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2-041-0275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七五集)  2015/1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27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七十三頁,從第二行看起:

  「水如人意」,這是介紹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水能隨人的意思,讓在池中沐浴的人皆隨人意。我們看經文:

  若彼眾生。】

  這是指極樂世界的人。

  過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頸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溫者。急流者。緩流者。其水一一隨眾生意。開神悅體。淨若無形。】

  這個水之德我們無法想像。下面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顯水具妙用,善如人意」,右面這兩行半的經文,顯示寶池德水的妙用,善如人意,我們想什麼它都能夠配合。『過浴此水』,過是通過,浴是沐浴。「《會疏》曰」,這是日本淨宗大德註解裡面說,「彼土人天,非水穀身」,這個身體不需要水,也不需要糧食,五穀。我們這個地方的身體要靠水,渴了要飲水,餓了的時候有五穀雜糧充飢,極樂世界不需要。我們再往下看,「清淨成就,不須洗濯」,他是法性身,法性身就像惠能大師所說的,能大師開悟見到法性身了,告訴我們自性清淨,自性所現的身也清淨,從來沒有染污。所以他不需要沐浴,不需要洗澡,也不需要洗衣服,衣服也乾淨,一塵不染。「不須洗濯,何須水耶」,沒有這個必要。再看下面,「唯是為隨意受樂,蕩除心垢故」。這個高,意味深長,是讓極樂世界的居民隨意享受,這麼一回事情。作用,能蕩除心垢。心垢是什麼?無明習氣。常常在這個環境裡面居住,漸漸的把無始無明的習氣不知不覺的淡化了,淘汰了,讓這個居民證得圓滿的法身,妙覺果位。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土現前,修行的人圓滿的融入常寂光,就是證得究竟圓滿的法身,達到修學究竟圓滿的成就,往上去沒有再高的了,確實是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下面,這是念老的話,意思是說:「彼土天人,蓮花化生,非依飲水食穀以維身命」。跟我們這邊人不一樣,我們這個身是父母胎生的,必須要水,要五穀雜糧,才能維持我們的身命,極樂世界不需要。「本來清淨,何須洗浴」,他們在寶池裡頭沐浴,是享受玩樂,不需要洗,乾淨得很。「蓋隨意樂而浴」,所以它是一種遊戲。「為除心垢耳」。那就是說,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消除心垢,也就是無始無明的習氣。實報土的菩薩,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也破了,剩下來的是無明習氣,他是為除心垢,除無明習氣。「心垢消除,自然神開體適,故下文曰開神悅體」,有這一句,末後有這麼一句。『淨若無形』。

  註解下一段,「此功德水之妙用,實不可思議」,我們無法想像它所起的作用。「其水位上下、水溫高低、水流緩急」,這是我們看到水的現象,『一一隨眾生意』。我們這邊水不能隨眾生意,不聽話。極樂世界,心裡怎麼想,它就產生變化,這水熱一點,它就熱一點;涼一點,它就涼一點;高一點,它就高一點;低一點,它就低一點,隨心所應,能隨眾生意。「若人初欲此水至足」,你在水裡面走,想著水很淺,只到我的腳面,或者是到腰,腰部,或者是到頸部,或者是灌身,灌身就是從上往下灌,我們今天講的淋浴。「則同一池水隨人意念而升降自在。甚至水升虛空,而作淋灌。人間之水,其性向下」。我們人間的水,水是往下流的;極樂世界的水上下無礙,你要往下流,它就往下,你心裡想的往上面流,它就流上面去了。「上下無礙。更有進者」,更進一步,「同一池水」,很多人在裡面沐浴,在裡面游泳。「人之所欲,各有不同」,有人喜歡水深一點,水就深一點,有人喜歡水淺一點,它就淺一點。「或高或低,或暖或涼,或緩或急」,水流動,想流得慢一點,它就慢,流得快一點,它就快。「而此水能一一知眾生意」,通的,「復能一一隨眾生意」。這就難了,知眾生意不容易,我們起心動念它知道。

  現在,最近這些年來,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告訴我們,我們起心動念水知道。在顯微鏡底下看水結晶,我們的善念結晶非常之美,我們的惡念結晶很難看。做了幾十萬次的實驗,一點不假。美國修.藍博士告訴我們,不但水知道,他到過我的攝影棚,他說我們攝影棚,桌椅板凳知道,天花板知道,地板知道,這牆壁都知道,外面花草樹木知道,山河大地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不知道的就是我們自己,自己不知道。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會起什麼念頭?不敢起惡念。不要以為沒有人知道,除自己不知道之外,沒有一樣不知道,樹木花草統統知道。所以起心動念,什麼念頭最好?阿彌陀佛的念頭最好,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個人必定生淨土,必定成佛。這可以做證明。我們不再有其他念頭了,善念感得的三善道,惡念所感的是三惡道,我念佛所感的是極樂世界,絲毫不爽。

  這個地方,水能夠「如其所願,同時同處,普應現之」,極樂世界的水。「當思此水,是何等之水。如斯境界,是何等境界」。這幾句話念老說的。下面引《法華經》上一句話說,「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這兩句話佛說的。不須說,為什麼?「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開不得口,不能動念頭。動念頭就錯了,就迷了;不動念頭,覺了,就覺悟了。「此正是難思之妙法」,無法想像的妙法,在極樂世界,呈現在大眾的面前。

  下面說,「茲於不須說中,勉強說之」。這段文好!黃念祖老居士的境界。「彌陀因地,住真實慧。莊嚴淨土,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是念老把他的體會在這個地方跟大家分享。我們能不能體會到這個境界,想到阿彌陀佛的因地,我們今天是因地(彌陀因地,法藏比丘他住真實慧,我們不如他),我們住的是煩惱習氣,起心動念是煩惱,法藏比丘是住真實慧,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法藏比丘用真心。那我們呢?我們用妄心,我們用的心是八識五十一心所,用的這個心。這個心是六道輪迴眾生用的,我們今天墮落在這個地方。我們要學阿彌陀佛,要學法藏比丘。

  真實慧是什麼?真實慧是沒有念頭。就是世尊在法華會上說的止止,用了兩個止,一個止是言說,一個止是念頭,念頭止住,言說止住,這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心行處滅是我們念頭止住,不起心不動念了,口裡頭言語止住了,身的行為止住了。這什麼境界?自性本定的境界,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是什麼境界?自性現前,真心現前,不是妄心。真心現前,這些境界相完全明白了,性德圓滿的流露。他有沒有通過起心動念?沒有。為什麼?他沒有起心,他沒有動念,自自然然感應的,眾生有感,性德它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法身菩薩的境界。

  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此真實之際,勉強說之」,無法說。勉強說就是,「實際理體,當人自心」,這個自心就是自性,是我們自己的自性。也就是《往生論》上所講的「一法句」,一法句就是自己的自性,「一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是法身的境界。「此水即是真實之際,故能普門示現,廣滿眾願」,廣是廣大,再多的人,再多的眾生,你起什麼心,動什麼念,它統統有應。故能普門示現,滿眾生願,「一一惠以真實之利」,你所想得到的統統滿足你的願望。下面說「水演妙法,彌顯此意」,這個意思在這一品經文裡頭都顯示出來了。

  我們再看下面講「開神」。『開神悅體』,「神者,明也。又有情之心識,靈妙不可思議,故曰神識(俗稱為靈魂)」。佛教用神識,神識意思比靈魂好,就是我們講的心。神識是妄心,妄心從哪裡來的?從真心變現出來的。覺悟了就是真心,就是自性,我們叫見性;迷的時候就叫神識,俗稱為靈魂。

  又如《肇註維摩經序》裡頭所說的:「夫道之極者,豈可以形言權智,而語其神域哉!」這三句話是僧肇大師講的。下面是念老給我們做註解,「是則以真證之不可思議境界謂之神域」。這個境界在哪裡?在實報莊嚴土,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可思議,為什麼?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土,跟我們這不一樣。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跟釋迦牟尼佛實報土,沒有兩樣。釋迦牟尼佛的實報土叫華藏世界,《華嚴經》上所說的,說得很詳細,跟極樂世界報土沒有兩樣。但是同居土、方便土,差別太大了!在極樂世界,同居土、方便土跟實報土沒有兩樣,是平等的,是互通,沒有障礙的。我們這有障礙,我們看不到方便土,更看不到實報土。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四土通的,統統沒有障礙,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不可思議。所以說以真證,是用真性,真性所證得的不可思議境界,僧肇大師用神域來形容它。

  「又自在徹見事理之智慧,曰神智。故知開神乃能使浴者開顯識性中本有之神智」。「開神悅體」,這水的功德不可思議。我們這個地方的水,深山裡頭非常清淨,泉水甘美,能治百病,這個我們地球上有。能開顯性識本有的神智,我們這個地球上的水做不到。縱然是深山裡面的泉水,能治百病,它不能盡如人意,我們沒有辦法,我想它熱一點,它熱不起來,想它高一點,它也高不起來、升不起來,不能隨我們的心意。極樂世界能。所以性識本有的智慧,稱為神智。

  什麼時候我們自性的智慧可以現前?障礙放下,它就現前了。人人都有,不但人有,一切眾生統統有,畜生也有。佛說的什麼障礙?無始無明、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三種障礙,所以透不出來。我們的起心動念完全是八識五十一心所在起作用,自性在不在?在,就是真心。真心跟妄心融成一體,但是真心不妨礙妄心,妄心也不妨礙真心,只是凡夫看不出來,凡夫執著煩惱是真的。要曉得煩惱是假的,不把煩惱放在心上,這個心就靈了,心就明了,智慧就往外流露了。阿羅漢三種煩惱斷了一種,阿羅漢不執著了,所以阿羅漢有小智慧。我們六道凡夫比不上他,人比不上他,天也比不上他,色界天也比不上他,他自性流出一分真實智慧。如果再能夠把塵沙煩惱斷掉,塵沙是分別,於一切法不分別。為什麼不分別?知道一切法就是一個自性,自性現的,它沒有本體,它的體是自性。自性在不起作用的時候,沒有物質現象,沒有念頭的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一片光明,叫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不生不滅,能現一切法。有緣它就現相,現的什麼相?現的全宇宙,遍法界虛空界都是它現的。

  只要我們一念不覺,這相就現前了,就現相了,然後再隨著各人迷悟的淺深,境界不同。法身菩薩還有四十一個不同的地位,我們講等級,四十一個等級。十法界六道,用極樂世界的話來說,有三輩九品,三輩九品的意思就是不是平等的,有高有低。等級怎麼來的?煩惱習氣多少顯示出來的。煩惱習氣要多,地位就低,就往下面去了;煩惱習氣少,他就往上升了。天有二十八層,人道下面是畜生。人的種類也很多,我們地球人,這是我們能見到的;其他星球人,我們叫外星人,我們沒見到。但是有人說外太空的人,確實我們這個地球上有,有少數的外星人我們看到了,還有一部分我們沒看到的,品類不相同。宇宙太大了!佛告訴我們,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每一個諸佛剎土裡面,都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有十法界、有六道輪迴,這裡頭眾生的數量無量無邊。人有緣,他就到一起來了;沒有緣,見面也不打招呼,也不認識。沒有緣的多,有緣的少。無論有沒有緣,跟我們有關係,有什麼關係?一體。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我們自己的自性,萬法是全宇宙,包括十方諸佛如來,跟我們一體,一個自性,一個真心。所以我們用真心很容易通,感應,用妄心就很難通。妄心通六道,真心通法界,所以人在這個世間一世,用真心好!用真心,不懂佛法他也不墮三惡道,欲界天、色界天肯定能去,所以要用真心。真心是不自欺、不欺人,不欺騙自己,不欺騙任何眾生,這就是真誠。

  下文說,又自在徹見事理之智慧,這叫神智。自在,沒有絲毫勉強,自自然然就見到整個宇宙,事是現象,理是它的道理,你能夠徹底明瞭這種智慧,這叫神智。故知開神,這個水能使浴者開顯識性中本有的神智,這個神智就是自性本有的智慧,稱為神智。「又水具八德,調和適意,故悅體」,想水什麼樣子,它就給你現什麼樣子,故悅體。「淨者,清澄無垢。無形者,表至清也」,清淨到極處,好像完全都是透明的。「淨若無形」,這是「水之相也」,所以它能夠隨心變化。「開神悅體」,這水的作用,開智慧,身體舒適,這是「水之用」。「相用俱妙,實因水之本體妙也」。本體是自性,本體起用是性德,性德的作用無量無邊,所以這個展現出來就是遍法界虛空界。體妙,自性妙。學佛就是教我們回歸自性,這叫證果。

  我們再看,池底下有沙,寶沙,無量珍寶鋪在池底。

  寶沙映澈。無深不照。】

  念老告訴我們,「水至清」,清淨到極處,「能使池底寶砂清澈映現」,從上面看到底下,看到池底,「故曰寶沙映澈。徹照至底,故曰無深不照」。這個水的淺深也是隨人意的,要深就深,要淺就淺,這是說池底寶沙,沒有漏掉。

  下面第七段,「水演法音」,水能說法,當然,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所成就的。它怎麼說法?我們看經文:

  微瀾徐迴。轉相灌注。】

  這就說法了,為什麼?它有波。

  波揚無量微妙音聲。】

  只要有波,它就會有聲音,這個聲音你細心去聽,它在說法。

  或聞佛法僧聲。】

  三寶。

  波羅蜜聲。】

  波羅蜜,翻成中國的意思是到彼岸。我們這邊是生死之岸,佛菩薩那邊是涅槃之岸,波羅蜜是從此岸到達彼岸,修行證果的意思。

  止息寂靜聲。無生無滅聲。十力無畏聲。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捨聲。甘露灌頂受位聲。】

  這幾句把大乘佛法、小乘佛法、顯教、密教統統包括盡了,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給我們說的一切法,還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之法,統統都包含在裡頭,這意思太豐富了!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微瀾』,微風吹的水面,這個波浪很小,「水生細紋曰波,大波曰瀾」。這生的細波,這個地方是叫「微瀾」,是指細波。『徐迴』,徐是慢慢的,緩慢。迴是「迴流」,就是水紋,「水往復」,在水裡頭流動的軌跡,叫迴流。「水波徐緩往復,互相激盪」,這就出聲音了,所以「輾轉生波。故云轉相灌注。水波相擊,發微妙悅耳之聲」。水流得很緩,聲音也細;水流得很急,聲音也響亮。水流的快慢隨著我們念頭,我們希望它快一點,它就快一點;希望它慢一點,它就慢一點;希望小聲一點就小聲,希望大聲就大聲,隨心所欲。「其聲之種類無量,微妙亦無量,故曰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所言無量微妙者,以能廣說無量妙法」。能令一切眾生開悟,聽流水的音聲,也在聽佛法,聽佛說法。在極樂世界學習不中斷,成就快,得阿彌陀佛加持之外,同時也得到十方一切諸佛的加持,極樂世界諸大菩薩的加持,所以成就快。

  下面給我們解釋,『佛法僧聲』,佛法僧是三寶。小本《阿彌陀經》上說,「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這一句通大小乘,讓我們念念不忘三寶,念佛、念法、念僧。下面『波羅蜜』,這是印度話,翻譯成中國話叫「到彼岸」,或「度無極」,簡單的稱之為「度」,或者是「事究竟」。事究竟圓滿,就是到彼岸的意思。到彼岸也可以說,咱們中國人常講功夫到家,有功夫到家的味道。這樁事情你做得好,做得太好了,印度話叫波羅蜜。「以菩薩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與化他之事,故名事究竟」。到彼岸意思是,我們這樁事情做圓滿了,就這個意思。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一切是眾多,或者是自己修行,或者是教化眾生,這個事情做圓滿了,這事究竟,就稱為波羅蜜。「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故名到彼岸」。事究竟偏重在利他,到彼岸偏重在自己,自己修行。我們今天念佛求生淨土,真正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是到彼岸了,就是波羅蜜了。「因此大行能度諸法之廣遠」,叫度無極,就是能度一切眾生。四弘誓願裡頭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事情真正能做到圓滿,就是此地波羅蜜的意思。所以波羅蜜有很多意思,看用在什麼地方,自度、教化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可以說是波羅蜜。

  底下給我們解釋『止息』。「止者,停止之義,住止於諦理不動也。息者,休息」。止很重要!章嘉大師早年教我,學佛就是兩個字,看破、放下。看破、放下沒有止境,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不能夠改變,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看破是什麼?明白了,理事都明白了。放下?不要放在心上,這叫放下。不是事情不做了,事情要照做;事情照做,於你的清淨心沒有妨礙,你不放在心上。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兩句話大乘經上講的,我們常常聽說。什麼叫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天天在做,沒有放在心上就是無作,正做的時候也沒有放在心上,做完之後也沒有放在心上,無作而作。無作是說心,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作是幫助一切眾生,講經教學也是作,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為什麼?心上什麼也沒有就對了,心乾乾淨淨。

  清淨平等覺是心,佛用這五個字來形容。心是什麼樣的?清淨,一塵不染;平等,沒有絲毫念頭,也可以說平等就是不起心不動念,那就平等,起心動念,不平等了;覺心,覺就是智慧,心裡頭無量無邊的智慧,只要你的心清淨平等,智慧就流出來了,別人問什麼,自然答覆,不要去想。想一想答覆,那是第六意識,那是妄心,不是真心,那個答覆有問題,不圓滿,縱然答覆得很好,也是有侷限的,不是圓滿的。如果從自性裡流出來的答覆,是圓滿的。譬如孔子教學,學生來問孝,幾個學生來問,孔子答覆不一樣,這叫圓滿。如果每一個人來問,他都是一個答覆,這不圓滿,為什麼?有人聽得懂,有人沒聽懂。所以說法它是圓音,圓滿的音,讓一切眾生個個都能聽懂。用真心妙,用妄心不行,用妄心是生煩惱,用真心生智慧,真心就是清淨平等覺。咱們每天修行,這個東西要進步。如果還是染污,還是分別,還是迷惑顛倒,咱們功夫沒進步。在哪裡看?就是這一句,這五個字,時時刻刻拿來,像一面鏡子一樣拿來照照自己,我的清淨平等覺有沒有進步?有進步好,那是什麼?萬緣真放得下了,真自在。這個不能不知道。

  大行,菩薩大願大行,能度諸法的廣遠,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就是無極,度無極,沒有止境。下面止息,止是停止,住止於諦理不動。什麼是諦理?傳戒法師教給海賢老和尚的,就是住止於諦理。他教他什麼?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住止於阿彌陀佛不動,九十二年。我這個說法就很具體,大家聽進去了,淨宗的諦理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不念經行不行?行。海賢老和尚不念經。我是估計他二十五歲,他二十歲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三年、五年,這個人很老實、很聽話、真幹,有這三個條件,三年可以念到一心不亂。念到一心不亂,往生就有把握,為什麼?只要念到一心不亂,阿彌陀佛一定會來安慰你,或者說來獎勵你,給你通信息,你在夢中見佛,或者在定中見佛,你在打坐的時候見到佛了。佛會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長,還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到時候阿彌陀佛來接你往生,讓你生歡喜心,你自己知道了。可是有一種人,就在這個時候向阿彌陀佛要求,我那個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阿彌陀佛很慈悲,往往就帶他走了,會跟他約定,三天我來接你,一個星期我來接你,把時間約好,到時候佛就來了。這樣往生的人很多很多。我們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記載的,念佛三年就往生了,決定不是他壽命只有三年,不可能那麼巧,那都是什麼?自己不想在這個世界住了,這世界很苦,極樂世界你看看經上講得多好,誰不想早一點去?

  除非像海賢和尚,海賢和尚想去,阿彌陀佛叫他多住幾年,做個好樣子給人看看,叫他表法,他是受命長住的。我相信,他的壽命不可能一百多歲,那個壽命是阿彌陀佛給他的,他的壽命應該說起來,也就是七老八十,你看他師兄弟,他師弟八十二歲走的,他媽媽八十六歲走的,應該他也是這樣子,七、八十歲。一百一十二歲,阿彌陀佛加持的。

  加持為什麼?加持是為我們。我們要感老和尚的恩,更要感阿彌陀佛的恩。我們學佛碰到困難了,還覺得冤枉,許許多多人誤解了。頭一個誤解,會集本有問題,不是真經,不能流通,不能學習,讓許許多多人聽到之後,退心了,對會集本懷疑,對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懷疑。他這樣來給我們表法。一定是阿彌陀佛告訴他的,你慢慢等,什麼時候遇到這麼一本書,阿彌陀佛就接你往生。這本書它來做證明,證明什麼?夏蓮老會集本是真經。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沒有改動一個字,你找不出它的漏洞,它每個字、每一句都是五種原譯本裡頭的原文原字,真經。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是正知正見,為什麼?他用的是八十三種經論,經是佛說的,論是菩薩們說的,哪會有錯?還有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他是集註,絕不是念老自己的意思,集註,正知正見,沒有問題。第三個,為我們證明,我們依照這個經,依照這個註解來學習、來修行,沒有錯!是為這個來的。

  這一本《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本書裡頭的內容,為我們辯別,說明經是真經,註是真註,依照這個修行決定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決定成佛。所以大家都知道,誰會把書送給老和尚?為什麼?每個人都知道老和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出家一輩子,活到一百一十二歲,沒有念過一部經,也沒有聽過一次經。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不間斷,除了睡覺之外,一切時一切處,他就是工作也不耽誤念佛,心裡頭念佛,心裡真有佛。這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要想成功,他教給我們好方法,他是身教,他不是言教,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他一生是種田的農夫,種田不妨礙念佛,身體在田裡面勞作,心裡頭的佛號不斷,這就成功了。

  沒想到二O一三年一月有幾個同修真的帶了這本書上山,這也是我們想像不到的。這些人都是老和尚的弟子,常常上山,每個月都要去看老和尚,很熟的人。他們把這個書帶上山,老和尚一看帶了書,就問他這什麼書?他們就說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聽了之後非常歡喜,為什麼?佛來接引他了。馬上穿袍搭衣,拿著這本書,要求大家給他照相。你看這張照片照了。老和尚一生沒有主動要求別人給他照相過,就這一次,他主動要求的。照完之後第三天走了。所以我想阿彌陀佛跟他約定的是,什麼時候看到這本書佛就來接引你。歡喜,總歸等到阿彌陀佛這句話了,要接引他往生了。往生這一天,他還是在田裡工作一天,在菜園種菜,整地、澆水、拔草,搞到天黑才收工,晚上走了。多瀟灑!多自在!這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我們要找榜樣,到哪裡去找?最好的榜樣,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什麼都知道,他自己說的。我們在光碟上聽到他老人家講的,「我什麼都知道」,就是不肯說,明哲保身。到他一走之後,真的是天下聞名,佛門弟子,修淨土同修,人人都知道,是我們現前最好的榜樣。用他這個方法修行,沒有一個不往生,沒有一個不成佛。

  住止。息,休息,止息。《止觀》第三卷說:「息義者,諸惡覺觀,妄念思想,寂然休息。」這個息說什麼?不善的念頭、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覺觀統統放下,叫你休息,是這個意思。息,「息諸妄念也。此就所觀而得名,故止息即止觀」。又《止觀三》第三卷裡頭也有個說法,「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觀」,這兩句話很重要。這是自性止觀,這個不是修來的,本來就是。諸佛如來,就住在這個境界裡頭,換句話說,如來所證得的境界,法性。惠能大師講得最清楚、最明白,這五句話我們要常常把它記住,常常提起來觀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法性、自性是一個性,是清淨的,從來沒染污。「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不生不滅,沒有生滅的現象,永遠常住。第三個,「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圓滿的法界,遍法界虛空界就是它現的。它不現的時候不能說它無,它現的時候不能說它有,通常我們用三樣來做比喻。第一個智慧,本自具足無量智慧,《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如來智慧,圓滿的智慧、究竟的智慧,具足這個;第二個就是具足德能,能力,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來的;第三個相好,都是無量無邊,智慧無量無邊、德能無量無邊、相好無量無邊,平等的。佛所有的,眾生全有,就是佛自性開發了,明心見性,覺悟了。而眾生迷惑顛倒,完全迷失了本性,迷失了真心,起心動念是妄心,是阿賴耶在做主。阿賴耶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如如不動。

  所以寂然名止,常照名觀。寂是體,照是用,有體、有用,這講的真心,講的自性。「又無明即明。不復流動,故名為止。朗然大淨,呼之為觀」。無明,如果我們止,明就恢復了,我們不肯止,明不能恢復,叫無明。為什麼?無明是動的,你看後頭講流動。自性是不動的,能大師第四句說得很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不動搖,不動就是止,不搖就是息。所以只要止住,無明就不見了,明就出來了,無明是煩惱習氣,明是智慧,智慧就現前了。所以心不能動。凡夫的心,是一個妄念接著一個妄念,它不止。止就明了,就不流動了,智慧就現前了。所以這是止的意思。朗然大淨,呼之為觀。止住就寂靜,寂靜就起照的作用,就起明的作用,所以叫常寂光。《華嚴經》稱之為光明,這個光明無處不照,無時不照,所以稱為大光明藏。照就明瞭,明瞭就是覺,樣樣覺,沒有一樣不覺。本來覺,不是學來的,佛法沒有東西學,完全是除障礙,除掉之後朗然大覺,自性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統統現前,無所不能,無所不明、不覺,這叫觀。

  「又《止觀輔行》曰: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觀。止觀不二,境智冥一」,中道就是法界。實在說,大乘佛法,向上一著是不起心不動念。如果我們說中道,你執著中道這個念頭,分別中道這個念頭,它就不是中道了,不得已說個中道。你要契入境界,就像《起信論》裡所說的,要離言說相。言語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不要執著它,你聽它的意思,不要執著它的言說。離名字相,中道是名字,法界也是名字,止觀也是名字,這個都是佛的方便法,引導你契入,你一著相就完了。像指路牌一樣,在高速公路指路牌指往哪裡去,你以為這個地方就到了,那就錯了,你要把這個捨掉,往前進那就對了。所有名相都是指路牌,一定要曉得。說中道、說法界、說止觀,統統是一樁事情。這樁事情等於什麼?等於零,等於什麼都沒有說,什麼都沒有聽到,回歸自性了,真的叫你覺悟了。佛法的教學跟世間法不一樣,完全不相同。佛法跟世間法差別就在此地,世間法著相。我們學佛法,學《華嚴》、學《法華》、學《楞嚴》,只要一著相,統統是世間法,那叫人間佛教。不著相呢?不著相是大乘佛教,著相就變成人間佛教,有言說而沒有實際,你只會講,你入不了境界。這個不能不懂。

  所以這兩句話重要,朗然大淨,呼之為觀;寂然名止,常照名觀,這都很重要。止觀最後一句話說,境智冥一。境是境界,境界是起用,智是明瞭,它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我們講一體,這個觀念很重要。現在地球上亂了,如何能恢復安定和諧,就是人人都要把心量擴大,一體。由於交通的便捷,資訊的發達,地球不是一個村了,地球是一家,眾生是一體,都是父母兄弟姐妹。要以這個心態看人、看這個地球,這地球是我的家,我樣樣都照顧,我不能讓這個家庭毀滅。要愛惜資源,要顧到地球整個美好的環境,我們才能在這個地方平安的居住、生活、學習。學習裡面最重要的是學習淨土,為什麼?我們在這個世間住的時間不長。將來到哪裡去?到極樂世界去,這就對了。

  『寂靜』,前面有「諸根寂靜」,註解說過了。「無生無滅者,涅槃之真理,本來無生滅」。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生滅」。本來無生滅是真相,生滅是假相,生滅是假的。我們今天所看六道輪迴,六道是假的,四聖法界也是假的。四聖法界也有生滅,為什麼?它有分別。六道輪迴裡不但有分別,還有執著,所以你看到的現象,都是生滅相,都是假相,不是真的。什麼時候你能看到真相?假相止住了,放下了,真相就現前,自然現前。真相叫實相,真實相,真實相就是自性,那就叫明心見性,假的放下來就見性了,見性就成佛了。

  我們看下面,念老引用《仁王經》上來解釋,「《仁王經》曰:一切法性真實空。不來不去。無生無滅」,《仁王經》上說的,這是真的。所以《般若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句話教我們幹什麼?徹底放下,你有一樁放不下,那就是你六道輪迴生死的根沒斷,是往生極樂世界的障礙,只要有一條根就把你拴住了,極樂世界就去不了,徹底放下。放下不在事上,在心上,為什麼?事是生滅的,是假的,沒關係,心上,心上不能有。往生是心去往生,不是身,身不會去往生的,身不要了,最後連身都不要了,身外之物放得乾乾淨淨,往生才有指望。真正想往生的人,這個道理不能不懂,這樁事情不能不認真放下。要知道再小的一樁事情,放不下就去不了,這不能不知道。《仁王經》這一句說得好,《般若經》上講得更好,特別是最後一句,「不可得」。常常想到不可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常常想到不可得,得失的念頭就打掉了,這個真自在!得到很好,失掉了也很好,沒有絲毫牽掛,為什麼?知道畢竟空,全是假的。

  現在量子力學家,他們的報告為我們證明《般若經》上這句話。量子力學家最近這二十多年才發現,宇宙間所有物質現象是假的,他們的報告,研究報告,根據他們的研究,所得的這個結論,這個世間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的存在,物質是假的。物質是怎麼回事情?是從念頭產生出來的幻相。所以念頭是能生,物質是所生,念頭不是真的,物質怎麼會是真的?所以什麼也別想,想也是假的。念頭這個問題還沒有徹底了解,現代科學家幾乎把精神都用在這方面。念頭是什麼,我相信二、三十年後答案會出來。念頭不是真的,念頭從哪來的?業相變現的。業從哪裡來的?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沒有原因,阿賴耶的三細相。大乘經上說,第六意識功能很大,就是我們的想像,這個能量很大,它對外可以緣宇宙,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就是緣不到自性。換句話說,科學不能幫助你明心見性,能夠幫助你把阿賴耶的三細相說清楚、說明白,它回歸不了自性。這跟佛法不一樣,佛法能成佛,科學家還是科學家,成不了佛,他還是搞六道輪迴,這個道理要懂。科學家要能看破,要能放下,他也能成佛。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門門都能見性,法法都能幫助你成佛。不是佛經行不行?行,也行,只要你懂方法,你不放在心上,這是假的。佛講的經本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這個要知道。不能執著,你才會開悟。開悟,真經,真經是自性流出來的,佛家的教學。世間大聖大賢所學,跟佛是通的。他們有沒有見性?見性了。所以他們的智慧是從自性流出來的,不是知識,跟佛經沒有兩樣。我們用佛經,讀佛經,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開悟了。我們去讀《古蘭經》行不行?行。讀基督教《聖經》行不行?行。只要你一千遍、一千遍去念,都能開悟,方法是一樣的。讀經不是叫你念那個裡頭意思,什麼意思不要管它,它沒有意思,就是用這種方法修清淨心,把念頭念掉,把妄想念掉,把分別執著念掉,人就成佛了。所以經上講的這個東西,你全知道了。

  《仁王經》上講得好,一切法性真實空,不來不去,無生無滅。「又《圓覺經》曰: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說名生死輪迴,有沒有生死輪迴?沒有。它是一場夢,夢醒之後,夢中的東西有沒有?沒有。輪迴就是如此,你醒過來之後,輪迴沒有了,你再找也找不到了,根本沒有這個東西,所以說名輪轉生死。

  又清涼大師說:「若聞無生者,便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這個修學的心態要有,我們要記住,聽到佛經上講無生,或者講不生不滅,你馬上就能夠體會到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宇宙之間一切諸法一個道理,一個通了全通了,沒有障礙,沒有生滅。有沒有輪迴?你有念就有,無念就沒有了。為什麼?念頭生的。佛說過,「一切法從心想生」,「相由心生」。你心裡沒有,什麼都沒有;一動念頭,什麼都有。所以跟科學家講的一樣,物質現象是從念頭波動現象裡產生出來的,念頭是能生,物質現象是所生。佛在三千年前說的,現代科學家最近二十年才發現,這些科學家對於大乘經教佩服得五體投地。科學家費了四百年的時間,一個接著一個、接著一個,才發現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已經講得比他更清楚。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這些經典,科學家會看作高等科學,不但是高等哲學,高等科學。人要能接受到,都搞清楚、搞明白了,統統放下,你說你多自在!你多幸福!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人與人相處,人與天地萬物相處,快樂無比。為什麼?不執著了,沒煩惱了,不分別了,不動念了,這叫佛法,這叫大自在,這叫波羅蜜。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