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2-039-0102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0二集)  2010/8/8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39-010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一十八面倒數第五行,從「又《甄解》」這個地方讀起。

  「又《甄解》據從果向因義,釋云:如來一切功德寶藏,佛果功德也。此之功德大寶海,說言佛法藏,即是佛所得一乘也」,這是《甄解》裡頭。我們中國人說,諸佛如來倒駕慈航,也就是說他成佛了,為了度眾生方便起見,不用佛身,為什麼?佛是老師的地位,學生對老師一定要尊重,這尊師重道。如果學生業障很重,習氣很多,不知道孝順父母,也不知道尊敬師長,這個時候佛怎樣度他?佛肯定是不用佛的身分,用菩薩的身分。菩薩的身分那就太多了,《普門品》裡面跟我們介紹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除佛身分之外,其他的都是善巧方便。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一絲毫拘束都沒有,真的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才能夠利益眾生。從這個地方也讓我們體會到,諸佛菩薩的真實慈悲,他確確實實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完全順著眾生的喜愛,隨順眾生的煩惱習氣。所以佛菩薩要度畜生一定現畜生身,要度餓鬼一定現餓鬼身,不是同類身很不容易接觸,所以他一定現同類身。這就是從果向因,就這個意思,來解釋佛法藏。

  如來一切功德寶藏,這是說自性的。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寶藏是比喻,寶,世間人如果獲得寶藏,他就擁有財富,不會受貧窮之苦,取這個意思。寶有作用,幫助我們得到殊勝的利益,自性裡頭本具的功德也是這個意思。自性功德開發出來,那就是福慧圓滿,不但智慧圓滿,福報也圓滿,所以稱之為寶藏。下面這一句說,佛果功德也,菩薩證到究竟的果位,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果地上所具足的功德,這就是自性功德圓圓滿滿的統統起作用了。此之功德大寶海,說言佛法藏,這個果地上功德就稱之為佛法藏。佛法,佛法之寶藏。即是佛所得一乘也,他所證得的一乘法,圓滿的一乘,一乘是佛乘,大乘是菩薩乘,小乘是聲聞、緣覺,這個地方是講到究竟圓滿。

  「《甄解》之說,顯會中諸菩薩皆是大權示現」。日本道隱禪師《無量壽經》的註解叫《甄解》,他這一句的解釋,顯示出世尊當年在靈山這一會,參加法會的菩薩們一萬二千人,皆是大權示現,都是諸佛菩薩來的,都是法身大士示現的,「從果向因」。這些人「已入如來一乘果海」,如來是自性,自性本自具足的智慧德相,在這個地方就稱之為如來一乘果海,都證得究竟圓滿了。「但不捨因行」,因是沒證果,像我們現在都在因地。這個因地,從初發心一直到等覺都是因,妙覺才是果位。這些妙覺位的諸佛如來不捨因行,幫助釋迦牟尼佛來做為一個修學學生的好榜樣,他們來給我們做榜樣的,這在大眾當中稱之為影響眾。「故來會贊助釋尊」,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一切眾生,這樣來的。這個「入佛法藏」我們就學到此地。

  下面講「究竟彼岸」,「究竟者,至極之義」。達到登峰造極,沒有比這個更上的,這是頂尖。「彼岸」,就是回歸自性,自性是彼岸。在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這是彼岸,明心見性;大乘教裡頭常說的妄盡還源,還源就是彼岸,還源是回歸到自性;在淨土宗,回歸到常寂光,那就是彼岸。「《智度論》云」,《大智度論》裡面說的。「波羅」,梵語是波羅,《心經》上講的波羅蜜,這個地方把那個蜜的尾音省掉,就是波羅蜜。「秦言彼岸」,鳩摩羅什大師當時在中國,他居住的地方是秦國,所以稱為秦言,秦國。這個地方現在在河西走廊,甘肅這一帶,當時的秦國。這就是中國話,波羅蜜翻成中國話就是彼岸。「又云」,這再加以解釋,「以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生死是六道,六道輪迴有分段生死,這是此岸;涅槃是彼岸,涅槃是不生不滅,證得涅槃就不生不滅了。

  涅槃有很多意思,這裡引用《涅槃經》來說,「《涅槃經》云:彼岸者,喻如來也」。這個如來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在《華嚴經》上我們讀過,圓教初住菩薩以上都稱之為如來,他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就是見性了,就稱之為如來。所以如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可以稱如來,地位有高下不等,究竟的果位是妙覺位。這個地方兩個意思都能講得通。「是以淨影師釋究竟涅槃」,他說這麼幾句話,「彰果畢竟,涅槃彼岸,到名究竟」。彰是顯明,菩薩修證的果位達到究竟圓滿了,所以說畢竟,修行果位達到畢竟的位。畢是我們講畢業了,完畢了,所有的課程學完了;竟也是圓滿的意思。涅槃彼岸到了,這叫究竟。這個意思是妙覺位,如果把它引申,也能夠說他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都是真正的修證到究竟彼岸了。下面是黃老給我們做了個小註,「疏謂彰明已得至極之覺果,到達涅槃彼岸,名為究竟」。這個補充的意思,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達到究竟圓滿,證得最高的一個果位妙覺位,這就是至極之覺果,就是妙覺位,都是圓滿的佛果。「按《甄解》意,則為證入佛之一乘大功德寶海,契佛所得涅槃」。淨影跟道隱法師所說的是一樁事情,所說的是同一個境界。

  「是諸大士,圓證果德已,從果向因,遵普賢德,普現十方。來法會中,同宏淨法」。這是說明十方這些諸大士來參加法會,是以菩薩的身分來的。可是這些菩薩都是已經成佛了,從果向因,我們中國人講倒駕慈航,還是遵普賢德,普現十方。這個意思,用意就在此地,遵普賢德,普現十方。我們從這個地方能體會得,就知道普賢德不可思議!普現十方就是體現普賢願最後的一願,普皆迴向。拿什麼迴向?要拿自己修行的成果,以無盡的善巧方便,幫助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覺悟、圓成佛道,那叫真的迴向。迴向不是口頭上的,是要用真實功德,他體現這個意思。所以他到法會來,同宏淨法,淨法就是淨土宗,就是淨土宗這個法門,跟釋迦牟尼佛一起共同來弘揚這個法門。

  下面彭際清居士說,「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行權方便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起心動念、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要活生生的示現。示現什麼?示現入佛法藏,究竟彼岸。這個也得要簡單解釋一下,入佛法藏,在日常生活當中像佛,釋迦牟尼佛從早到晚,他怎麼樣生活,我們要能體會到,你才能學得到。釋迦佛的一生只為一樁事情,除這一樁事情,什麼事都沒有,這樁事情就是教化眾生,就這一樁事情。那我們就曉得了,此地是行權方便,善巧方便教化眾生,這叫度脫一切。教化眾生的目標在哪裡?這個要知道,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教化的大功就告成了。所以世尊,真的,圓圓滿滿做到中國古聖先賢講的一句話,「身行言教」。身表現的是什麼?戒律,把世尊言行舉止記錄下來就是戒律。從十善業道開始,到菩薩大戒圓滿,都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是身行。經典,這是當時世尊教誨一切大眾的,一切大眾根性不相同,有上上乘根性,佛給他講一乘法,《華嚴》、《法華》;有大乘根性的人,佛跟他講般若、方等這些大乘經;有小乘根性的人,佛給他講四阿含;還有人天根性的人,連聲聞、緣覺的邊都沾不上,人天根性。我們今天全是人天根性,為什麼?小乘初果須陀洹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我們做不到,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自己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根性,釋迦牟尼佛一生的教誨,哪一部分是我們可以學得到的,不能躐等。

  《十善業道經》是第一部經,入門的經典,人天法,這個諸位要知道。你看淨業三福第一條是人天法,沒入門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什麼人?不是菩薩,也不是羅漢,連須陀洹也攀不上,這是欲界天跟人世間要學的。人學好了才能夠學佛,學佛的條件是把人學好。經本上一打開,佛常常喊著「善男子善女人」,我們真正把這個善字做到,這個善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真正做到,你才能入佛門。入佛門首先接受三皈五戒,那我們現在也受了三皈,也受了五戒,還有很多同修都受了菩薩戒,是真的嗎?我們心裡要有數,不是真的,為什麼?沒有做到。天台大師講的六即,我們是名字即佛,就是有名無實,有受過三皈的名,沒有三皈的實質,全是假的,這不能不知道。假的為什麼還要去受?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假的可以受,受了之後,常常你記得我已經皈依三寶,我已經受了五戒,我要認真學習,它會常常提醒你。沒有受,你不會有這個概念;受了之後,常常提醒,有這個好處,比不受好。可是受了,千萬不要以為我已經是三寶弟子,我受了,受了三皈五戒,這叫大妄語,這有罪過的,你沒做到。受了之後要認真努力去做,一定要把它做到,這才好。所以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

  我初學佛的時候認識章嘉大師,沒有皈依,我跟他三年,好像第三年才皈依,前兩年都沒有皈依。以後有很多人,「你常常跟他老人家在一起,你不皈依怎麼可以?」好像說不過去了,在大師面前皈依,受三皈。這是大師非常慈悲,沒皈依,也肯熱心的教誨,每個星期給我兩個小時,很不容易。可是我們雖然沒有形式上皈依,實質上是真有,聽話!老師怎麼教,我們都能接受,都肯依教奉行,這就是真的皈依,形式沒有,真的皈依是有。這都叫「行權方便,入佛法藏」,一定要入,一定要跟佛學。佛教我們兩句話,永遠記住,永遠要去做,「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不怕吃苦,這個比什麼都重要。能吃苦,你在一切境界當中不會動搖,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凡是學佛終究失敗了、墮落了、被環境所轉了,實在話就是不能吃苦,受不了外面境界名聞利養的誘惑,這才失敗。所以佛這兩條教訓多麼重要!

  我們十善業從哪裡學起?最近這些年來,我們常常提醒同學,也提醒自己,落實《弟子規》、落實《感應篇》,就是真正在學《十善業道》。如果要問,《十善業道》怎麼個學法?你就告訴他,認真學《弟子規》、學《感應篇》,就是學《十善業道》。這兩樣東西成就了,《十善業道》你就圓滿。佛法裡真的有個特別法門,這就是《無量壽經》,淨宗法門。我們只要有這個基礎就能往生,也就是說,有儒釋道這三個根,這三個根真的紮下去了,我們依照《無量壽經》的理論方法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肯定成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究竟彼岸了。所以這句話在此地說的不是假話。入佛法藏,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把儒釋道三個根做出來,你就入佛法藏。入得淺,不怕,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個加持就是《無量壽經》。你每天把《無量壽經》從頭到尾念一遍,就是阿彌陀佛加持你一次;你天天念,天天加持你。天天聽講,裡面道理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得到圓滿的加持,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三句義中,全攝淨土法門。菩薩一切所行,不離方便。以方便故,取於淨土,得常見佛」。淨宗的方便,首先把人做好,人做不好,極樂世界沒法子,沒分,把人做好。可是我們也真的看到,這不是假的,一生造惡,臨命終時遇到善友勸他回頭是岸,念佛求生淨土,居然他也成就了,這什麼原因?讓許多人懷疑。這裡頭有大道理在,什麼大道理?一生造惡,臨終懺悔,他知道錯了,這一回頭,罪業就消掉。佛經上有個比喻,千年暗室,這個房子沒有亮光,多久?一千年了,你點一盞燈就照明,黑暗就沒有了。黑暗好比是罪業,千年是造罪業的時間很長,你這一念回頭,就是你點了一盞燈,黑暗就沒有了。這個話告訴我們,罪、福都不是真的,從心想生,它是生滅法,不是真的。只要是生滅法,《金剛經》上講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生滅法。好像作夢一樣,作惡夢,造罪業是作惡夢,造業受苦,有個人把你叫醒,醒過來之後,夢就全沒有了。你在六道的時候,很長的時間造作罪業,感受是三途苦報,現在有個善知識把你喚醒,你一下覺悟了,六道真苦,我要到極樂世界去,這個念頭一轉,業就消掉,它不再障礙你。

  這個業消多少,那就看你的信心。堅定的信心,一絲毫不懷疑,業就消盡了。有些怎麼?我這個造業太多!造業時間太久,這能行嗎?只要有這麼一個念頭,他的業只能消幾分之幾,還有大多數他消不掉,還是會障礙他。我們要是真正懂得這個道理,就不再懷疑,知道什麼樣的罪業,這一句阿彌陀佛真消得掉,得把阿彌陀佛抱緊,決定不能放鬆。心裡有阿彌陀佛,口裡有阿彌陀佛,身體造作也像阿彌陀佛,這還能不往生嗎?這就是此地講的,「菩薩一切所行,不離方便」,跟釋迦牟尼佛應化在這個世間沒有兩樣。以方便故,這是善巧方便。取於淨土,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得常見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跟《無量壽經》上所講的相應,那就是像一般宗教裡面所說的,我與神同在,那我們也就是我與阿彌陀佛同在。這個同在的意思,佛法裡講得親切,中峰國師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不就是我跟阿彌陀佛同在嗎?

  「以見佛故,聞法修行,入佛法藏,圓滿覺心,究竟彼岸」,這是一生究竟圓滿成佛。入佛法藏,性相、理事、因果,圓滿覺心,無不通達明瞭。究竟彼岸是念念與自性相應,佛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念念當中與自性的智慧德相相應,這就是究竟彼岸。所以經要熟讀,意思要明瞭,把它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若無方便,無量行門終不成就」。真實智慧,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放下是修行人第一功夫。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這一條不容易做到,從分別執著上我們能做到,雖然不能像菩薩那樣的圓滿,我們開始幹!時時刻刻都能夠警覺到,這一點很重要。特別在現前這個環境當中,我們每天從電視、網路、媒體上所看到的,全世界許許多多無法想像的這些災難,這些災難對修行人來說有好處,讓我們警覺到這個世界真苦,這個世界不能住。每天在經上看到世尊給我們介紹的極樂世界,這世界多好!兩個世界一對比,我們求生極樂世界的願望油然而生,這是好處。這個世界上沒有災難,咱們就不想去了,念阿彌陀佛還捨不得離開這個世界。所以這一次大災難,這種現象也度了很多很多人,許多人有善根,善根不成熟,看到這個災難,善根成熟了,他真想去,他真放下了。所以蕅益大師有兩句話講得很好,境緣無好醜,好醜在人心。你怎麼個看法,就是環境沒有好壞,人事也沒有好壞,你怎麼看法。你要是用正常的心態去看,沒有一樣不好;不正常的心態,什麼環境都不好,確實境隨心轉。希望我們學佛的同學都能夠心轉境界,這就好。

  下面老居士引用《大般若經》上的話來說,「如《大般若經》云:是菩薩由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故,從此處沒,生餘佛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在在生處,常得值遇諸佛世尊。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離佛」。這是教導我們,我們這三個根紮穩了,怎麼樣來修淨土。修淨土也要心不離佛,行不離佛,那很快就成就。這個地方舉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菩薩由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故,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是智慧,波羅蜜多就是彼岸,也就是涅槃彼岸。這句話的意思是菩薩有這個能力,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他用智慧,他不用知識,般若是智慧。知識跟智慧不一樣,智慧的基礎是清淨心,知識的基礎是意識心,意識心裡有念頭,清淨心裡沒有念頭,所以它不一樣。至少要把見思煩惱放下,還不能叫般若,見思煩惱放下,心清淨,證阿羅漢果。

  大乘教裡面看阿羅漢,三德祕藏他只有一個解脫,解脫還不圓滿,叫半個解脫,法身沒有證得,般若沒有證得,也就是說,阿羅漢沒有般若智慧。必須再向上提升一個等級,到菩薩,菩薩有般若智慧。法身菩薩他證得法身、般若、解脫,這才叫相應。菩薩,在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是阿羅漢證得的,平等是菩薩證得的,覺是佛所證得的,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平等不容易,清淨而後才有平等。我們現在社會上大眾的心不清淨,不清淨就不可能有平等。為什麼?二次大戰之後,這世界上的人都期望著有和平出現,一直到現在和平沒有出現,社會是一年比一年動亂,災難是一年比一年多,這什麼原因?人心不清淨。換句話說,現前社會最重要的是怎樣幫助人獲得清淨心,這個清淨心是一般人夢寐所希求的。希求身心清淨,為什麼得不到?欲望太多了,欲望不能夠放下一些。所以中國古人講「知足常樂」,人要知足,清淨心就能夠恢復;人要不知足,你的心永遠不會清淨,像水一樣它起波浪,它不會平。知足,他慢慢就降溫,大浪變成小浪,小浪就變成微浪,就能恢復清淨,所以知足才行。

  你看看,彌勒菩薩不是要到人間來成佛嗎?他現在在哪裡?在兜率天。兜率是什麼意思?知足。彌勒菩薩要下來成佛,先在兜率天去修知足,知足的功夫修圓滿了,才能夠作佛,普度眾生,這不知足怎麼行?他為什麼要住兜率天,他不住他化自在天?為什麼不住忉利天?表法的意思,補處佛、補處的菩薩一定是通過知足天下降來作佛,全是教學的味道。由此可知,佛是法王,世間的國王、帝王也要通過知足,他坐上皇帝位子才真正能夠利國利民,他知足;那要不知足就變成暴君,老百姓就得受苦。皇上知足,老百姓享福,一個道理!再往下降一等,現在的社會講企業,企業的老闆知足,這個企業是模範的企業。老闆知足,賺了錢一定是救濟貧民,做社會福利事業,那他生意愈做愈大,愈做愈旺盛,愈施愈多!愈多就愈多做。你說這個菩薩的表法用意多深!知足是真正能修福、能積德;不知足的人沒福,不知足的人敗德,他不會修德。

  經上這幾句話顯示菩薩的神通妙用,從此處沒,生餘佛土。像彌勒菩薩機緣成熟,時節因緣成熟了,他從兜率天下降,降生到這個地球上來,俗話說來投胎。兜率天宮沒了,這個世界出生,他有能力。這個世界很大!地球上的眾生要度,其他星球上要不要度?當然要度,他的教區,他教化的範圍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個星球上都有眾生,為什麼?星球是依報,依報是隨著正報轉的,沒有正報就沒有依報,依正同時發生的,所以每一個星球上都有眾生在那裡居住。有些眾生跟我們空間維次不一樣,我們看不到他,他也看不到我們。高維次的,維次比我們高的,我們看不見他,他看得見我們。所以不能說,我們這個太空船到其他星球上去探險,發現沒有人,一片荒涼,那是什麼?我們肉眼看不到,真有!我們這個地球上人鬼雜居,很多人沒有看到鬼,我不相信,但是也有不少人真看到鬼,他真相信,各人的緣分不一樣。

  我遇到一些演藝人員告訴我們,他們真看到,在拍戲的時候,晚上拍外景,在這些墳地裡面,搭起道具在那裡演,鬼也來參加,真的遇到了。戲拍完之後,大家也感覺得很餓,看到旁邊有賣小吃的小店,大家都到小店裡面去吃東西。吃完之後開車回去,到第二天都瀉肚子,都吃壞東西,嘔吐,吐了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怎麼回事?再打電話幾個朋友說,你是,我也是的,他也是的,好,咱們開車去找那個小店。車開到那裡,墳地,什麼也沒有,遇到鬼了,鬼開的店,到那裡面去吃的。不是一個人說的,七、八個人都這麼說。人鬼雜居!你能說月亮上沒有人嗎?你能說火星上沒有人嗎?有!在佛法裡面說,只要有土地就有人居,十法界依正莊嚴,境隨心轉,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菩薩他能夠此處沒,生餘佛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在在生處,常得值遇諸佛世尊。這是講法會裡面這些菩薩,他們只要見到哪個菩薩在哪一方成佛了,都歡喜,我們去隨喜,這裡沒了,那個地方出來了,這是一個說法。而實際上,他們的能力太大,此地沒有離開,那一邊也能現身,分身。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就有這個本事,阿彌陀佛講經教學,他在那裡聽,沒動,他在那裡聽;他方世界,佛在那裡弘法,他也去,分身去了,能分無量無邊身,同時參加一切諸佛如來的法會,他有這個本事。到西方極樂世界要成就,為什麼那麼快?他親近諸佛如來的時間多,這得福報;聽佛說法聽得多,長智慧,真正是福慧雙修,比我們厲害多了。我們一尊佛都遇不到,在這一個道場聽經,就不能到隔壁講堂去聽經。他可以同時分身,同時都學到,人家有這個能力,所接觸到的都是諸佛如來,超過等覺、十地,天天親近這樣的大善知識,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他們遇到諸佛世尊,你看,供養恭敬,尊重讚歎,這是修福,聞法,接受教誨是修慧。乃至無上正等菩提,這是他們修學最高的目標,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勇猛精進,終不離佛。我們現前能不能做到?能做到。我們業障重,煩惱多,雖然沒有見到佛的報身,我們見到佛像,我們見到佛經。只要佛像不離開,佛經不離開,天天禮拜,身拜佛,口念佛,心裡面想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憶是心裡想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佛在不在身邊?在,我們業障重,看不見,我們心有感,佛就有應,佛就在我們身邊,從來沒離開過,這是佛的大慈大悲。諸佛如來發過願,「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怎麼會把我們漏掉?不可能。常常念著佛對我們的恩德,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佛在經典上這麼多好的寶貴教訓,認真學習就對了。

  「當知欲不離佛,須以念佛為因,如《華嚴》十地,始終不離念佛」,這句話我們要把它記住。《華嚴》十地是從初地到十地這些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特別舉出十地,就包括下面十迴向、十行、十住,沒有一個不念佛的。淨業三福裡頭最後一條,那是入佛法藏,第二條沒有入,第三條入了,「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因果不是普通因果;普通因果,為什麼大乘菩薩才學?我們都懂普通因果,不能殺生,殺生是因,果報,果報將來你被他殺;不能偷盜,偷盜將來你要還債,還債還要附上利息,不是好事情。殺生要償命,偷盜要還錢,因果通三世,不是一世的。所以人曉得三世因果,心就定了,自然就知足。吃虧上當不怕,真的,古人講的話沒錯,「吃虧是福」,好事,不是壞事。我吃虧,他佔了便宜,來生他要還給我,他要回報。我今天歡歡喜喜的吃虧,他將來歡歡喜喜的供養,歡歡喜喜的還債,那有什麼不好?所以佔別人便宜的念頭斷掉了,傷害別人的事情不再幹,為什麼?覺悟了、明白了,知道事實真相。這些因果我們知道,菩薩不知道?當然知道。那什麼因果菩薩不知道?真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許許多多菩薩不知道,只有普賢菩薩知道。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們統統知道,念阿彌陀佛是因,到極樂世界成佛是果。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前面我們多次做了報告,本來是自性的德號。這個名號的意思,全是梵語,翻成中國字的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是我們的自性,念阿彌陀佛是念我們的自性。西方極樂世界法藏菩薩成佛了,他就用無量覺做他的名號,所以念這個名號,既念了法藏成佛,又念了自性的圓滿大覺,自他不二,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淨業三福末後這一條「深信因果」就是說的這樁事情,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決定真實不虛,一切法從心想生。

  接著底下,「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前面三句是自利,末後一句是利他,自己成就了,一定要幫助別人,全心全力幫助別人。什麼時候幹?小有成就就幹。所以權教菩薩,這範圍就很廣了,從初發心到十信位都是權教菩薩,小菩薩,沒見性。見了性,明心見性叫大菩薩,沒有見性的都叫權教菩薩。幹不幹?幹,我知道多少,我就講多少,跟大眾分享,勸別人就是勸自己。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給我們表演的,就是做榜樣,我們看清楚了,就得學這個樣子就對了。他老人家四十九年教學的生活,就是佛教正常的活動。四十九年沒做過經懺佛事,沒有做過法會,也沒有做過一天的佛七,也沒有聚集大眾在一塊念一支香的佛,沒有。一生幹什麼?一生就是教學,一天到晚都不中斷,他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都是表法,都在教學。無論對多人,還是度一個人、二個人,沒有不教的,那種熱情,他的誠意真心,感動一切眾生。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這經上都寫到,欲界天色界天天人、八部鬼神、餓鬼、地獄、畜生。地獄怎麼也來了?地獄裡來參加法會是菩薩,在地獄裡現地獄身教化眾生,聽到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他也來了。不是真正造罪業墮地獄的,那種人他出不來,他沒有這個大的福報。地獄裡有很多菩薩,他們來去自由,他到地獄是度地獄眾生,所以現地獄相。沒有一個是離開佛的。所以這裡教我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我們能不念佛嗎?所以普賢菩薩那麼輕易的勸導這些菩薩,一起到極樂世界,組團到極樂世界去拜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也真的很熱鬧,十方世界這些諸佛菩薩去朝見的絡繹不絕。

  這段話是彭際清居士講的,「按彭氏之說,菩薩度生須有方便,最勝方便是教人念佛」。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要把它記住,一生不要離開。無論在什麼地方,見人,「阿彌陀佛」,這是什麼?這就是教他念佛,不管他信不信。他不信的,他聽進去了,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佛的種子種在他的八識田中,遇到人都是這樣的。學佛的同學接電話,拿起電話,「阿彌陀佛」,好!養成念念不離佛,念念不離阿彌陀佛。「念佛生佛國,見佛聞法,終不離佛,故能入佛法藏,究竟彼岸」,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有自己念佛,勸人念佛,現在不能入佛法藏,其實入佛法藏的因種下去了,生到極樂世界就是入佛法藏。彭際清這一段話,「深得經旨」,這是黃老居士對他的讚歎。我們還有時間,看下面一段經文,這段文比較長。

  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捨兜率。降王宮。棄位出家。苦行學道。作斯示現。順世間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覺。天人歸仰。請轉法輪。常以法音。覺諸世間。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調眾生。宣妙理。貯功德。示福田。以諸法藥救療三苦。升灌頂階。授菩提記。為教菩薩。作阿闍黎。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成熟菩薩無邊善根。無量諸佛咸共護念。】

  我們看黃老居士的註解,「上段末二句,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再讚大士之實德。今文及下文兩段,則再讚菩薩普於十方示現八相成道之殊勝權德」。入佛法藏,究竟彼岸,菩薩成就圓滿的智慧德相,這是性德裡頭本來具足的,證得之後一定他起作用。這個時候起作用,決定沒有起心動念,這一點我們要知道。就像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是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文字不多,實際上只有二十個字,已經把這樁事情講清楚了、講明白了,真難得!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示現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也說出了。他是用了二七日中,也就是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說出《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華嚴經》是世尊成佛在定中講的,人間沒有流傳,沒人知道。定中講完之後,大龍菩薩把佛所說的這一部經收藏起來,放在龍宮,數量太大了,搬到我們地球上來裝不下。多大分量?六百年之後,龍樹菩薩很難得,跟大龍菩薩的緣很深,大龍菩薩把他接到龍宮去參觀,他看到了,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我們地球怎麼能裝得下?釋迦牟尼佛二七日中做的報告。

  可是諸位要知道,六祖惠能大師明心見性,跟釋迦牟尼佛是同樣一個境界。世尊在印度,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現佛身;惠能大師在中國,中國這個地方不現佛身,沒有那麼好的根性,應以比丘身得度者,他老人家一生現比丘身。其實同一個境界,沒有兩樣,應以什麼身得度現什麼身。他說的這二十個字,展開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要是收縮起來,就這二十個字,不增不減。人家要問,《大方廣佛華嚴》講的是什麼?你把六祖這五句話說了,就說完了。第一句講「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第二句說「本不生滅」,就是涅槃,不生不滅。第三句「本自具足」,就是佛在《華嚴》上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它本自具足,自性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一切都是無量,自性本來具足。第四句話說「本無動搖」,這是大乘經上常講的自性本定。末後一句「能生萬法」,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性生的,能生能現,一切萬法是所生所現。說明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萬法同一個自性,同一個自性是同一個體。老子所說,「天地與我同根,萬法與我一體」,就這個意思。中國人講倫理,這是佛經上的倫理。

  倫理是講關係,我跟人有什麼關係。佛法裡面的關係講得博大精深,講得圓滿。我們不但與人的關係講清楚了,跟所有動物的關係、植物的關係,就是花草樹木的關係,山河大地的關係,跟整個虛空法界的關係,講得這麼清楚,一體!這個認知比什麼都重要。慈悲是自性裡頭第一德,性德的精髓就是慈悲。我們不知道這些關係,不知道跟自己什麼關係,所以慈悲心生不起來;關係搞清楚,慈悲心就生出來了。慈悲是真誠的愛心,永恆不變的愛心,不是假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為什麼?一體。見性的人都知道,沒有見性的人不曉得,見性就都知道了。所以成佛之後,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應裡面最殊勝的就是大權示現,八相成道。這段經文上所講的,你看,「捨兜率」到「成最正覺,天人歸仰」,一直到示現滅度,這是八相成道,這是佛菩薩到世間來一生的事業。示現給我們看就是教我們學習,身行言教。

  下面為我們解釋這段經文,「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為什麼願於無量世界?佛菩薩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發過這個願,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學佛同學,無論在家出家都發過,煩惱業障太重,常常把這個願忘掉,遇到苦難眾生,願忘得乾乾淨淨,幫助他的念頭起不來。家親眷屬遇到有困難會想起來,一般眾生有苦難想不起來。願真發了,到你大徹大悟,你成為法身菩薩,你證得佛果,這個願就兌現了,圓圓滿滿兌現。眾生不一定求你,只要他有苦難,苦難的信息傳到了你,你接收到,你就會有應。我們在《還源觀》上看到三種周遍,這就曉得,這信息的傳遞是多麼的快速。賢首國師舉的例子是一微塵,一微塵在佛法裡面叫極微之微,大概相當於現在量子力學所發現的量子,比基本粒子還小,這量子。基本粒子,科學家認為這是物質的基礎,現在進一步的去研究,量子,就是小光子,它是形成物質的一個東西,比基本粒子更小。它有三種特性,這佛經上說出來了,科學家還沒講得這麼清楚,沒說出來。這個小光子的波動,立刻周遍法界,沒有速度能夠超過它的,光的速度、電磁波的速度跟它相比差太遠了,它在一動的時候就周遍法界,所以信息傳遞太快了。無論他是有心無心、有意無意,這樣的信息八地菩薩以上統統能收到。你看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的佛菩薩他們都能收到,收到之後哪有不應的道理?收到一定回應。回應的速度幾乎跟感的速度是同時,為什麼?他那個也是立刻周遍法界。所以見性,見性的好處就在此地,遍法界虛空界的信息一個都不漏,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他起作用回應你。回應不必用思考,沒有思考,自自然然回應,對你有一定的幫助。這個回應明顯的是八相成道,他回應。

  所以這個願是本願,因地上發的願,現在完全兌現,有能力「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只說這一句。一句包含其他的,你看連現身成佛度化眾生都可能,那現菩薩、現聲聞、現緣覺,現個國王大臣、童男童女,乃至於現花草樹木、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能示現的。他到底怎麼示現?自己沒有意思,「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楞嚴經》上說的。所以還是眾生的念頭,眾生什麼樣的念頭,他就什麼方法來感應,就這麼個道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懂得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才知道諸佛菩薩跟我們的感應是事實,不是假的。而且感應速度非常快,我們有時候不能感覺,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業障太重,業障比較輕一點的他能感覺到。我們世間有所謂特異功能的人,他能見到,他能聽到,諸佛菩薩透過這些信息,他聽到了,有些現象被他看到了,不是沒有。我們走過許許多多地方,看見許許多多奇怪的人,是不是真的?有可能,佛經上都能找到這些理論的依據。

  「願」,下面解釋願,「誓願也」,四弘誓願。「《法窟》曰:於出世道悕求為願。悕者,念也,願也」,故悕求同於希望的希,我們心裡有所求,願裡面有所求,有所希求。「又世界者,世指時間,界指空間」。世界,佛經上常說,現代的科學家講時空,科學講的時空就是佛經上講的世界。「《首楞嚴經》曰: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這是佛在楞嚴會上對世界做個解釋。「等正覺,見《唐譯》,是為新譯」。《魏譯》的本子叫「等覺」,這是舊譯,等正覺跟等覺是一個意思。玄奘大師他們這些翻譯的人,翻成等正覺;《魏譯》是舊譯,玄奘大師以前古譯的都譯為等覺。等覺有兩個意思,第一個「等覺是菩薩之極位」,菩薩到這個位次就圓滿,上面沒有了,上面是妙覺,妙覺是佛的果位,「將得妙覺之佛果。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覺,故謂之等覺」。也就是等覺菩薩他跟佛相去一個階級,再提升就是妙覺位。菩薩的位次,在《華嚴經》上五十一個等級,最下面的是十信位。十信位也很了不起,從我們人間修行到十法界,這都是十信位。華嚴宗的祖師很細心的把這些位次怎麼證得的,詳細的為我們說明,總的原則來講,全是放下。

  所以我學佛,最初老師教給我,我問他,入佛有沒有祕訣?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就能契入?老師教我看破放下。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再幫助你看破,就是這兩樣東西,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相輔相成,祕訣就在此地。老師沒有欺騙我,頭一天就把這個祕訣告訴我了。我們要想向上提升,不放下不行。老師講,譬如菩薩五十一個階級,五十一層的高樓,你第一層不放下,你上不了第二層;第二層不放下,你上不了第三層,統統叫你放下。一直都放下了,你就到登峰造極,你就成功。我們凡夫的麻煩就是放不下,所以放不下永遠不能提升。你看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提升到初信位?見惑放不下。放下就是須陀洹,就是《華嚴經》上初信位的菩薩。放下身見,放下邊見,放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種錯誤的見解放下,你就證得了。祕訣不是別的,祕訣是放下。學佛,真正學佛不是別的,真正學佛就是學放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