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2-041-0020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十集)  2014/3/3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02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七十七面第一行,念老的註解:

  「元曉師等以發菩提心為正因,念佛為助因。我國善導、靈芝與日淨宗諸家則以持名為正行,發心為助行。兩者相左」。這兩派主張不一樣,兩派說的都有道理,好在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頭把它和合會通了,這是很了不起的做法。蓮池大師在《疏鈔》裡說,「還以持名為正行,復以持名為發菩提心,則雙取兩家而和會其義也」。發心,實在說,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得好,這個地方也引用了。他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能不能往生,先決的條件是你信不信、願不願,真信切願就取得往生的條件;「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這說得好,比蓮池大師講得還清楚、還明白。

  下面這是念老說,「今崇」,崇是崇尚,「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本經之宗」,這樣很好,「正是雙取兩家,復又攝歸名號,正與蓮池大師之意相契。且此八字,展之則為徹悟禪師之教曰: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約之則為蕅益大師所倡之信願持名」。這個徹悟禪師四句話十六個字說得好,我們如果真正為了生死、出輪迴,那就不能不發菩提心。什麼叫發菩提心?菩提心怎麼個發法?就是後頭兩句,「以深信願,持佛名號」,這就是發菩提心,持佛名號就是往生淨土。約之,簡單的說,就是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所說的信、願、持名。

  「《彌陀要解》以信願持名為宗」,修行的宗旨,修行的最高指導原則,用《彌陀經》做主修的經本,方法就是信願持名。並且說,「信願持名為一經」,就這部經的「要旨」,重要的宗旨,「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信願是真實智慧,沒有信願,持名做不到;不持名求往生,這個信願功德就唐捐了、落空了。所以大師說「得生與否」,能不能往生,「全由信願之有無」,這句話重要;「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不是說你念多少,是說你功夫的深淺,功夫深淺在於你的心清淨、平等、覺。這可以說把我們心,用心的深淺分了三個等級,最淺的是清淨心,得清淨心就能往生。功夫之淺是清淨,清淨是什麼?心裡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執著,真放下了。真正知道這個世間六道輪迴太苦了,知苦。

  讀到淨宗經典,這是世尊以無盡的慈悲,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決定沒有謊言,決定不是欺騙我們的,我們對釋迦牟尼佛有信心,他不騙我。讀到經本就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面前,當面把這個事情介紹給我,我們感恩,依教修行。依教修行是我真相信,我真願意去,我真想離開六道輪迴。到極樂世界幹什麼?成就智慧、成就德能、成就神通。成就幹什麼?成就之後,我有能力像阿彌陀佛一樣,到十方諸佛剎土六道裡頭去度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就有能力現什麼身。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同樣的旨趣,但是走那些門難,路很長,不曉得到什麼時候才能成就。我們念佛往生淨土,可以說我們看得到,這目標看得到,很短暫,真正功夫得力,三年就成功了。三年還有壽命,壽命可以不要了,真能走。

  《淨土聖賢錄》裡頭所記載的,《往生傳》裡面所記載的,包括我們眼前能看到的這些同修,確實有同修壽命還沒到,不要了。一見佛,他就往生,他就把這個機會抓緊了。這個機會好不容易,見到阿彌陀佛,能不求往生嗎?像瑩珂一樣,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十年之後,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瑩珂跟阿彌陀佛說,我十年陽壽不要了,現在跟你去。佛就答應他了,好!三天之後來接你。為什麼當時不帶他去?當時帶他去,得利益的他一個人,三天之後得利益的人有千千萬萬的人,為什麼?他表法,讓人家看到。所以佛留三天讓他積功德,他做出這個樣子給人看,別人一看相信了。連他念三天三夜都能往生,何況我們!為什麼?瑩珂是破戒的法師,造作惡業的法師。他有智慧,他聰明,他要再待十年,十年不知道造多少罪業,說不定不能往生,這個機會很難得。他三天三夜,怎麼樣把阿彌陀佛念來?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也就是蕅益大師所說的「真信切願,一心專念」。不是真心懇切的願望不能感動,真誠心能感動人,決定不是假的。

  前年,二0一二年,國內劉素青居士發心給我們表法,做一個樣子給我們看,做什麼樣子?自在快樂往生。她那個時候是有生病,晚年身體不很好,但是走的那天她一點痛苦沒有,有說有笑。大家在聊天,時間到了,她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別人看不到,她看到了,她說我走了,就真走了。像海賢老和尚的母親一樣,海賢老和尚的母親沒有病痛,臨走的時候,自己親自下廚房包餃子,把家人都召集來吃個團圓飯。吃完了,在椅子上一坐,雙腿一盤,說我走了,就走了,多瀟灑!劉素青居士確實身體是不好,生病,但是她走的那天,一點都不像有病的樣子。歡歡喜喜,有說有笑,時間一到,告訴大家我走了,就真走了,這給我們現身說法。劉素青居士她還有十年壽命,不要了,為我們表演,為我們作證,三轉法輪裡頭作證轉。這個緣起是她妹妹劉素雲,劉素雲很感慨的告訴她,這些年來我們修念佛法門,講得很多,領眾跟大家一起念佛也不在少數,就是沒有人做個樣子給大家看看。如果有人做樣子給大家看,人家看到了,這不能不相信。她聽到了一口答應,我來做,她就承當了,就這麼個緣起。真的做出來了,往生過程全程錄像下來,送來給我看。

  在往生之前第八天,她的妹妹劉素雲聽到一個聲音,這個聲音是數目字,一組,二0一二一一二一一二,這麼一組數目字。她把它記下來,也不知道什麼意思,送給她姐姐,她姐姐看了一下,笑一笑,收起來,就是她往生的時間。二0一二是年,一一是十一月,最後是十二點,二十一號十二點。時間一到,真的非常準確,一秒鐘都不差,她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她,她就走了。別人看不見,沒看見佛,但是她說我上蓮花,坐蓮花那個動作你能看得到,她爬上蓮花,坐在當中。雖然她是在床上,那些動作是爬上蓮花的樣子,大家看到了。不是假的,真人真事。所以我們要真正相信,決定不能夠懷疑。這些人真是慈悲到極處,給我們做出榜樣。她是十一月二十一號上午十二點鐘走的。所以這是真的。我們有堅定的信心、願心,不想在這個世界多待一天,要有這樣的願心,非常懇切。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的深淺,這個深就是深心。清淨心是最淺的,平等心是高一個層次,覺心是最高的,覺是什麼?覺是覺悟,清淨、平等是定。清淨心,在大乘教裡頭常說的,阿羅漢、辟支佛所證得的。見思煩惱斷了,也就是說,對待世間一切人事物等等不再執著,可以做到隨緣,看到什麼都好,這是阿羅漢、辟支佛,絕對不會被七情五欲所染污,這清淨。平等心更高,不但不染污,分別都沒有,於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不執著,但是他還有起心動念,這大乘菩薩的禪定。到法身菩薩,連起心動念都沒有了,這個心就最深了,法身菩薩。那就是經題上面講的覺,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樣的人念佛往生,生實報莊嚴土。不分別、不執著,生方便有餘土。清淨心生凡聖同居土,這個裡頭也是有三輩九品,上品的清淨心可以生到方便有餘土。清淨心是功夫成片,是事一心不亂,平等心是理一心不亂。

  這個問題怎麼修法?就是放得下。最難放下的,親情、恩情,最難放,名聞利養、七情五欲。所以經典上一再教導我們諸法實相,這一切法的真相要了解,真相是什麼。真相,一切現象全是虛妄相,全是一場夢,醒了之後痕跡也找不到。《金剛經》在中國佛教,無論學佛不學佛都讀過,沒有人不讀過《金剛經》的。為什麼?《金剛經》簡單明瞭,只有五千多個字,全是教我們認識宇宙萬物的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生滅法,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找不到一樣東西是不生不滅的,找不到。這一切生滅法全是假的,如夢、如幻、如泡、如影。真正知道了,不能把這一切萬法放在心上,這就對了。《金剛經》的作用就在此地,不把它放在心上,它是假的。

  那把什麼放在心上?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生不滅,它是永恆常住的,它沒有生滅。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有滅是假的,記住這個原則。凡是有生有滅的,不放在心上,世間的恩愛有生有滅,世間的怨恨也有生有滅,統統不要放在心上。這個東西有變化,愛可以變成恨,怨恨又可以變成愛,反覆無常,它不是真的,假的,別當真。教我們看破、放下,我們要真正把它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裡,落實在日常處事待人接物。

  一切世間法、世俗法並不妨礙修行。我們在前面學過無住生心,生心就是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大乘教裡頭常說的,真誠心、深心、大悲心。真誠心是菩提心的本體,真誠心就是真心,這不是妄心,真心能生能現萬法。深心跟慈悲心是真心的作用,它起作用,起作用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對自己的,一個是對別人的。對自己叫深心,對別人的叫慈悲心,用慈悲待人,用深心克己。深心是什麼?我這幾十年講菩提心,深心我用《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要用這個心對待自己。清淨不受染污,平等心不為動搖,別人冤枉你,別人毀謗你,你聽了生不生氣?如果一生氣,你被他動搖,你就錯了。要怎麼樣?聽了之後笑笑,沒事。聽了之後要想一想,他毀謗我,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有這個過失,他說出來了提醒我,我要改過自新;我沒有,他誤會,笑笑,絕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被動搖了,就搖晃了。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菩提心是不動的,這就深,深度。再深,再深就本心就現前,真心現前了。真心是覺而不迷,那是法身菩薩的自受用,平等是三乘菩薩的受用,清淨心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受用。自受用,這個多快樂!對待人一片慈悲,慈悲就是愛心,佛不叫愛,佛法不講愛,講慈悲。為什麼?愛容易讓人誤會,愛裡頭有情,有情就壞了,有情不是真愛,假愛。慈悲是以理智為基礎,它是真愛,它不是假愛。真愛永恆不變,假的愛反覆無常。

  這菩提心大乘經上講的意思,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日常生活當中要用上。不被外面境界所轉,能轉外面境界,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所以修學佛法頭一個,就是教你發菩提心。淨宗發菩提心格外的嚴格,為什麼?真為生死,不為別的。人在世間,最大的一樁事就是生死,其他,六道裡頭其他的五道,了生死出三界都不容易,唯獨人道。為什麼?人道苦多樂少,容易覺悟;天人樂多苦少,他沒有覺得他苦,不容易覺悟;惡道苦多樂少,也不容易覺悟。只有人道,苦樂一半一半的,所以菩薩成佛一定是在人道。天道裡面,諸佛菩薩不以佛身去度他們,以菩薩身、用聲聞身,就是阿羅漢、菩薩,唯有人道裡頭能見到佛。畜生道亦如是,佛菩薩在畜生道裡現身現同類身,所以畜生見不到佛菩薩。

  佛菩薩慈悲,永遠不離開苦難眾生,佛菩薩對眾生的恩德超過父母,父母對子女的恩德是一世,佛菩薩生生世世。我們不覺悟,我們不成佛,他都不捨棄我們,無論在哪一道,常常追隨著。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要明瞭,明瞭就會生感恩的心,就會勇猛精進,為什麼?我不認真學習,我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我成就了,這一家人,連列祖列宗都沾光,為什麼?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家裡面的祖宗在哪裡你一眼就看到了,他現在在哪一道,你就會有緣去幫他忙,去引導他念佛求生淨土。自己不能往生,家親眷屬在哪裡見不到。

  現在人都跟西方學,西方價值觀裡頭沒有孝道,也沒有師道。西方人,父子,小時候是父子,長大之後是朋友,父子就沒有了;小時候有老師,長大了老師也是朋友,五倫他只有一倫。價值觀裡頭講究利害,有利是朋友,利益衝突就是敵人。所以那樣的社會我們過不慣。我在國外很多年,因為學佛,外國人尊重宗教,但是尊重宗教一年比一年淡薄。我在四、五十歲的時候,一般外國重視宗教還不錯,到七、八十歲的時候,外國人信仰宗教愈來愈少了。梵蒂岡的主教本篤十六告訴我,他們天主教有統計,告訴我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人口逐年下降,他也很憂慮。再過個一百年,這個世界上還有沒有宗教就成問題了。我在美國,常常看到教堂門口掛牌子要賣。教堂為什麼要賣?我就問他。沒有信徒來了。中國傳統文化沒落了,外國宗教的教學沒落了,這是世界動亂真正的原因。

  諸位看過水實驗的結晶的照片,有人把每個宗教它們的名字名稱、經典讓水看,經典念出來讓水聽,結晶之美讓人看了生起敬畏之心。才發現每個宗教都好,美好。如果是迷信,水結晶一定是很難看。水會看字,我們自己來做實驗,誠信跟迷信讓水看看,看看它的反應結晶如何?可以寫兩句話,宗教是迷信,看看水結晶的反應,宗教是正信,這兩個比較一下看。確實讓我們認真去反省,宗教教育是人類不能缺少的。宗教教育內容是什麼?是倫理、是道德、是因果,這三樣東西是人類主要的教育,人能夠活得尊嚴,活得有意義、有價值,不能離開這三樁事。

  我們再看這邊下文,「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慧行是看破,行行是放下。你看得清清楚楚,真的我們要獲得,假的我們要放棄,這是慧行。「又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大本阿彌陀經」,這個括弧裡說,指《無量壽經》,「亦以發菩提願為要,正與此同」。這段話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頭所說的,說得一點都不錯。蕅益大師晚年專修淨土,往生極樂世界。晚年自己給自己取了個外號叫西有道人,西是西方,有就是承認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這個名字就是說他對西方世界誠信,叫西有道人,勸人念佛。

  「可見信願持名與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正是同旨」,同一個宗旨。「蕅益大師以信願持名」這四個字「為小本之宗」,小本就是《阿彌陀經》。「大小兩本,宗旨應同」,《無量壽經》是大本,《阿彌陀經》是小本,大本、小本宗旨完全相同。「故今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大本之宗」,《無量壽經》修學的宗旨,「正是遵奉蕅益大師之垂教也」。本經的宗旨確實祖師許多說法,但是蕅益大師最簡單最扼要最直截,簡單,就四個字,信願持名。我們以這個宗旨來看,海賢老和尚他為我們表法,九十二年一句佛號,真的是信願持名。晚年有這麼圓滿的成就,九十二年念佛所得來的。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他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沒有人能夠跟他相比。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觀經云:若有眾生,願生彼國,發三種心,即便往生」,這三種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這三心我們一看就知道,這三心是菩提心。我們看念老註解。「又《觀經》云: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這是淨業三福,大家都很熟悉。三福裡面第三條,「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一條最後一句是弘法利生,前面十句全是自利。你看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為自己;第二條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還是為自己;第三條裡頭,「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為自己,成就自己;最後「勸進行者」,行者就是修學這個法門的人,要去幫助他,要勸導他勇猛精進,幫助他提升。所以這頭一條就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之後要深信因果。

  深信因果這一句,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的時候,在台中住了十年,當時對這句話,想了幾個星期想不懂。為什麼?這三福第一條是人天,第二條是小乘,第三條是大乘菩薩,難道菩薩不相信因果嗎?所以,深信因果放在第一條,我沒有問題。我們常常講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是教育的基礎,什麼時候學的?從小就要學,是扎根教育,這三個根。儒是倫理的根,道是因果的根,佛是大乘的根。怎麼會菩薩不知道因果?我的疑問從這兒。到後來在大乘經裡面明白了,這個因果不是普通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許許多多菩薩不知道,太多了!如果知道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大家都很容易成佛,很快速的成就了,哪裡要三阿僧祇劫?哪裡要無量劫?所以才悟出這個因果專講念佛,不是一般因果,那放在那裡才管用。菩提心發了,三乘菩薩就發了,但是他不相信這個因果,這是難信之法,不相信淨土法門。縱然淨土的經典他學過,他也打了很多問號,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起了個什麼觀念?錯誤觀念,這是佛對一般根機淺薄的人安慰的話,不是真的。這就懷疑了,他的機會就錯過了。所以要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我們現在明白了,不是大乘經全部都讀,那就錯了。廣學多聞在歷史上有幾個人成就?真正是利根,不是凡人,所謂是一目十行,博學強記,少數人,是天才。可是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應該是平等的,為什麼我們的天賦不平等?這個裡頭的原因要講根器,佛法裡面講,善根、福德不相同。善根,過去生中培的,那些特殊天才的人,過去生中他學過,學得很多,生生世世都在學,阿賴耶識裡種子多,這一世又遇到,一引它就出來了。過去生中沒有學過,這一生中碰到非常生疏,他學起來困難,困難就沒興趣,自然就退轉了。我們要了解這個道理。

  佛陀的教誨,他有他的智慧,有他特殊的理念跟方法,這是正教,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一生就能成就。成就的標準是明心見性,這才算成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禪宗叫明心見性,教下叫大開圓解,就是大徹大悟,淨土宗叫理一心不亂,也是大徹大悟。每個宗派名字名稱不一樣,境界完全相同,都希望一生能拿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好比我們學術裡頭的博士班,你拿到博士學位才算成就。佛教一般眾生,一生當中能不能拿到?能拿到。佛教給你的方法,你真相信,你不懷疑,你真依照去做,你肯定拿到,那就是一門深入。你學一部經典就是一門深入,學多久?一生,一生就學這一部經典,其他的統統別學。為什麼?一生搞一樣,你的心念就一樣,就是一樁事情,容易得定;換句話說,用讀經的方法來修禪定。什麼叫禪定?清淨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就是禪定。有雜念、有妄想,六道凡夫心;清淨心是真心、是佛心,平等心是佛心。

  佛是清淨平等覺,每個人心都是清淨平等覺,就是你有妄想、有雜念,把它破壞了,它不起作用。帶著妄想分別執著,這就叫妄心,執著是染污,染污就不覺了,分別就是波動,大風大浪,起伏不定。所以真心的德用失掉了。佛法沒有別的,就是幫助你恢復真心,用什麼方法?戒定慧。教給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戒律,你要遵守;教給你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也是戒律。因戒得定,你能夠把這個規矩守住,一生都不改變,天天幹,久久就得定。定是什麼樣子?妄念沒有了,雜念沒有了,妄想沒有了,這就得定。定有淺深,淺的定是剛剛伏住,心不起妄念。你看,我們讀經、念佛,心裡妄念沒有了,不讀經、不念佛又有了,這功夫淺,功夫要加深。一千遍不夠兩千遍,兩千遍不夠三千遍,一定要讀到我不讀心也是清淨的,也沒有雜念,也沒有妄想,不念經也是,這就什麼?這就得定了。得定之後好,讀經不要放棄,還照以前一樣天天讀,為什麼?求自見,自見就是大徹大悟。以前光讀,讀得很熟,裡頭的理不懂,突然開悟了,全明白了。這就是開悟,開悟全明白了,不但你學的這部經明白了,你沒有學的東西全明白了。這是真正的教育。

  我們看《壇經》裡面所記載的,五祖忍和尚,他能夠知道惠能大師。惠能在那個時候是個小年輕人,二十四歲,在碓坊裡舂米、破柴八個月,那八個月是什麼?修定,修禪定。用什麼方法?用舂米、破柴,他一天幹到晚,幹得不休息,他是在修禪定。修什麼?修不分別、修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他修的是圓滿的大定,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八個月大概差不多了。五祖也來考試,所以出個題,叫大家作一首偈給他看,看看是不是開悟了,如果開悟了,衣缽就傳給他。這是在道場公開的。

  三天之後,神秀大師,這是被逼的,不得已作一首偈子。自己沒有把握,不敢送給老師,貼在外面牆壁上。五祖看到了,說不錯,很好,大家照這個偈子修行,會得好處。這個偈子傳開了,大家都念,「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惠能大師在碓坊裡聽人家念,問他念什麼?五祖要傳法,要大家寫一首偈子給他看看,這是神秀大師作的。他聽了心裡就明白,這偈子沒見性。要求寺院裡面這些熟人,帶他到貼偈子這個地方,說我要去拜一拜,培一點福報。《壇經》上這句話意思很深,惠能不是住幾天,住了八個月,八個月這個寺廟裡頭不熟悉,這說明什麼?說明他老實。工作分配在碓坊,就沒有離開碓坊,外面哪裡都不知道,禪堂在哪裡不曉得,講堂在哪裡不曉得。老實到這種地步,真可愛,老實得可愛。五祖跟他就是來的時候見了一次面,以後在碓坊再沒見面,這兩個人心心相印。他拜了之後,他說我也有一首偈子,請人家幫他寫。他把神秀偈子改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偈子一寫出來,大家轟動,五祖聽到了,趕快拿著鞋子把它擦掉,告訴大家沒見性。大家這個浮動就平息下來,擦掉了。

  第二天巡寮,巡寮是方丈、住持到整個寺廟去看一遍,叫巡寮,每個地方去看看。這第二次跟惠能見面,他在舂米,問他,米熟了沒?惠能說早已經熟了,「猶欠篩在」,還沒有篩出來,舂熟了。他們的話是平常話,別人聽不懂,他們兩個心裡有數。問他熟了沒有,是問他功夫熟了沒有,不是舂米;他說熟了,猶欠篩在,沒有人印證,意思是要求老和尚印證。老和尚拄著柺杖,在他碓上敲了三下,走了,他明白,半夜三更召見。他三更摸到方丈室,門沒有關,一推就進去了。五祖接見他,跟他講《金剛經》大意,惠能沒念過書,不需要經本。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說了五句話,這五句話就是他的畢業論文,就是他的考試。說到「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說行了別說了,衣缽就傳給他。《金剛經》不講了,後面全通了。

  在逃難的期間,遇到無盡藏比丘尼,他那時候沒出家,居士。在寺廟裡做義工,沒有身分地位。衣缽得到了,老師,就是五祖,叫他趕快離開。他說我到哪裡去?你從哪裡來,還回到哪裡去。要躲避,避免別人嫉妒傷害,等到時節因緣成熟你再出來。他跑到獵人隊去藏起來,替獵人看守獵物,為他們燒飯,伺候這些打獵的。這些人都是殺生的,在這個裡面躲避是最安全的,佛法不殺生、不偷盜,他跑到一個殺生的裡面,人不會想到他會到這裡頭來。居然在獵人隊裡頭住了十五年,風浪平息了,大家把這樁事情淡忘了,他出來了,在現在廣州光孝寺出現。

  正好印宗法師在那裡講《涅槃經》,外面旗桿上,風吹著旗桿在擺動。兩個出家人在說話,你看,風動,那個人說不是,幡動,兩個人都不服氣。惠能坐在旁邊聽到了,勸他,「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兩個人非常驚訝。印宗講完這堂經下課,看到他們三個人在說話,就來看看到底怎麼回事情。他一聽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他也非常驚訝,他就想到,是不是五祖的傳人?失蹤了十五年,不曉得到哪去了。他就問他,是不是你?他承認了。衣缽在嗎?在。打開我們看看。他一看是真的,印宗佩服得五體投地。那個時候印宗是嶺南,就是廣東這個地區一位高僧大德,很有聲望,跟他學習的人很多。他給惠能剃度,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師,剃度之後,他反過來拜惠能做老師。能大師經過印宗這一抬舉,身分地位馬上就高起來,是印宗的老師。印宗了不起,沒有嫉妒心,真的是見賢思齊,發現第六代祖,趕緊皈依,拜師。所以印宗是惠能的法子,傳法的弟子,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師,出家他剃度的,他們兩個是這樣的關係。

  所以講深信因果,讀誦大乘,一定要守規矩,不守規矩不能開悟。開悟的道路是因戒得定,因規矩你的心才定下來,心定下來之後,不定什麼緣分就開悟了。沒有開悟之前,讀經是修定,別人是盤腿面壁修定,他是用讀經修定。修定的方法太多了,無量無邊,就是要專注。所以不能學太多,學太多那是求知識,不能得定,就是一樣。絕不求解意,這個字什麼意思,這一段什麼意思,不求,只讀,為什麼?要清淨心。如果要想這個意思,就是妄念,就是妄想,就是雜念,不許可。叫你讀一千遍,叫你讀一萬遍,都不可以想意思,沒有意思。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哪來的意思?要的是什麼?要的是清淨心、平等心,你只要把平等心、清淨心找出來就成了,這個功課就圓滿了。

  來佛寺的三位大德給我們現身說法,他用什麼方法修定?用一句佛號,他連經都沒有,他不認識字。就這一句佛號,一門深入,三年肯定得定,三年之後再過三年肯定開悟,不定是徹悟,有小悟、有大悟,最後是徹悟。海賢老和尚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這一句佛號,三十歲,十年,肯定念佛三昧證得了;頂多再十年,四十歲,大徹大悟。為什麼不能弘法利生?在這個時代,不相信佛法的人多,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不許念佛,他心裡念佛;不許拜佛,半夜起來,別人睡覺了他拜佛。雖然是大徹大悟,也要用這個方法。身體健康,體力不衰,用這些方法感化眾生。

  一百一十二歲還上樹,去修這些樹枝。有幾個認識他的人到他小廟來看他,他小廟前面柿子樹結了很多柿子,熟了,他上樹摘了一籃子下來,分給大家吃,一百一十二歲。問他見過阿彌陀佛嗎?見過。阿彌陀佛跟你說什麼?我要求阿彌陀佛帶我往生,他不帶我去,要我表法。他一生跟阿彌陀佛見過多少次?我可以說絕對不會少於四次,就是換句話超過四次。四次的標準是慧遠大師,我們淨土宗第一代祖師慧遠大師,他一生四次見阿彌陀佛。賢公老和尚出家念佛到往生九十二年,九十二年絕對不止四次,他跟阿彌陀佛很熟了,像老朋友一樣。在這個世間表法是代眾生苦,我們要知道,做榜樣給人看,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們看他的光碟,看他的文字報告,要能看得出裡面的內容,要有深度,你才真正認識他,真正了解他,才真正發心向他學習。來得及來不及?來得及。真正發心向他學習,一年就看到很好的效果,兩年、三年就能追上他,自在往生。如果還有壽命,不要了,我要提前到極樂世界去,你肯定見佛。阿彌陀佛很慈悲,你提什麼條件他都會接受,你願意留在這個世間表法,壽命到了,他會把你壽命延長。我相信,海賢法師一百一十二歲這個壽命是阿彌陀佛給他延長的。為什麼給他延長?為我們證明,佛法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替我們這個時代修淨土的人增長了信心、堅固了願心。讓我們這些人,都能在往後有生之年之內修成正果,往生不退成佛。

  今天傳統文化不僅在國內興起,在全世界都看到,國外的人逐漸逐漸對中國文化尊重,開始學習了,這是好事情。正是英國湯恩比所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社會問題,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我們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來做實驗,真有效果,這個效果現在逐漸在國際上擴大。老和尚這一生所受的苦難有價值、有意義,從佛法來說,那是無量的功德,積功累德,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走得這麼瀟灑、這麼自在。這一點,每個念佛的同學都應該記取,我們要發願,往生的時候像這樣,這是真的。要有人助念往生不可靠,不一定是真的,這種自在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

  這是至誠,下面深心。深心,古人的解釋是好善好德之心,也說得很好。我早年在美國、加拿大講經,跟大家介紹菩提心,我記得我第一次講《無量壽經》是在加拿大,第二遍是在加州。講到這個地方,我突然感覺到,這經題上清清楚楚,深心是什麼?就是清淨平等覺,大家好懂,非常具體。深心是自受用,菩提心的自受用,就是至誠心的自受用。所以我就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用這十個字來講菩提心,大家好懂。深心是什麼?就是清淨、平等、正覺,自受用。我們學佛怎麼對待自己?心地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天比一天平等,一天比一天有智慧,覺就是智慧增長,這是菩提心。大慈大悲,這就是發願迴向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這三心你統統具足,你決定往生,語氣非常肯定,那是《觀經》上說的話。後面是念老在此地做總結,「發此三心,亦即發菩提心也」,發這三心就是大乘教裡頭所說的菩提心。

  我們看底下一段,第四段,「菩提心義云」,《菩提心義》是書名,這裡頭說,「此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緣莫過於此」,這句話很重要。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標準,換句話說,大乘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我們不但學佛,單單講做人,菩提心對我們就非常重要,菩提心是真心。人生在這個世間,要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活得歡喜、活得快樂、活得幸福,這日子怎麼過?要用菩提心。我們用真心待人,用真心對待自己,用至誠心對自己,自己的心就是清淨、平等、正覺。這三句是三個層次,有少分的真心是阿羅漢,凡夫沒有真心,都是假的,虛情假意。對你再好,高名厚利在你的眼前,你就會變心,那就不是真的。真心是永遠不會變的,只有佛門裡有,我們一定要曉得,佛門教給我們。

  所以阿羅漢、辟支佛,少分的真心,他用真心了,也就是他用清淨心,他不會受到外面環境染污,能做到這一點;菩薩,那個至誠心就多分的;法身大士是圓滿的,圓滿的菩提心。多分的就是他不但清淨他還有平等,這是菩薩;只有清淨沒有平等,這小乘,聲聞、緣覺;圓滿的就是有覺了,正覺,這是什麼人?這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就是具足的菩提心,對待自己。我們求什麼?就求這三種心,這三心,清淨、平等、覺,用這個心生活,用這個心工作,用這個心待人接物,你所過的佛菩薩的生活,多自在!

  海賢菩薩過這種生活,我們要知道,他生活得有意義、有價值,他非常幸福快樂。我們覺得他過得很苦,他自己很快樂,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地方可以避風雨,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任何壓力,你們覺得痛苦,他全沒有,你說多自在。對人接物一片真誠慈悲。你看,種那麼多地,他沒有必要種那麼多,這個小廟只有四個人住,種五畝地就夠了,一家人的生活全解決了,五畝地就行了,為什麼要種一百多畝?這是他的大慈大悲,他要幫助農村裡頭苦難的老人。現在農村裡年輕人都出去了,外面去打工去了,老人怎麼辦?所以,他不要人家的田,不用人家的田,他開荒,沒有主的土地他開,開發出來之後他種稻米、種糧食、種蔬菜。種那麼多,到處分給別人,財布施,體力是內財布施。這就是他的大慈悲心,他真幹,愛心不是假的,真正用自己勞力做出來,惠施給大家。

  所以,我用這個解釋菩提心好懂,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十個字。另外我們做人,這老師教給我的,修行修什麼?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我把它做成一副對子,學佛依照這個對聯二十個字,不會走錯路,決定有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