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2-040-0077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七十七集)  2012/12/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07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頁,倒數第五行,從第二個字看起:

  「行謂六度四攝等大行」。六度,我們前面學的是李炳南老居士所編的《大專佛學十四講》裡面的六度,前面五度學過了,第六度我們沒有學完,我們今天接著說。第六,「般若」,般若是智慧,是自性本具的智慧。般若也有三種:「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方便般若」;它去障礙是破愚痴的。「實相」是事實真相,宇宙的事實真相,萬物的事實真相,人生的事實真相,我們周邊環境的事實真相,都要了解。真相究竟是什麼?科學就是在尋找真相。物質的真相被科學家揭開了,這是宇宙的奧祕,今天科學技術能夠把它解開。一切物質現象都是從念頭產生出來的,所以念頭是物質現象的基礎,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現象。科學家發現這個真相,才真正提出來叫「以心控物」,我們的念頭可以控制物質環境。今天科學家明白了,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說過,境隨心轉。境就是物質現象,隨著心在轉變,心善物質環境就好,心不善物質環境就有問題。佛經上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一切法就是三種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統統是從心想生,這個被今天的科學家完全肯定了。所以我們人身體不舒服了,端正心念;我們的環境很惡劣,我們也是從端正心念,都能夠變好。所謂的災難,都是從貪瞋痴慢疑、殺盜淫妄裡面造出來的。貪瞋痴慢疑是因,所有一切不善的因,殺盜淫妄是緣,造作的惡業就感得人身體的疾病跟居住環境的災難,這麼來的。所以端正心念,問題就能解決。

  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是明天,看來沒事了。這個我們要感謝今天世界上這些人,無論是有宗教信仰的,跟沒有宗教信仰的,都為這樁大事在做祈禱。念佛迴向是祈禱,這是佛門的祈禱方式,求佛菩薩慈悲加持化解災難、延緩災難。不能化解就延緩,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改過自新,災難慢慢就化解了。如果我們人還自以為是,對這樁事情懷疑,不肯改過自新,認為這是假的、是騙人的,依舊作惡,貪瞋痴慢、殺盜淫妄不但不能制止,還要上升,這個災難就是推遲,推遲幾天,推遲幾個月,推遲幾年,誰決定?我們自己決定。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真的把貪瞋痴息滅掉,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個人能出六道輪迴,能永遠擺脫這些苦難。為什麼?六道輪迴就從這來的,從貪瞋痴來的,從殺盜淫來的。我們永遠斷貪瞋痴,永遠不造殺盜淫,就超越六道輪迴,六道就不見了,這是真的。我們修行沒達到這個境界,達到這個境界的人很多,阿羅漢達到,辟支佛達到,三賢菩薩達到,這不是假的。

  所以了解真相,一切萬法的真相是空,這個空叫真空,真空就是本性。中國古人講本性本善,佛家稱為自性、稱為法性,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從它而生。它不是物質現象,不是心理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稱它作空。但是它又能現這三種現象,所以它又是不空。能現的這些現象,一定要曉得,這些現象全叫生滅相,生滅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所以它的體、它的自性叫真空,它是真的,永遠不變,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非空非有,不可思議。它是一切法的本體,是一切萬物的本體,也是我們自己的本體,我們自己的真性,這叫實相。所以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實相無相是從體上說的,實相無不相是從作用上講的,它起作用能現一切相。這個我們學得很多,加上一些科學報告,我們對這個有一定程度的體會。

  第二種叫「觀照般若」,觀照般若是實相般若的起用,自受用。對自己,你有智慧你就有觀照,知道這一切現象不是真的,剎那生滅。現在我們的概念比較具體,生滅的現象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速度太快了,讓我們現前這個身心,前面五根眼耳鼻舌身,覺察不到;第六意識是我們的心,能夠思惟想像,也覺察不到,它太快了。它有妙色,它有妙聲,有大聲,再大的聲音我們耳朵聽不見,就是速度太快了。它的爆發,像太空當中星球爆炸,這最大的聲音我們聽不見,就在面前也聽不見。誰能夠看見,誰能夠聽見?大乘經上佛說八地以上。八地菩薩的心清淨,心定,在那個寂靜的境界裡面,極其微細的動盪,他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觀照。我們今天叫粗心大意,真的是粗心,換句話說,很粗顯的境界我們能覺察到,微細的境界我們無法接觸。必須把煩惱淘汰掉,把業障化解掉,恢復我們的清淨平等覺,我們就真得受用了,跟法身菩薩、諸佛如來一樣的妙用。這個妙用就是賢首國師《還源觀》上講的四德圓滿現前,不會迷在現象裡面,為什麼?現象了不可得。你會跟《般若經》上所說的圓滿的相應,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六根在六塵境界決定不會起貪瞋痴慢疑,這五種煩惱不會起來,永遠斷掉,這叫覺,大覺!永遠不會去造殺盜淫妄。還有貪瞋痴慢疑,還有殺盜淫妄,這是六道眾生,他決定不能超越六道輪迴。

  所以觀照般若是自受用,生活在真實智慧之中。我們這部經講的三種真實,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真實理體、真實自性、真實實相,觀照般若是真實智慧,方便般若是真實利益。三種真實,真實之際就是這般若講的實相。這部經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不可思議。許多人問我,我學大乘要學什麼經?我就介紹這部經給他,《無量壽經》會集本真實般若,因為它裡頭講三個真實。這三個真實就是這部經的理體。世尊依什麼說這部經?三個真實。它的功德對自己是大覺,圓滿的覺悟;對他,就是對眾生呢?就是度他。你自己得到了,你就知道用什麼方便、用什麼樣的善巧去幫助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把自性的般若智慧發掘出來。人人都有的,不從外面來的,外面根本就沒有。要相信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心現識變,你只要能掌握著心跟識,你就成佛,你就得大自在。

  我們障礙裡頭最嚴重的就是愚痴,愚痴是所有一切業障的根本。我們又知道,愚痴的核心是懷疑。懷疑不是小事,是大事,是非常嚴重的大事。懷疑是病根,十界六道三途的根源就是懷疑,懷疑造成愚痴,愚痴造成無量無邊的罪業。我們今天不能成就,修行發生困難,碰到瓶頸不能突破,什麼原因?全是懷疑。它比前面的情執、傲慢還要嚴重,因為沒有懷疑,傲慢、情執都沒有。你細細去想想,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怎麼可能傲慢,怎麼可能有情執?他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是他懷疑。懷疑頭一個就是不信,半信半疑,不信。我們老師教我們這些學生,百分之九十九的信,有一分懷疑,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全被破壞了。老師舉例子,這一個杯子裡是甘露,最好的甘露,最純的甘露,裡頭滴下一滴毒藥,這一杯甘露都變成毒藥了。信心裡頭不能有絲毫的障礙,有絲毫的懷疑,信心就破掉,他還會有什麼成就?無論修學什麼法門都不能成功,疑不斷!這個我們要記住。

  信,第一個要建立在自己身上。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給我們講信,他講六個,第一個是信自己。信自己是什麼?信自己本來是佛,信自己本性本善,信自己跟整個宇宙是一體,這叫信。第二才信他,那個他才管用,他才幫得上忙,他是誰?他是釋迦牟尼佛,他是阿彌陀佛。第三個,信理,理是什麼?理是事實真相,實相般若。第四個,要信事,有理才有事。事是什麼?事是假的,事是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真空是理,妙有是事。真正明白之後,你善於用它,在事裡頭不迷理,理裡頭不迷事,知道理事一如、理事不二,理在事中、事在理中,不偏不邪,你得到的是中正、中道。第五個是信因,第六個是信果,善因一定結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你看這個信字,他給我們開六條,自他、理事、因果,這才叫信。少一個,裡面都有疑,疑就不能斷;這六信具足,疑就斷掉,不再有疑惑。最近這三、四百年來的科學教育教人懷疑,把人的自性蒙蔽住了,人迷失了自性,一迷一切迷,理事迷了,因果迷了,這造成今天社會動亂,地球上的災難重重,這麼來的。我們從自他、理事、因果上來看問題,知道什麼?知道地球這個災難是決定有。為什麼有?有因、有事。大家在造的是什麼?業,業就是事業。你造的是什麼業?不善的業一定帶來不善的果報。不善的業會帶給你快樂,這是假的,決定不可能。只有善業才感福報,不善的業怎麼能有福報?科學在我們生活上確實帶來不少的便利,但是它不是福報。如果是福報,地球上的人一天到晚應該非常歡喜、非常快樂,極樂世界!

  為什麼人這麼苦?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會思考,會認真的反思。古時候沒有這麼多便利的東西,他為什麼樂?樂怎麼知道的?你看看古人留下來的文字,詩詞歌賦,描寫當時社會的狀況,我們就知道,那個時候人真有樂,樂多苦少。為什麼?人都能知足,相信命運,相信因果,相信報應,知足常樂。人生在這個世界上,物資需求的不多,能吃飽,能穿暖,能有個小房子可以遮避風雨,很快樂了,他沒求。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貪欲來的。貪心沒有底的,永遠不能滿足,這就太苦了。科學技術帶給我們為什麼不快樂?帶給我們的貪瞋痴,我們墮落在這個裡頭,所以樂不起來。今天這個社會,貴為天子,富有萬億,不快樂。你看他什麼都有,還不滿足,還在貪求,真正是他的福報大,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積的善業多,今天居這麼高的位子、得這麼多的財富,但是他還不滿足,還是苦。般若智慧能帶給我們快樂,帶給我們幸福美滿,這一生幸福,來生更幸福,生生世世不失幸福,這是般若智慧,有貪瞋痴慢疑的人決定得不到。只有般若能把這五毒真正的洗刷乾淨,沒有般若智慧,這五毒去不掉。

  「方便」是教化眾生,是對人,對人、對事、對物叫善巧方便。它的功德對自己來講是大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對待他,這是普度眾生。心量恢復了,自性本具的心量是沒有邊際的,真的是所謂「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是我們本有的心量,包容宇宙,包容十法界。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這肯定!既是一體,慈悲就遍滿,慈悲遍法界。慈悲是從般若裡頭生的愛心,不是阿賴耶,不是第六、第七識。從自性生出來真誠的愛心,不生不滅的愛心,不來不去的愛心,不一不異的愛心,它沒有分別,它沒有執著,真正愛護一切眾生,真正加持一切眾生。我們好像沒有感覺到。你沒有感覺,我有感覺,我不是騙你的。為什麼你沒有感覺?你有懷疑,懷疑障礙你。我沒有懷疑,所以我能感覺到,諸佛菩薩時時處處都在照顧我。六度我們就學到這個地方。

  下面,「四攝等」,這個字裡頭包含的就太多了,說不盡!「四攝法」,這是從《三藏法數》裡頭節錄出來的。「此四通言攝者,攝即攝受。謂菩薩欲化導眾生,必須以此四法攝受。」我稱這個四法叫四種公共關係法,稱它為四種交際法,跟外面人交往要懂得這四種方法,就能夠攝受眾生。這個四法像磁鐵一樣,它能把外面東西都給吸住。我早年,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團結新加坡九個宗教,就用這個方法,做得很成功,把九個宗教變成一家人。這個四攝法如果對族群,所有族群變成一家人;對全世界,能夠把全世界人變成一家人。四攝法的基礎是什麼?是無私廣大的愛心。如果你有分別、有執著,你做不到,別人不相信你;起心動念為他著想,不要為自己,你才能做到。佛菩薩做得那麼圓滿,佛菩薩無我。你看從初發心就把身見斷掉,到阿羅漢把我見就斷掉了。身見是屬於四相,《金剛經》上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小乘破了。大乘破四見,那不是四相,四見這個我見是末那識,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我見就破了。我見破了,就轉八識成菩提,四智菩提。這是什麼地位?法身菩薩,禪宗裡面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這個境界,沒有我。

  沒有我怎麼行?沒有假我,沒有妄我,他有真我。真我是什麼?真我是法身。法身就是完全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就是我的法身。我們舉一個比喻,諸位細心去思惟、去觀察,你慢慢會懂得。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在夢中一定有自己,有夢到很多人、夢到很多事,夢中有山河大地。醒來之後,你回光返照,想一想夢中所有的境界,人也好,物也好,樹木花草也好,山河大地也好,空中現象也好,全是自己心想變現的。換句話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是自己,所以一切法是自己心想變現的幻相,那個幻相也是自己。我們不懷疑,肯定夢中所有現象是從心想生的。佛告訴我們,現前境界,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也是從心想生的,跟夢中道理完全相同。所以宇宙是一場夢,只是我們現在沒醒過來,醒過來它就沒有了。夢中還有夢,我們今天能覺察的,這是一重夢。這個夢醒了,證阿羅漢,六道沒有了,你六道裡頭所造的業也空了。可是怎麼?要出了六道才空得了,不出六道繼續作夢,作惡夢。能出的是聰明人,不想再幹了,就脫離了。脫離是四聖法界,四聖法界還是一場夢。怎麼變現出來的?無明煩惱變現出來的。六道是善惡業力變現出來的,所以叫見思煩惱,四聖法界是無明煩惱變現出來的。不起心、不動念,四聖法界不見了,一真法界出現了。你回到一真,就是回到諸佛如來的報土。這個裡頭沒有阿賴耶,所以你的身是法性身,你的環境是法性土。法性不生不滅,法性沒有來去,空間維次沒有了,沒有先後,時間沒有了,這叫一真。一真是什麼?從一心現的。

  一真法界依什麼而現?我們講立,佛法講建立,依什麼建立的?依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掉了,它也不見了,還是一場夢,這真正覺悟了。出現什麼境界?常寂光淨土,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真如本性,常寂光就是實相,回歸到實相去了,回歸到自性去了。自性是一片光明,光光互照,你融入這個光裡面去了。光就是身、就是土,能現身,能現土。十法界的眾生有緣,他的信息你收到,他的狀況你完全了解,他現在需要什麼,如果時節因緣成熟,你就會跟他起感應道交的作用。緣怎麼成熟?你真的沒有私心就成熟了,還有絲毫的私心,那就是障礙。絲毫的私心都沒有了,為什麼?你是法身菩薩再來的。法身菩薩要來辦事,要到這個地方來救苦救難,幫助這些迷惑顛倒眾生覺悟,諸佛如來知道了,他來隨喜。隨喜就是加持你,隨喜就是他來幫助你,你有很多障難他會替你化解。甚至於宿世跟你有怨,結了怨的人,佛菩薩無形當中會把這個冤結解開,讓他不恨你了,不再找你麻煩,甚至於對你做的好事他也來隨喜。說來說去全靠自己,自己要用真心去感,真心裡頭有自己的私情欲望就毀掉,沒有了。有這些東西,來應的不是佛菩薩,是魔來應。善與善相感,惡與惡相感,佛跟佛相感,佛不會跟魔相感。我們自己屬於魔還是屬於佛,自己要把位子定好,這一點都不假。

  在佛法裡頭,有我就不是佛弟子,給你講真話。須陀洹身見破掉,不再執著身是我,這是佛的弟子,初入佛門的弟子,小學。到中學的時候,我見是真的破掉了。小學,不執著身是我,執著什麼是我?阿賴耶、末那識是我。末那識的體是阿賴耶,所以這個要放下。阿賴耶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是從真心變現出來的,真妄不二。這個必須要到法身菩薩他才會用,為什麼?他也現身,在六道、在三途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就說這樁事情,能現身,能教化,他用的肯定離不開這四攝法。

  「以此四法攝受,使其依附」,他會依靠你,他相信你、依靠你,願意跟你學習,「然後導以大乘正道」。這個是接引的方法,用什麼方法接引眾生?這四攝法。「故《維摩經》云: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所以四攝法是手段,後令入佛智是目的。這個手段裡面,第一個布施,「謂菩薩以財、法二種布施攝眾生也。」眾生喜歡財,你就用財布施來攝受他;眾生喜歡法,你就用法布施來攝受他;兩種他都要,你兩種都施,施財、施法。「眾生既蒙二施利益」,他對你生親愛心,這個緣就結上。這個裡面,諸佛如來、諸大菩薩無量劫來,用這個方法接引、教化,成就無量眾生。

  我們得問,他怎麼做成功的?我要來學,為什麼學不上?原因只有一個,佛菩薩用真心,真心就能感動人,真心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用的這個心跟佛菩薩比差很遠,我們的心不真、不純。為什麼?第一個,我沒有放下。我行布施,你是接受我布施供養的人,我能施,這裡頭有沒有一些些貢高我慢?如果有這點貢高我慢在裡頭就不行,效果就沒有了。有沒有謙虛恭敬?我對你所有的幫助是應該的,為什麼是應該的?我們本來是一體,我有義務照顧你,對你決定沒有絲毫要求,今天講無條件的。有附帶條件那就不是四攝,這四樁事情不能攝受。沒有任何條件,完全出於真誠,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自己決定不能有「我幫助這麼多人,我還有多少功德、多少福德」,還有這個念頭。這是不能學梁武帝,心地要乾淨,學大乘菩薩三輪體空。

  修四攝法,一塵不染,自然有感應。為什麼?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真正愛他,哪有不感動的道理!眾生業障深、業障重,重到你沒有辦法想像,你是真心愛他,他還是背叛你。背叛你,你改不改念頭?不改,永遠不改。他來破壞、來障礙,甚至於來陷害,都不改。為什麼?他來生會轉過來。對待他的恩德愈厚,不是一生的事情,生生世世,這一生你不知道回頭,來生後世你會回頭。這是佛菩薩做事跟我們凡夫不一樣。凡夫,我對待你這麼好,你還跟我作對,恨不得要把他殺掉,這就結怨了,結怨怎麼樣?冤冤相報。來生他對你好,你對他的叛逆比他對你這一生要加倍,變成永遠解不開的死結,那你就苦不堪言。佛菩薩知道這個道理,對一切眾生的愛是平等的,沒有厚此薄彼,只是緣不同。緣是什麼?一個願意接受,一個不願意接受,這就是緣不一樣。同樣願意接受,接受多少不一樣;同樣不願意接受,不願意接受也有多少不相同。菩薩看得清清楚楚,菩薩沒有分別執著,用的是清淨平等覺,就用這個心,跟凡夫不一樣。菩薩布施的目的是希望他結好緣,生歡喜心,能夠接受菩薩教誨。菩薩幫他破迷開悟,迷破,苦就離了;悟開了,樂就得到,幫助他離苦得樂。菩薩一塵不染,作而無作,無作而作。

  第二個是「愛語攝」,愛語不是甜言蜜語,不是這個意思,真正愛護他的語言。真正愛護的語言是規勸,他做錯事情,你知道了,要勸導他,這是愛護他。勸他斷惡修善,這是真正愛護他。幫助他一生能往生極樂世界,這真愛護。其他方式愛護,不是真實的。這一世愛他,來世六道一輪轉,不曉得轉到哪裡去了,還能不能碰到?難,那不叫真愛護。只有往生極樂世界,將來我們統統到那個地方去,壽命無量,常在一起,這叫真愛護。這個法門沒人相信,必須要自己做出真正好的樣子,他看到了,他才會相信;他要沒看到,他依舊懷疑。知道眾生難度,度眾生沒有真實智慧,沒有善巧方便,做不到。要想幫助眾生,先成就自己,自己沒有得到真正解脫,你就不能幫助別人。幫助別人裡頭要求自己積功德,這個念頭是錯誤的。這個念頭是什麼?還是在貪瞋痴,沒有離開貪瞋痴。積功累德是佛菩薩對初學人的方便說,用這個來引導他。因為他貪瞋痴沒放下,你說做這個事情將來什麼也得不到,他就不幹了。你說你修行,這麼辛苦,修到最後,經上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他看到這句,算了,我才不幹,我才不上你的當。其實,要換句話講,你什麼都得到了,真心想事成,什麼都得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叫無所得?是你自性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自性沒有,你得到的,那叫得,本有!無量的智慧本有,無量的德能也是本有,無量的相好也是本有,所以叫歸無所得。不是什麼都沒有,圓圓滿滿跟諸佛如來一樣,一絲毫都不差。要把這個道理講清楚、講明白,千萬不要讓他懷疑,他就會真幹。

  在這個世間,我們想方設法把他送到極樂世界,歸無所得向上一著阿彌陀佛教他,我們不要教他。那是高等的,到那個地方才可以學,在這個世間不能學,學了起反作用。一切眾生根性不一樣,對一切眾生說話也不相同。我們在《論語》裡頭看到孔子,你看學生問他孝,他跟每個人講的不一樣。學生問仁,什麼叫仁?夫子回答的時候,每個人也不相同。這就是說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每個人都得受用。夫子憑什麼講?你問這個字,你缺在哪個地方,他就把你這個補足,教你去做到,讓問的人真正得受用,真正得利益。所以懂得愛語,真正愛護他,打他、罵他都是愛護他,他都生感恩的心。

  早年李老師在台中辦個經學班,教講經,學生二十多個。我也參加那個班,一個星期上課一次,全都是在家居士。學生程度不齊,年齡從二十多歲到六十幾歲的,程度從小學,最高的大學念二年級沒畢業,就一個,小學跟初中佔大多數。老師在這個班裡面上課,教室外面四個角站崗,派的有護法站在那裡,不讓人靠近這個講堂,距離講堂遠遠的。為什麼?老師是有打有罵,怕外頭聽到,不好意思。這三個小時課,大家要經過,繞圈子。那都是愛語,被打、被罵的感謝老師,老師真打、真罵。有二、三個同學,老師對他們非常客氣,都是笑臉迎人,從來沒有呵斥,我看不懂。大概一個月之後,有一天老師把我叫到房間,問我,你在教室,進去一個月了,上了四、五堂課,你是不是有疑惑?我說是的,真有疑惑。老師就告訴我,那個願意挨打挨罵的,他是真學、真幹,那不教他不行,叫打記性,這個地方挨過打的,記得特別清楚。還有幾個,他們雖然是參加這個班的,愛面子,要罵、責備幾句話,臉就紅了,這個就不可以。把他當作旁聽生,你來不拒絕你,你來旁聽;認真教你,你受不了,那就跟老師結了冤仇。所以說決定不要跟人結冤仇,我才明白了。二十多個人,老師對每個人不一樣,這叫善教,教學不容易。這個叫觀機施教,每個人根機不一樣,所以態度方法不相同,決定對人都有好處。

  「三、利行攝,謂菩薩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一切眾生,因是生親愛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利行攝。」菩薩所作所為不是自利,是利益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範圍愈大愈好。一般,我這個小團體,我這個小廟,我這個小道場,所有的信眾,我們作為對他都有利,這個利行。如果能範圍擴大,我們居住這個地區、居住這個城市,乃至於全國、全世界,對一切眾生都有利益,這是好事。我們今天在這一條學習的,跟印光大師學。印光大師當年在世,所有四眾同修的供養他一分錢都沒用。老和尚長年閉關念佛,生活起居由常住照顧,供養他的錢財他全部用在法布施,去印經、印善書。錢多了,自己開個印刷廠,在報國寺,蘇州報國寺,弘化社。那個時候是鉛字排版,規模很可觀。印的這些書大量流通。他有個流通的方法,書背面都寫上。有成本流通的,這本書印的十塊錢,你要這個書就收你十塊錢,成本流通,不是賺錢的。如果對生活清苦一點的人,半價流通,打對折。很貧窮的人,真正能讀,想看想學,沒有錢,完全免費贈送。他定這幾種方法,真的是非牟利事業,它不超過成本。這是好事情。印佛書,印善書,有利於社會的好東西統統印。《太上感應篇》是道教的,印,大量流通;儒家東西,好東西,統統印。把眾生的財布施,到他那個地方去就轉變成法布施,這是老和尚的智慧。財布施,你來生得財富,一轉法布施,得聰明智慧,又得財富、又得聰明智慧,這個裡頭自自然然包括了健康長壽,這是好事。在今天利行的事情,離不開這個原理原則。

  三種布施,隨著科學的進步,日新月異,我們要利用這些工具。這樁事情,早年方東美先生提醒的,他指著電視告訴我,這是一個好工具,如果把它用在正道上,能救眾生,有機會應當好好利用它。那個時候我們聽了這個話,不敢想,這個成本太高了。我講經二十年,才有一個小的道場,華藏圖書館,面積只有五十坪。香港一坪是三十六尺,五十坪大概我們這個攝影棚三個大,有三個這麼大,在景美。二十年有這麼個小道場,講《華嚴經》,有一次來了一些從美國回來的華僑,到我這來參觀,聽了幾堂課,很歡喜,問我,可不可以到美國去?我說不能去。他說那你講經的這個,可不可以把它錄像送給我們?我說這可以。我們沒有機器、沒有工具,他們就送了一套。好像那個時候拿了兩萬美金,我們用這個錢到日本去買一套機器。我們這圖書館叫視聽圖書館,專門為他們錄的,這不是流通的,每一堂課錄下來之後,帶子寄到紐約去。華藏視聽圖書館從這開始。

  以後跟電台結了緣,電台受限制,每天有半個小時播出,也講了好幾部經,這是用無線電弘法。到哪一年,我記不清楚了,應該有二十年前,有了網路,利用這個。二00三年的元旦,陳彩瓊居士發心,搞了個衛星電視。方老師當年說的話兌現了。這個電視維持到今年,十一年,影響確實很大,全世界能收到。現在科學進步,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現在的網路電視效果不亞於衛星電視,但是成本大幅度下降,所以現在做這個很容易,機器愈來愈新,效果非常殊勝,價錢低廉。應該用這個方法,真正做利益眾生的四攝法。他不必到現場來,在家裡就可以收看。我曾經看到國內同修給我看一個小機器,接收電視的,像現在的手機差不多大,稍微大一點點,裝在口袋裡,隨時隨處都能收看衛星電視。這個好,真的什麼障礙都沒有了,收看衛星,收看網路。播經的這個小機器也很小,我們這一部《無量壽經》,一千二百個小時,都儲存在機器裡頭,就是一個晶片在裡頭,一千二百個小時。這是三十年前不敢想像的,這個好事情,讓人聽經不發生障礙。

  一切時、一切處,你都能夠不斷的在學習,不斷的在聽講,遍數聽多了,心就定了。讀書千遍的意思不是別的,是叫你心定下來,心定下來之後就能開智慧。一千遍得很有耐心,要知道那是修定,在淨土宗裡面那是修一心不亂。真正到一心就有悟處,所以意思不需要人講,自己能悟得到。為什麼?佛經上的語言文字是佛從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我們心只要定了、靜了,到一定程度,我們自性的智慧功德就往外露,這一讀這個經就連上了。所以這個道理並不難懂。東方古人真有智慧。西方人的方法是學常識,是記誦,東西你要記住。東方人不是的,不要求你記憶,要求你開智慧,開智慧自然通達,這個好。所以對一切眾生要做真實的利益。

  今天有不少大富長者,聽說在佛門裡面做好事,這功德很大。做什麼?建寺廟,造佛像。造大佛像,幾十米的、一百米的,造大佛像,功德大,就幹這些去了。他不知道,要建一個網路電視台,那個功德超過寺廟不曉得有多少倍。那個寺廟建築在那裡,人家不到那裡去,看不到。你這一個電視台,全世界都能收聽,這個功德多大。這些帳他沒算過來,如果要算過來,我相信他智慧就開了。沒有人講經,念經的功德都不得了。念經是什麼?帶著人念,一樣傳播出去,有文字,有聲音,不要人像,帶著讀。像這部《無量壽經》,悟行法師就有三個版本,速度快慢不一樣,初學的一個半小時念一遍;經已經很熟的,一個小時。他告訴我,還有個快的,四十五分鐘,背得很熟了。他有三個版本,做成光碟流通,帶著大家念。如果有人發心,把《大藏經》從頭到尾念一遍,有一套光碟,《大藏經》讀誦光碟。好!你要學哪一部經,你就好好去聽,天天就念它。這是什麼?找不到講經的法師就用這個,功德真的無量!要讀誦,要講解,人才會覺悟。所有宗教都應當回歸教學,社會上的衝突才能化解,地球上的災難才能消除。所以利行非常重要,讓人家知道,你所作所為對他是有好處的,沒有害處的。這樣重要。

  「四、同事攝,謂菩薩以法眼明見眾生根性」,知道一切眾生的根性,「隨其所樂,即分形示現,同其所作,使其各霑利益」。同事就是今天講的多元文化。這個世界上各個地區、各個族群,自古相傳,文化不相同,信仰也不相同。有的人喜歡天主教,喜歡耶穌教,喜歡伊斯蘭教,菩薩能隨著他們的喜歡,應化在他們當中,示現做他們的傳教師來教化大眾,這就同事,幫助眾生回歸正道。我們細心去讀不同宗教的經典,自然你會發現每個宗教中心的宗旨全是講愛。《新舊約》裡面講的,上帝愛世人,神愛世人;《古蘭經》裡面講的,真主確實是仁慈的;佛法講的大慈大悲。所有宗教經典共同的就是個愛字。真神、真主就是愛;佛門裡面講慈悲。慈悲裡面,慈悲的基礎是智慧,不是感情。其實每個宗教所說的愛都是理性的愛、智慧的愛,不是感情的,不是自私自利的。所以經典上寫得很清楚、很明白,神愛世人。我們是世人,神愛世人,我們有分,一切人都有分。神是平等的,神是公正的,沒有私心,決定不會害人。

  所以菩薩能夠隨眾生之所好、隨眾生之所樂,「分形示現,同其所作」。我們雖然不能分身,我們要懂得這個原理原則。接觸社會大眾,現在交通便捷,人與人的關係愈來愈密切。不像從前,沒有交通工具,沒有傳播的工具,人確實一生老死不相往來。我們童年的時候住在鄉下,確確實實鄉下有老人一生沒有進過城,附近的小鎮他去過,城裡沒去過。換句話說,他一生生活的範圍,大概沒有超越他出生這個地方一百里,他就在這個圈子生活,活一輩子,不像現在。所以那個時候人老實,心地非常善良,念佛都能往生,他真的沒有什麼雜念。現在人是旅行,觀光旅遊。那真是古人所說的,「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所以農村裡的人沒有煩惱,沒有是非。現在人到處走,全世界到處走,走的地方多煩惱就多,認識人多是非就多,所以他心定不下來。定是真心,未到定也接近真心。真心不動,會動的是妄心。真心離念,沒有念頭,有念都是妄心,不管有什麼念頭都是妄心,真心沒有念頭,這個道理要懂。

  同事,我們要學。現在我們團結宗教,各個宗教重大的活動,邀請,我們都去參加,這就是同事。我記得二000年,大家也傳說有災難,我住在新加坡,新加坡的天主教做聖誕節的大彌撒,邀請我們。我記得那一次我們出家人五十多個人,我們都穿了二十五條衣,穿袍搭衣,到天主教堂參加他們的活動。看的人很驚訝,從來沒有過的,天主教堂來了一批出家人,非常明顯,服裝跟他們不一樣,跟他們在一起做彌撒,一起祈禱,這同事。我們佛教做活動也邀請他們,他們的神父、牧師、阿訇也來參加我們的活動,同事攝。不同宗教可以在一起祈禱、在一起祈福,我們人有分別,上帝沒有分別,神沒有分別。神看我們都是世人,神愛世人,所以我們可以一同在做活動,各個宗教都可以參與,各種有益於社會這種慈善的事業都可以參加。

  最近這幾年,在中國國內有很多不同的講座,這些學習,這都是好事情。辦許許多多的論壇,提倡傳統文化,這裡頭有儒家的、有道家的,也有佛法,讓社會大眾對這些能夠認識,不至於產生誤會,這是好事。它能夠團結族群、團結民眾,我們這麼大的國家,五十六個族群,如何能團結像一家人,像兄弟姐妹一樣,這是好事,這都屬於同事攝。不同族群在一起活動,不同信仰的在一起活動,有非常大的利益!確實能夠化解社會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諧,再進一步,促進世界大同。四攝法,用在自己家庭,一家和睦;用在你公司行號,你的事業順利發展;用在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富強;用在全世界,世界和平。它的用處大!應該認真好好的學習,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無往而不利。這就是交際方法,大乘佛教的交際法,大乘佛教裡頭公共關係法,人與人往來相處基本的道理,不能不懂。你要懂得這個,你法緣就殊勝。心量愈大功德就愈大,心量小功德就不大。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