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2-041-0201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O一集)  2015/6/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2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一十一頁倒數第四行,科判「庚十、香光普攝」,下面是第四十二願「徹照十方願」、第四十三願「寶香普薰願」。這一章,第二十一章,有兩願。請看經文: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面,第四十二願徹照十方。「廣博者,寬闊無邊。嚴淨者,莊嚴清淨。光瑩者,光明晶瑩」。光是自己本身放光,這叫光;明是光起作用,能照境界,這叫明。光明兩個字,把體、用都說出來了。這是世界,這世界放光。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的太陽放光,太陽是個火球,它的光是燃燒。科學家告訴我們,核子的燃燒,就像核子彈爆炸一樣,威力之大,我們無法想像。星球距離這麼遠,光照到地球上,還有很高的溫度。像太陽這樣的星球,不要說遍法界虛空界,單單說世尊的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這樣的火球就不計其數。天文學家告訴我們,晚上,我們睜開眼睛,看到天上的星星,全都是太陽。為什麼?本身不放光的,我們見不到它,看不到,只有靠本身放光,我們才能見到。本身不放光,我們能看到的星球,就是太陽系裡面的行星。

  古老的時候,人們都能夠知道,有金木水火土、地球、月亮,這些都是不放光的,是受太陽的反射光。反射光這幾顆星,古人的觀察也不可思議,古人沒有儀器也很聰明,為什麼?看它這幾顆星,在天空當中位置不定,它有週期性,所以推測出來,這些星星移動。放光的這些星星它不動,所以叫它做恆星,看不到它移動的跡象。其實它移動,它距離我們太遠,移動的速度雖然很大,我們看不到。在我們一生有生之年,人生活一百歲,一百歲它們移動的距離很小很小,我們不容易發覺。現代天文學進步,有很多儀器,偵測到的,知道一些星球它們的自轉、它們的公轉,能夠看到一些,依然還是少數。這樣跟極樂世界做個比較,極樂世界太殊勝了,這個地方能不去嗎?不能不去。

  《無量壽經》念一遍,往生的願望就加一分,對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的信心也增長一分,我們這一天就沒有白過。希望這個信心與日俱進,天天有進步,願心一天比一天堅固,決定求生淨土。讀這部經,學習這部經,就是想念老家,極樂世界是我們的老家。阿彌陀佛是我們的依靠,唯一靠得住的親人,比父母還要親,我們跟彌陀的關係,師生關係,我們稱他為本師。所以這個經天天要念,教天天要學,一天不學,一天就疏遠了,疏遠就很容易被外面環境干擾。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裡?就在這裡,信願這個心不定,時時被外面六塵境界干擾,干擾你就不能前進,不能前進就是退轉。所以我們每天進得少退得多,這就是不能往生的原因。

  真往生,我們這個身命放下了,身體別顧它了,一心稱念,完全求佛菩薩加持,毛病自然就好了,這個例子很多。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在我們這個年代,最近這幾年,一心念佛,什麼毛病都念好了,不是沒有。為什麼我們自己沒有效?我們自己條件不具足,那就是還是受外面境界困擾。它干擾,我們真的接受,捨不得這個身體,捨不得居住的環境,捨不得眼前種種事業,問題出在這個上面,沒放下。真正放下,效果不可思議,別人能達到,我們也會達到,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心。

  我們再往下看,「徹照,無微不顯,無遠不見」,這叫徹照。微觀世界,無微不顯;無遠不見,宏觀的宇宙。現在物理學家確實是向兩個極端走,一個走天文,無遠不見,一個走量子力學,無微不顯,這是現前我們看到科學家向兩個方向去發展。「希有」,念老引用《涅槃經》,《涅槃經》上說,「譬如水中,生於蓮花,非為希有」。不稀有,水裡頭自然長蓮花。如果說「火中生者,是乃希有」,這個蓮花不是在水中生的,在火中生的,這叫稀有,這是用比喻。「極樂國土,莊嚴清淨。光潔如鏡,照見十方」。極樂世界,這是殊勝之處,世尊在此地告訴我們,這個話釋迦牟尼佛講的。極樂世界莊嚴清淨,光,光明,清潔,像鏡子一樣,照見十方。無論在什麼地方,在寶樹行間,或者在七寶蓮池,一切萬物當中都能照見十方世界。

  下面舉《觀經》裡面所說的,「如《觀經》中」,《觀經》中所說的,「大勢至菩薩天冠有五百寶華」,大勢至菩薩戴的帽子,這個帽子有五百寶華,「一一寶華」,每一朵寶華「有五百寶臺」,「一一臺中,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廣長之相,皆於中現」。大勢至菩薩戴的帽子,天冠,在這個帽子寶華裡面,能看到十方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剎土,都在裡面現相,都看到,而且看得很清楚。到極樂世界,智慧焉能不開?佛道焉能不成?這個現象在十方世界沒聽說過。

  「故知彼土,小大相容,廣狹無礙。一毛一塵,悉皆映照十方」。毛是我們身體每一根汗毛,塵是外面的環境,每一粒微塵,都有光明照見的功德。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時一切處,你看到的是十方世界,剛才講過了,十方裡頭包括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你全都看到。這些眾生說話,你全都聽到。哪些眾生跟自己有緣,你都看清楚了,有緣是他肯聽話,你能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沒有緣的,你去接引他、教化他,他不放在心上,沒當回事。所以說佛不度無緣眾生,但是佛關心他,暗中保佑他、加持他,這是佛大慈悲心自然的流露。對無緣眾生都如是,何況有緣?

  我們要想發大心,普度眾生,心有餘而力不足,辦不到。今天我們看到極樂世界,看到這本書,這本書裡頭所說的你都記得清楚,你都看得清楚、聽得明白,自然就想到十方世界的有緣眾生他們還沒有遇到這個法門。沒有遇到這個法門,學佛,通途,八萬四千法門,無量劫才能成就。如果知道這個法門,沒有一個不是一生成就,這個忙幫大了,這個功德利益也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無法想像。這都是真實的,這不是假的。我們以這一生有限的光陰,很短促的時光,好好抓住,先求自己生淨土,再就能幫助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有緣眾生。無緣眾生跟他結緣,就統統變成有緣了。這是十方諸佛剎土皆從中現,故知彼土小大相容,完全是華嚴境界,廣狹無礙,特別是講到一毛一塵都能照見十方佛剎。

  《往生論》裡頭說,「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這給你說得很具體,居住的宮殿樓閣,都能照見十方剎土,沒有障礙。換句話說,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我們往生到一切諸佛剎土,一個都不漏。與佛有緣的人,善根深厚的人,聽到這句話會寒毛直豎,法喜充滿。我們再也不會被外頭境界誘惑,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曇鸞法師說得更好,他老人家《往生論》的註解裡面說,「如淨明鏡」,清淨一塵不染的明鏡。「十方國土」,諸佛剎土,是淨土、是穢土,諸相,這是果上說的,我們常講的十法界、六道。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是淨土,六道輪迴是穢土,全都見到。「淨穢諸相,善惡業緣,一切悉現」,這就是我們講的因果報應,一切悉見,你統統見到了,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報。看到果,不知道因,看到因,不知道後果,這叫愚痴。極樂世界能把業因果報統統現前給你看,看多了,看清楚、看明白了,跟世尊在經上的經文合起來一對照,一點都不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自然不放在心上了。不放在心上就是不受外面的染污,不受外面環境的影響。無論是善因惡因、善緣惡緣,清清楚楚、明明瞭瞭,心上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真修行。

  我們心要覺,念念覺,覺就是明瞭,明瞭就是不被外境所染。不會把外面境界放在心上,這叫覺,還要把外境放在心上就迷了。心外無境,境外無心,心境一如。心不可得,真心沒有形相,沒有物質形相,沒有念頭,沒有心理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統統沒有,不可得。真心不生不滅,在哪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任何一法不離自性,自性就是自心,就是真心,離了真心,哪有一法可得?為什麼?一切法是心現的,它的體就是自性,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真心現一切相。惠能大師《壇經》上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要記住,所有一切現象是自心現的。自心可以現,不要被它騙了,怎麼是騙?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被它騙了。所以,六根對六塵境界,這真修行,怎麼修?修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如如不動。見色如是,聞聲亦如是,嗅香如是,舌嘗味亦如是,乃至於意知法都如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自性的性德,就是智慧照注,智慧在觀照,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迷了,就把自性變成阿賴耶,六道裡面的眾生,十法界裡面的眾生,無一不如是。他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用什麼心?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在六道裡面,這叫凡夫;在四聖法界裡面,叫菩薩,權教菩薩,沒有明心見性,他用阿賴耶用得正,斷惡修善,用得正。六道輪迴裡面的眾生用錯了,用得邪、偏,不是中正,是偏邪,用阿賴耶。行善,斷惡修善,來生三善道受報,造作惡業,來生三惡道受報,如是而已,這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頭冤冤相報,好苦,好可憐!

  所以佛提醒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千萬不要跟人結怨,已經結的怨,過去今生結的怨要把它解開。解開不必求對方,求自己,自己心裡頭把這個怨恨放下,不再怨他,不再恨他,不再報復了,而且把自己天天修積的功德迴向給他。來生再遇到的時候,是好朋友,不是冤家對頭,化解了。知道化解怨結,怎麼肯跟人結怨?這是最可怕的事情,不跟眾生結怨,眾生跟我結怨,我不跟他結怨。用真誠心對待眾生,用慈悲心對待眾生,時時刻刻念著要幫助他們。我們想到極樂世界,我也幫助他們到極樂世界。我們真到極樂世界去了,無論這些人在哪一道我們都看到,他說什麼我們都聽到,我們在冥冥當中保佑他,加持他,幫助他遠離惡業。這叫修行,這真修真幹。

  所以真修行是在生活當中修,在工作、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修行,修正所有的錯誤。錯誤的根源就是起心動念,那是根,那叫做根本無明;不起心、不動念,根本無明拔掉了。這一條說得很簡單,不容易做到。什麼人能做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能做到,他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明心見性做到了;換句話說,真正做到,他才能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在圓教是初住菩薩,在別教是初地菩薩。不同的場所,不同的稱呼,境界是平等的。

  經不能不讀,年歲大了,來日不多,這許多大乘經典,想讀沒有時間了,想聽沒人講了,這都是自己的業報,不能怪人。怎麼辦?有辦法,兩土導師慈悲到極處,我們此土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西方世界是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用信願持名,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能往生。只希望你能夠做到念佛不間斷,一句接著一句,沒有得一心不亂也能往生,這個例子太多了。這個方法,世間每個人都能做到,與貧富貴賤不相干,與有沒有文化也不相干。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來佛寺三個人,加上它附近的老德和尚,四個人都不認識字,都沒有念過書。有善根,本質好,好在哪裡?統統都是老實、聽話、真幹,這三個條件他們四個人都具足,四個都成就。成就不可思議,預知時至,自在往生,表演給我們看,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讀《來佛三聖永思集》不能白讀,他是我們現前的最好榜樣。

  黃念祖老居士,我們最近費了不少人力物力,把他老人家最後這次講演,《淨修捷要報恩談》整理出來了。我聽了幾十遍,太好了!這個短短幾天,他所說的內容,包括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在中國的宗門教下,全部都在這次講演當中講清楚、講明白了。我們對淨土有任何疑問,全部答案都在裡頭,太難得了!真正是末法時期第一法寶,對我們學佛、對我們修淨土幫助太大了。我希望同學們多讀,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你就全明白了,完全通達了。

  《無量壽經》這是我們的根本,世尊、彌陀賜給我們的,我們要珍惜,我們要全心投靠。念老的《報恩談》,可以說把我們所有的疑慮全部解釋清楚了,真正叫你斷疑生信。來佛寺的《永思集》為我們作證轉,海賢老和尚、海慶老和尚、老德老和尚,再加上賢公的母親,在家居士,八十六歲自在往生,四個人給我們作證。示轉、勸轉、作證轉,三轉法輪統統具足,我們能說沒有福報嗎?你細心想想,福報比誰都大。我們上一代的人,我們老師那一代,沒有《報恩談》,這個書沒出現,也沒有《永思集》。就連這會集本,有些人知道,不多,少數念過這個本子,念老的註解沒看到,念老註解晚年出版的,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沒見到。想想我們的福報有多大,這些典籍稀有難逢,我們全遇到了。

  下面,你看念老引《華嚴經》經文,「譬如明淨發光金玻璃鏡,與十世界等。於彼鏡中,見無量剎。一切山川,一切眾生,地獄餓鬼,若好若醜,形類若干,悉於中現」。比我們前面所講的還詳細,說盡了。在極樂世界,一毛一塵,它起的作用跟《華嚴經》上的比喻非常相似。『光瑩如鏡』這一句經文,不可思議。讓我們的六根,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是凡夫,但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讓我們的六根,雖是凡夫六根,起的作用跟地上菩薩無二無別,這個不可思議。也是為我們證明,這邊前面我們讀過,第二十願「作阿惟越致菩薩」,是真的,不是假的。阿惟越致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一般稱為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是這個身分。真正的彌陀弟子,十方諸佛都尊重,看你是彌陀弟子,尊敬阿彌陀佛,對彌陀弟子也就尊重。我們能在一生當中證得,無比的幸運,這個機會能不掌握住嗎?

  「以上經論,皆明」,統統都說明,「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之義」,都講這一句。「眾生指極樂世界與十方一切眾生。若見極樂徹照十方之相,悉皆生起無上殊勝菩提之心。此心希有,如火中蓮。故云生希有心」。為什麼?見到極樂世界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有徹照十方的功能,一毛一塵,最小的,在樹間,一花一葉,一草一木,七寶池裡面,任何一朵蓮花,或者是一瓣蓮瓣,都能徹照十方。比咱們現在的手機還方便,手機還要用電池,極樂世界不要,樹葉隨便拈來就能看到十方世界,能看到一切眾生在那裡幹什麼,妙極了!所以,悉皆生起無上殊勝菩提之心,菩提心發得圓滿,發得足。我們讀這個心要觀想,觀想對自己的信願行帶來加持的力量、能量。「因生此心」,這個心太難得了,「故《宋譯》續曰:不久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久是時間,速成是你功夫,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是法身菩薩證得的,嚴格的說,世尊在大乘經上常講八地以上。

  我們再看下面,第四十三願「寶香普薰願」,前面是說色,眼所見的,現在跟你講寶香,鼻所聞的。請看經文,這一章,二十二章,也只有一願,就是第四十三願。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念老的註解說,「右第四十三」,四十三願「寶香普薰願」。《會疏》裡面有一段文,「謂此界」,此界是我們現在住的這個世界,這個地球,「金銀雖發輝」,輝是光輝。金銀沒有污染的時候,把它擦了它也能放光,但是沒有香味,旃檀是香的名稱,我們叫檀香,沒有這個香味。沉是沉香,麝是麝香,「沉麝雖熏馥」,有香薰馥,「無珠玉之光」,這些寶珠、寶玉,沒有這種光彩,它只有香,沒有光。極樂世界的一切萬物統統放光,統統還放香氣。「今極樂中,一切萬物,嚴淨光麗」,莊嚴清淨,光明華麗,「又妙香芬馥,普熏十方,廣作佛事,故稱奇妙」,真奇妙。

  極樂世界的寶香普薰十方世界,我們沒聞到,怎麼能說普薰十方?這個問題我們如果提出來,我相信有同學會告訴我,他聞到了。不是常常聞到,不是天天聞到,偶爾聞到一次。還不一定,不能確定是極樂世界的寶香,為什麼?天人身上放香,如果天人在我們上空經過,我們跟他有緣,他會暫時在那裡停個一、二分鐘,他身上的香氣就聞到。這種情形,初發心的時候,心真誠、清淨,這是緣,這個緣是佛讓你聞到,增長你的信心,讓你不懷疑,讓你不退轉。所以我們初學佛的時候常常聞到異香,不知道這個香從哪裡來的,附近周邊沒有人燒香,香從哪裡來?

  我自己有這個經驗,初學佛的時候常聞。我好像是三十一歲那年,我離開工作,到懺雲法師的茅蓬,跟他住了半年,以後到台中,跟李老師學教去了。懺雲法師曾經問過我,學佛有沒有感應?我告訴他,很多次,不是一次,時間很長,好幾分鐘,不是一、二分鐘就沒有了,好幾分鐘。他就告訴我,這裡頭兩種,一種佛加持,這是阿彌陀佛加持,就是這一願「寶香普薰願」的加持,幫助你信願,幫助你斷疑生信。另外一種,天人。因為你在這個地方讀經,你在這裡念佛,你在這兒拜佛,雖然沒有燒香,但是香氣非常濃,周邊的鄰居都沒有人燒香,這香從哪來?有時候天人從這邊經過,看到了心裡生歡喜,在這裡停留一下,我們聞到的香氣。他跟我講的這個香氣兩種來源。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是最普遍的,許許多多初學同學都遇到過,心要真誠,心要清淨,具足真誠、清淨、恭敬心會遇到。如果有懷疑,不恭敬,不真誠,心不清淨,遇不到。不是遇不到,就是你沒有感。我們有感,佛菩薩有應,護法神也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這一句經文要記住,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又妙香芬馥,普熏十方,廣作佛事,故稱奇妙。這是極樂世界不可思議之處。我過去在美國,二十多年前,有一天晚上,月光非常好,我們在台灣一個同修陳大川家裡,他的院子很大,在院子乘涼。忽然聞到妙香,我們有五、六個人統統聞到,時間有三、四分鐘這麼長。我們在討論佛法,我們在想,這個香是天人,從這邊經過看到我們在這邊討論佛法,他停留一下,身上放香。統統都能幫助我們信願增長,這稱妙。

  下面,「如《華嚴經》鬻香長者云」,這個在五十三參,長者說:「阿那婆達多池邊出沉水香,名蓮花藏。」這個池在喜馬拉雅山,池子裡頭有沉水香,我們中國人叫沉香。「若燒一丸,如麻子大」,麻子是芝麻,像芝麻那麼大,那一點點,你燒像芝麻大這麼一丸,「香氣普熏閻浮提界。眾生聞者,離一切罪,戒品清淨」,這香的功德多殊勝!香氣普薰閻浮提界,閻浮提大概就是指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眾生聞者,離一切罪,這是說明香功德不可思議。下面接著說,「雪山有香」,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終年積雪,稱為雪山,「名具足明相」,這個香的名字不是叫沉香,叫具足明相,「若有眾生,嗅此香者,其心決定離諸染著」。這都是《華嚴經》上說的。

  下面又說,「羅剎界中有香,名海藏,其香但為轉輪王用」,轉輪聖王他用的,別人拿不到的,「若燒一丸,香氣所熏,王及四軍,皆騰虛空,遊止自在」,有這麼大的威力。這天王,王是指轉輪聖王,轉輪聖王帶著他的天兵天將,統統升空了,在空中遊止自在,遊是遊行,止是停止,他能夠停止在空中。在「善法堂中有香」,善法堂是忉利天主宮殿,我們中國人稱玉皇大帝,他的殿叫善法堂,這個香叫「香性莊嚴」,善法堂,香性莊嚴,「若燒一丸,熏彼天眾,普令發起念佛之心」。念佛法門不可思議,確確實實十方諸佛在遍法界虛空界遇到有緣人,第一個就是教他這個法門,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他不能接受,他有障礙,再說其他法門,與他宿世修學相應的。一般的時候最普遍的就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是最普遍的。一切諸佛沒有不教眾生念佛求生淨土,為什麼?這個法門保證你一生圓滿成就,道理在此地。

  須夜摩天,通常我們叫夜摩天,把「須」省掉了,「須夜摩天有香,名淨藏性。若燒一丸,熏彼天眾,莫不雲集彼天王所,恭敬聽聞王所說法」。這是說欲界的六層天,你看夜摩天,夜摩天比忉利天要高,善法堂是忉利天。燒一丸,淨藏性香燒一丸,這個天上大眾聞到了,趕快到夜摩天王那個地方去集合,聽天王說法。下面,「兜率天中有香,名信度嚩囉。於一生所繫菩薩座前」,這個一生所繫就是彌勒菩薩,「若燒一丸,興大香雲,遍覆法界。普雨一切諸供養具,供養一切如來道場菩薩眾會」。下面還有,「妙變化天有香,名奪意性」,這就是第五層天,叫化樂天,妙變化叫化樂天,一切受用隨心所欲變化而成,它有香叫奪意性。這個香燒一丸,「於七日中」,這個香的氣味時間很長,七天,七日中,「普雨一切不可思議諸莊嚴具」。天愈往上面去福報愈大,化樂天,化樂天再上面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一切受用具,是第五天,就是化樂天供養的,不必要自己去變化,化樂天統統都想到了。這些都是《華嚴經》上的經文。

  「上述世間諸香」,這講的是欲界天,「且有如斯勝用」,有這麼好殊勝的德用,「何況彌陀如來本願所現,乃法界萬德之香」。我們要知道,往生到極樂世界,完全是沐浴在極樂世界寶香之中,光離不開你,香也離不開你,幫助你成就一切自行化他的佛事。

  下面,念老又引《維摩經.香積佛品》:「爾時維摩詰問眾香菩薩,香積如來,以何說法。」維摩居士,在家佛。釋迦牟尼佛在世,印度同時兩尊佛出世,一個示現出家佛,釋迦牟尼佛,一個示現在家佛,維摩詰居士。所以,世尊的弟子,目犍連、舍利弗、大迦葉這些大弟子,見佛頂禮三拜,右繞三匝。他們去見維摩居士,維摩居士說法,他們去聽經,對維摩居士也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對釋迦牟尼佛的禮節完全相同。這是佛法裡面講師道,你雖然是出家的羅漢、出家的菩薩,今天這位居士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是在家佛。菩薩見到佛,哪有不頂禮的道理?哪有不右繞的道理?佛法重師道,他是老師的地位,我們就要向他頂禮、就要向他禮拜,他代佛說法。恭敬心從這表示,也是表法給大眾看。

  誠如印光大師所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佛菩薩來教你,你也不會開悟。沒有人教你,你有真誠心、恭敬心,也會開悟。你看「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千遍是功夫,你有真誠心,用清淨心、恭敬心,這一千遍下來,說不定豁然大悟,所念的這些經文,意思全明白了。明白之後,怎麼辦?找人印證,找個人證明,找老師。你把你所感悟的完全說出來,師父給你點頭,沒錯,證明你真開悟了。那個人就是你的傳法師,你是他的法子,他是你真正的師父。

  像惠能大師,他是聽五祖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大悟。這是什麼?五祖傳給他的是《金剛經》,他開悟了,開悟說出這五句話,這五句話非常重要,把整個佛法都濃縮在裡面去。明心見性,性是什麼?他說出性是清淨的,本自清淨。本不生滅,一切法都是生滅法,自性不生不滅,它不是生滅法;凡是生滅法都是假的,不生不滅是真的。所以,能生能現萬法的自性是真的,所生的萬法是假的,為什麼?所生的都有生滅。自性是不生不滅的,人人都有,個個不無,而且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相好。統統不要到外求,外頭求不到,自性本自具足,只要見性統統現前。惠能從哪裡學的?本自具足。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說這麼多經,誰教他的?本自具足。所以世尊在世就把本自具足表演給我們看了,我們沒看出來,神通變化統統是本自具足。

  為什麼要修定?後頭一句,本無動搖。自性從來沒動過,從來沒有搖擺過,這是什麼?這是定,自性本定。所以,你修定你才能見性、才能開悟,你心有動有搖,不能開悟。讀書千遍的意思是什麼?心定了。一千遍念下來,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恭恭敬敬的念,聚精會神,沒有動搖。所以那個讀書千遍是修定,定能生智慧、能大徹大悟。後面說自性的作用,除上面這四種狀況之外,它能生萬法。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怎麼變的?自性隨緣變的,隨緣現相,緣斷掉了,相就不見了。

  緣無量無邊,所以它現的相,諸佛剎土無量無邊。經上講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是講變化。諸佛剎土裡頭有同有異,同是心現的,異是識變的,就是妄想,心想生。心想是識,心想生十法界、生六道輪迴;沒有心想,生實報莊嚴土。因為實報莊嚴土裡面的人都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無明斷盡了,無明是什麼?起心動念。這些人,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他不起心不動念,所以叫實報土。不起心、不動念,平等法界,沒有差別,那為什麼還有四十一個等級?《華嚴》上說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不有差別嗎?無差別當中有差別,差別當中無差別,為什麼?他真的沒起心動念。這等級從哪來的?無明斷了,剛才講了不起心不動念,習氣沒斷。習氣不好斷,他帶著無始無明習氣,多少不一樣,帶得多的,品位就下,帶得少的,品位就上。那個無明習氣,最小的一分習氣斷盡,他就成佛了,就回常寂光。實報莊嚴土也不是真的,只要有無明習氣在就有實報土,能生萬法是這個意思。阿賴耶很厲害,把實報土變成方便土,方便土就是十法界,再把方便土變成六道輪迴,這麼回事。這是大乘佛教所說的。

  所以,一切法不離自性,自性是一個。我們相信古聖先賢都是無師自通,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說出來這些教,經典,你細心去觀察、去研究,大同小異。用佛教的眼光來看,釋迦是佛,完全通達明瞭,沒有障礙了,耶穌也是佛,摩西也是佛,穆罕默德也是佛。穆罕默德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可是他能講一部《古蘭經》。《古蘭經》是他講的,別人記錄,成為伊斯蘭教主修的經典,跟佛經一對照,大同小異。統統是開悟的人,人真正要相信,人會開悟,無師自通,這些人都是無師自通的。我們對這個有信心,我們要是遇不到老師,也能自通,怎麼通法?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行。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演,通了,他得一心不亂,得事一心不亂、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全通了。他所證得的理一心,跟惠能大師的境界平等,跟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夜睹明星開悟的境界也是平等。古聖先賢為我們做出榜樣,我們今天遇不到善知識,好老師都走了,這說明眾生福很淺,不能感動佛菩薩住世。佛菩薩住世,眾生要有福報,眾生要善良,才能感動。眾生心行不善,聖人都走了,在這個世間也隱沒了,他去住山洞去,你找不到他。

  我們看末後這一段,維摩居士問眾香菩薩,眾香菩薩是香積佛的弟子,他問香積佛用什麼說法?「彼菩薩曰:我土如來,無文字說」,那個國家沒有 文字,說法「但以眾香,令諸天人,得入律行」。他們聞香就可以了,就開悟,戒定慧三學都是聞香成就的。實際上,每一個塵,六塵,每一種塵都有這個能量,見色能開悟,聽音能開悟,聞香能開悟,嘗味能開悟。為什麼?我們反過來想,為什麼不開悟?因為你染著塵緣,所以不開悟。見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如自己意的就起貪念,你喜歡的,不喜歡的你就討厭,你已經墮落在塵緣當中了,所以你不開悟。怎麼樣才會開悟?見色,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沒有起心動念,就開悟了,不起心不動念。你看,不起心不動念是定,因定開慧,起作用是智慧現前,不是愛憎,愛憎是煩惱。凡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生煩惱,不是貪愛就是怨恨,所以他不開悟。聖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眼見色如是,耳聞聲亦如是,鼻嗅香亦如是,舌嘗味亦如是。香積國是修舌嘗味,他是用香飯做佛事,你到香積如來那裡,香積如來請你吃飯,一吃飯就開悟了。為什麼?就是吃的時候舌不被味塵所染,對於味塵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修定,在這上得定,由定生慧,這麼開悟的。

  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都能開悟,只要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行。這一開悟,就到華藏世界去了,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地盤,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實報土,華藏世界。如果是念阿彌陀佛的,就到極樂世界,品位高,生實報土,這是真的從根本斷掉了,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有,不分別、不執著,行,是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能放下。再低一層的,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是什麼人?阿羅漢。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就是六道凡夫。佛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我們要聽懂,要常常這樣觀想,要把它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至少我們要學不執著,隨緣,什麼都好,這什麼?阿羅漢的境界,小乘境界。真正做到不執著,執著這個念頭沒有了,就證果了,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小乘須陀洹。

  這經文後面還說,「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一切德藏三昧」。你看前面是律行,律是戒,行是定,這個地方開智慧了。「今極樂妙香,亦復如是,功德無邊。普熏十方,廣作饒益。能令聞香眾生,皆修佛行。塵勞垢習,自然不起。極樂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復熏十方世界,皆顯事事無礙法界」。完全是華嚴境界,我們要知道。

  四十八願幫助我們認識極樂世界,我們認識不清楚,所以功夫不得力。認識清楚之後,想去的心就很急,我一定要去,對於這個地方真的肯放下了。現在對這個身、對這個環境放不下,就是你去不了的原因;你真想去,真放下。用真心待人,用真心接物,用真心處世待人,真誠心。真心是什麼樣子?十善業道就是真心,守住十善業道就是真心,用真心,就是戒律。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