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2-040-0311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一集)  2013/6/4  斯里蘭卡彌陀精舍  檔名:02-040-031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九十三頁第四行,經文:

  法藏成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這四句經文是「現正報」,前面我們看到現依報,認識極樂世界,這個地方再給我們講現正報,統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乃至無量劫修行的功德,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法藏成佛,號阿彌陀』。這是「上明國土」,上是前面一科「現依報」,是說明極樂世界的環境。「土為身之所依,故名依報。佛是能依,故名正報」,能依的是人,所依的是環境。「佛有三身」,佛有三身,也說明每個人都有三身,每一個眾生都有三身。但是佛的三身現前得受用,眾生因為迷了,迷了變成眾生,雖有三身,不得其用。但是三身並沒有失掉,只是有障礙而已,這個障礙就叫煩惱,叫業障。業是一切善、不善的造作,造作就叫做業。正在造作的時候,古人稱它為事,造作完畢之後就稱為業。所以事業,前面一個字是因,後面是果,業是果,事是因,業是果。事有染淨、有善惡,果報千差萬別。所有無量的這些果報,佛告訴我們,全是自作自受,決定沒有一樁事情是沒有因而得的果,決定是有因有果。所以我們對於一切果報都要承受,無論是善、是惡,佛法常講的善緣惡緣、順境逆境,都要自己承擔責任,不可以怨天尤人,這個跟別人沒有關係。怨天尤人,這就罪加一等,受的苦就更多,時間就更長。

  所有果報既然都是我們業感的,所以佛說,如果你能把業障懺悔、懺除,業沒有了,你就成佛了。道理真的是很簡單,要做起來很麻煩,很不容易,放下習氣,放下染污,放下一切造作,每一樁事情都非常非常之難。在佛法裡面,只有靠淨宗我們能得度,如果沒有這個法門,我們永遠沒有辦法脫離輪迴。所以這個法門是佛法法寶,寶中之寶,法寶裡頭第一法寶。

  三身,第一個是「法性身,簡稱法身,居常寂光土」。實際上法性身就是常寂光,身是常寂光,居住也是常寂光,是一不是二。經上跟我們說身土一如,一如不二。常寂光這三個意思就把事實真相描繪出來了,常是不生不滅,永遠沒有改變的,這才叫常。那我們這個世間,不僅僅是我們世間,十法界依正莊嚴,佛叫它們什麼?叫無常。為什麼是無常?它是生滅法。常是不生不滅。誰證得了?在中國,大家都知道,唐朝時候惠能法師證得了。他在開悟的時候,這就是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他在對五祖做報告的時候說出。第一句話「本自清淨」,這就是自性,自性本來就是清淨的。這個清淨不從外頭得來的,是自,它自然是清淨的,與外面緣不相干,永遠不會染污,也不接受染污,任何染污都染不上它,它妙就妙在此地。自性就是真心,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佛對於這樁事情說了很多名字。為什麼一樁事情說很多名字,說一個名字不就好了嗎?佛的意思是教導我們,這個是教學的善巧方便、教學的藝術。教導我們什麼?不要執著名字相,名字是假的,名字不是真的。教我們把名字相看破,用幾十個名字都說一樁事情,統統都可以,用意在此地,破執著。所以它是清淨的。

  第二句話「本不生滅」,真心不生不滅,它永遠存在,無時不在。我們現在迷了,它在,沒有它就沒有這個現象,現象是依它而變現出來的,它是宇宙所有一切現象的本體,哲學上所說的。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常常用電視做比喻,我們在一塊學習、分享,這些年來都是用電視、用網路做為工具。常寂光的常就好比是電視的屏幕,屏幕確實跟屏幕所現的畫面性質不同,屏幕是存在的,那個畫面不存在,是從屏幕裡展現出來,它是剎那剎那生滅,這個常識我們都有。頻道如果沒有這個屏幕,它不能夠現前,你看不見它。我們知道這個空中,無線電播出來的頻道有幾百種;換句話,全世界有幾百個頻道。這幾百個頻道統統可以在螢幕上出現,只要你能夠收訊,你能夠按到它的頻道,它就出現了。所以屏幕上什麼都沒有,清淨,但它能現萬法。雖現萬法,萬法是假的,但是什麼?它有生滅,它是波動現象產生的,有生有滅,生滅的頻率很高。屏幕就不生不滅。

  我們用這個做比喻,我們的自性、真心是屏幕。所有現的這些相,這相是妄心,就是阿賴耶所現的,阿賴耶是假的不是真的。那佛教給我們,我們要認識真的,不要認識假的,真假都明瞭,在真上下功夫。真上下功夫,你看真的屏幕如如不動,能現萬法;雖現萬法,依舊是如如不動,沒有失掉本性。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佛就本性上來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無可否認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眾生真的本來是佛,我們如果守住自性就是佛。守住,雖然現一切相,如如不動,我們眼睛看得很清楚,聽得很清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這個清楚明瞭,這叫智慧,這是自性裡本具的。有智慧,但是它不動,就是絕不受外面環境的影響,為什麼?它是假的,你何必受它影響!

  凡夫錯了,錯在哪裡?受外面境界影響,就壞在這個地方。你要不受它影響,就是佛、就是菩薩;受它影響就不是了,就不叫做佛了。受很微細的影響,這是菩薩;受很大的影響,這就是三乘,是聲聞、緣覺;受重的影響,這就是六道凡夫;受極重的影響,就是三惡道。這個影響在,它跟我們是兩碼事,不是一碼事,我們今天把它混合、攪合在一起,錯了。這是佛教導我們的,佛要不出世,不教我們,我們真不知道。從出生,出生時候沒有影響,能保持多久?我估計是一百天,就是小孩出生三個月,他還沒有受影響。三個月以後,你看,小孩認生了,知道那是我媽媽、那是我爸爸,他就受影響了,他就有分別、有執著了。不是媽媽抱他,他就不肯幹了,你看他有分別了。佛法的教育是教什麼?教我們如何能夠在萬象當中不受影響。永遠不受影響,這就是佛菩薩。他做得到,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只要真正搞清楚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我們要守住真的,要放棄假的,就不受影響了。這叫佛法,佛法很簡單。

  我在年輕的時候親近章嘉大師,是我一生第一次跟出家人接觸,是一個朋友介紹認識他的。這個朋友在滿清時代他是親王,所以跟大師很熟悉。我們住在不遠,鄰居,常常見面,認識,他聽說我學佛,他來看我,很歡喜,他是虔誠佛教徒。我在研究經教,他說你有沒有困難?我說困難當然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他說你需不需要一個人指導一下?我說那有那太好了。他就給我介紹章嘉大師,我們就這麼認識的。

  我跟大師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我現在知道佛法殊勝,佛法是一門大學問,我說佛法裡頭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就契入,就能入境界?章嘉大師聽了,就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沒有想到這一看就看了半個多鐘點,他一句話不說,我等他開示。等了半個多鐘點,他才說了一個字,有。我們這半個小時確實聚精會神想聽他老人家的教誨,這等了這麼久,他說有,我們很高興,精神馬上振作起來,他又不說了。這又等了差不多六、七分鐘,才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告訴我六個字,他說得很慢,一個字一個字的講。告訴我,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個方法,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再看破,看破又幫助你再放下,就是這個方法。像爬樓梯一樣,放下下面一層你就登上上面這一層,再放下這一層又往上一層。

  其實,因為我剛剛才入門,學佛還不到一個月,他不用佛學的名詞,用佛學的名詞我不懂。以後我們學了佛,看得破、放得下就是止觀,看得破是觀,放得下是止。那要用止觀的話我就不懂了,那就很麻煩了。你看他能夠把它簡化,化到你容易接受,似懂非懂,讓你產生興趣,覺得這個不是很難。這是教學的藝術、教學的手段,能在第一天,很簡短的時間,讓我們對佛法生起歡喜心,感覺到自己可以學,可以學習,讓我們不怕難、不會退轉,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我們是個年輕的知識分子,好學,學會了科學的精神,那是什麼?懷疑。科學家教給我們什麼都要懷疑,懷疑才能發現問題。章嘉大師知道我們年輕人的毛病。

  佛法的建立、修學,就是佛法裡頭講四種法,每一部經、每一部論都有這四個名詞,叫教、理、行、果。這本書具足這四個字。教是文字,寫出來了,講演,你所說的,這是教。這個教裡頭有理,理有淺有深、有廣有狹,慢慢來,是一個理。這個我們很明顯的體驗,譬如這一部經、這個註解,我們這一次是第三遍的學習,第三回,這三回的學習一次比一次深入。我們現在所講的,這都有錄像、有錄音,跟前面一個對比不一樣,跟再前面對比更不一樣,每年講的不相同,這是什麼?境界提升了。

  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是用傳統老方法學習的,老方法是複小座。學講經的這個學生,老師在講經,他在台下聽經,位子在哪裡?位子在第一排,跟老師面對面。換句話說,老師講經是給他一個人講的,其他所有大眾統統叫旁聽,真正希望他能夠體會到經裡頭的理,不是言教,理教。第二天我們要複講,把老師昨天所講這堂課重複講一遍,就照他的樣子,要求不增不減,你不能夠添一個字,不能夠添一句,不可以,老師怎麼說你就怎麼說,要老老實實的,縱然有領悟也不可以,這叫規矩。那規矩是什麼?壓著你,不讓你發揮,這修什麼?修忍辱波羅蜜。一定要能忍,你還不斷的往上升,你現在體會到一點,那是很小的事情,不足以為道的,一定要守老師的規矩,要忍,不准發揮。

  到什麼時候才能發揮?你真的有悟處了,可以。雖然沒有到大徹大悟,有大悟這個境界,老師准許你發揮了。為什麼?你不會講錯,不會把它講偏了,不會把它講邪了,有這個能力才可以,沒有這個能力決定不可以的。但是有這個能力,至少也守五年規矩,叫你忍五年,不可以現在就說,這才能成為大器,這是大器晚成。那個很出風頭的人,是可以能夠風頭一時,但是十年、二十年他就不行了,他就什麼?再上不去了。所以要培養謙虛,要培養恭敬,要培養樣樣尊重別人,不敢為人先,要養成這個德行。老師有這個使命、有這個責任。所以學生對老師尊敬,對老師尊重,才真正學到東西。我是到差不多十幾年以後,我才明瞭章嘉大師對我。明瞭,對他老人家無盡的感恩,他對我們年輕人太了解了,毛病都知道。

  理,理明白之後,要真幹、要行。行就是什麼?你要把所學習的這些道理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我真用上了,這行。行才能證,證明什麼?證明我的生活跟我在佛經上所學到的理是相應的、是圓融的、是一體的,沒有差別的,這叫證。教理行果,對於教要信,對於理要解,這有行有證,這是真正佛弟子。現在這個幾乎全世界,真的少,我們很少見到,變了質的多。變了質是說,對佛法是有信、有解,沒有行,他日常生活當中依舊隨順他的習氣。講得很好,他沒講錯,他經讀得多,叫記問之學,講得天花亂墜,沒有行,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得到真正的利益。真正利益是什麼?清淨心,生智慧,這就得真實利益。

  行的基礎就是戒律,因戒你能得定,你能開智慧,這真實受用。戒就難了,經的理論很高,看得很歡喜,戒律太難守了。我們對戒律還產生一個嚴重錯誤觀念,把它比作世間的法律,這個世間法律,你看過幾年要修訂,這法律條文不適用了,要修改。那佛陀的戒律傳了幾千年了都沒有改過,現在還適用。人不一樣,佛是古人,我們是今人;佛是印度人,我們是中國人,不一樣,我們的生活方式跟他生活方式不相同,怎麼能還守他的規矩,還用他的生活方式?這是我們怎麼想想不通的。所以我們對於戒律就很冷淡,不想去碰它。我們只想學經教,對於經教有濃厚的興趣。所以老師高明,他也不提戒律,提戒律我們就格格不入,可能怎麼樣?可能我們就放棄了,不跟他學了。如何讓我們重視戒律?他有個善巧方便。我跟他是每個星期見一次面,他給我的時間是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他有空閒的時候,兩個小時;如果有事情的時候,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一個小時。三年,也大概有一百五十次見面。每一次見面,我離開,他送我到門口,說一句話,很輕的說,在我耳邊上,我能聽得見,「戒律很重要」,五個字。我聽見了,我一句話不說,他也就一句話說了也就不說。

  三年,老人圓寂了。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六十五歲,他走的那一年六十八歲,我二十六歲,他大我三十九歲,祖父輩的人。這就是他的善巧。走了之後,因為他身分特殊,特別給他建一個火葬的塔,建一個小塔,在那個裡面火化,不是一般火葬場的火化爐。我們在這個塔的旁邊搭了幾個帳篷,甘珠活佛是他的弟子,出家弟子,帶著十幾個人,在帳篷裡住了一個星期。我也參加了,我住了三天,我們只能請三天假,住了三天。這三天我就認真反省,我跟大師三年,他教了我什麼,我學到些什麼?這認真一反省,「戒律很重要」這五個字立刻就顯示出來了,講這麼多遍,我沒在意,這是為什麼?讓我真正去思惟這一句話什麼意思。

  我想了兩個星期,想明白了,佛法是出世間法,不是世間法。出世間法首先超越六道輪迴,再進一步超越十法界,那佛所定的這些方法一定就是幫助我們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的,不是世間法。世間的法律可以修訂,出世間一修訂就出不去了。我就想到這個,這是正確的思惟。這個想通了,老人這麼長的時期叮嚀這句話,你看這種善巧教學的方式,讓我對戒律產生信心,讓我去研究戒律。他要不是這個方法我不能接受,我可能去找別的法師,不找他了。用這個方法讓我慢慢去領悟,這才在《大藏經》裡頭去找這些戒律的經典,去接觸這個。

  經論上講得很多,大經大論都說,「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長是生長,養是養育,所有一切的善根都是從戒生的,這個東西能不要嗎?沒有這個東西,佛的這個四分,教理行果,教理有了,行果沒有。戒是行門,非常重要!所以我感激章嘉大師用這種巧妙的方法讓我接受了,讓我對這個問題重視了。雖然想學,在台灣找不到老師。懺雲法師雖然是標榜戒律,我跟他半年,在他的小茅蓬裡頭做了半年義工,那是修福。他的戒律只講到三皈五戒、十善業道,連沙彌律儀都沒有講,為什麼?自己沒有做到。所以他看到我這個基礎,就勸我到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去學經教,寫了一封介紹信,加上當時朱鏡宙老居士,兩個人推薦。我到台中,跟台中李老師學習了十年,在講經這一門課程當中下了功夫。

  戒律這一門老師不講,連儒家的禮老師也不講。他編了個小冊子,《常禮舉要》,就是現在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往來,人與人之間相處,應該懂得一點的規矩,很簡單,還比不上《弟子規》。可是老師也重視這個問題,叫我們學習《五種遺規》,清朝陳弘謀居士編的。陳弘謀,在乾隆時候的人,做過兩廣總督。古人做官,是人生各種行業裡頭最讓人羨慕的這個行業,就是做官。做官的人很清高,值得人尊敬,待遇還不錯,生活可以過得去。最難得的是什麼?他沒有什麼事情幹,清閒。所以這些做官的人平常什麼?就是寫文章、寫作,著書立說留給後人。我們看《四庫》集部裡頭一半以上是做官人寫的,他沒有事情幹,遊山玩水,寫詩詞、寫文章。為什麼?社會上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如果一個月有個三、五件案件,人家說,你這個地方怎麼會這麼多事情?哪有像現在,每一天幾十個案件、幾百個案件,現在這個社會做官是最辛苦的。古時候做官是最快樂的,所以他有時間,有那麼多著作留下來。

  《五種遺規》裡面,第一篇「童蒙養正」。他是個做官的人,對於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政治教育他統統都涉及,寫得非常好。老師讓我們這些學生讀這部書,自己學習,他沒有時間講解,自己學習。這個屬於戒律的範圍,我們從這個地方奠定一點基礎。《弟子規》,它的源頭是朱夫子編的《童蒙須知》,這一份資料《五種遺規》裡頭收了,是以這個基礎編寫的,再擴充一些,《弟子規》這麼來的。最早的是朱熹的《童蒙須知》。《禮記》裡頭有幾篇,我請李老師講「曲禮」,這《禮記》的第一篇,兩卷,上下兩卷。我請老師講經,大概一次,老師就點頭了;請他講《禮記》,我記得請了五次,第五次才答應,真難!我就向老師請教,為什麼你老人家不答應,我們真的是想學一點?老師說講這個沒用,為什麼?假的,沒有人真幹。所以老師喜歡勸人念佛,這有道理,只有念佛可以了生死,可以出三界,真正度人往生成佛。別的法門,沒有戒就絕對不會有成就;念佛法門,沒有戒,只要老實念佛,學鍋漏匠,什麼都不會,就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三年也能往生。

  這個本子,會集本,是律航法師從大陸帶到台灣,一九四九年到台灣,大概帶了五、六本。律航法師在家是軍人,是將軍(是中將),以後到台灣出家了。他跟夏蓮居老居士學佛,親近夏蓮公。到台灣之後,就把這個本子送給李老師。李老師看到前面一篇長序是他老師寫的,他的老師是梅光羲,梅光羲跟夏蓮居的關係很深,是同參道友,這篇序寫得非常好。所以老師當時交代台中瑞成書局,好像是印了一、二千本的樣子,在台中講過一次,法華寺。那個時候我跟他還不認識,大概是我剛剛學佛,跟章嘉大師剛剛學佛,這一遍我沒聽到。大概那個時候講這個經聽眾不多,我的老師周邦道老居士參加這個法會,他聽到了。這一遍以後,當然佛教界裡頭就有爭議,所以這個本子在台灣不能流通。老師把這個本子交給我,我帶到美國去了。到老師往生了,我才把這個本子拿出來,因為這個本子是他親自用毛筆寫的註解,就寫在經書上,很少人看見,以前聽經的人大概也把這個事情忘掉了。所以我把它印出來,在國外流通。大家看這個本子都非常歡喜,我們在海外就開講,影響到台灣,所以在台灣也就大量流通。這緣是這麼來的。

  我在美國認識了黃念祖老居士,老居士那個時候註解,就這一部註解,算是稿本,未定稿的本子,油印的,油印我相信他只有印幾十本,那個蠟紙寫字的,那印不了多少張,他送了一套給我。我看了之後非常歡喜,我就問他,你有沒有版權?他問我,你問這個什麼意思?有版權我就不說了,要沒有版權,我拿到台灣去翻印。他告訴我,沒有版權,他的東西沒有版權,還要我給它寫一篇序文,給它題字。我們這第一版就印了一萬冊,他的註解,那個時候的版。現在這個註解他改過,增加一些東西進去了,原來那本子裡沒有,所以這個是定本,我知道他花了六年時間會集成的。

  他也是會集,會集註解,老師是會集《無量壽經》,他是會集註解。這是非常非常聰明!如果他自己來作註,沒有人相信,會惹人罵他,你算老幾?你有什麼資格註這個經?他這樣來解釋,大家沒話說,每一字、每一句都有,這個經上說的,那個論上講的,哪個祖師說的,句句話都有根據,這不是我的註解,我是集經論、祖師大德之大成來解釋這部經。這都是真正有智慧。在這個環境裡面能夠把佛法流通,沒有這個智慧那就是沒法子流通,障礙太大了!就連這個樣子,大陸、台灣對會集本的批評,不能接受,聲音前後差不多十年,到現在才算是反對的聲音才叫沒有了,國家也承認。國家宗教局印淨土五經,裡面的《無量壽經》就是夏老的會集本,這等於說國家承認了。我們要不接著幹、不堅持幹,黃念老六年集註,蓮老十年會經,這個辛苦,這一番好意,世間人淡薄了。

  我們在法脈上有關係,我的老師是梅光羲的學生,他也是印光法師的學生,他的經教是跟梅光羲學的,淨土是跟印光大師學的,我們這個傳承有個根本,有法脈,所以這都是一家人。我要不是認真努力、全心全力來護持這個法,護持就是依教修行,就是為大家在一起分享、講解。早年講了十遍,十遍都是依夏蓮居的會集本,在國外、在國內講了十遍。從前年清明,我開始把《華嚴經》放下,專講黃念老的註解。註解的分量很大,內容非常豐富,等於我們學了八十三部經論、一百一十位祖師大德的註疏,這太難得了!那我們學習的時間,講一遍要一千二百個小時,一天講四個小時,一年講一遍,講滿三百天。我發心,我活一年就講一遍,活兩年就講兩遍。什麼時候往生,阿彌陀佛知道。我講的遍數足夠了,阿彌陀佛就接我走了;阿彌陀佛沒有來,就是遍數還不夠。這個對於往後學學淨宗建立信心關係非常大,真正是一部好書!

  如果覺得時間不夠、種種緣不足,我們學佛,這一部就可以了。這個註解裡頭,這個會集本裡頭,在整個佛法,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統統具足,所以這一部經就代表整個佛法,太難得了!會集的、集註的這兩個人,都是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不是普通人,一般人做不出來,真的是佛菩薩再來。對於世尊末法還有九千年,九千年眾生如何得度,如何有效的幫助他們脫離六道輪迴,就是這個法門,就是這一部經,就是這個註解。我早年學習,為這部經編了一個科判,現在這個科判也印在這裡頭,稱為科註。科判是解釋經的,註解是解釋科判的。

  這部經要認真學習,真正幫助我們斷疑生信,那就是古人所說,「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把全部精神、時間都放在這一部經上。經,我覺得至少要念一千遍,不難。一天要念十遍,因為這個經不長,十天一百遍,一百天就一千遍;如果一天念五部,五遍,兩百天,這讀經。一千遍讀下去,根利的,功夫成片可以得到。那再不夠?不夠,增加,再念一千遍,二千遍。二千遍不行,再念一千遍。我在美國遇到個同學,他念了六千遍,三年多的時間念了六千遍,這個經他能背誦。註解要看,至少要看三十遍。你一遍一遍去看,你的心、這個信心就奠定了,你真正相信,真正明白了。真搞清楚、搞明白,求生淨土的這個心就是真的,你就真發心願生淨土,我願意親近阿彌陀佛,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成就。在這個世間,緣,障緣太多了,它障礙你。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障礙,一帆風順,不用很長的時間,佛加持你作阿惟越致菩薩。到極樂世界不必很長時間,你就是真正的阿惟越致菩薩,不需要佛加持,你就真正得到了。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這個太難得了!法門真正是稀有,真正是難得。

  你真正想往生,頭一個條件,這個世間要放得下。這個世間三樁事情纏繞著你,你不能成就,你依舊搞六道輪迴,你出不了輪迴。這三個頭一個,親情,這個不放下不能往生,這個不放下出不了六道。第二個,傲慢,傲慢是瞋恚。第三個是懷疑。這三個東西要放下。那親情放下,是不是學佛的人無情?不是的,學佛的人有智慧。智慧跟情是一樁事情,迷了的時候就叫情,覺悟了那就是智。情會做錯事情,它會產生障礙;智,不會做錯,它會幫助你。所以佛法講慈悲不講愛。愛裡頭有情,慈悲裡頭有智。就是依智慧的愛叫慈悲,依照世間的人情,情的那個愛,佛法叫它做愛,有情執在裡頭。沒有情執的愛叫慈悲,就是理智的愛、智慧的愛,這個重要,愛他不害他。有情在裡頭,愛他就害他了,自己不能往生,也害得他不能往生。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生活就是修行,工作也是修行,待人處世哪一件不是修行?修什麼?就是把這三樣東西淡薄下去,不懷疑、不傲慢,把情執轉變成智慧,叫真修、真幹。用什麼方法?讀經。聽講經,行,可以,跟讀經是一樣的,這都是方法。讀誦很重要!你要真正想那個根紮得穩,不能夠不讀經。至少每天早晚讀一遍,一年也就有七百多遍,兩年就滿足一千遍,這是最少的。每一天讀三、四遍的人很多,他一年的時間就可以讀滿一千遍。

  法身,常的意思我們知道了,是我們的真心。寂是清淨寂滅,也就是說,這個心沒有染污,不受染污。染污是什麼?染污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叫情執。從情執發展,就有分別、就有執著,那是嚴重的煩惱。為什麼?因為你認為它是真的,你不知道它是假相,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說的,真話。物質現象是假的。我們今天看到科學報告才肯定了,真正認識、知道了,不再執著了。身體是物質現象,對這個也要放下,它是假的。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科學家告訴我們,從念頭來的,跟彌勒菩薩所說的一樣。佛問彌勒菩薩,物質現象從哪來的?從念頭來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現象,每個念頭都有物質現象,「形皆有識」,每一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受想行識。

  我們這才明白,搞了幾十年,看了科學報告才恍然大悟,佛經上講的五蘊皆空,沒有看到科學報告,五蘊皆空總是講不清楚。五蘊講的是什麼?就是最小的物質現象,是物質現象的基礎,所有物質現象就是這個東西組合起來的。《金剛經》說一合相,這個一就是最小的物質,是這物質組織起來的,才成為整個宇宙。這個小的東西它根本是不存在,它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們是對於虛幻的東西,完全是虛幻,糾纏在一起產生的一個幻覺,跟看電影、電視完全一樣。你懂得電視、電影這個道理,你就了解事實真相的狀況,它不是真的,它確實是假的。

  我們明白之後,就懂得用中。我們的念頭、意念要住在真心上。這些現象,現象可用來辦事,辦什麼事?幫助覺悟眾生,所以它有成就一切眾生,得定,開智慧,可以幫上這個忙,你就會用它。用它,不執著它。為什麼不執著?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這就對了。用它,執著它,就叫造業,就生煩惱,那你的真心就迷失掉了,妄心跟這個虛妄的境界攪合在一起,這才叫真正錯了。佛法沒有別的,就是把這些事實真相講清楚、講明白,告訴你如何好好去運用它,運用它幫助自己、成就自己,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假東西也能有好的用處,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用它,會用它,那就是佛菩薩,不會用它,那凡夫。

  光,是說它的體、它的相、它的作用都是遍法界虛空界。光是光明遍照,無論是體,遍法界虛空界;相,遍法界虛空界;作用,也是遍法界虛空界。所以用常寂光三個字來說明。那真正的我們自己?體是常寂光,相也是常寂光,作用也是常寂光,這才叫真正成佛,圓滿的成佛。肯定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害別人就是害自己,利益別人就是利益自己,然後你那個利益眾生的心自然生出來。為什麼?利益眾生是真正利益自己。自己吃一點虧,修福。中國古人講的話非常非常有道理,「吃虧是福」、「難得糊塗」,不要太聰明,裝糊塗一點好,省很多事情。最明顯的事情就是嫉妒障礙,裝一點糊塗,人家對你就不會嫉妒障礙。你太聰明了,人家嫉妒你,會傷害你。所以要真正有智慧。這部經上講的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這不是假的。所以法身,法身就是常寂光,居常寂光土,其實就是一片寂光,這是我們的本體,我們人人都有。希望我們這一生能夠證得常寂光,圓滿成佛。

  第二個,「報身」。報身從哪裡來的?報身是常寂光變現出來的。常寂光沒有現象,遇到緣自然就現相。所以常寂光,通常用空來形容它。為什麼說它是空?它不是物質,沒有物質現象;它不是精神,沒有起心動念的現象;它也不是自然,這三種現象它都沒有,所以稱它為空。但是這個空不能當作無講,它不是空無,它怎麼?它是有,為什麼?它能現相,遇到緣它能現物質現象、現精神現象、現自然現象,三種現象都是它所現的。所以自性不可思議,自性是真正的我,真正的自己,自己跟諸佛如來是一體,自己跟一切眾生也是一體,自己跟所有的動物、植物、山河大地也是一體。我們要把這個大乘經念通、念清楚、念明白,自然你就相信了,在這上建立的信心是真信。有了信心之後,那你一定要追求我怎麼樣證實、契入境界。

  大經大論可以看看,真正想在這一生當中契入常寂光,最方便的、最有把握的就是《無量壽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看到,我們聽說,許許多多修淨土的人,真正往生了,真正成就了,用了多少時間?三年,三年的時間不長。用三年時間修成功多少人?佔往生人裡面一半以上。世尊傳這個法門,在這二千五百年當中,依照這個法門修行的太多了。二千年,在中國這個地區,念佛往生,我們最保守的估計,超過十萬人。修其他法門成就的,我們保守的估計,應該超過三千人,修其他的。修淨土往生的決定超過十萬人,真正是萬修萬人去。

  「報身,居實報莊嚴土」。他真有身,真有居住的、修行的道場,這真有,不像前面法身。法身是一片光明,身土都是一片光明,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個光照見我們,我們在它光中,但是我們完全不能覺察。什麼人可以覺察?經上告訴我們,八地以上。你什麼時候證得八地菩薩以上,你就見到了,常寂光到底是什麼,你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七地以前還沒有證得,他們沒有證得的人住報土,實報莊嚴土。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有實報土,往生到那邊,法身菩薩居住的。但是極樂世界不一樣,它的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跟實報土融成一起,這個是十方世界所沒有的,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這也是諸佛如來對阿彌陀佛的讚歎,稱讚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那我們往生,親近阿彌陀佛,將來成佛成什麼樣的佛?跟阿彌陀佛一樣的佛,那換句話說,就超過一切諸佛如來。這什麼意思?超過八萬四千法門其他法門的成就,就這個意思。其他法門成就的是一般的諸佛,極樂世界成就的是阿彌陀佛,這不一樣。顯示這個法門無比殊勝莊嚴,十方佛讚。

  報身示現的是普賢大願。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的,整部《華嚴經》就是普賢的淨土,那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淨土的精華,這個要知道。《華嚴經》上普賢菩薩淨土,沒有四十八願,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加上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這就特別殊勝。實報,實是真實的,不是假的,假的是有生滅的,這個地方沒有生滅,它有隱、有現,沒有生滅,有緣的時候它現出來,沒有緣的時候它不現,不現不能說它不存在,隱現不同,遇到有緣它就現。

  常寂光裡面的諸佛如來,遇到什麼緣?遇到這一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這些菩薩,他們沒有回常寂光,因為他還有障礙。這個障礙就是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無始無明斷掉了,真沒有了,習氣有,有習氣他回不了常寂光。那住在哪裡?住在實報土。這個土是從常寂光變現出來的,沒有阿賴耶,跟阿賴耶完全脫節了,阿賴耶是生滅法,所以它這是不生不滅。常寂光裡面的人無量壽,真正無量壽。無量壽,永遠年輕,他沒有變化,不像我們這裡,壽命長,有老苦、有死苦,他沒有,他真叫長生不老,這四個字是真的不是假的。居實報土裡面的報身菩薩,個個都是長生不老。他們的生活,一樣的是多彩多姿,他每天生活的狀況,大概像我們人間,人間你看退休了,如果身體很好,擁有財富,他過什麼生活?天天去旅行,到處去觀光旅遊。

  在實報土也是這樣的,他們每天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去,去供養佛。供養佛是修福報,真的是修無量無邊的大福報;當然聽佛講經說法,這是圓滿智慧,福慧雙修,他的福慧沒有達到究竟圓滿,修圓滿的福慧。除這個之外,他還能分身、能化身,度一切有緣眾生。什麼叫有緣?簡單的說,有緣,這些眾生看到他,歡喜他,喜歡聽他說法、聽他教誨,他跟這個老師有緣,老師怎麼教,他能依教奉行,這就叫有緣眾生。在十方法界裡,有緣眾生無量無邊,他為他們現身說法,教化這些眾生。這是他們的樂趣,是他們生活裡面的點綴,生活裡面的花果。一直到他無始無明習氣斷掉了,他就回歸常寂光了。回歸常寂光起的作用比實報土裡面更大、更廣、更圓滿、更究竟。

  第三,「應化身」,應化身裡頭,「常現方便有餘及同居等土」。我們所看到的,像釋迦牟尼佛,這個是應化身,二千五百年前在印度出現,住世八十年。我們中國人講虛歲,釋迦牟尼佛滅度是八十歲,外國人講實足年齡七十九歲。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就是從出生到圓寂,一生的經歷,為我們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統統是應化。這個世間有緣的眾生都得度了,那還有?還有緣沒成熟的,沒有成熟,所以它有正法、像法、末法,這些緣不成熟的在這三個期間當中都有得度的可能。佛的法運,經上說得很清楚,正法、像法、末法。還有一種說法,不論時間,這個地區,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依教修行的,有證果的,這就叫正法,這個地方是正法;如果有講經,有聽經,有修行,沒有證果的,這叫像法;有講經,有聽經,沒有人依教奉行,沒有證果的,這叫末法;講經的沒有了,聽經的沒有了,叫滅法。這個說法說得好。講經的人,當然證果是最好,不能證果,要有修行,就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他真正依教修行。為什麼沒證果?一些煩惱習氣沒有斷盡,障礙他證果。煩惱習氣真的斷了,他就證得了,證果的道理全在此地。

  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這個人成佛了,至少都是實報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最低的地位初住菩薩,那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無明煩惱斷了,無明煩惱的習氣統統在,是這麼個境界。在實報土裡面修行就是斷這個習氣。習氣沒有方法斷,所以不能起心動念。那還有什麼方法?用方法就起心動念了,起心他就退轉了,所以沒有辦法斷。怎麼斷法?讓時間,時間長了,慢慢自然就沒有了,隨著時間久遠自然斷掉。經上告訴我們,要多長的時間?佛說三個阿僧祇劫,初住菩薩的無明煩惱習氣斷乾淨了,要三個阿僧祇劫。這是一般的。大概在極樂世界時間可以縮短一點。為什麼?如果不能縮短,很多法身菩薩為什麼求生極樂世界?那照理說,法身菩薩三大阿僧祇劫之後自然就入常寂光了,他沒有必要到極樂世界。他還想求往生,大概極樂世界比其他的世界無始無明斷盡時間會短一些。不是這個道理就講不通,只有這個道理才能講得通。

  最明顯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文殊、普賢率領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是實報土,率領這個地方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去參訪阿彌陀佛,去供養阿彌陀佛,聽阿彌陀佛的講經說法。那他沒有這個必要。肯定極樂世界的實報土超過諸佛剎土的實報土,這才能講得通,才有這個理由。經典裡面這些事情我們都要留意,不能粗心大意看過,這裡面藏的都是寶,要細心去體會,讓我們對極樂世界理解更深入、更透徹,我們的心會堅定不移,才真正能把一切法門、無量法門統統放下,走這一條路,這一條路近,決定走得通。這才是大事。

  很多同學來告訴我,要我回中國大陸,想些方法,那是小事,回極樂世界是大事。中國大陸看緣分,一切都隨緣,不要有絲毫勉強,緣不成熟,到那裡不起作用。尤其是深入大乘之後,曉得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所以在這個地球上,中國、外國是一不是二,我們沒有這個分別。我們同樣歡喜,愛自己的國家,也愛別人的國家;愛自己的文化,也愛別人的文化,沒有差距的,沒有兩樣的。我們能夠學習到跟一切眾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都能做到像兄弟姐妹一樣,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任何一個國家地區真正完全接受佛陀教育,它會影響全世界。所以我在什麼地方都好,沒有一處不好,同樣的好。當然祖國要有緣分,我們當然盡心盡力,幫助傳統文化復興,幫助佛法久住。這是每個學佛人都有的使命感,都應該這樣做法。佛法教我們離執著、離分別、離起心動念,在任何境界裡頭,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要學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樣樣都平等,樣樣都美好,要把不好的境界轉變成好境界,用心去轉,沒有不成就的。

  方便土,這應化身示現四德,這是我們這些年學習的,我們深深體會到。四德是賢首國師《妄盡還源觀》裡面講的。這一篇論文講的是《華嚴經》修學的方法,《華嚴》那麼大,怎麼修?從哪裡入門?這篇文章不長,把整個《華嚴》講清楚了。《華嚴》講的什麼?整個宇宙的緣起從哪來的,萬物怎麼來的,生命怎麼來的,我怎麼來的,講這個,講透徹了。後半部是講修行的方法,修行方法裡頭第一部分就是四德,就是真正是學《華嚴》,他在這個人世間肯定是遵守四德。第一個,隨緣妙用,恆順眾生,跟眾生打成一片。妙用是什麼?妙用是你的心清淨,你的心平等,你的心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叫妙用。也就是說,你的心清淨的,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妙了!換句話說,跟眾生在一起,眾生造業,你不造業。

  第二個,威儀有則。那就是你有使命,你應該要做一切大家的好榜樣。好榜樣就是持戒、修定、開智慧,這好樣子。我們這十幾年來提倡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一定要落實。這三樣東西是一體,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把它落實。然後再擴大到三福,五倫五常中國人說的,佛法裡面,六和、六度、普賢十願。我們要把它做出來,做給大家看,勸導大家認真學習,這是無量功德。那如果是相反的?相反的是無間地獄。這一定要知道,隨順佛陀教誨,無量無邊功德;違背,相反,那就是無間地獄。這個是應化身。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