那樣的社會狀況之下,還怕有妨礙,把道場建立在深山裡面,交通不方便,到道場去要走個三、四天,走路上去,沒有交通工具。所以俗話常講,「無事不登三寶殿」,誰有工夫到那邊去?那樣的社會都還想方法來防止污染。祖師大德們要是生在現在這個社會裡,那不曉得做何感想了。現在這個寺院建在深山,不行,交通工具太發達,車一開就上去了。電視、廣播無孔不入,擺個電視機,深山裡頭打開,跟現在社會,沒有離開社會。你就曉得現在修行,比從前難到什麼程度。所以現在難,不容易得定,開悟就更不必說了,不容易得定。定都得不到,換句話說,我們無論怎麼修,修得再好,來生如果說是很幸運的話,可以得個人身;天很難,欲界天都不容易去;最容易去的,三惡道。不要認為是念佛、學佛,學佛人照樣墮三惡道,俗話常講「地獄門前僧道多」,這不是假的!所以修行,修了一生,修了一輩子,最後修到三惡道去了,你說這個冤枉不冤枉!正因為有這麼許多困難,所以諸佛如來才教給我們,在一切法門裡面選擇淨土法門。

  淨土法門的好處在哪裡?不要照見,不要照住,只要有觀照功夫就行了。這我們可以做得到。照見是開悟,明心見性,照住是得定,這個難!不需要,觀照在淨宗裡面就是功夫成片,這個我們努力一下確實可以做得到。什麼叫成片?這是昨天跟諸位說了,我們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其他一切憂慮牽掛統統捨掉。諸位要記住,是叫你心裡面不要有牽掛,不是叫你事上沒有。在事上,你有家庭,你有事業,你要認真努力去做,心裡面不要牽掛,心清淨。有人就問:我心裡不牽掛,我的事情怎麼會做得好?這個你就不懂了,心地要沒有牽掛,你的事情做得更好、更圓滿。為什麼?沒有憂慮、牽掛的心,那個心是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有憂慮,有牽掛,那是迷情的心,迷情生煩惱,生錯誤的知見,你的事情怎麼會做得好?你懂得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就曉得,佛教給我們修學真的有好處,真正帶給我們大利益。所以佛家講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是叫你什麼事都不做了,那你就把佛的意思錯會了。佛教你身心世界放下,是從心地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沒有妨礙。諸位要知道,《華嚴》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事沒有妨礙,妨礙是心,是從心地放下,這個就對了。下面這一段經文說明五蘊皆空: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到這裡是一小段,這一小段是講五蘊的空相。『色』是物質,物質不是真的;『受想行識』是心理現象,也不是真的。「受」是享受,「想」是思想。「行」是念念不住的意思,行就是不住,它不停,不能夠停住,這個叫行;譬如我們一個人,從生到老,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不是一月比一月老,剎那剎那老,它不停。我們常講青春不駐,它不能停在那個地方,如果能停就好了,人人都喜歡十八歲,我們永遠就十八歲,它不停,這叫行苦,這個叫行。「識」,唯識裡面講的阿賴耶識。這四種都是屬於心法,識是心之體,受想行是心的作用。所以這個心,就是你的妄念一個一個生滅不停,這是屬於行,妄念生滅不停。

  為什麼說它是假的?佛法真跟假的定義,簡單的說,真它是永遠存在,永遠不變的是真的;如果它不是永遠存在,它是暫時的存在,它是剎那在變化的,這個就不是真的。根據這個定義,我們觀察一切萬法,人有生老病死,他的存在最長也不過是一百年而已,活一百歲的人還不多。一百歲之前沒有他,沒有這個形相,一百年之後也沒有這個形相,可見得這個是暫時的,是暫有,不是永恆的有,不是永恆的存在,何況這個身確實剎那剎那在變化。現在科學家為我們說明了,我們進佛堂這個時候,在這裡坐上兩個小時,出去了,我進來的時候那個我,跟出去的我,不是一個我。我們生理的細胞新陳代謝已經換了不少,這個在剎那變化。所以這個有就叫做幻有,佛經裡稱作妙有,妙是奇妙的意思,本來沒有,現在有了。有,實際上還是沒有,現代科學家所說的波動,這個說得非常相似。心也是屬於波動,物質這個色相也是屬於波動產生的現象,確確實實它不是真正的存在。這是空的意思。

  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如果這個空解釋什麼都沒有,那是錯誤的。這個空是有,有是有這個形相,有這個作用,沒有它的自體,沒有它的本體,所以佛經上把它比喻作夢幻泡影。佛在經上用夢幻來做比喻說得最多,大小乘經典裡面常常見到。所以空不能把它當作無講,空是有,有形相、有作用,沒有自體。所以從體上講是空的,從相上、作用上講是有的,空有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空就是有,有就是空,這個是比較上難懂一點的。如果把它分成兩個,空不是有,有不是空,我們很容易懂;空跟有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體是空的,相、用是有的,是這麼一回意思。

  底下這四句說明物質的真相,『色不異空』,不異是色跟空不是兩樣的,是一樣的,『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說明它的的確確是一不是二。這四句話不好懂,我們還用比喻來說。古德常常用金與器做個比喻,把金比作體,體是空的,器是相。我們用黃金,金是體;我們用黃金做個項鍊,項鍊是相;我們用黃金做一個茶杯,茶杯是相;我們用黃金做一個佛像,佛像是個相,金不變,相可以隨時變,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色就好比是相,空就好比是金,所以說金就是器、器就是金,金不離開器,器也不離開金,用金跟器做比喻,這句話的意思就比較好懂了。如果我們用金、器來念這四句,色是器:「器不異金,金不異器;器就是金,金就是器」,這就好懂了。從這個比喻體會宇宙的實相,真實相,它是這麼一回事情。

  心理的體用也是這樣的情形,像底下「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如果我們把句子念完整來,那就是「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乃至於到底下「識不異空,空不異識;識即是空,空即是識」。這說明了宇宙人生,色法是宇宙,心法是人生,這把宇宙人生的真相道破了。了解事實真相,然後我們才明瞭佛為什麼叫我們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佛對我們的教訓,我們才歡歡喜喜的接受,才認真依教奉行。佛說的是對的,我們的分別執著錯了。分別執著,東西實在有,是可以分別、可以執著的,它沒有!夢幻泡影,有什麼好分別,有什麼好執著的!

  事實真相說穿了,不但宇宙人生是夢幻泡影,佛說一切法也不例外。這正是佛門常講,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們弘法利生,所謂是「夢中佛事,水月道場」。建立,建立道場,什麼道場?水月道場,水裡面月亮影子;大作夢中佛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是大作夢中佛事。這是真的,一點不假。這就是說明了,不但世間一切法不要去執著,佛法也不能執著,佛法也沒有,都不是真的,雖不是真的,從這些幻法裡面你去體悟真實。所以真的東西說不出來,也指陳不出來,佛對我們的幫助就是旁敲側擊,我們自己要知道去領會、去悟入,那就對了。

  所以佛在《般若經》裡,《金剛般若》就講得比這裡多,「佛不度眾生」。眾生是誰度的?自己度的,你自己悟了,你自己得度,佛不能幫助你悟,佛也不能度你。眾生,一切眾生都是自悟自度,到你照見五蘊皆空的時候,你就悟了;度一切苦厄,你就度了,這是自悟自度。實在說,諸佛菩薩不過是把他自己自度自悟的經驗告訴我們而已,提供我們做一個參考,讓我們有一個榜樣來修學,佛對我們的幫助只限於這個階段。所以開示悟入,佛只能做到開示,悟入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他沒有辦法幫助我們悟、幫助我們入。

  下面一段,我們再看底下: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把世間一切諸法說盡了,也就是宇宙人生真相全盤托出,說盡了。佛說法他的原則是應機說法,也就是說,要看眾生的根性,要看眾生的程度,要看眾生現前生活環境,這些是他說法先決的條件。於是他所說的一定契機,契機就是很適合聽眾的程度,很適合聽眾的需要。佛沒有一句廢話說的,句句都落實在我們生活之中,所以佛法才會受到一切眾生的歡迎,一切眾生的愛好。

  眾生根性不相同,這就是對於一切法迷悟淺深不一樣,有些人對於色法迷得深,對於心法迷得淺,迷得深那就要細說,迷得淺的,稍微提一下他就明瞭;有些人對於心法迷得深,對於色法迷得淺;有些人是心法、色法統統都迷得很嚴重的,這是舉例而說,大別有這個三大差別,佛說法就不一樣了。譬如講五蘊,我們一看,他心法說了四個,說得多,色法只說了一個,這一定是迷心的人很重,迷色的人淺,這講五蘊。如果是相反的,心迷得淺,迷色迷得重的,佛就講十二處。十二處講六根、六塵。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個統統是屬於色法;六根裡面,眼、耳、鼻、舌、身也是色法,色法說了十一個,心法只說一個意,六根裡面意根是心法,心就說得很簡單,色就說得很詳細,這說十二處。如果兩者迷得都重?佛就說十八界,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心法裡面說了七個,六根裡頭意根是心法,六識是心法,意根加上六識,心說了七個,色法說了十一個,兩邊都說得很詳細。這是完全看聽眾對於色心迷的淺深,佛說法就不一樣。這一段裡面講了十二處、講了十八界,我們明白佛為什麼這樣說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就把一切法都包括,這個一切法不限於我們這個地球。實在說,盡虛空遍法界,包括一切諸佛剎土,也不出這三大類: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佛講三科,不出這個範圍。所以這三科就把虛空法界裡面一切萬法都包括盡了。

  這些法的真相是什麼?佛在此地講『諸法空相』,這一句是綱領,一切法的真相是空相。佛門常講「萬法皆空」,就是根據這個意思說的,萬法皆空。萬法皆空,不是說萬法皆無,這一定要看清楚的,不可以說萬法皆無,是講萬法皆空,空跟無意思不相同,體空、相有。為什麼說它皆空?因為一切萬法都是不生不滅的,這個我們很難懂。我們看到一切萬法都是有生有滅,都是有垢有淨,都是有增有減,這是我們凡夫看的。這個看法看錯了、想錯了,我們把事實的真相看錯了、想錯了。真相是什麼?真相是不生不滅。其實這一句是底下這幾句的總綱領。

  什麼叫做生?生是從前沒有,現在忽然有這個現象,這生了;滅,滅是從前有,現在沒有了。我們看到這個現象叫生滅。佛說我們沒有見到真相,只看到現象,沒有看到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他老人家告訴我們,是緣聚緣散。緣聚的時候我們不曉得,以為那是生;緣散的時候,我們不知道,以為它是滅,其實沒有生滅。這個道理很深,假如我們真的搞明白、真的清楚了,我們會得一個很大的快樂,什麼快樂?生死沒有了。一般人對於死很恐怖,這恐怖沒有了,遠離一切恐怖。下面講「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恐怖真的沒有了,曉得什麼?曉得我們沒有生死,沒有生滅。在楞嚴會上,波斯匿王聽佛說法,他明白這個道理,他非常歡喜、非常快樂。因為常常憂慮著生老病死,常常放在心裡很痛苦,結解開了,知道沒有生老病死,都不可得。

  我們現在要說明什麼叫緣聚?什麼叫緣散?佛給我們講,一切萬法都是因緣生的,因緣所生的就不是真的。《中論》裡頭說得好,「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個我是佛說的,那就叫空。譬如毛巾,這是個相,它是緣生的,我們看到是有,佛看到是空。怎麼是空?把這個線頭打開,一拆開一條,拉長時它是一條線,原來是一條線聚集成一條毛巾。佛眼睛看,沒有看到毛巾,看到線,沒有看到毛巾,它是聚的;線再一分析,裡面是纖維;纖維諸位再分析,現在科學家分析,就分成分子、原子、電子,分的時候他看到是那些東西。這是緣聚,才有這個相,哪有生?拆開來的時候,毛巾沒有了,滅了,是緣散了。這是緣聚散而已,並不是這個東西真的有生滅,緣聚緣散。

  《金剛經》上,佛說的尤其是明瞭,佛講這一切萬法,小說到微塵,大說到世界,那個世界不是我們這個地球,世界是講現在的宇宙,無量無邊的星球,佛說一合相。《金剛經》上說「一合相」,一就是我們現在講基本的一個物質,是這個基本物質排列組合不同。我們現在講方程式,排列的不一樣,這樣組成分子,分子再組成物質,一切物質統統是這一個基本物質組合的現象,所以這一切相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的。在佛眼睛裡面,這一塊石頭、沙土跟我們講的金剛鑽,佛看完全是一樣的。為什麼?它基本的物質相同,只是組合排列不一樣而已,所以它的價值是相等的,不會有差別,不像我們現在金剛鑽價值那麼昂貴,石頭根本沒有人要。都是一合相,只是它裡面的排列方式不一樣。

  現在我們要問,這是個很大的問題,也是非常嚴肅的問題,宇宙的這些現象誰排列的?沒有人知道。於是人就打妄想,大概一定有個神在那個地方排列、在那裡製造的,所以就變成神造宇宙,神造萬物。神到底在哪裡?虛無飄渺,從來沒有人見到過;神是人幻想出來的、推測出來的,不是真正有的。佛把這個事情給我們解釋,宇宙萬有從哪裡來的?是從我們自己心裡面變現出來的,心是能造,宇宙萬法是所造;心是主宰,佛菩薩不是主宰。《華嚴》十玄門裡面有一條講「主伴圓融」,主到底是哪一個?不是專一的,也是任一的。譬如我們講阿彌陀佛是主,所有一切十方諸佛都是伴,像大會裡面他是主席,其他人都要聽他的,一個主。如果說釋迦牟尼佛為主,阿彌陀佛也是伴,也站旁邊。所以這個主是任一,不是專一。我自己是主,一切諸佛菩薩都是伴,這是事實,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個個都是主。主,主宰宇宙,主宰人生,所有一切都是你自己變現的。

  這個事情,佛在唯識經論裡面說得非常詳細。唯識是科學,是高度的科學。宇宙,真實說,一個人是一個人的宇宙,我們大家都坐在一起,各人是各人的宇宙,各人是各人的世界,不會說兩個人相同的。所以,宇宙人生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現在我們同在這個境界裡頭,這個就是說明變現有相似的,我變出來的境界,跟你變出來的境界,現在有相似的境界,其實絕對不是一個。譬如這兩盞燈放的光,我們看的光是一樣的,其實各是各的光明,你這個燈熄掉的時候,它這個燈光就沒有了,彷彿是這個情形。所以世界是自己變現的,十法界是自己變現的,一切諸佛是自己變現的,一切菩薩也是自己變現的,一切眾生還是自己變現的,除了自己之外,無有一法可得。這是真相。

  如果不能體會到這個意思,我們想想作夢,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當夢醒的時候想想,剛才夢中境界還滿清楚,還都能夠記得,這夢中境界從哪來的?都是自心變現的。夢境的時間短,幾秒鐘而已;這個時間比較長一點,能夠有幾十年,有這麼長,這幾十年跟幾秒鐘沒有什麼差別。所以從夢境裡面體會到人生,人生如夢!人生實實在在是一場夢,既然是一場夢,有什麼好分別,有什麼好計較,有什麼好認真的?你在裡面分別、計較、認真,錯了,自找苦惱。真相搞清楚了,無論什麼境界,順境也歡喜,逆境也歡喜,你就過得很幸福、很快樂。你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你就能夠自由自在變現這個環境,也就是說,在境界裡做得了主,這是佛菩薩,這是覺悟的人。凡夫心隨境轉,在境界裡做不了主,覺悟的人在境界裡可以做得了主,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境界裡做得了主,這就幸福,就自在,觀自在。

  我們講真能做主,我們想不老行不行?行,確實可以做得到。他為什麼會老?剛才講了,所有一切萬法,包括自己的身體,都是隨心所轉,年歲大了,常常就想老了。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天天想老了,這個老就加速度的老,很快的就老了。哪個地方有點病痛就想到我病了,這個病就一天比一天加重,為什麼?從心想生。如果我們在心裡把老這個念頭拿掉,根本沒有這個念頭;病這個念頭拿掉,根本沒有病的念頭,那就恭喜你,你就不會老,也不會有病,為什麼?你心裡沒這個東西了,境界裡頭絕對沒有這個事情。

  現在醫學裡頭也非常重視講心理健康、心理衛生,他知道有這些現象,但是他還不能究竟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佛在《無量壽經》上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佛跟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就相信了,我們信得過,為什麼?有理論的基礎在。西方世界的人為什麼永遠不老?因為他沒有時間觀念,我們有時間觀念,有歲月遷流,有這個觀念,就把我們搞老了,使我們變老了。這一切都是自心所變的,說明這個事實的真相。所以心理一定要健康,一定要清淨,一定要平等。《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只要做到這五個字,清淨平等覺,真的就得自在了。我們用什麼方法去得到清淨平等覺?用念佛的方法。我昨天教給大家十念,一天九次十念的方法,用這個方法可以修成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得到了,果報就是無量壽莊嚴,所以無量壽莊嚴是果報。

  這是說明為什麼『不生不滅』,就是緣聚緣散,緣聚的時候沒有生,所以緣散的時候也沒有滅。我們講生滅都是一個錯誤的看法、錯誤的想法,實際上沒有生滅。生滅既然不可得,『垢淨』當然也沒有。『增減』,佛法裡面常說「無明減一分,菩提就增一分」,這不就增減了嗎?實在說,這是佛的方便說。換句話說,「生滅、垢淨、增減」這些現象,迷的時候有,悟的時候就沒有了。在六道裡面講、在十法界裡面講能講得通,它有這個現象存在;在一真法界裡面沒有了,統統都沒有了。一真,真!十法界、六道是妄。

  迷妄裡面講有,真實裡面講就沒有了。《心經》是照見五蘊皆空的境界,換句話說,他是圓教初住菩薩以上的境界,他們境界裡面沒有,因此五蘊就沒有了。『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五蘊沒有了。五蘊沒有,這是講人我空,破了我執,人我空。『無眼耳鼻舌身意』,這句講的是六根;『無色聲香味觸法』,這句講的是六塵;『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這是講十八界,這就是說的法也空了。我執破了就超越六道,三界裡面生死沒有了;法執要是破了,變易生死也沒有了,變易生死也了不可得。

  佛經裡面跟我們講的,生死有兩種,這兩種生死都盡了,都沒有了。「分段生死」,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像我們人這一生,從生到死這是一個階段,這是講六道輪迴裡面生死現象。「變易生死」是剎那在變易,非常的微細,超越六道之後,六道生死粗相沒有了,變易那個細相還繼續存在。變易,一直到成佛才沒有了,才完全斷盡。變易,實際上講沒有生死的相,用生死是形容它苦,生死是苦相,形容它苦。這個也不太好懂,我們舉個例子說。譬如我們讀書,我們今年讀一年級,明年就升二年級,今年一年用功夫也受了不少辛苦,到明年念二年級,念二年級,好像一年級死了,二年級生了,就是這個意思。就是他受一番辛苦,他境界提升一層。像菩薩,這講法身大士,證得法身,證得法身到成佛有四十二個階級。譬如念書有四十二年級,從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到四十二年級就成佛了。每提升一個階層,修行有苦,他要修,這個叫變易生死。變易不像我們生死這種粗相,不是這個現象。

  下面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這是說到法身大士。法身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佛在大乘經上常說的。無明也不是真的。菩薩斷無明,有兩種現象,一種是頓斷,一斷一切都斷;一種是分斷,一品一品的斷。就像我們現在念書,通常上學,從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按順序去讀,有一種天才兒童不需要,他的悟性很高。好像我聽哪個人說,最近報紙上有個消息,說大陸上有個天才兒童,四歲上大學,這個是特殊的天才。我們一般四歲還在幼稚園,人家四歲已經讀大學,這個屬於天才。所以佛法修學有這兩種,這兩種因緣很複雜。雖很複雜,佛在經典裡面都跟我們講得很清楚,為什麼會有天才的出現。因為佛的說法不是講一生的,還要講過去生中的因緣,明瞭過去生中所修的,對他這個天才就不稀奇了,就知道人家過去那個善根非常之深厚,所以才有這種情形。這就是有漸斷、有頓斷,有這兩種。頓斷就是依據這個道理,「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所以他才能夠頓斷。假如真有這個東西,頓斷是決定不可能的,所以無明也不是真的。

  佛說法,實在講也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只是我們粗心大意,沒有聽懂佛的意思。無明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這個東西?這在佛法裡面屬於根本的大問題,根本的大問。佛為我們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本來就是佛。本來就是佛,為什麼會變成眾生?佛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使我們變成凡夫。那再問,為什麼會有一念不覺?幾時一念不覺的?我們現在發心修學,照佛的說法要修三個阿僧祇劫、要修無量劫,才成佛。再試問,成佛之後,會不會還有一念不覺,又起無明?這些問題是根本的問題,佛在經上都有詳細的說明,跟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問題在《楞嚴經》上,《大佛頂首楞嚴經》,問的人是富樓那尊者,釋迦牟尼佛解答。諸位要明白這個問題就讀《楞嚴經》去,這個問題我不能跟諸位說明,說明了沒有好處,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所以佛法自古以來的教學,是誘導你悟入,而不給你說破。到你悟入的時候來說,點頭,「對了,沒錯」,給你印證。如果一句話說出來的話,把你的悟門堵塞了,你自己永遠不會開悟。一定要讓你自己悟入,然後給你做證明,給你印證,這才是個高明的教學,是很好的教學,教你自己真正達到,而不是聽說的。這個就說到此地,不再往下講了。就是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明既然沒有,那哪裡會有老死?生老病死俱不可得。下面說:

  無苦集滅道。】

  苦集滅道是佛說法。這也就是說,佛也沒有說法,佛說的一切法也不是真的。佛無有法可說,這個佛在《金剛經》裡面說得很明白,佛確確實實無有法可說。苦集滅道包括一切大小乘佛法,都離不開這個四諦的範圍,所以四諦不完全指小乘。天台家講四諦,講四種,講生滅四諦,講無量四諦,他依照藏通別圓說有四種四諦,四種十二因緣。由此可知,這個四諦是通大小乘佛法。

  無智亦無得。】

  這一句是從能證、所證上說的,能證是智,所證的是菩提涅槃。菩提涅槃有沒有?也是假設的,也就是對我們凡夫來假設這麼一個目標。實際上有沒有?實際上沒有。實際是什麼?實際是清淨心。清淨心裡頭有個菩提,心就不清淨了。所以六祖說得好,「本來無一物」,如果還有個菩提、有個涅槃,那就有二物,二物就不是真心,就不是本性,真心本性裡頭什麼都沒有,那才是真正自己的本來面目。所以佛法教學終極的目標,恢復自己本來面目。

  六祖在開悟時,向他的老師五祖忍和尚陳述他的見解,雖然只說了五句話,那個五句話說出,五祖點頭,他就是明心見性,給他證明了。他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就是裡面一法不立,本來清淨的,這句話是說我們真心本性的理體,真心的本體是清淨的。《無量壽經》經題上講「清淨平等覺」,那就是真心,那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就是自己。他又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個本來具足是說自性的功能,它的能力是圓滿的,沒有一絲毫的缺陷。末後又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宇宙人生、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來的?是自性生出來的、變現出來的,這是能變,一切萬法是所變。所以從真心本性的體上說,智、得都沒有,從體上講一法不立;從相上講,一法不捨,樣樣具足,樣樣圓滿。從體上講一法不立,這樣我們就明瞭,了解什麼?諸佛菩薩的生活狀況,他們的生活實在講是無比的自在。一切諸法你可以受用,你可以享受,但是不能分別、不能執著。你要分別執著,那你就苦了;離開一切分別執著,那你的受用就得大自在。你要能夠常常作如是觀,你這一生就很幸福,你就永遠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苦厄了。換句話說,你才是過一個正常的人生,你是個正常人。如果你要是迷在裡面,你一切都不正常,那就很苦惱。唯獨真正明瞭這個事實真相,才曉得佛菩薩講的句句話都是真實的。

  我在講席當中常常勸勉同修,我們人生在世,我們要的是什麼?我們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為什麼?因為所有權永遠拿不到。包括我們這個身體,身體我們可以用它,我們沒辦法主宰它。身不是所有的,它剎那剎那在起變化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控制它,所以我們可以使用、可以享受,決定得不到。如同我們在外面旅行,我們住旅館,我們住進旅館,我們住一天,我有使用權,這一天我是主人。明天就離開,我對它沒有牽掛,你看那個住得多自在,多舒服!如果那個房子是自己的,麻煩可就大了,你樣樣要為它操心,那就很苦。一切萬法你都用這個態度來觀察,用這個方式來受用,你怎麼不自在!所以諸佛菩薩生活自在,幸福無比!我們太苦了,苦在哪裡?苦在分別執著。所以離開一切妄想執著,那個生活就是佛菩薩的生活,就得自在。所以事上可以受用,心裡上不能有妄想,不能有分別,不能有執著,那就對了。叫你放下萬緣,是從心地放下,不是叫你從事上放下,心裡面放下之後,這個事上樣樣都如法。就像孔老夫子所說的,孔老夫子到七十歲達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就是佛菩薩的境界,「從心所欲不踰矩」,矩是什麼?規矩,包括我們佛法講的戒律,世間法講的法律、道德、風俗、習慣、禮節,他樣樣都如法,樣樣都不違背,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才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美滿。下面講佛菩薩成就了,他怎麼成菩薩的,怎麼成佛的?都離不開般若。

  以無所得故。】

  『無所得』,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所有一切凡夫的病,就迷在他有得,所以患得患失,這個是你為什麼會變成凡夫,為什麼會搞成六道輪迴,那個根本的因素,就是這個所得。世間人都重視這個所得,這個虛妄的,不是真的,是假的,大錯特錯。覺悟的人,悟什麼?悟無所得。他覺悟了,他明白了,因為一切法無所得,世間法不可得,出世間法也不可得。所以《金剛經》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所說的一切法要捨掉,不可得,何況非法,是一切世間法,世出世間法統統不可得,決定不能執著。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究竟涅槃,就是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菩薩』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的有情眾生,換句話說,他的情識還沒有斷乾淨,但是他雖有情識,他覺悟了,他覺悟個什麼?他覺悟到世出世法俱不可得。一切法都不可得,這就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多』,要用現代的話說,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就是一切法不可得。你要是真正體會到、真正明瞭、真正做到一切法不可得,那就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了。他照見五蘊皆空,他當然心就沒有罣礙了。度一切苦厄,他當然就沒有恐怖了,生死的恐怖,得失的恐怖,輪迴的恐怖,統統都沒有了。『遠離顛倒夢想』,顛倒是執著,夢想就是妄想,遠離妄想執著,所以他得的是『究竟涅槃』。究竟涅槃是菩薩證的,偏真涅槃是阿羅漢證的。阿羅漢證得的涅槃跟菩薩不一樣,那叫偏真,偏在一邊,就是說我們講放下,他是理事統統放下,那叫偏真。大乘菩薩究竟圓滿的涅槃,他理事是圓融的,理跟事是一不是二,既不偏於空,也不偏於有,不落二邊。佛不得已,又說一個名詞叫中道第一義,這個叫究竟涅槃。這是菩薩之成為菩薩,是依般若波羅蜜多成就的,諸佛成佛也離不開這個原則。

  三世諸佛。】

  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你要想成佛還是: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般若重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是梵語音譯的,它的意思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古人把它翻作無上正等正覺,我們用現在的話講大家容易懂,究竟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就是這個意思。這是把般若功能說到極處,菩薩、佛都是依般若智慧證得圓滿果報。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咒』,翻作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這個意思就像現在人所講的綱領,總綱領。咒是總綱領的意思,我們掌握它。這個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這咒到底是什麼?底下有咒語。咒語是密說,經文是顯說,顯密不二。你要問咒的意思是什麼?前面這個經文就是咒的意思,佛用密語做一個總結。密語只有佛知道,佛跟佛才懂得裡面的意思,菩薩也不懂這裡頭的意思。為什麼?菩薩還在學地,還是學生,沒有畢業,沒有圓滿,因為它是一種修行的方法。佛為什麼要用密語叫你念著修行?因為密語裡頭,你不會分別、不會執著。顯說它裡頭有意思,一面念,一面想裡頭的意思,想意思叫打妄想,你還是離不開妄想執著。所以佛用個巧妙的方法,密說,沒得意思,你就不打妄想了,你只照這個去念,念到什麼?念到心清淨,念到心平等。心果然清淨平等就開悟,智慧就生起了。密咒有這麼一個好處,不讓你打妄想,是這麼一個意思。密咒裡頭的意思就是經裡頭所說的,他把它做個總結。密咒通常不解釋的,只是照這個去念,不去解釋。我們會歸到淨土,這個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的的確確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無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昨天我們從古大德較量、比較當中,明瞭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也是梵語,也沒有把它翻譯過來,跟這個咒語功效完全相同。而這句名號,所包含的是一切諸佛所說一切經法,沒有一法、沒有一句是超越名號範圍之外的。名號真正是總持裡面的總持,是密咒裡頭的密咒,你還要學什麼密法!這是無上的密法,把無上密法丟掉,去學那些枝葉的密法,你已經錯了。所以諸位真正明白事實真相,我們對這個法門確實死心塌地的修學,曉得密,我這句名號是無上的密咒。

  灌頂,美國密宗很興盛,灌頂風氣很盛。什麼叫灌頂?叫大家莫名其妙,拿一點水灑灑頭上就灌頂了嗎?那麼你每天洗澡淋浴的時候,比那個不是灌得更多嗎?那是形式,形式裡頭重要的有意義。像受三皈依是形式,佛菩薩面前把那個誓詞念三遍,你真的就皈依了嗎?假的,不是真的,形式。你真的回頭,真的有依靠,那就是真皈依。現在的佛教形式多,實質太少了,所以學佛得不到真實的受用,道理就在此地。灌是慈悲加持的意思,頂是至高無上的法門,頂尖的佛法。現在我們曉得頂尖的佛法,就是這一句佛號!我教給諸位十念法,一天念九次,你每念一次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給你灌頂。因為佛號是至高無上的頂法,諸佛護念,諸佛加持,這就是一切諸佛給你灌頂,不是一尊佛!你一天念九次,一天九次灌頂,你都不知道,都不知道感謝佛,還要花個二十塊錢、花幾十塊錢,請個仁波切、請個喇嘛來給你灌個頂,你說冤枉不冤枉!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心經》到這裡圓滿。這一句阿彌陀佛,比這底下的咒語還要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