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2-041-0504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五O四集)  2017/10/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50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九五頁,倒數第三行看起:

  「上偈六句,深讚佛智,蓋欲令聞者,了達如來智深,而誠信如來之語也」。這幾句話,末後這一句把意思說出來了。為什麼對佛的智慧要這麼樣的來讚歎?用意實在說就是想勸導大家,明瞭通達如來智慧深,我們沒有辦法來測度,找比喻方的人也找不到。菩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無始無明的習氣還沒有斷乾淨,對於如來智慧,他們還是沒有辦法完全明瞭,必須得成佛。成佛的時候,你自己知道,諸佛知道,除佛之外沒有人能知道。從這些地方讓我們產生仰信。誠信如來之語,特別是這個經裡面提出來的,最後的教誨,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是如來一生四十九年教學的最後的勸告,希望我們也相信,真誠的相信,聽到佛的勸導求生淨土,佛度化眾生的目的就達到了,圓滿的成就了。用意之深我們不能不知道。

  在《壽量品》裡頭,「世尊三告大眾: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因為「世尊聖智,聲聞億劫難測」。阿羅漢,這了不起的成就了,用一億劫的時間去測度他,還是達不到。何況今天「凡夫焉能以生滅心,妄窺佛智,故惟當仰信」。這個話我們要記在心上,我們今天是凡夫,阿羅漢一億劫都沒有辦法了解,我們只有一個方法,對於佛陀的敬仰,佛經的大戒,不妄語,世尊怎麼可能欺騙人,哪有這種道理?所以應當仰信,仰是他太高了,太大了。真正仰信的人,或者調過頭來說信仰也可以,真誠信仰的人都得度了。

  如《法華.方便品》裡面說的:「於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佛法大海,信為能入」,這話是真話。入有究竟、不究竟,三賢菩薩入了,地上菩薩入了,總不如信願持名,往生淨土。為什麼?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證得圓滿。所以文殊、普賢,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他們怎麼成就的?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而成就的。

  我早年講《華嚴》,看到這段經文,我對於淨土的信心才生起來。在以前,聽的經教多了,對於大經大論生歡喜心,希望也發心想講一遍。到八十五歲,冷靜回頭想想,這樣下去,了生死出三界有沒有把握?不能騙人,更不能騙自己,我沒有把握。怎麼辦?既然文殊、普賢都求生極樂世界,我還有什麼話好說?我當然只有這一條路,求生淨土。把《華嚴》放下了,一心一意專研究這部《無量壽經》。要靠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只有他有能力註,其他的人做不到。這個人也是開悟了的,不是凡夫,我們有緣親近他,那是無量劫所種的福報,這一生的緣成熟了。

  所以佛法大海,信為能入,重要就這個「信」字。真誠心,絕無動搖,真誠到極處,相信佛的話,這部《無量壽經》每一個字、每一句,都能夠誠信、諦信。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科題,「難得難聞」,真的,一點也不假。

  人身難得佛難值。信慧聞法難中難。】

  有信,仰信,有智慧,智慧是什麼?選擇,八萬四千法門,我選哪個法門?我選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難!能信是難,信世尊最後的教誨,信願持名,往生佛國,這是難中之難。沒有信、沒有慧,你的緣就錯過了。經文,『人身難得佛難值,信慧聞法難中難』,念老的註解說,「人身難得者,《梵網經序》云:一失人身,萬劫不復」。這兩句話,希望大家牢牢記住。我們今天遇到人身了,太稀有,太難得,要珍惜,要好好的利用這一生的人身。當然,究竟圓滿的是能跳出六道輪迴,不再搞生死輪迴,你就得大利益了。有沒有方法跳?有。我有沒有把握?有。

  明天還有一些參訪的居士到我這邊來,他們問一些問題,我今天大略看了一下,有好幾位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念佛往生淨土的。看到了,一點懷疑都沒有了。這些人來好啊!幫助我們成就信願,幫助我們這一生跟他們一樣。他們有信有願,念佛的功夫並不是完全到家,有的很用功,有的就差一點,但是統統往生,往生瑞相稀有。我就想聽聽他們,念佛功夫並不得力,信願很堅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關鍵是最後一句,臨命終時最後一句是念阿彌陀佛,就決定往生。一生功夫不得力沒關係,臨終時有人送往生的,陪著他一道念佛的,最後一口氣阿彌陀佛,就成功了,也看到很難得的瑞相。如果不信,那就太可惜了,下一次再得人身,難了!萬劫不復,復是又得到,要經過一萬劫之後,不定有個什麼緣分你又再得到。總之,人身難得易失,很容易失掉。所以這句話要記住,《梵網經序》裡頭,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又《涅槃經》裡面說的:「人身難得,如優曇花。」中國人常講曇花一現。在南方這一帶,曇花有,我在新加坡的時候見過,開的時間很短暫,半夜才開,開了之後十幾分鐘就謝了。佛在《梵網經》裡面,這是大乘經,為我們說,用曇花來比喻人身難得,像曇花一現。「蓋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這是佛講經的時候,也常常用這個例子,這個例子,是當年世尊在教導學生的時候舉的例子。在地上抓了一把土,手掌打開放下,用這個來做比喻。佛問大家,留下來還有一點土,指甲裡頭,我這個指甲裡面的土多,還是大地土多?當然這一放大地,都掉到地上去了,留在指甲上一點點。佛說,人得人身,失掉人身之後再得人身,就像指甲裡土,不能再得人身的,就像大地土。這是個比喻。

  所以「佛難值」,值是遇到。世尊在《法華經.壽量品》裡頭又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所以者何,諸薄德人,過無量百千萬億劫,或有見佛,或不見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諸比丘,如來難可得見。」又當年佛在王舍城,城中僅有三分之一的人,跟釋迦牟尼佛見過面。另外三分之一的人,沒見過面,聽到名字,有這麼一個人。還有三分之一,連釋迦牟尼佛名字也沒聽過。可見遇佛難,聞名都不容易。我們很幸運,生在末法時期,還沾到一點邊緣,沒有見過佛,見過佛的塑像。佛雖然不在世,佛的經教還留傳在世間,我們在末法時期,還能遇到淨土大經《無量壽經》,真是難。

  所以末後這一句,「信慧聞法難中難」,是真的,不是假的。念老告訴我們,這就是前面「若聞斯經」,斯經是此經,這部經,「信樂受持」,你能信,能歡喜,肯念佛,「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慧能生解」,你能相信,你能歡喜。「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宗難信」,三個難。「今則難得者能得」,得到了,「難聞者」聞到了,「難信者能信」,再加上智慧理解,所以難中之難也。「佛勸行人,當深信切願,念佛求生,切莫錯過。此回若錯,則真成錯矣」。末後念老這兩句話,這苦口婆心。

  我們今天要的是什麼?深信切願,切是懇切,願是願生淨土,願作彌陀弟子,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在這個世間,釋迦牟尼佛保送我們到極樂世界,保送我們親近阿彌陀佛。彌陀大慈大悲,當我們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生生世世已經往生的人,比我們早,過去生中有過倫常的關係,倫是五倫,父子的關係、兄弟的關係、師生的關係、朋友的關係,他們遇到佛法緣比我們早,他們抓住了,都在極樂世界。我們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我,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的,就是多生多劫所有這些關係人,父子、兄弟、姐妹、親戚、朋友這些人,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這一見面,智慧自然生起來,就記起來,就想起來了,這是在哪一生哪一世在哪一個佛國土裡頭,結過這個緣,現在到極樂世界來,大家來團聚了。這個團聚永遠不會散,不會消失。

  極樂世界無量壽,人人都是無量壽,佛無量壽,往生的每個人統統是無量壽,所以到極樂世界不寂寞。好的、善的親戚朋友們都見面了;不善的,過去還有冤家對頭的,也往生了,現在都變成善友,不再有怨恨了。這個地方值不值得去?要不要去?要!無量無邊大千世界,到哪裡去找這個學習的環境?獨一無二。

  所以念老自己很謙虛,很客氣,給我們說,「佛勸行人」,不是我在勸你,我不夠資格,佛勸修行人,「當深信切願」,有這四個字,你就拿到往生的條件,後面再加上「念佛求生」,你就成功了。千萬不要錯過,這一錯真錯了。

  我們再看下一首偈,「信受得度」。這首偈一共八句,前面四句,「行超普賢」。這還得了嗎?普賢菩薩,華嚴會上的大菩薩,我們有什麼資格能超過?如果你具足對極樂世界真信切願,老實念佛,你就超過普賢了。誰說的?釋迦牟尼佛說的。我們看底下這經文,四句:

  若諸有情當作佛。】

  你應當作佛了。

  行超普賢登彼岸。】

  彼岸,西方極樂世界,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超過普賢菩薩。念老的註解,「右之二偈,總結全經」。「本經之首第二品」,品名叫「德遵普賢,與會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今於經末,乃云若諸有情當作佛,行超普賢登彼岸」。前面說「德遵普賢」,現在說「行超普賢」,這什麼意思?且此一句乃《唐譯》的原文,翻譯的人是唐朝三藏法師菩提流志,譯文自然不違背經旨。「且《唐譯》於經首亦云會眾咸共遵修普賢之道。可見前之德遵普賢與後之行超普賢,俱是梵經原旨,而非譯筆有誤也」。這是談翻譯,肯定是梵文經典原來就是這麼寫法的,不是翻譯的人改動了,說明字字句句,釋迦牟尼佛傳給後人,沒有錯誤。

  且此不但沒有錯誤,而實實在在是釋迦牟尼佛慈悲到極處,「剖出心肝,與眾相見」。「蓋普賢乃大行菩薩,表差別智」,智慧分為兩大類,一個是根本智,一個是差別智,「稱為華嚴長子,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願而稱王」,願王,為什麼?「以普賢之願,廣大無際,窮劫無盡」,廣大無際是講空間,窮劫無盡是講時間,「導歸極樂,利濟無盡,故稱大願之王」。是故本經來會的聖眾,咸遵普賢大士之德。

  「但此經中,世尊於方便中獨垂方便,於圓頓中更顯圓頓」,圓頓之圓頓,方便之方便,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華嚴》稱經中之王,我們這部經跟《華嚴》比,是王中之王,再沒有能超過的了。「直以信願持名一法,廣攝六度萬行,圓攝十大願王,直入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還得了嗎?這一句佛號裡頭,有圓滿的《無量壽經》,有圓滿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念這一句佛號,《華嚴》八十卷、《無量壽經》統統念完了,圓滿具足。這還得了嗎?我們要知道。

  下面說,「故知持名一法,直是醍醐,廣含眾妙。普賢十大願王是從根本智而差別智。今則廣攝願王,唯倡信願持名。是乃從差別智,復歸根本。故云行超普賢」。你用什麼方法超越普賢?念老告訴我們,今則廣攝願王,唯倡信願持名,就四個字。真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絲毫懷疑;切願,懇切的願望,我沒有第二個願望,我只有這個願望,這個願望是往生極樂世界。功夫就是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再省略一點,阿彌陀佛。南無是客氣話,是恭敬的意思,是禮拜的意思。世尊在經典上告訴我們,持名就對了,所以你念六個字好,你念四個字也好,四個字跟六個字沒有差別,完全是平等的。所以這個法門唯倡,倡是提倡,信願持名。念老告訴我們,是乃從差別智,復歸根本,所以說行超普賢。行超普賢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

  下面是念老的註解,「蓋持名之妙行,以果覺為因心」。你能抓住這個名號,念念不忘,心裡頭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因,你抓住了。「因果同時,直截了當,不假方便,不落階梯。」正如《彌陀要解》裡面說的,「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彌陀之身如是,彌陀之國土亦如是,「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不可思議。

  《彌陀要解》蕅益大師所著的,印光大師讚歎,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讚歎讚歎到極處,無以復加。印祖是我們最接近的一代祖師,我們的法脈也是從他老人家流出來的。李炳南老居士是印祖的弟子,我們的大乘佛法是跟李老居士學的,一脈相承。這個會集本,夏蓮居會集的。李老師當年第一次看到,無量的歡喜,親手用毛筆再在經本上寫的註解,註解段落也就是像科判一樣的,在台中法華寺講過一遍。那個時候我的緣還沒到,跟李老師還不認識,這一會我就沒聽到。但是,老師把他這個筆記本給我了,就這個經本,上面寫得密密麻麻的,我一看,能懂。我就依照他這個註解,先後講過十遍,在講《無量壽經》之前的時候講過十遍。

  以後在美國遇到黃念祖居士,看到他的註解,他的註解是剛剛出來,油印本,只帶了一套到美國,他就送給我了。我把它帶到台灣印精裝本一冊,我記得是第一版我印一萬冊,這個本子流通於世。現在我們用的這個本子,老居士經過好幾次的修訂,成為第一善本。能得到這個本子,你是這一萬人當中的一個。這個地球上,修淨土的人多少?多!許許多多人都還沒有機會遇到這個本子,我們遇到了,這是我們的福報,真有福,跟黃念祖居士緣深!他老人家住世的時候,我每一年至少都有三、四次,到北京去看他。在那個時代,在海外講這部經的我一個,國內講這個經的是他,我們兩個人在講,現在慢慢人多了。機會難得。

  這個地方,《要解》裡說,蕅益大師說的,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無量壽、無量光。光橫遍十方,壽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就是法界的本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持名,即始覺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今則念念即是彌陀」,這還得了嗎?真不得了。

  「且十大願王,義理深廣,非是常人,所能發起」。這是講真話,普賢願王誰能發?心量那麼小,除了自己沒有別人,這個心發不起來。我們這個法門好了,今則念念即是彌陀,且十大願王,義理深廣,非是常人,所能發起。「持名一法,普被三根,五逆十惡,亦能依之而度生死」。這一句太重要了!五逆十惡是造無間地獄的罪業,什麼方法都沒辦法度,信願持名能度。這一句重要,太重要了!我們每個人造作的罪業害怕,將來怎麼辦?用這個方法來懺悔,用那個方法來消業障,都比不上一句佛號,一句佛號是真能度你。不要再搞別的,搞亂了、搞雜了,反而業障消不了,不如這一句佛號,能度生死。

  今天時間到了,下一堂課我們還從這裡修學起,太重要了,要把它講清楚、講明白。什麼樣的業障統統能消,你要相信,不要認為這句阿彌陀佛太簡單了,抵不過那些經懺。一切經懺加起來,都抵不過一句阿彌陀佛,這就對了。

  好,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