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6-002-0010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往生論講記  (第十集)  1994/12/14  台灣彰化  檔名:06-002-0010

  請掀開講義第十二面第四行看起:

  「凡夫眾生身口意三業以造罪。輪轉三界,無有窮已。是故諸佛菩薩莊嚴身口意三業,用治眾生虛誑三業也。」這一段是敘說十方諸佛剎土六道眾生的狀況。六道眾生之所以輪迴三界,就是因為這個三業造罪,造罪受報,受報的時候又造罪,於是因果循環,永遠沒有出離之時,所以說無有窮已。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給我們做一個榜樣,教導我們怎樣才能夠脫離生死輪迴。所以這莊嚴三業,像前面所講的身業、口業、意業,這個心業就是意業。

  「如是等眾生,若遇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若聞阿彌陀如來平等意業,是等眾生,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三業。」這一段敘說的這個眾生跟阿彌陀佛有特別的因緣,如果沒有緣就遇不到。遇到了而不相信,不能夠發願念佛,那是緣不成熟。所以這個法門雖然說難信之法,這個難信裡頭緣非常重要。正如同《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由此可知,我們遇到阿彌陀佛能生信心,能歡喜發願求生淨土,這個善根就不少。善根多少的標準在哪裡?就在《無量壽經》上。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就像阿闍王子他們那一幫人,佛說了,過去生中無量劫裡,曾經供養四百億諸佛如來,善根還沒成熟。諸位想想,供養四百億諸佛如來,這個善根沒成熟,遇到這個法門只是動了一個念頭,希望我們自己將來成佛像阿彌陀佛一樣,往生淨土這個願還生不起來。由此可知,遇到這個法門,你真正肯發願求生淨土,就證明你過去生中這個善根福德因緣超過阿闍王子,也就是說,你過去供養諸佛如來不止四百億,一定超過,你才會有這個善根。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那是真難,不是假難。這一樁事情誰都幫不上忙,一定要過去累積深厚的善根。

  你遇到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阿彌陀佛的平等光在哪裡?這一句就是指的《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叫《清淨平等覺經》,這個《無量壽經》第一次在中國翻譯,漢朝時候的譯本,經名就叫《清淨平等覺經》。所以這一部經就是阿彌陀佛平等光照。現在我們得到這個會集本,更是圓滿、更是究竟。所以這個本子在這個短短的,還不到十年,李老師往生之後,這個本子我們才推出來,不到十年,已經弘遍全世界了。我最保守的估計,這個本子,這些年來所印的,應該有三百萬冊了,流通到全世界。這是任何一部經典流通這麼快速,這樣受人歡迎,可以說過去沒有見過,我們不敢講絕後,真的是空前,過去沒有過這個現象。為什麼有這樣殊勝的樣子?這決定是彌陀跟十方諸佛的加持,否則的話,不可能有這樣的盛況出現。所以我們遇到這一部經,讀到這一部經,就是阿彌陀佛平等光照。你一天念一遍,這個佛光就照一次,念十遍,佛光就照十次,所以你常常念,念個三年五載,你的業障自然消除了,佛光照著,業障可以消除,智慧可以增長。所以讀誦《無量壽經》的感應非常不可思議。

  若聞阿彌陀如來平等意業,是等眾生,皆得解脫。前面是遇,這個地方是聞,在程度上講不一樣,遇是你遇到,聞,這就入進去了,契入。這個字就是菩薩的三慧,聞慧、思慧、修慧。在《無量壽經》上得到慧解,我們一般講,或者是讀經、或者是聽經,開悟了,這個聞就是開悟的意思,聞思修三慧。那這個阿彌陀平等意業你就得到了。所以他能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三業,他的身語意業就跟阿彌陀佛很接近。這是修行真實的利益,無比殊勝的境界。我們能不能得到?給諸位說,能得到,而且人人都能得到。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如教修行?你能夠如教修行你就能得到,得到這一個境界,往生就自在了。像前面跟諸位報告的,可以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想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也不礙事,就是我們常講的生死自在,可以達到這個境界。

  具體這個修法到底是怎麼樣子的?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勸一般同修依照《無量壽經》修行,首先要把經念熟,經不熟不行,要熟透;換句話說,要能背誦,而且背得很熟。這一部經裡面每一句經文隨時隨地都在腦海裡頭能夠清清楚楚的顯示出來,要熟到這個程度,這是第一個階段。熟透之後,再第二個階段,要求解,這個經裡頭字字句句的意思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如果經義不清楚、不明白,我們沒法子修行,所以一定要求解。明瞭之後,要把它做到,那叫修行,所以修行是在第三個階段,你這個經不熟、不明白、不了解,你怎麼修法?行就是行為,思想、見解、言語、造作,這是行為。我們的行為有錯誤,前面講了,我們的行為是造罪業,你所想的、你所思的、你所說的、你所造作的,全是罪業。今天我們要依照佛的標準把我們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修行,使我們自己對於宇宙人生一切的想法、看法、處事待人接物種種做法,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阿彌陀佛在哪裡?就在《無量壽經》上。你能夠依照經去做,經就是自己的思想行為,自己的思想行為就是《無量壽經》,你將來往生一定是上上品往生。為什麼?你跟佛的氣分沒有兩樣。所以你得平等三業。

  「凡心有知,則有所不知」,這是凡人,凡人的心有知,你知道的不少,有知,有知就有所不知。那個有知是什麼東西?叫妄想。不要以為你真的有知,妄想,不是真智慧。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之所以不能成佛,那個病根就是妄想、執著。妄想是什麼?就是有知,執著是什麼?執著就是有欲望。所以有知就是所知障的根源,有欲,這個欲望就是煩惱障的根源。我們常講二障,所知障跟煩惱障,這二障從哪兒來的我們要清楚。所以諸佛菩薩他無知、他無欲,他沒有欲望,他沒有知。無知,所知障沒有了;無欲,煩惱障沒有了,二障破了,圓成佛道。

  「聖心無知」,聖人的心無知,所以他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無知而知,知即無知」,無知之知。無知之知那個知是怎麼來的?眾生有問題請教他,隨問隨答,這是有知;眾生要沒有問題問他,他無知。所以即使有人問他,答覆出來的話,還是無知,為什麼?他沒起心動念,沒有想想,你這個問題問我,我應該怎麼答覆你,沒有這個念頭。就像我們敲這個磬一樣,敲得重,它就響得大;敲得輕,它就響得小,你敲下去,它沒有說想一想,我應該怎麼樣應你,它沒有念頭。所以真心離念,聖心就是真心,凡心就是迷心、妄心,妄心裡面有知,真心裡面無知。

  所以,世尊當年說法,在一切經裡頭,《般若經》講的時間最長,二十二年講般若。說法總共四十九年,講《般若經》就用了二十二年。在現在收集的經典當中,《般若經》部頭最大,有六百卷,六百卷《般若》說的什麼?給諸位說,只說了四個字,「無知無得」,就說這四個字。這四個字世尊說了二十二年我們還沒搞清楚,怎麼知道沒搞清楚?我們還是有知、還是有得,這就是二十二年講的我們還是沒搞清楚。《心經》是大般若的綱領,大般若的綱要,《心經》末後總結也是「無知亦無得」。那我們想求知,念念想求有所得,這個就是造罪業,這就是輪迴的根本。只要你心裡頭有知有得,你就免不了輪迴。在這個狀況之下,如何能夠了生死、出三界?只有念佛求生淨土,這叫帶業往生。帶什麼業?帶有知、有得,帶這個業往生。如果不是從修念佛法門,有知有得就決定出不了三界,不管你修哪一個法門,依舊在六道之中,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像我們這種根性,這個境界達不到,達不到那就要曉得,一定要依靠阿彌陀佛,一定要依靠淨土法門,帶業往生,橫出三界。底下一段說:

  何者莊嚴大眾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

  這個地方講的『大眾』,是在「莊嚴主成就」裡面所說的,主是阿彌陀佛。因此『莊嚴大眾功德成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天人不動眾』,這一句是指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九品往生的大眾,「天人」是帶業往生的凡夫,「不動」是八地以上的菩薩,意思就是指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蒙彌陀願力加持,都是『清淨智海生』。這個「清淨」是彌陀的功德成就的,「智海」是彌陀的智慧成就的,所以是阿彌陀佛無量劫所修積的功德智慧加持的,使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得平等三業。

  何者莊嚴上首功德成就。】

  這個『上首』不是別人,就是阿彌陀佛,至高無上,在西方極樂世界,至高無上的首領。偈子裡面說:

  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如須彌山』這一句是比喻,須彌山是這個世間最高大的一座山。稱之為王,這是在眾多世界,每一個世界都有須彌山,每一個世界眾生業力不相同,所以這個世界粗妙不一樣,須彌山的大小也不相同。眾多世界,眾多須彌山裡面,最大的一座須彌山,我們就稱它作「須彌山王」。用這個來比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所以用這個來比喻。這是顯示極樂世界的導師跟他方世界諸佛如來不一樣。『勝妙無過者』,「勝」是殊勝,「妙」是微妙,這是以阿彌陀佛跟其他諸佛比較,阿彌陀佛的殊勝微妙超過一切諸佛,一切諸佛沒有能夠比得上阿彌陀佛的,「勝妙無過者」。

  何者莊嚴主功德成就。】

  這個『主』是極樂世界的教主,就是老師,就是阿彌陀佛。

  偈言。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

  為什麼會有這樣殊勝的現象?老師的德能智慧令一切大眾尊敬、敬仰,以他為學習的榜樣,所以才能感得學生們的愛戴。這個『天人丈夫眾』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阿彌陀佛的學生,這些人都是十方世界念佛去往生的。十方世界這些人怎麼知道念佛往生?是諸佛菩薩勸導這些人的。像我們怎麼會知道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往生論》,天親菩薩造的,這天親菩薩勸我們往生的。諸佛菩薩為我們介紹,我們才曉得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有這樣殊勝的一個修行道場。我們同修當中也有很不錯的,念念想找一個好的修行道場,好的修行道場在哪裡?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找不到。所以你一定要發願求生淨土,這才是真正究竟圓滿的好道場。這個兩句,要用現代的話,就是老師備受學生的愛戴,這是老師的智慧德能的感召,學生一絲毫勉強都沒有,這種敬愛老師的心是從內心裡頭真正生出來的,所以這是這個意思。末後這一條:

  何者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我們看底下的註解。這個「不虛作住持」,實在講是真正不可思議。想想我們自己這一生,的確也有不少人頭腦還算清醒,覺得這一生空過了,「虛作」就是空過,這一生空過了,這一天空過了,這一年空過了,這實在是可惜。阿彌陀佛,可以說一天都沒空過,一時一刻都沒有空過,這個了不起,這是我們真正要學習的。一個人在世間,有一些頭腦清醒的人常常會想到,人生在這個世間有什麼價值、有什麼意義?如果我們活得有意義、有價值,那這就沒有空過。如果你這一生當中過得沒有意義、沒有價值,那這一生就空過了。這講一生,再看一年,再看一月,再看一天,你能夠這樣仔細冷靜去觀察,你就會開智慧,你就會覺悟了,會有警惕了。

  世間人念念都為自己,為自己打算的沒有不空過的。你要問為什麼?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人應該知道。我說應該知道,就是因為學佛的人還有很多人他也不知道。其實佛講得太清楚!小乘法裡面一開端就教四念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所以你要是念念為這個身去著想,你就大錯特錯了!這個身是假的,四大五蘊的假合。不但是大乘人,小乘人,覓身了不可得。你每天為這個身,為這個身的享受、身的樂趣,你怎麼不空過?你為你一家人,為你一個小團體,統統空過。甚至於聰明智慧再高一點的,曉得人壽命無常,不能夠恆久,我們中國古人講,人生三不朽,要立功、立德、立言,在歷史上留名,這個不朽了。他不曉得這個地球有成住壞空,地球哪一天爆炸,沒有了,你那個歷史留給誰?誰還能記得你的歷史?這是現代天文學家非常清楚,每天在天文望眼鏡裡面看到這個太空當中的星星,有新的星形成,有舊的星球爆炸,消失掉了。所以那個三不朽也是虛作,也不是真實的。

  我們要問,什麼叫不虛作住持,真正不空過?給諸位說,剋實而論,只有念阿彌陀佛,你沒有空過。為什麼?這念阿彌陀佛的人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生到西方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真的不虛作住持。除此之外,無論修學大小乘法門,在我看還是虛作一場。你看倓虛法師的《念佛論》,我們這裡很多,小冊子很多,倓老法師的《念佛論》,仔細去看看。《念佛論》後面附的有一篇文章,是倓老法師在香港打佛七的開示,是開示裡頭的一段,前後都沒有,因為我只得到一個錄音帶,這個錄音帶不太完整,我找一個能夠聽得懂老法師話的人把它寫出來,寫出來之後,我幫他整理了一下,附印在後面。實在講,就那一片錄音帶就能夠保證我們這一生不虛作。我們天天都不空過,年年都不空過,這個生活才真的有意義、有價值,過得很充實,你會感覺得真實的幸福快樂。

  我們看這一段文,「蓋是阿彌陀如來本願力也」,阿彌陀佛所以不空過就是四十八願。「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願不徒然,力不虛設,力願相符,畢竟不差。」這個幾句話說得好,真的是簡單扼要,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所以我們淨宗學會成立之後,我覺得一般從前我們的課誦本不適用,為什麼不適用?我想你們諸位同修都知道,你們以前照著一般課誦本做早晚課,你得什麼利益?實在講,得不到利益!課誦本裡頭所說的內容不知道,只是照著念一遍,念給佛菩薩聽聽,好像交了差了。修行貴在轉識成智,我們轉不了,我們沒有開智慧,愈做愈迷惑,所以這個課誦本對現代人來講就不適用了,特別是修淨土的人不適用。

  所以我們就重新定了一個課誦本,我們早課念的經文,選的《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天早晨把四十八願恭恭敬敬念一遍,希望自己也能像佛一樣發願;換句話說,要把四十八願變成我自己的心願,使我們的心願跟阿彌陀佛完全相應,這個就有功德了、就有利益了,有受用了。晚課我們選的《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持戒念佛,這個六品經文裡面為我們詳細說明五戒十善,使我們知道哪些是惡、哪些是善,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斷惡修善,老實念佛。晚課是反省,經文念了之後,自己好好反省一下,我今天一天,對人、對事、對物有沒有犯過失?如果有犯過失,趕快的改進,明天我不再犯了,這叫真修行。這樣早晚功課才管用,才有用處。

  這就是說,我們依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能夠得到彌陀如來威神的加持,佛力加持我們,使我們自己也有智慧、也有能力,斷煩惱、開智慧,使我們自己能斷煩惱,能與修學的目標方向接近。這就是與三皈依接近,三皈依是覺正淨,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有能力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力,自己沒有這個力量,求佛力加持。所以願幫助力,力又幫助願,力跟願相輔相成。所以願不是空願,願不徒然,就是不是空願,願會兌現的。力也不是虛作,確確實實有力量,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真有力量。力願相符,畢竟不差。我們要從這裡學習,這個才叫真正修行人。我們這一天沒空過,這一個月沒空過,一年沒空過,你的生活是愈過愈愉快,愈來愈快樂,愈來愈歡喜,這沒有空過。你要不懂這個道理,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雖然學佛,還是空過了一生,到來一生還要搞生死輪迴,你說這個冤枉不冤枉?這個我們不能不清楚。再看底下這一節,第十八節:

  即見彼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諸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故。】

  這是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見阿彌陀佛,見到阿彌陀佛你得什麼樣的好處。這個好處,實實在在說,無法形容,說之不盡,這些利益都是佛力加持的,唯有西方世界有,其他十方諸佛剎土裡面都沒有。一切諸佛剎土修行證果要靠自己功夫,佛固然加持你、幫助你,那是佛在教學上的幫助,除了教學上,其他的沒有辦法幫助你。但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僅僅是在教學,他確確實實把他的智慧、神通、道力、福報全都加持給你,所以這個法門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讚歎。

  『淨心菩薩』,「淨」是得清淨心,哪一個地位的菩薩得清淨心?唯識經論裡面跟我們說,轉阿賴耶識成大圓鏡智,就清淨了。如果你是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還不清淨,再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也還不清淨,一定要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這就清淨。這是什麼地位?八地菩薩!八地菩薩才轉阿賴耶識。七地以前,阿賴耶識是什麼樣子他還搞不清楚,他怎麼能轉?所以八地菩薩才轉。那這就是說明「未證淨心菩薩」,就是你沒有證到第八地,這個位子高,太高!上面九地、十地、等覺,就成佛了。可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帶業往生的,一品煩惱都沒斷,望八地,那不敢想像。正如同幼稚園的學生望那個博士班的,就像這種狀況一樣。可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彌陀本願加持,我們這個帶業往生,一品煩惱沒斷,佛力一加持,就把我們拉到八地了。實際上我們不是八地菩薩,他把我們拉到八地了。因此我們一切享受、受用,跟八地菩薩一樣。

  「八地已上法性生身菩薩也」,這就是淨心菩薩,得平等法身。「寂滅平等者,即此法身菩薩所證寂滅平等之法也。以得此寂滅平等法故,名為平等法身。以平等法身菩薩所得故,名為寂滅平等法也。」這個句子大家要反覆多念幾遍,意思才能體會到。一切法裡頭,從理論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從理上說。從事上說,這事有兩方面,如果就法而論,那還是平等的;如果就人而論,就不平等了。為什麼?人的煩惱習氣各個不相同,所以這個造成的不平等。理上平等,法上平等,人事不平等,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在這個境界裡面,在極不平等的人事,我們從大別來觀察,九法界有情眾生,菩薩、緣覺、聲聞,底下這六道凡夫,極端的不平等,有沒有方法叫他平等?有。《無量壽經》就是平等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平等法。《無量壽經》上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是平等法,所以這個經是平等經、是平等法,我們依照這個平等經、平等法去修行,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果報也平等。這個是難信之法,這是不思議之法。

  如果你要想把這個道理明白幾分,那也很了不起了。說徹底明瞭,不可能,徹底明瞭只有諸佛。所以這個裡面的理與事只有佛與諸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要不得佛力的加持,他也搞不清楚。我們今天能說出幾分,諸位聽了能生歡喜心,我們清楚,這都是佛力加持的,如果不是佛力加持,不是我們自己無量劫的善根發現,我們決定聽不懂。所以,這自古以來多少菩薩、羅漢,這聽佛說這個法門,才聽幾句,掉頭而去,這不高興,不要聽了。什麼原因?不能接受。為什麼不能接受?沒有這個善根、沒有這個福報。《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他沒有善根、沒有福報,所以一接觸,掉頭就走。由此可知,確實不容易。我們今天遇到了能生歡喜心,這都是自己善根發現,佛力加持,能把我們一下就提升到這個平等法身。所以這個平等法身不是自己有能力證得的,是佛力加持的。拉到這個地步之後,慢慢你自己再來修行,自己再內證。到自己內證的功夫確實不要佛加持,也證到八地了,這個時候佛加不加持?佛還是加持。不但你證到八地佛加持,你成佛了,阿彌陀佛還加持你,這個很不可思議。

  雖然我們講佛佛道同,成了佛都平等了,在這個時候,你是修淨土法門的,你是修念佛法門的,以念佛法門接引一切眾生的,阿彌陀佛加持你,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加持你。你要問,你怎麼知道的?其實,你要問我怎麼知道的,那是你自己迷惑顛倒,《無量壽經》上講的!你看釋迦牟尼佛跟大家講《無量壽經》,那個容光煥發,阿難尊者,就是侍者,從來沒有見到佛的這個容光有這麼好,是什麼?十方諸佛加持釋迦牟尼佛,使釋迦牟尼佛這一天的容光、精神超過以往,佛力加持。世尊要宣揚這一部經都得一切諸佛加持,我們要是跟人家講《無量壽經》,講淨土三經、五經,必定也得諸佛加持。所以講這個經不會生病,講這個經不會老。為什麼?諸佛加持!你講其他的經,得不到諸佛加持。

  所以有些老法師遇到我,常常問我,有什麼祕訣?我就把祕訣傳授給他,可是他要相信,不要講別的經,專講《無量壽經》,專講《阿彌陀經》,為什麼?你會得到一切諸佛加持。你講別的經,我們沒有看到這個例子,唯獨這個經上有例子。所以這是平等法、平等經,要把這個認識清楚。依照這一本經修行,實實在在說,就是所有一切經、所有一切法門,統統包括在這一部經當中,真正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經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一切經。《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小本,大本、小本內容沒有兩樣。這是第一段「平等法身」的意思。

  我們再看第二段,「菩薩得報生三昧」,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念佛三昧不是修的,到那個地方念佛三昧你就得到了,報生的,是報得的,不是修得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使你成就的。「以三昧神力,能一處」,處是處所,「一念一時」,時是時刻,在一處一時一念,「遍十方世界,種種供養一切諸佛,及諸佛大會眾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修行容易!修行不外乎兩大綱領,修福、修慧。你看成了佛了,我們念三皈依,皈依佛,二足尊,足就是圓滿了,兩種圓滿;換句話說,我們就修這兩種,智慧圓滿,福德圓滿,福慧圓滿,就成佛了。那個福慧要怎麼圓滿?供養佛是修福,這最大的福報。能夠在一處一時一念,遍供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你說這個福報多大。我們今天可憐,一尊佛都遇不到。每一年過年,很多道場拜萬佛,《萬佛名經》裡面總共才一萬二千尊佛,漏掉的太多、太多了,十方諸佛無量無邊,你才拜了一萬二千多尊佛,何況你拜的時候,有口無心,與諸佛不能感應,還是虛作了,這個是實話。你才曉得修福報不容易。

  生到西方世界就容易了,每一個人得阿彌陀佛神通的加持,個個人都能分身、都能化身。像釋迦牟尼佛在《梵網經》上講的千百億化身,到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同一時、同一念化的身不止千百億。因為十方諸佛如來不止千百億,所以每一尊佛那裡都去供養、都去聽法,那千百億化身還不夠,無量無邊的化身。供養諸佛,修福;聽諸佛說法,修慧,所以那個福慧很快就圓滿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福慧圓滿,得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沒幾天就圓滿了。為什麼圓滿?因為他那個緣太好了。念念都能供養諸佛,念念聽諸佛說法,是這麼個道理。所以這麼好的修行地方,你要不去,那就是李老師從前講,你要不是愚痴,就是狂妄,非愚即狂;換句話說,你的頭腦不正常。正常人聽到這個事情,哪有不去的道理!

  「能於無量世界無佛法僧處,種種示現種種教化,度脫一切眾生,常作佛事。」這是往生到西方世界的人,大慈大悲。看到哪一個世界沒佛,沒佛一定是眾生罪業極重,迷惑顛倒,不能感得三寶住世。那怎麼辦?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去應化,到這個地方做種種方便,去教化眾生。《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講的三十二應,這個三十二應裡面除了以三寶身分出現之外,都可以。因為眾生沒福,不能用三寶的身分出現。三寶身分出現,這個地區眾生有福報,所以才感得三寶。不用三寶的身分來出現,幫助眾生,誘導眾生。常作佛事,這個佛事就是令一切眾生覺悟,令一切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這叫做佛事。

  「初無往來想,供養想,度脫想。」西方世界人天天做這些事情,從來沒有間斷,從來沒有休息,從來沒有感覺到疲勞,沒有感覺到厭倦。為什麼?他心清淨,沒有著相。我們這個世間的人有往來想,去供養佛,回來見阿彌陀佛,有去有來,有這個念頭。有供佛、有聞法的想,有到無佛處所教化眾生想,這一想就壞了。這一想,是凡夫,他方世界的菩薩,不是極樂菩薩,極樂菩薩沒有這個念頭。沒有這個念頭,他心是真清淨;有這念頭,心就不清淨了,就不是淨心菩薩了。這是說明西方世界菩薩確確實實都是普賢菩薩,都是修普賢行的,普賢的心是清淨心,所以他不疲不厭,無有疲厭。

  因此,佛在經論裡頭常常告訴我們一樁事情,非常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知道這個原理,所以你想佛,你就成佛;你想菩薩,你就成菩薩。你要專想才行,這個才能成就。你要想得太多了、想得太雜了,那叫亂想、雜想,不能成就。所以一定要專想,你才會有成就。這一樁事情非常要緊。有許多同修身體不好,體質很弱,多病,來問我,問我怎麼調養?實在講我知道。他為什麼會多病、會苦惱?他一天到晚想病,這個很苦。一個好好的健康的人如果想病,他一定會得病,想什麼病就得什麼病。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說這個糟糕不糟糕。

  所以很多退休的人,你看沒退休之前,很有精神,做事情頭腦很清楚,退休之後,沒事幹了,沒事幹,天天在那裡打妄想,想什麼?我退休了,我老了。老得好快,一、二年之後老相出來了。為什麼?他沒事情幹,天天想老,想老就老了。這老了之後一定會有病,就想病,於是什麼病都來了。這病了之後就想死,那怎麼不死?從心想生。佛教給我們想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不要想老、不要想病、不要想死,所以人就不病、不老、不死。他沒有這個念頭!所以縱然你身體有病,你想佛,不要去想病,你那個病很快就好了。這個現在醫生裡面也常講心理健康,這個就叫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學佛的人,在佛經典裡面才懂得這個道理,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所以學佛要趁年少。你希望你年年十八,十八歲學佛,依照這個方法學,就年年十八,就不會老。我五十、六十學佛,那也只能保持五十、六十這個樣子,不能再恢復到這個青春年少的樣子了,你保持不住。所以懂的這個原理,這一生當中你就能得幸福,真的得幸福、得快樂,樣樣都能夠得到圓滿。人家沒有念頭,心地清淨,所以這個身是「平等法身」。這個方法就叫「寂滅平等法」。實在這個天親菩薩、曇鸞法師所講的都是指《無量壽經》。

  這下一段,「未證淨心菩薩者,初地已上七地已還諸菩薩也」,你看這都是地上菩薩,八地以下的沒有證到清淨心,沒有證到,八地以下的,初地以上。「此菩薩亦能現身,若百若千若萬若億,若百千萬億,無佛國土施作佛事。」他們也行,沒有證得淨心菩薩,他也可以去供養諸佛,也可以聽佛說法,也能夠到他方沒有佛的世界去示現種種身,幫助這一些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也能做。但是他比八地菩薩差一等。底下講,「要須作心入三昧乃能。非不作心。以作心故,名為未得淨心。」這就是什麼?他一定要動一個念頭,我入定,入定之後才有能力,不入定他就不行。八地以上不要去入定,心得清淨,得自在了。七地以下要入定才行,就是要動個念頭才行,不動念頭不行。這動念頭,心就不清淨。

  所以這個修禪,打坐入定,這個定有入有出,這個是小定,小定有入有出。入定的時候,定境現前;出定,定境就失掉了,就沒有了。佛在《楞嚴經》上講,首楞嚴大定叫做性定,就是真如本性的性定,沒有出入的,這個是真實的定。淨心菩薩所證的那就是首楞嚴大定。七地以下的,這不是首楞嚴定,那是什麼?《楞嚴經》上所講的奢摩他、三摩、禪那,那是有入有出的,七地以下的菩薩們所證的。雖然這個有出有入的定,對我們來講也很不容易。如果我們有這個能力,有入定的這個能力,以這個能力念佛求生淨土,是決定得生。但是要不念佛修淨土,大概將來的果報是在初禪天,就是四禪天、四空天,出不了三界。這個裡面利害得失,實在講太大太大了。倓虛老法師告訴我們,他說他一生當中見到修定的,修禪定的那些同參道友們,得定的他見過,開悟的,他一生當中不但沒有見過,聽都沒聽說過。要開悟才能出得了三界,得定,果報就是在四禪天、四空天,出不了三界。換句話說,這個定要失掉之後,還要墮落、還要輪迴,所以這個是不究竟。說明禪跟淨這個功德利益相差懸殊很大。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菩薩於七地中,得大寂滅。」所以在修行過程當中,七地是一個關卡,很重要的一個關卡,就是七地菩薩的定功已經很深很深了,有出有入,有出有入的定,七地是達到最高的,最高峰。因為再往上去就沒有出入了,有出有入,這是最高峰,所以得「大寂滅」。這個定境當中,境界裡面,「上不見諸佛可求,下不見眾生可度」,也就是大乘法裡頭常講的無佛無眾生,定境裡頭是這個境界,可以說是接近平等,他得的是相似平等,不是真平等。突破到第八地,得平等身,平等法身,真平等。這相似,接近平等,而不是真正的證得。這個時候很容易有個錯覺,如果一個錯覺現前,那個麻煩就大了。

  「欲捨佛道,證於實際」,就是像小乘阿羅漢入般涅槃了,灰身滅智入般涅槃,這在大乘法七地菩薩也會遇到這個境界,這個時候要沒有人提醒他,很容易誤入歧途,這就是灰身滅智入般涅槃了。「爾時若不得十方諸佛神力加勸,即便滅度,與二乘無異」,跟阿羅漢、跟辟支佛沒有兩樣,他就入滅了。所以《金剛經》上常說,這個諸佛護念諸菩薩。實際上大菩薩也護念這些小菩薩,這個七地以下都算小菩薩,像這個八地、九地、十地菩薩看到七地菩薩在這個境界裡,趕緊去幫助他,告訴他,你所證的這個境界不是究竟的境界,不是圓滿的境界,還要往上突破。他經過這個一提醒,他就知道了。

  「菩薩若往生安樂,見阿彌陀佛,即無此難。」十方世界這個七地菩薩修行會有這個關卡,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沒有。為什麼?他是時時刻刻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他不迷、他不邪、不染,這個是佛力加持。縱然他化身到他方世界,乃至於惡道裡面去度脫眾生,他也不迷、不邪、不染,這個是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顯示出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確確實實超過諸佛剎土。《往生論》的文字並不多,我們仔細去觀察,實實在在超越諸佛如來。所以一切諸佛勸勉我們,菩薩勸勉我們,祖師大德勸勉我們,依然有許許多多人還是不相信,這也是證明了佛講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這一勸就相信了,那就不難了!勸了還不相信,佛勸,不止一尊佛勸,所有一切佛都勸,還不相信,這就難信之法,真的是難。相信,一定有相信的因緣,就是過去生中善根成熟,現前得到諸佛威神的加持,這個是很幸運。古人所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天遇到了,萬萬不能錯過,錯過了以後,又不曉得要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夠再遇到。所以這個因緣要珍惜、要抓住,這一生當中決定一門深入,決定求生淨土,這個就不錯了。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