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2-040-0485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八五集)  2013/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48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一十二頁,從第一行看起:

  科題,「覺幻妙行」。這是阿彌陀佛親口所說的,世尊為我們轉述,轉述等於阿彌陀佛所說。阿彌陀佛對十方來參學的這些菩薩,這些菩薩不是凡人,全是法身菩薩,皆是阿惟越致,對他們開示的當然有一定的深度,我們能夠多多薰習,對自己有很大的利益。我們將這兩首半的偈子念一遍:

  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知土如影像。恆發弘誓心。究竟菩薩道。具諸功德本。修勝菩提行。受記當作佛。】

  兩首半偈頌。從『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這一首。覺,「覺者,證悟」,這才算是覺。我們平常學習經教,聽懂了,記住了,搞明白了,這不是證悟,是解悟。解悟是屬於知識,證悟是屬於智慧,不一樣。證悟,一切法全悟了,一悟一切悟;解悟不行,解悟只能悟一個局部,不能悟入全體,所以還有很多法門不能盡知,如果證悟就能通達。

  下面,了知,「了者,了知。一切法者,總該萬有之一切諸法」。你看這第一句的意思,「覺了一切法」,證悟、了知一切法,全宇宙,用佛教的名詞來說,遍法界虛空界,也就是惠能大師開悟最後說的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全宇宙、一切法是自性顯現的,是自性所生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是所生的,能生的是自性,所生的是一切法。所生的一切法,「猶如夢幻響」,三個比喻。這三個比喻,相有性無,事有理無。所以能生叫真空,所生的叫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這是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佛在大乘經裡面對一切法的真相講得很清楚,這是從總的綱領原則上來說,很簡單,幾句話就說完了;細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分量多大?龍樹菩薩告訴我們,經文,佛在二七日中,在定中所講的。聽眾全是法身菩薩,不是法身菩薩,他不能夠進入釋迦牟尼佛的定中,只有法身大士有能力進入釋迦定中的境界聽《華嚴經》。分量多大?龍樹菩薩告訴我們,全部經文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記住十個,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像微塵那麼多的偈子,「一四天下微塵品」,細說。略說,略說就這一句話,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就這一句,一句就說完了。這一句細說就是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

  佛法妙,妙極了!我們一般人講都講不出來,想也想不出來。這學者專家,我初學佛的時候認識一位台灣大學教授,教考古學的嚴一萍先生。教書很辛苦,待遇很微薄,他們這些教授大家湊了一點錢開個書店,嚴先生退下來當這個書店的經理,總經理。跟我談佛法,他說這個世界上最會講大話的就是釋迦牟尼佛,會講大話,我們都講不過他,這就是大話。全宇宙的一切法,他證悟了,他了知。這一切法是什麼?是夢是幻,幻是魔術,變魔術,叫幻,叫幻術;響,回音,我們在山谷長嘯一聲,聽到回響。雖然事實真相如是,這些菩薩們來到這個極樂世界,第一樁大事想了解諸法實相,阿彌陀佛兩句答覆完了。後面,他們想修行成佛,成就希望能跟阿彌陀佛一樣,這是他們的願望,他們來就是為這個來的。下面兩句也就答完了,知道事實真相,性空妙有,證得性空妙有,依然「滿足諸妙願」。妙是什麼?非有非空叫妙。諸妙願簡單的說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阿彌陀佛說,這四願你一定會圓滿,你終極的希望,希望將來你成佛了,你的世界像極樂世界,你成佛像阿彌陀佛,「必成如是剎」,你必定能成就。這四句偈的意思深廣無量。

  我們看念老註解,了知,了是了知,一切法,總該萬有之一切諸法。我們今天講全宇宙一法不漏,佛經的術語,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法,或者說一切萬法,意思都是一樣的。念老在此地說,總該萬有之一切諸法。「《大智度論》曰:一切法,略說有三種」,就是三大類,這三大類把一切法全都包括了。第一個是「有為法」,有為法有生有滅,是一切法的現象、一切法的作用,這叫有為,包括十法界依正莊嚴。第二種「無為法」,無為法是有為法的本體,是自性,是阿賴耶,阿賴耶算有為法,就是講的自性。第三種「不可說法」,就是不可思議,是說一切法的體相作用,你能夠證悟,你無法思議,就是你無法想像,你也無法說明,這個事情唯證方知。所以真實法一定叫你證得,因為證得這就是科學,科學一定要拿出證據出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要證得。這個證得怎麼樣?這個證得證據拿不出來,說不出來,真正契入境界,跟已經入境界的人對話,這叫契機,他給你證明,你證得了。所以一定要有人證明,沒有人證明不算。

  六祖惠能證悟了,一定要五祖給他做證明。他聽《金剛經》,五祖講《金剛經》講得不多,古人的言語都非常緩慢、柔和、溫雅,不像現在人說話這麼快,速度這麼快。這就是說五祖講《金剛經》分量並不很多,頂多四分之一,《金剛經》只有五千多字,應該是講到差不多一千多字,並不很長,惠能大師就把他的證悟說出來,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幾句話說出,五祖就說行了,不必再說,給他印證,你確實開悟了,說得一點都不錯。衣缽就給他了,他就是禪宗第六代祖,這個時候他是居士,他沒有出家,年齡只有二十四歲。怎麼證得的?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清楚明瞭,這是智慧;如如不動,不起心不動念,這是放下,把根本無明放下了。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三大類煩惱徹底放下,就成佛了。

  大乘經裡面我們聽得很多,我們完全是解悟,不是證悟。解悟能幫助我們證悟,怎麼幫助?知道事實真相,我們趕緊放下就證悟了。解悟是看破,看破要真放下那就是證悟,沒有放下的是解悟。要放,別執著,放下是證悟,這個不能不知道。我們知道不肯做,是什麼?無始無明習氣太重。如果不放下、不證悟,對我們沒有好處。所謂好處利益那是常識、是佛學,有進步,不是學佛,對了生死出三界、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相干。放下,放下那對於往生大幫助,這一放下跟阿彌陀佛就通了,現在講熱線就通了,我們起心動念佛知道,知道肯定就加持。這個不容易!

  《大智度論》裡頭這三句話把一切法全包括了,不可說的法是法身菩薩親證的境界,不是法身菩薩,說了沒用,他不懂;是法身菩薩,不必說他全知道,「此三已攝一切法」。這一切法如夢幻響,這三個比喻,「喻諸法皆虛妄無實」,可別當真,當真就錯了。「如夢」,夢,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夢中好像有,醒過來沒有了。「如幻化」,幻化是變魔術,好像是真的,其實全是假的。「如回響」,回響在山谷、在空室,大堂、大殿、大廳很廣大,能容納一千、二千人的這樣的大殿,裡面沒有東西,你喊一聲有回音,這個牆壁有回音,這就是回響。

  「《大智度論》曰:如夢者,如夢中無實事,謂之有實。覺已知無,而還自笑」,做了一場夢以為是真的,醒過來是假的,不是真的。又說,「一切諸行,如幻欺誑小兒。屬因緣,不自在,不久住」。為什麼?生滅相續,因緣生法。給我們講一切諸行,如變魔術逗小孩玩,小孩無知,以為是真的。「又曰:若深山狹谷中,若深絕澗中」,這小溪,瀑布,「若空大舍中」,剛才舉的容納幾百人、千人的大房子,裡面空曠沒有東西,我們在裡頭高聲呼叫,它有回音,這叫回響。「無智人謂為有人語聲」,無知的以為有人在說話,我們說話他跟著說。「智者心念,是聲無人作,但以聲觸故,名為響」,但以聲觸故就是回音。「響事空,能誑耳根」,這個誑當欺騙講,它欺騙我們耳根。「乃至菩薩知諸法如響」,菩薩覺悟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確實如夢、如幻、如響,決定不是真實的。世尊對法身菩薩說法,喚醒這些法身菩薩徹底放下。菩薩是放下了,佛還要這樣教,菩薩在表演,佛在這裡做說明,實際上是教給我們,特別是教給我們現在有解悟沒有證悟的人,用意在此地。

  佛慈悲,菩薩慈悲,菩薩表演,佛在說明,不說明我們看不出,沒有表演我們不相信,有說有演叫演說,演是表演,演說我們相信了。不是一尊菩薩,不是兩尊菩薩,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法身菩薩,到極樂世界來參學,自利利他。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與他說法,他們表演,佛在說法,幫助極樂世界還沒有徹悟的眾生。那是什麼?剛剛到極樂世界時間還不久,還帶著煩惱習氣。對我們現在想到極樂世界還沒有去的這些人,給我們很大的鼓舞,堅定我們的信心、願心,用意在這裡。所以下面末後這一句,乃至菩薩知諸法如響。

  「又《會疏》曰:如夢者,如夢所見,雖有種種事,畢竟不可得,諸法亦復如是」。夢的經驗我們每個人都有,夢中許許多多的事物,人事物,醒過來的時候一場空,畢竟不可得。世出世間一切法亦如是,不但世間法如夢幻泡影,佛法亦如是,所以佛法不可以執著,執著就錯了。大乘教裡頭常說,「清淨心中一法不立」,不能有一法,有一法就染污了,有一法就迷了。又說「清淨心中一法不捨」,不立是沒有,不捨?應有盡有,那是什麼?那是性德。應有盡有那些法,不是你有意無意放在心上的,不是的,心是空的。一法不捨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一法不捨;一法不立是本自清淨,他第一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一法不立。為什麼一法不捨?它能生萬法,如果它要是捨,統統都捨了,它就不能生萬法。所以從性德上講一法不捨,從修德上說一法不立,性修不二,性修一如,這是不思議的境界,就是前面所說的不可說法,這是事實真相。這些話如果聽不懂,反覆去念,反覆的去想,就像禪宗參禪,把它當個話頭,時時刻刻提起來,不要找答案,提出這個疑問,時間久了心清淨,就豁然開悟,就明白了。

  下面,「如幻者,如幻所現」,變魔術變現出來的。「雖似實化現,其體本寂滅」,變魔術手法快,動作很快,你還沒有覺察,這個念頭還沒有覺察,它變現出來了,好像是真的,其實全是假的。一切諸法亦復如是,誰變的?自性變的,阿賴耶變的,阿賴耶是個魔術師。「如響者,如空谷響。雖因聲擊發,自性無所有。諸法亦復如是」。像回音,我們長嘯一聲有回音,我們打鼓有回音,我們打鑼有回音,這個回音沒有自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一切諸法展現在我們面前,無論是順境是逆境、是善緣是惡緣,我們可以欣賞。什麼叫欣賞?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我們自己眼耳鼻舌身心(心是第六識,意識),外面的境界是色聲香味觸法,根跟塵相接觸起作用。起作用就是凡夫,那佛菩薩?佛菩薩也起作用,他不是凡夫。這什麼原因?凡夫起作用,他誤以為是真的,把它攝取過來據為己有,放在倉庫裡藏起來。倉庫是什麼?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裡頭落的種子,就是你收它放到倉庫儲存起來了,這就是你的煩惱習氣,這就錯了。佛菩薩高明,他欣賞他不儲存,他不要。不但他不儲存,他連儲存的倉庫都沒有,他已經沒有阿賴耶了,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大圓鏡智裡頭是什麼?一法不捨。

  這個意思我感覺得講得很清楚,你們有沒有聽懂?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就在這個地方。好像我們看東西,我們希望擁有,佔有它;佛菩薩看得很清楚,他沒有這個念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佛菩薩。我們看見,他也看見,我們以為真,他知道是假的,他知道一切法如夢幻響。我們修行在哪裡修?就在這裡修。這三句話懂得之後,你一生用功,你就能成佛。要不要經?不要。要不要咒?不要。要不要念佛?不要。為什麼?經咒佛也是夢幻響,得搞清楚搞明白。所以章嘉大師我一生感激他,那麼簡單,「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什麼?知道一切法是夢幻響;放得下是根本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叫放下。你本來是佛,放下就是,世出世間全是假的,決定不能被它迷惑了。你聽他說得很有道理,如果你立刻就想到夢幻響,你心就清淨了,你心就恢復正常,不被外面境界所動搖。真修行練功,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練,練看破,練放下,真功夫,你能成佛。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是因為這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一法不捨,你依照這個方法去修,這個現象自然會成就的。這還是《會疏》裡頭的,如空谷響,雖因聲擊發,自性無所有,諸法亦復如是。

  我們看底下這一段,「下舉勝願,記必得土」。菩薩有這個大願,阿彌陀佛給他授記,他一定會得到。給他授記就是給我們自己授記,這個意思要懂,他們能得到,我們也能得到。我們讀這個經,要在這個地方建立信心,加強信心,我們求願往生。這些菩薩們已經見性了,他生不生極樂世界沒關係。我們現在沒有證悟,沒有明心見性,今天跟我們關係最大的就是求生淨土,決定要生淨土,生到淨土,我們的境界就跟這些法身菩薩平等了。我們到極樂世界,肯定跟極樂世界融成一體,未成佛的時候如是,成佛亦如是,極樂世界真正是我們的老家。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回歸自性,毫無差別,因為在極樂世界,你必定成就無上菩提,無上菩提就是證得圓滿的自性。

  我們今天要把這樁事情看作我們這一生頭等大事,一切時、一切處都是菩薩學處,就是你用功的所在,跟我們面對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就在人事物上修行。怎麼個修行?修智慧,一切人事物皆如夢幻響,這是修智慧。既然知道皆是夢,皆是幻,皆是回音,決定沒有一樣東西是真實的,我們放下,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那叫功夫,就提升自己境界了。真正把見思煩惱放下,證阿羅漢果。怎麼知道證阿羅漢果?六種神通現前就證得。六種神通沒有現前沒證得,你在解悟,不是證悟。證悟的時候,哪有不發通的道理?前面講神通智慧講得好,《六波羅蜜經》上說的。

  彌陀這段開示,念老的集註妙極了,「《淨影疏》謂此一偈,舉彼智願,記必得土。覺了一切如夢幻等,是舉智」,這是智慧。「滿足諸願,是舉願」。菩薩發度眾生的大願,也就是一般代表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佛說這些願你一定會滿足,滿足諸妙願,這大願。「不但發起諸妙願,且能修習」。我們斷煩惱在哪裡斷?六根要不接觸人事物斷不掉,要在這個裡頭磨鍊。磨鍊到如如不動,如如不動跟夢幻響要連起來,看破放下是一不是二,入境界了,原來看破就是放下,原來放下就是看破。

  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定功。為什麼?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覺現前,不迷了。這個時候圓滿的性德流出來了,流出來是什麼?大慈大悲,自然流出來。就如同賢首國師《妄盡還源觀》所說的四德,自然流出來。第一個「隨緣妙用」,隨緣妙用是什麼?隨緣,恆順眾生,妙用,隨喜功德。換句話說,隨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這樣的隨緣,這個妙!我們今天隨緣,心動這就錯了,隨緣要不動心就是妙。表演給別人看,這是「威儀有則」,做樣子給人看。我們的心態「柔和質直」,表演在外面是態度,質直就是真誠,內心真誠,外表柔和。最後一句「代眾生苦」,代眾生苦是什麼?你能住在這個世間,這世間環境不好,日子很苦,你也能忍受。這個忍受,一切都是為眾生,不為眾生你不來,來了就是為眾生,吃什麼樣的苦頭都是代眾生苦,身心清淨,一塵不染。身心清淨一塵不染在哪裡表現的?在恆順眾生這裡頭表現,沒有離開人事物。對人對事對物,用現在話說,都有這個想法,都有這個理念,佛的教誡圓滿受持。

  佛教誡裡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到最後也是大圓滿的,就是十善業道。從什麼地方看出來?從佛的圓光。我們看過去人畫的佛像,現在人畫佛像沒有了,佛圓光上有三個字,現在我看到那個畫佛像的,這三個字沒有。佛的圓光上有這三個字好,這三個字是唵阿吽,很多是梵文寫的,也有藏文寫的,中文寫的也有。唵阿吽是什麼?就是十善業。唵是身業,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阿是口業,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吽是意業,不瞋、不貪、不痴。佛的圓光,意思就是說十善業道圓滿,成佛了。菩薩還不能做到圓滿,佛才圓滿,大圓滿。這才是佛門叫根本戒。這些年來,我們把它稱作儒釋道三個根,佛的根是《十善業》,儒的根是《弟子規》,道的根是《感應篇》,這三樣東西比什麼都重要。從哪裡學?就從這學,這三樣東西圓滿不就成佛了嗎?在道家是神仙,在儒家是聖人,在佛法的成佛了。大道至簡,簡單容易,一點都不麻煩。

  我們再繼續往下面看,滿足諸妙願,是大願也。不但發起諸妙願,且能修習,「攝取、滿足諸願,足證所願真切。以此二者為因,故得受記曰:必成如是剎。剎土成就,乃智與願之果也」。智是因,願是緣,剎土、成佛是果報。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從自己修德所感顯現出來的。「又《會疏》云:雖經塵劫,猶如一念。雖在生死,猶如園觀。遂則滿足妙願,建立妙土。」這個遂字是成就,是到達,你的願圓滿了。怎麼知道圓滿?極樂世界現前了。極樂世界不是人工設計,不需要施工建築,自然現前。這個現象,如果我們問問天文台觀測的這些人士,他們知道,太空當中常常有星不見了,爆炸了,說明星球有生滅,佛法講的成住壞空;有的那個地方沒有星,突然發現有星,那個星,一個星就是一個星球,它出生了,我們看到了,常有。所以科學家預測,我們這個世界大概還有幾百億年,太陽就沒有了,爆炸了,我們這個世界就壞了,成住壞空。世界都不長久,何況是這個星球裡面所有的這些生物?真的,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這是事實真相,我們要覺悟。這是現相,相全是離不開這個事實。

  我們有個不生不滅的東西在這個身相裡頭,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上講的。波斯匿王見釋迦牟尼佛,他跟佛同年,年歲大了,耳也背了,眼也花了,很感傷自己老了,那一年六十二歲,佛也六十二歲。佛提醒他,身是假的,有生有滅,不用憂慮,你有真的身在,真的是不生不滅。他向佛請教,我身上有真的,真的在哪裡?佛問他,你第一次見到恆河是幾歲?他回想,第一次見到恆河是三歲,他媽媽帶著他到一個神廟去燒香,經過恆河看到恆河水。他就問,你十三歲的時候,過十年了,十三歲你的身體跟三歲比有沒有變化?有,比三歲老了很多。二十三歲比十三歲呢?一直問到,你現在六十二歲跟五十二歲的時候比,五十二歲身體強壯,六十二歲跟五十二歲比就不行了。他說這是說明什麼事情?身有生老病死。

  他說你見恆河水,三歲見那個恆河水的見跟十三歲的見有沒有差別?沒差別。一直到今天六十二歲了,你見,見到恆河這個見也沒有差別,沒有差別的就不死,就是不生不滅。他明白了,我們的見性是自己的真心,見性不生不滅。眼識有生滅,見性不生滅。眼識前念滅後念生,有生滅;但是見性不生滅,聞性不生滅,鼻嗅性不生滅,舌嘗性、味性不生滅。不生滅的是真的,生滅是假的。我們身體將來老了、死了,不生滅的存在,它不會跟著這個身體一樣消失。波斯匿王聽懂了,很開心,知道什麼?我不生不滅。我這個身有生滅,有生老病死;我的見性,就是六根的根性,這是自己,它不生不滅。

  生滅的不可得要放下,不生不滅的也要放下。為什麼?自性裡頭一法不立,你要執著有一法,錯了。不能執著,不能分別,不能起心動念,是你圓滿的自性覺,這個東西是你本人,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就是佛,這就叫真如,這叫本性,這叫真心,大乘教稱它作菩提心,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真東西。我們要把這個東西找回來,要讓它做主,這就成佛了,阿賴耶不存在了,阿賴耶轉成智慧,成大圓鏡智,末那轉成平等性智,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前五識轉成成所作智。自性只生智慧,不生煩惱;迷了的時候變成八識,八識生煩惱不生智慧,性質不一樣。

  我們看底下,底下講得很清楚,「蓋謂從智滿願」,你四願都會圓滿,度眾生的願、斷煩惱的願、學法門的願、成佛道的願,統統會圓滿。「從願建土。以智慧故,生死如園觀」。園像花園,《法華經.譬喻品》裡面常常用這兩句話,園觀,園是花園,觀是裡面的樓閣,居住的地方,花園裡頭的宮殿樓閣。生死如園觀,「多劫如一念」,念劫圓融,說明時間是假的。這個話,生死如園觀它的意思,是比喻在六道輪迴裡面生死。園觀不是永恆的,隨著相似相續的生滅,它確實如夢如幻如響。我們要記住,第一句覺了一切法,園觀是一切法裡頭的,不是一切法之外的,這一切法都是如夢如幻如響。多劫如一念,念劫圓融,這是事實真相。釋迦牟尼佛講《華嚴》是在定中,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多長的時間?二七,二七十四天。也有地方說三七,三七二十一天,就算三七也不長。講了多少?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要用我們這個世間時間來算,他講了無量劫,很長很長時間。但是在定中如一念,現在我們講時差,定中跟我們的時差不相同,我們這個地方無量劫,定中是一念。

  「於此了達成就」,對這個事實真相,你明瞭通達成就了,所以你的大願能夠圓滿。那我們知道,我們的四願,度眾生、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圓滿了。極樂世界沒有年月日,極樂世界也沒有幾點幾分幾秒,沒有。為什麼沒有?他們沒有這個概念,再長的時間在極樂世界都是當天,再大的空間在極樂世界都是現前。這就是前面一切法裡頭,《大智度論》所說的第三種不可說法,它不是有為法,它也不是無為法,它的法無法想像,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唯證方知,你生到極樂世界就知道了。於此了達成就,「故妙願悉滿」。

  這個裡面,前面舉的《淨影疏》,後面是《會疏》,「兩疏小異」,《淨影疏》說得詳細,這說得比較簡單,說得都非常好。「而淨影之說較親」,較親,他講得明瞭,不但發起諸妙願,且能修習、攝取、滿足諸願,這幾句話說得非常好。「蓋了諸法空,仍願取淨土。不落二邊,妙契中道,是淨宗本旨」。如果說一切法皆空,好了,什麼都不幹了,行不行?不行,你落到空裡頭去了。那個空是個頑空,就像無想天一樣、像四空天一樣,在那個裡面時間很長,對自己不能提升,對眾生毫無貢獻,這是諸佛菩薩不同意的、不贊成的。應該要怎樣?知道一切法空,但是你眼前看到多少眾生迷惑顛倒,他認為是有,他在裡面造業,我們親眼看到,我們覺悟、超越了,那怎麼辦?代眾生苦。代眾生苦就是我們不離開眾生,不離開六道輪迴,不離開十法界,我們在這個裡面現身說法幫助他們。彼此都得利益,對自己向上提升,對眾生確實做出了貢獻。這個貢獻也不執著,執著不能提升,真實功德,心上痕跡都不著,提升到圓滿大覺。阿彌陀佛就是這樣的人,他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以他做榜樣,向他學習就沒錯。妙契中道,淨宗本旨。淨宗宗旨不落空也不著有,空有二邊都不執著。你說他有,他痕跡都不沾;你說他是空,他幹起來真賣力,真幹。

  「如《維摩經》云: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這是智慧,「而常修淨土,教化於群生」。這首偈子好,事實真相了解,一絲毫都不迷惑,但是自性裡流出來真實慈悲,我們常講真誠的愛心。這個愛心裡頭沒有條件,這個愛心裡頭沒有佔有、沒有控制、沒有支配,這些現象全沒有,真誠圓滿的愛心,這叫大慈大悲。為什麼?因為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沒有分別。像我們身體,我們身體細胞組成的,細胞是原子組成的,原子是原子核、電子、中子組成,這些東西又是由基本粒子,不同的基本粒子所組成,不同的基本粒子是不同的夸克組成的。科學家告訴我們,一般人身體大概是六十兆個細胞,如果用原子、用電子、用夸克,這個數量不知道要加多少倍。分析到最後,微中子,這是最小的單位。我們身體,微中子一合相。一就是單一微中子,微中子變成夸克,夸克再大變成粒子,基本粒子,再變成原子,原子再變成分子。

  我們用細胞做單位,細胞,用細胞做單位。哪一個細胞不是自己?哪一個微中子不是自己?真不是自己,根本就沒有自己。微中子的壽命太短了,它存在的時間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換句話說,一秒鐘之內微中子的生滅是一千六百兆次。這是從物質現象上來觀察有沒有我,無我。無我,執著這個東西是我,這是錯誤的概念,這不是事實真相。我身如此,這個地球亦如是,太陽系亦如是,銀河系亦如是。一個佛的國土,早年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用現在科學家的說法是十億個銀河系。他怎麼說法?一個銀河系是個單位世界,一千個銀河系是小千世界,再乘一千是中千世界,再乘一千是大千世界,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十億個銀河系是一個佛國土,亦如是,沒有例外的。這物質現象全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波動下產生的幻相,不是真的。

  靈性是自己,靈性不是物質,靈性也不是念頭,這個不能不知道。靈性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靈性有覺有迷,覺了是佛菩薩;少分覺,阿羅漢;迷了是六道凡夫,十法界凡夫。明心見性,把自己的靈性找回來了,靈性沒有消失,是忘掉了,雖然它一切處一切時都在,把它忘掉了。注意力只注意這個身相,物質的色相,充其量到念頭。念頭是妄心,念頭是第六識跟第七識,執著的念頭是第七識,分別的念頭是第六識。我們把六、七當作自己的心,把阿賴耶的相分當作自己的身,全搞錯了。阿賴耶的相分也是遍法界虛空界,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從念頭來的,由此可知,我們的念頭是遍法界虛空界。《還源觀》上講得好,給我們講三種周遍,這三種周遍是說起心動念,念頭才動就周遍法界。所以對覺悟的人,他全知道;只有六道眾生跟十法界裡面眾生他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清楚。我們起心動念不能不謹慎,在修淨土的,起心動念就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這一念周遍法界。《維摩經》上說得好,常修淨土,教化眾生,這是真的,真實功德,無與倫比的功德。

  下面,念老在這裡做個總結,「此皆圓宗事理無礙,不可思議境界」,下面兩首偈與這個宗旨完全相同。在這個裡頭,《維摩經》上這首偈子好,我們要認真學習,要把它落實。諸佛國,這是依報,及與眾生,這是正報,依報正報就是一切法,既然是一切法,就是夢幻響。換句話說,這就是念佛堂堂主常說的口頭禪,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念佛要這樣念法,那個一聲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今天念佛,收不到這麼大效果,為什麼?我們身心世界沒放下,不知道身心世界是夢幻響,不知道。我們以為身心世界是真的,在這個裡頭起無量無邊的妄想,起無量無邊的雜念,妄想跟雜念就是六道輪迴的根由。六道輪迴從哪來的?妄想雜念變現出來的。

  妄想雜念沒有,六道就沒有,在佛法修學是什麼個等級?是阿羅漢。阿羅漢把執著真放下了,他還有分別,但是執著全放下,六道輪迴就不見了,他脫離輪迴了,離究竟苦。但是他沒有出十法界,為什麼?他還有分別,他還有起心動念。在這個境界裡頭,必須把起心動念、分別還要放下,他才能真正超越十法界,證得諸佛如來的妙土,就是實報莊嚴土。生到實報土,土妙,身也妙。為什麼?跟阿賴耶永遠脫離關係,你用的是真心不是妄心,純一真心。十法界都是用妄心,四聖法界用得正,六道用邪了,用偏了,這是諸法實相。佛法的修學宗旨就在此,讓我們了知諸法實相。了知之後要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我對於一切法認為它是有,這個錯了,你想錯、你看錯了,把它修正過來。一切法是什麼?一切法是夢,一切法是幻,一切法是響,這是正確的。先從觀念上修下來,然後事物上放下。生活必需品不能不要,衣食住行,雖要不執著,對於人事物沒有貪戀、沒有情執。這樣說起來,學佛的人沒情,沒情沒義,是不是?不是的,虛情假意沒有了。換句話說,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有真情、有真義,是真的不是假的,有真慈悲,叫真愛。這是什麼?永恆不變,這是真的。

  會變的,假的,世間人都用假心、妄心,靠不住,他那個心常常在變。佛菩薩的心永恆不變,我們禮敬他,他對我們慈悲;我們怨恨他,他對我們還是慈悲;甚至於我們去傷害他,去毀謗他,他對我們還是慈悲,這是真的。我們世間,恩會變成仇。父子是恩,為什麼兒女叛逆,把父母當作仇人?這就是靠不住。父子恩愛,假的不是真的,小時候兒子真愛父母,長大就不愛了,這種事情在現在的社會很多,到處都能看到。所以,虛情假意我們要把它看穿,不能放在心上。

  真心流露出來的是真誠的慈悲,心量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有多大?宇宙有多大心就多大。甚至於可以說,心比宇宙還大。為什麼?宇宙是從心誕生出來的,沒有心哪來的宇宙?這讓我們知道我們的本心、我們的本性真相是什麼。古人說量大福大,那個福是自性裡面的福報,不是修來的,也就是如來果地上的福報,像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是修德,果德,證果了,自然現前。讀這部經,看這個註解,慢慢就體會到,我們真心不可思議,真心太偉大了。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這叫真修行。放下妄想雜念用真心,真誠心待人接物,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