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2-041-0362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六二集)  2016/8/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36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五十五頁,從倒數第四行看起:

  「(三)明平等度生之德」。上面講自受用、他受用,念老引用《文殊般若經》、《大寶積經》裡面的幾句經文,我們要常常記在心上,幫助我們提起觀照,觀照就是看破。為什麼放不下?是沒看破,看破自然就放下了。這幾句經文簡短,第一句,「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不生驚怖,亦不疑惑」。這個很重要,為什麼?《壇經》,六祖是中國人,我們讀他的文字倍感親切,成佛了,他老人家末後一句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什麼?自性就是佛,自性就是佛法,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就是自性。為什麼?自性所生所現,離開自性就沒有萬法,萬法、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的,所以都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佛菩薩是佛法,沒有問題,我們聽了很歡喜;妖魔鬼怪都是佛法,我們聽了就不舒服,那怎麼能跟佛法比?這是什麼?我們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生煩惱;了解事實真相,大菩薩,他聽了不起心、不動念,不但是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為什麼?肯定它是佛法。佛法是什麼?明白叫佛法,不明白叫世間法,明白跟不明白是一不是二,所以世間法跟佛法也是不二,這個道理要懂。

  我們要真正相信,真信,不是假的,分別執著就沒有了。那是什麼?我們叫他做菩薩,凡夫有分別執著,真正契入境界,分別執著沒有了。《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他的本性,佛性就是他的自性。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呢?現在迷了,還是佛。佛是真的,沒變,迷是假的。迷,總有一天他覺悟了,他不迷了,不迷,原來就是。那迷的時候呢?迷的時候也是,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誰知道?佛知道,菩薩知道。所以這些話釋迦牟尼佛對一切菩薩說,沒問題,對三賢菩薩說、對十聖菩薩說,每一位菩薩都點頭,沒有一個提出意見的,沒有一個有懷疑的。

  「萬法本際」,也就是本體,萬法本體,就是大乘經上講的實相,「皆契實相,故無顛倒」。顛倒是什麼?有見、無見,跟法相講的相違背,這叫顛倒。顛倒,為什麼叫他顛倒?因為他有執著,沒有執著就是正知正見,有分別、有執著,知見不正。這個裡頭的意思很深、很妙,其深無底,其妙妙不可言!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眾生成佛了,本來是佛,他成佛了。本來是佛,如果有妄想、分別、執著,他就是凡夫。叫他做凡夫是假名,叫他做凡夫是暫時這樣叫他,好像喝酒醉了發酒瘋,他醒過來就正常,正常叫佛、叫菩薩,不正常叫十法界、叫六道凡夫。正常跟不正常也是方便說的,不是真實,真實哪有這些麻煩?起心動念就錯了,不起心、不動念就對了,對了就叫佛菩薩,不對就叫凡夫,就這麼回事情。

  後面講到「遊剎自在」,這個裡頭念老引《金剛三昧經》給我們說出的,「入道多途」,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那麻煩,咱們節要,節要而言,總不外兩大類,一類理入、一類行入。理入,明白了,權教菩薩就有。但是行入更圓滿,行入是具足戒定慧。為什麼?他落實了。理入而沒有落實,有,有這種人,權教菩薩,他說得頭頭是道,沒說錯,有資格講經說法,但是他沒做到,自己還做不到。實在講,理還沒有透,理一定要大徹大悟就圓滿了,小悟、大悟,還有一些沒做到,不能說他沒入,入佛境界,習氣猶存,不得究竟圓滿的受用。

  所以教我們,「智者悟真,安心無為,萬有皆空,無所希求」,這四句話重要。我們問題出在哪裡?萬有就是萬法,我們把萬法都當真的,對於一切法我們有所願、有所求,這就錯了。不知道這些法,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兩句話是說一切法的真相,就是實相。我們用什麼態度對它?要跟佛菩薩一樣,得其真相了,不放在心上。所以《金剛經》上說得好,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下面就怎麼對付它,「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像露水一樣,露水,太陽一出來就沒有了;閃電,看到閃電,光一亮就沒有了。下面這句更親切,一切法就像閃電一樣,比閃電快,閃電我們還能覺察到,它快的那個速度我們無法覺察到。就在面前,眼對色,耳對音聲,鼻對香,舌對味,不知道它是空的、它是假的,把它認為真有,酸甜苦辣鹹,以為真有,不知道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什麼是真的?自性是真的。真,不可得,假的更不可得,真的跟假的都不要有得失心,就好,那就恭喜你,你成就了,你得大自在了。這幾句話重要。

  人在世間無所希求,還要加一個亦無不希求想,希求,沒有,不希求也沒有。這個心是什麼?這心定的,自性本定。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第四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沒動。有希求,動了;有不希求,也動了。如如不動,希求、不希求這個念頭都沒有,我們要取。念佛為什麼功夫不得力?念了這麼多年,不得受用,妄念還是很多,總想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亂,就是沒有辦法做到。什麼原因?你還有求,你還有不求。你有希求想,不希求也是個希求,希求不希求,所以心還是動了。如何能叫它不動?其實這些所說的,在《金剛經》上就是四個字,「無住生心」,生心無住。生心是什麼?辦事。無住是什麼?功夫。我生心辦事,辦事,有自己的事、有別人的事。自己的事是什麼?求生淨土。別人的事情是什麼?聽聞正法,依法修行,別人的事。遇到了,遇到了要幹,不能不幹。幹怎麼樣?幹的時候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高明,中道,二邊不住,中道不存。有一個中道又錯了。有沒有中道?有,二邊不住就是中道,心裡有個中道,又有了。

  所以我們想求的,要往上上乘求,得不到也得中乘、也得下乘,總有收穫的。上上乘是佛,佛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有分別,沒執著。我們想想,六根在六塵境界,有起心有動念、有分別有執著,這就叫六道凡夫。不執著了,好,有分別,不執著,清淨心現前,超越六道輪迴,住十法界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你在這個裡面修行。如果是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你必定得到阿彌陀佛的照顧,佛幫助你,接引你到極樂世界去了,這重要!

  所以一定要知道,整個宇宙,佛法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都是假的,包括佛法。沒有說一切法是假的,佛法在外,沒說。所以你執著有佛法,錯了,執著沒有佛法也錯了,你不懂得如來真實義。這個東西好比大夫治病一樣,你有這個病就有對治的藥,你吃了這個藥你的病就好了。好了之後病沒有了,藥有沒有?藥也不要了。病好了再吃藥,就又吃出病出來了。有病才有藥,它是相對而生的。所以一邊沒有了,那一邊也就沒有了,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今天最困難的,就是病好了藥還抓住不放,麻煩就在這裡。這個東西是好東西,把我病治好了,你要繼續再吃它又生病了,治不好了。所以一起放下,保持什麼?保持心地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就是真心,就是我們的本性。用真心不用妄心,成佛很快;用妄心不用真心,永遠沒辦法成佛。用真心對待自己,有求、無求都放下了,有求,錯用了心,無求也錯用了心,學佛菩薩隨緣度日,那叫生心,《金剛經》上講生心。不但做完了不執著,作而無作,正在幹的時候也是無作,你這樣幹的時候生歡喜心,法喜充滿。為什麼?菩薩才能做到,不是菩薩做不到。《般若經》上講的,有為、無為,二邊不著。這叫妙德。

  今天我們看第三段,「明平等度生之德。彼土菩薩有大慈悲」,從圓滿自性而流出來的慈悲,就是大慈大悲。我們這個地方要修,要修很多劫才能修成功,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得到了。得到多大?跟阿彌陀佛一樣大,阿彌陀佛有多大的慈悲,你的慈悲心跟佛一樣。自性第一德,自性裡面是萬德萬能,萬德萬能裡面我們要找出個第一,第一是什麼?第一就是慈悲。慈悲是什麼?慈悲就是上帝愛世人,愛。這個愛是真誠的,不是假的,這個愛是平等的,對一切眾生平等的愛,沒有偏愛,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愛,叫慈悲。慈悲跟愛是一個意思,佛法裡面,佛唯恐大家把它認錯了,錯會了意思,所以說慈悲這個名詞。愛裡面,世間法裡頭它有情在裡頭,愛裡頭有情,這個愛就被染污了。佛法裡面這個愛是智慧,不是感情,圓滿的智慧,究竟的智慧,所以稱之為慈悲。慈悲是智慧理性的愛,我們這樣說大家容易懂,無條件的愛一切眾生。

  從哪裡開始?從父母開始。愛父母,是真的不是假的;父母愛子女,真的。現代的社會小孩很早就被染污了。被什麼染污?電視、網路,被這些東西染污,他愛父母的心被淡化了。父母對他的愛是真的,他對父母的愛不是純真,裡面已經雜了毒素在裡頭。所以他長大了,對父母就不滿,不愛父母的多!在古時候,不愛父母的很少見,你去找找不到,現在到處都是。應該可以這麼說法,生下來一百天,就是三個月的小孩,大概還沒有被染污,他愛父母的心是真的。你看父母抱他,他面對著父母的笑容,他的神情、他的表現,細心觀察,真愛,那不是假的。一百天之後,靠不住了,小小的真心已經被染污,只要他把電視看懂了。怎麼知道?你把電視拿掉,他哭,他不高興,他已經被染污了。不滿一百天,你把電視拿走,他無所謂,沒有感覺。到他拿走之後不高興的時候,他就有感覺了,已經被污染了,很可怕。

  我初學佛的時候,方東美先生指著他家裡電視機告訴我,這個東西,你要知道,它可以毀滅這個地球,它也能夠救這個地球。機器是中立的,看人怎麼用它。如果播放的節目是負面的,會亡國家,會把中國傳統的文化毀滅掉;如果用得正,我們學佛了,用它來講經教學,好事情,可以拯救社會,可以救這個國家,乃至於救全世界。怎麼個救法?電視台多,希望電視台裡面播出去的頻道能有二、三十個頻道是屬於正面的,負面的也播,讓看電視的人自己去選擇,我相信慢慢就轉過來了。負面東西看多了會厭倦,古聖先賢的教誨是愈學興趣愈濃,愈學智慧愈開,對他有很大的幫助。可以面對著電視播演的讓他自己去選擇。絕對不是人喜歡看這些負面的,不是,不喜歡的人很多。不喜歡的人為什麼要看?他生活得無聊,用這個來打發時間,他不是真正在看。如果有正面的他就會選擇。

  我們早年,現在也在台灣有一個頻道,認識我的人,多半在頻道上認識的,在電視網路上認識的,沒見過面,他認識我,我不認識他。有時候我走在街頭上,有人跟我打招呼,我也很歡喜跟他招招手,不認識。那是什麼?大概是常常聽我講經的,看電視的。這個工具既然能把社會擾亂成今天這個樣子,它也有能力把社會這個負面的扭轉過來。扭轉過來,播放正面的,無量功德;播放這些負面的,殺盜淫妄,播放這些東西的,這造的罪業重,將來的果報在無間地獄,你要想到將來你就可怕。你播放正面的,你積功累德,將來的果報,你不想學佛你也會生天,不信宗教也生天。為什麼?你取得生天的條件。聽經是行善積德,你在這做,你救了多少人?果報不可思議,不能不懂得,不懂得虧就吃大了。

  這平等度生,大慈悲,「願饒益一切有情」,願是發願,我願,願意在我有生之年,我對於一切有情眾生,這個一切有情眾生說的動物,動物有感情,對待這有情眾生給他最豐饒的利益,我們講最大的、最圓滿的利益。那是什麼利益?幫助他開智慧,幫助他學聖賢,幫助他的性德,內,遠離貪瞋痴慢疑,這是意的五惡,起心動念的五種惡,貪瞋痴慢疑;外,要把《弟子規》、把孔老夫子的德行表演出來,做給大家看。

  夫子之德,學生所說的,不會有錯誤,「溫良恭儉讓」。要做出來,為人溫和,和藹可親,像彌勒菩薩一樣笑面迎人;善良,沒有害人的心,沒有害人的念頭,沒有害人的言語,沒有害人的行為,包括一切有情眾生。那我們就曉得我們為什麼要素食,不食眾生肉,不傷害眾生,這是慈悲,大慈大悲。恭敬,恭敬跟讚歎連在一起的,對於別人有好的思想、好的言語、好的行為我們要讚歎,要歡喜、要讚歎;他做的不對的、錯誤的,絕不毀謗,不要放在心上,成就自己的德行。自己沒有嫉妒,沒有障礙,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念念都是利益一切眾生,幫助眾生開悟,幫助眾生提升自己的道德行為,這是好事。夫子的生活節儉,節儉是美德。禮讓,忍讓,不跟人競爭,我們都是讓,你要的,我有能力幫助你,我給你,沒有能力是沒有法子,我有能力一定幫助你。溫良恭儉讓要做到,貪瞋痴慢疑要斷掉。

  每個佛門弟子都能夠做到,佛教一定興旺起來。為什麼?社會大眾看到了都喜歡,不會討厭你。我們在澳洲圖文巴做了十五年,就是用這個方法攝受一切大眾,這個小城是現代的和諧示範小城。現在居民有十六萬人,十五年前,我們移民到那個地方,八萬人,十五年人口增加一倍。這地方人善良,十幾個宗教,團結像一家人一樣。所有宗教我都勸他們回歸教育,還要互相學習,我們一起把聖賢的教誨、神聖的教誨一條一條的做到,做小城居民的榜樣,做給他們看。十三年,他們接受了,他們學會了。我聽說在明年三月,我們邀請聯合國的大使們到這個小城去考察、去參觀。這是一個合多元文化、多族群、多宗教,大家在一起生活,相親相愛,互助合作。這誰的意思?神聖的意思,神聖的教誨。我們幹這樁事情,非常難得!有機會大家可以到那邊去參觀。

  這個地方可以能做到,其他地區也能做到,我相信做得會比我們做得更成功、做得更好。世界會和平,每個國家都富強。希望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戰爭,沒有鬥爭。最好連競爭都不要,這才叫乾淨,叫徹底。為什麼?競爭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升級就是戰爭。今天戰爭不打就沒事,如果要打,地球毀滅,地球上七十多億眾生同歸於盡。這是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重視它。重視它什麼意思?我們了解事實真相,知道這個東西很危險,不定什麼時候爆炸,咱也不知道,現在就準備,準備什麼?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就對了。它打沒關係,我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去,就移民,地球不能住了,我們移民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條件,這四個字「信願持名」,真能去,一點不假。正好你看經上教給我們,萬緣放下,徹底放下,心裡放什麼?心裡放阿彌陀佛,心裡放極樂世界,心裡只有這一部無量壽經,依教奉行。

  「故於一切眾生,不計親疏恩怨,亦無彼我之分,更無違怨之想,視同一子,平等普度。」這一段話很重要,非常重要,我們要想這一生活得自在,你一定懂這個道理,你依照這個道理去做,你會得到。我給你保證,我得到了,所以你要這樣做,我相信你也會得到。我怎麼得到的?我就依教奉行得到的。這裡最重要的,親疏恩怨要劃平等號。親是親人,疏遠的是親戚朋友,再疏遠就是一般人民,對我有恩的,記住要報恩;對我有怨的,記住絕不報怨,把冤家對頭都當作親人去孝敬就對了。為什麼?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就是三人行,一個於我有恩的,一個於我有怨的,加上我自己,三個人。在一起怎樣?記住前面所講的,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對我有恩的他是佛,對我有怨的也是佛,暫時迷惑,總有一天他會覺悟,他會成佛。所以不要想他的怨,想他的恩,不要想他是怎麼樣在傷害我,要想到他是一尊佛,他醒過來之後,他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他跟阿彌陀佛一樣,普度眾生。所以恩怨在我們心裡把它調和成平等,都是來幫助我的。

  親人,我們在他身上學什麼?不是學忘恩負義,要學感恩、要學報恩。冤親債主我們把他換個方向,他對我也有恩,什麼恩?他幫助我修忍辱波羅蜜,看我能不能受得了,看我會不會生起報復的念頭、生起怨恨的念頭,他來幫助我這個,那就變成恩人,不是仇人了。我忍辱波羅蜜從哪裡修的?從他那裡修的。他傷害我,我不但不傷害他,我還會成就他,我還會幫助他,這就對了,成就圓滿的孝親、感恩。對一切眾生如是。所以沒有彼我之分,沒有違怨之想,違背,哪個人跟我作對,沒有這個念頭。他跟我的想法、看法不同,這是正常的,我們接受的教育不一樣。

  我們很有幸,很榮幸,受到孔子的教訓,孔孟的教訓,受到佛陀的教訓。這些年來,我們學習許許多多宗教經典,接受許許多多宗教的聖賢薰陶,知道這些人都是好人,這些人都是了不起的大聖大賢,我們用尊敬夫子的心、尊敬佛陀的心,尊敬所有宗教的創始人。我們進入天主教的講堂,可以參加他們的彌撒、祈禱活動。我們先做,希望我們佛門做法會,這些神父、牧師也會來參加。習以為常,每個宗教辦活動,其他宗教都會來參加。眾神一體,宗教一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下面這一句,「視同一子,平等普度」,我們對於全世界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一視同仁,沒有差別,統統是平等的。我們做出榜樣給他看,讓他慢慢熟悉,時間久了自然同化,他就接受我們,慢慢就學習。我們住到這個地方,首先這裡一些鄰居要處好,這幾條街見面都認識,哪一家的,見面都有親切感,好,慢慢就演化到這個小鎮。從我做起,不要求別人,從我做起,我做好了他們就都得度。

  這個經上講,「亦無彼我違怨之想」,沒有這個念頭。人這一生,同學們記住,一生當中,沒有冤家、沒有對頭,你說你快不快樂?可不可能?答案是正確的,可能。為什麼可能?釋迦牟尼佛一生沒冤家、沒對頭,耶穌一生沒有冤家對頭,穆罕默德也沒有,在中國,文武周公、老子莊子也沒有。可見得做得到。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我認真努力向他學習,一定要學到。為什麼?快樂,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與地位沒關係、與財富沒關係,與覺悟有關係、與德行有關係。

  我們再看下面第三段,「平等利生」。

  何以故。】

  這是提出問題,為什麼?緊接著前文,「遍遊佛剎,無愛無厭,亦無希求不希求想,亦無彼我違怨之想」,這是經文,為什麼?下面是回答,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回答,分兩段,第一段,「悲利解如」;後面一段,「善演正論」。悲,悲的利益是教了解如如,真如,這是根本智。後一段是後得智,智慧,智慧開了。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千遍,小智慧開了;兩千遍,大智慧開了;三千遍,大大智慧開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佛了;大徹大悟,沒有見性,菩薩;小悟是阿羅漢、辟支佛。我們看這一段經文:

  彼諸菩薩。於一切眾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以無礙慧。解法如如。】

  『解法如如』,萬法皆如,法法都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大慈大悲是佛法,大怨大難也是佛法,無有一法不是佛法,這要懂。我們把它變成我們的生活,變成自己的思想,變成自己的行為,這叫真學佛。佛法重行,行是戒律,沒有戒律不行。戒律至少要做到三皈、五戒、十善,這是佛法修行的大根大本。五戒裡頭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你要真正做到,做到得大自在,智慧增長,壽命延長。

  我們看經文,『彼諸菩薩,於一切眾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以無礙慧,解法如如』。我們接著看念老的註解,註解第一段,「彼諸菩薩,於一切眾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這是經文。下面念老說,「以下數句經文,重明自他二利與平等說法之德行」,重要的、要緊的,佛要說二遍、說三遍,重複的說,讓我們記在心上,不至於忘掉。學佛,智慧從佛那裡學來的,行門從菩薩那裡學來,跟菩薩學行入,跟佛學理入。理搞清楚了,一定要學菩薩修菩薩行,要大慈,大慈大悲,真愛一切眾生,不是假的,看他有困難,全心全力幫助他。

  我們今天辦漢學院,辦漢學院的目的在哪裡?在拯救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在哪裡?在《四庫全書》,非常完整。乾隆皇帝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把它整理出來,取精華,糟粕都剔掉,剔掉的部分比收在《四庫》裡的分量多。用什麼做標準?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用這個做標準,具足這個標準才有資格入《四庫》,沒有這個標準就被淘汰掉。好!乾隆皇帝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非常重大的貢獻,了不起的貢獻。在今天,《四庫全書》大概沒什麼大問題了,很多大學、國家圖書館都收藏,不會失傳了。如果沒有人會讀,等於沒有,沒有人會讀,沒有人能講解,那就等於亡了,沒有,滅亡了。我們就怕這一著,所以希望年輕人真正發大心學古漢語,也就是說,有能力讀《四庫全書》,有能力講《四庫全書》,有能力把《四庫全書》翻成白話文,我的目的達到了。

  漢學院的教學理念、方法統統用中國古老的方法,也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那個地方古漢語是要背的,要背一百篇古文。古文從哪裡選的?是從《國學治要》裡面選的,還有個參考的本子,台灣的《古今文選》,這兩樣東西都選上的我們優先把它挑出來,挑出一百篇,希望同學們把它念熟念背。我年輕的時候老師教我,古文熟讀五十篇,能夠背誦,你就有能力讀古漢語,也就是說,《四庫全書》你有能力讀它;你能夠背誦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這是我們要求的。

  中國的文字是一門學問,中國人稱為文字學,包括說文解字、聲韻、訓詁這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我們專門請老師,希望一年完成。這個基礎就奠下去了,下面主修的功課,也就是博士班跟碩士班所學的功課,那就是你在古籍裡頭,我們現在古籍選的是《群書治要》,六十五種,我們取這個,在《四庫》裡頭把原文找出來,專攻一門。這一門你念得很熟,你能背、你能講、你能翻成白話文。翻成白話文幹什麼?從白話文再翻成外國文字,希望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有這個翻譯的本子。碩士班、博士班的課程是什麼?就是《群書治要》。《群書治要》能救國家、能救全世界,唐太宗編的,大唐盛世就靠這一部書,上從帝王,下面文武百官,統統學這部書。現在很難得,現在國內聽說黨校已經把這部書排成必修課程,好!我們也就專攻這部書。你專攻一樣,一門,這六十五門裡頭學一門,你學《易經》、學《尚書》、學《禮記》,專攻一門,做專家不做通家。當然你能通達,一經通一切經通,不是難事。所以我們要一部經專攻,一部經上用十年的工夫,鍥而不捨十年工夫,你就會成為將來漢學大家、專家。我們要培養這個人才。

  所以學生是有限制的,要有很好的德行。《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我要求他們要做到,你不做到,我不收你學生。為什麼?那是德行。我們要有智慧、有德行這樣的大德,來指導、來教化這個時代許許多多國家領導人。所以我們上課非常有可能,將來我們要有個電視台、有網路,我們每天的功課都在網路上、都在電視上,全世界人都看到。我這個想法、這個願望,沒有想到,威爾士大學校長成就我,我們跟他密切合作,這好事。

  我們這些學生不要名聞利養,將來畢業出來之後,我跟學校建議簽個合同,這些學生統統聘請做漢學院的教授、副教授、講師,統統留住。將來我們的教授多了,能夠有三、五十個人以上,我們擴大招生,我們對全世界擴大招生,最優秀的留在學校擔任教授,培養後續的人才,這樣的人才愈多愈好。希望將來有成千上萬,全世界有這麼多老師去教學,各地方的孔子書院有人去教,中國傳統文化就變成人類的傳統文化。我們要走這條路,歐洲一些漢學家給我們在鋪路,他們講得很多,有很多很好的著作,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所以在歐洲做,好!我相信三年,英國成功了就會影響歐洲,歐洲人都學了會影響全世界。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說得很清楚,不是中國政治,不是中國軍事,不是中國科技,也不是中國的經濟貿易,是什麼?中國傳統文化。說簡單一點,就是唐太宗搞的《群書治要》。希望《群書治要》能夠翻成各種各國文字,大家都能看得懂,人人都能看得懂。為什麼?它裡頭教你怎麼樣修身、怎樣齊家、怎樣治國、怎樣達到世界大同,它講這一套,講得非常好。

  唐太宗實驗做成功了。我們希望就在這個基礎上來培訓老師,對老師的要求並不苛刻,是希望他做專家不做通家。這個六十五種古籍我們要把它發揚光大,做為古漢語系裡頭主要的教材。希望年輕的同學真正立大志願,像張子所說的,「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平民可以做得到。就從教學上,這條路走到底,一生不改變。真正學孔老夫子,表現在外面,溫良恭儉讓;學釋迦佛的存心,心裡沒有貪瞋痴慢疑五毒。起心動念是智慧,不是煩惱。漢學是培養,中國古時候講聖賢君子,聖,好比是博士;賢是碩士;本科畢業的,君子,聖賢君子,這個地位很高。孔老夫子一生、孟夫子一生、老莊一生,沒做過官,家並不富裕,都能成為大聖大賢,那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典型。

  這個地方經文看起來就有味道了,這段經文,「重明自他二利與平等說法」,著重在說法、教學,幹什麼?我們就教老祖宗的這些留下來的智慧、教誨,教我們做聖人、做賢人、做君子。我們繼承老祖宗古聖先賢的教誨,把它發揚光大,來拯救這個社會、來拯救國家、來拯救地球,我們幹這些。所以因為遊剎度生,剎是佛剎,菩薩周遊一切諸佛剎土,都不離說法、教學。我們把說法兩個字改成教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但說法不能離自覺」,自己沒有覺悟,所說的法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一定要求自己開悟。這也是我們漢學院對同學們的要求,希望他們自覺;也就是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自覺。

  我們有信心,我們相信,不懷疑,相信什麼?無師自通,相信這個道理。因為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的一切經,沒人教他。他雖然參學十二年,與這個不相干。所以十二年,他覺得不能解決問題,放棄了,不想學了,到菩提樹下去入定。這一入定,開悟了。入定是什麼?徹底放下,前面所講的,有為法、無為法,世間法、出世間法,統統放下,成佛了,見性了。見性之後說出來的經典,沒人教的。那我們要問問,孔子、老子,老師是誰?也沒人教。莊子曾經說過一句話,「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是佛說的,他怎麼也是這個境界?說這個話的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於是我們就想到,在中國歷史上,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們是同一個等級,跟釋迦牟尼佛同一個等級。你看看他講方法,方法是「大學」,理論是「中庸」,《四書》裡頭這兩篇,是儒家儒學的總綱領、總原則,在佛法講大總持法門。

  首先標出來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是什麼?明德就是自性,就是覺悟了,徹底覺悟。因為不覺悟,迷了,明德迷了,所以上頭加個明,那個明是動詞,我們要把明德恢復它的明,是這個意思。真正明明德,就是佛教裡頭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一個意思。我們凡夫要想恢復明德,從哪裡學起?從格物致知學起。格物是什麼意思?格物是放下,格是放下、格除、格鬥,物是物欲,這個物欲就我們講七情五欲,財色名食睡五種欲望,七情是喜怒哀樂愛惡欲。這就是我們在經上讀的這些,教導我們要把它化解掉,要放下,徹底放下。

  「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以無礙慧,解法如如。」無障礙的智慧,沒有你不知道的,你才把東西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同學們真正走這個路子,要走開悟了,再講四書五經,比古人講得好。為什麼?古人未必真開悟。是有開悟,沒錯,悟得不夠徹底,不夠究竟。你能夠悟得比他深、比他廣,你講得比他透徹,叫一般人都能聽懂。解法如如,就是無礙慧。無礙慧起作用,就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你沒有一樣不知道,他來問,你就能解答,解法如如。「重明自利之行圓滿。此四句以捨離執著為首者,因此實為入道之關鍵」。

  我們把這個跟《大學》八目來對看。格物,放下;致知,智慧生。不放下、執著是煩惱,於一切法不能有執著,捨離一切執著,這一句重要。世出世間法都不執著,證阿羅漢果,如果是大乘,七信位菩薩,大乘圓教七信位菩薩,從初信到十信圓滿,第七信。不能放下就沒辦法,永遠不能開悟。開悟大小跟你放下多少有關係,愈能放下你的悟處就愈深,所以要放下。放下之後,智慧就現前,致知,致知就是智慧現前,就是自見,於一切法自己看出門道出來了,看得雖然不深,但是真的不是假的。有前面這個致知,意就誠了,真誠心就流出來,沒有格物致知,你的真心出不來,你的心是妄心。妄心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你的心是這個東西。有格物致知的功夫,真心現前,誠意就是真心現前,真心現前,心就正了。所以誠意正心,心正了,人就正,那個人很像聖賢,他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跟聖賢模樣差不多。修身,心正,然後身就修了,樣樣如法;身修之後,家就齊,你一個人開悟,你會影響你一家人,一家人向你學習,家和萬事興,你的家庭和睦,你的家庭和諧融洽。家齊而後國治,你會治家,你要出來做官,你就能夠治理這一個縣、這一個市,就能夠調解國際上的糾紛,讓這個世界走向大同,走向和平,世界和平。

  你看,佛法跟儒家都從這裡下手。格物致知,就是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以無礙慧,解法如如,就是自見,其義自見。用什麼方法?用讀書的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用讀書的方法。先念一千遍,然後講給大家聽,完全是自己覺悟的意思,不是別人意思,不去參考別人的,也不要去向別人請教,講出來給大家聽。講得當然不是很深,但是很令人驚訝,無師自通。再念一千遍,第二次講的時候比第一次就深入,第一次沒有領悟過來,第二次統統覺悟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大徹大悟,真的是以無礙慧解法如如。不只是佛能做到,儒也能做到,道也能做到,不是東方這些學者聖賢能做到,西方也能做到。所以我相信耶穌、摩西、穆罕默德這些人,都是這個境界,都是平等的。所以宗教應該團結,應該成為一家人,你契入這個境界慢慢就曉得了。

  這個實驗要是成功,那威爾士大學這個教學方法,有中國傳統古老的這種方式,是求智慧,用這些經文課本讓你做工具,叫你去讀誦,讀上千遍你就開悟了,這是智慧,不是知識。智慧要從戒定下手,叫你讀書就是持戒,不准你胡思亂想,甚至於你要大聲念出來,念得沒錯,自己清清楚楚,要念,愈念愈有味道,愈深入,真的,智慧慢慢就現前,用這個方法。開悟之後再講,不一樣了,可能你所講的東西跟古人註解完全不一樣。為什麼?古人是那個時代,你講,我們實際現前的人都能聽得懂,都能理解,都能歡喜,都願意照辦,真開悟了,佛現在出世了,來救世界的,真得大自在。

  這一句,捨離一切執著,比什麼都重要,只要是執著,就是麻煩、就是錯誤,對佛法不能執著,《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要捨,不能執著。你真正開悟,開悟,你跟釋迦牟尼佛智慧是平等的,他知道的你都知道,你知道的他也知道。然後觀察眾生,眾生什麼樣的根性,學哪些法門契他的機,你完全曉得,所以你說的法契機契理,跟你有緣的人都願意跟你學習。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弟子三千,孔子弟子三千人,釋迦牟尼佛大概也有三千人,經上記載的常隨眾,那是不離開釋迦牟尼佛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常隨弟子。所以是自利之行圓滿,以捨離執著為首,因此實為入道的關鍵。你能不能入門,入釋迦牟尼佛這個學校,入他的門,無論是大乘、小乘都從這開始,都從放下開始,不放怎麼行?說此四句,這話要緊,捨離執著為首,因此實為入道之關鍵。

  「世尊睹明星而徹悟本心,開口第一句便道,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句話也非常重要。釋迦牟尼佛頭一句話,在菩提樹下入定,醒過來了,起定了,第一句話,這一句要重視,「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故知捨離妄想執著,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成佛難不難?不難,難在你不肯放下。

  英國漢學院,在財務上我支持它,我們在香港成立這個基金會,第一個對象就是支持這個漢學院,希望漢學院裡頭能出現幾個開悟的人才。如果有幾個小悟,我們就會相信有大悟,相信徹悟。我們也有做實驗,東北有個同修,她就是一部《無量壽經》,一天念十遍,二十年沒中斷,她能講這部經,我相信她講得比我好。為什麼?二十年一部經,她能沒有悟處?當然有。還有個人在北京,六年的時間,專讀一部《大乘起信論》,六年念了三千多遍,講得頭頭是道,一般人聽都能聽懂,都能生歡喜心,三千遍。所以這個教學方法,中國老祖宗世世代代傳下來的,今天沒有了,我們在英國漢學院來做這個實驗。

  我們希望有幾個同學真正有信心,發心真幹,你學一部書,學儒家的書,學一部《四書》,把《四書》念三千遍,《四書》文字不多,開頭念一天念個二、三遍,以後希望每一天能夠念二十遍、三十遍。念滿三千遍,你上台講給我們大家聽聽,給誰聽?在漢學院裡頭上台去講,邀請這些大學教中國國文的這些教授來聽。人家會問你,你講得很好,你從哪裡學來的?你就可以說它,我從老祖宗那裡學來的。哪個老祖宗?教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現在已經念了幾千遍,所以這是我的領悟,這不是跟哪個人學的。把中國老祖宗這些教訓讓現在人產生堅定的信心。西方人那個是講清楚、講明白,讓你廣學多聞,是知識。知識用那個沒有問題,智慧不能用那個,這個一定要知道,智慧一定要用中國老辦法才管用。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