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八三集) 2012/4/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8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二十六頁,第二行看起。科,「丁二、正報莊嚴」,「分二」,第一段說「主」,主就是阿彌陀佛。
【光明遍照第十二】
念老有個交代,前面前文的交代。「前《國界嚴淨品》顯依報莊嚴」,說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現在第十二品、十三兩品,要說正報莊嚴,介紹正報。「光明遍照,是身遍十方。壽命無量,是豎窮三際」。這四句話含義很深。實在說,阿彌陀佛無論是法身、報身、應化身,都是身遍十方,都是豎窮三際;換句話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三身皆是。所以,一切眾生就在當下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這個不可思議。眾生有感,佛決定有應,佛有應,我們不知道,不知道的是冥應,我們能夠明顯覺察到的那是顯應。應,感應有四種,決定有應。如果沒有應,我們學佛得不到法喜,我們學佛信心、願力不能夠支持到底;能夠支持到底,能夠決定往生,感應從來沒有離開。就像我們前面所舉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從他發願一直到達五台,往返,文殊菩薩沒有一時一刻不照顧,念念都得到菩薩照顧、都得到菩薩加持,所以旅途上才一帆風順。
為什麼出家人要朝山?特別是在那個時代,它的作用,啟發社會大眾對佛菩薩的敬仰,道理在此地。真實的功德,那是表自己一點虔誠,真正的功德是啟發大眾對佛教、對佛菩薩景仰之心。感動的人愈多功德就愈大,這些被感動的人,對他影響的時間愈長,這個功德就愈久。表這個法,顯這個意義,所以那就有必要了。在今天的社會,這個法還能不能行得通?在中國西北、西南藏傳佛教的地區還能行。為什麼?佛法的根柢、底蘊深厚。在中原這一帶行不通,沒有人相信,你這種表法,人家說你是迷信,不能接受。所以佛法是活活潑潑,因時、因地、因人表法不相同。在今天所謂是文化地區,最好的表法是把經教講明白、講透徹,大家聽了很高興、很佩服。這是人、時、地、事我們都要懂得,這才能做出叫善巧方便,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個不能不懂。要破除迷信,要啟發正信,這很重要。
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樣美好,一定要把道理講清楚,這個好從哪裡來的,大家才會相信。否則的話人家說什麼?這是神話,這不是真的,是小說。他會當這樣看法。那我們把佛法就表錯了,把經典就講錯了。今天必須引用科學的證據,這個世界是可能的,極樂世界做成了,我們這個世界也可能。為什麼?境隨心轉,相由心生,這是原理。這個原理不是神話,現在量子力學家統統給你證明出來了,真的是如此,物質現象確實從念頭變現出來的。念頭很神祕,現在大家都在這研究,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明白之後,我們的一生,乃至於生生世世,都好像有個劇本,寫好了,你在這裡表演,在六道輪迴裡表演。劇本是誰寫的?自己念頭寫的,於別人無關。念頭太重要了!
什麼是好的念頭,什麼是不好的念頭,標準在哪裡?標準在自然,自然就是性德,與性德相應,這是好的、是善的,與性德相違背是錯誤的。性德裡頭第一德就是愛。我們的老祖宗教給我們,那個核心,「父子有親」,父母跟子女那種親愛,不是學來的,那是天性,就是自性。不但人有,動物統統都有。你看小動物出生,牠母親對牠的愛就表現出來。有人走近牠那個小動物,牠就要保護牠,防範不讓人侵害,甚至於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牠希望保護牠的小孩。今天迷了,迷了什麼?迷了愛!現在人迷得太嚴重了,為什麼?不愛自己,這個事情麻煩。人沒有自愛,他怎麼能愛別人?愛的反面是怨恨,怨氣沖天,這個怨恨把大自然的秩序破壞了。這就帶來災難,給自身帶來疾病,這又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用什麼方法來補救?用什麼方法來修正?大家都在找。佛經典裡面有現成的,祖宗遺留下來這文化裡面也是現成的,沒有人去讀,沒有人相信。迷得太久了,縱然你讀了,你看到了,解錯,用自己的意思去解釋,這解錯了。古聖先賢學東西,都從真誠恭敬,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全盤接受。現在人縱然接受,挑挑揀揀,哪是好的,哪些是糟粕。諸位想想,糟粕能傳下來嗎?能傳幾千年嗎?幾千年當中早就被人挑剔掉了。古人挑剔,真有德行,真有智慧,真有學問,他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善惡。我們現在沒有能力,憑自己的愛好,自己覺得不順眼就把它挑掉,挑掉可能都是最精華的。為什麼?你不識貨,你把好東西都挑掉了,不好東西認為是寶。好在這些典籍還存在,還原原本本保留住。
所以,這四句話意思很長,它裡頭所表的,就是一切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在哪裡?就在當下。他們的身,三身,就在我們身邊,從來沒有遠離過我們。「本品讚揚彌陀光明,首讚彌陀光明之獨勝,次顯光明之因勝,三顯十二光之勝名」,殊勝名號,「四顯光明妙用之殊勝」。這是這一大科的大意。我們現在看經文,第一段「顯光獨勝」,分兩個小段,第一段「威光徧照」。光所照之處就是身所在之處,我們要知道這樁事情。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遍照東方恆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十方只介紹第一個東方,東方如是,其他的九方亦如是。此品乃彌陀第十三願,四十八願「第十三光明無量願,與第十四觸光安樂願」這兩願的成就。光明無量是自利,觸光安樂是利他,自利利他。「第十三願曰:光明無量,絕勝諸佛」,這兩句是願文,「此願成就,故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世尊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我們學了之後,我們有義務把極樂世界介紹給別人,這你要講清楚。佛佛道同,學佛的人都知道,成佛智慧、德相平等的,怎麼會有高下?平等是從理上講,高下是從事上講,理上講絕對平等,相上講,諸佛法緣不相同。
諸佛如來沒有相,這就是平等的。常寂光裡頭沒有相,法性裡頭沒有相,一片光明,真平等。可是諸佛如來跟他自己有緣的眾生,起感應道交的作用,每一尊佛的有緣眾生不一樣。現相是隨眾生心現的,不是隨自己心現的,隨自己心現的就平等相,隨眾生心現的就不一樣。這個眾生喜歡這個相,那個眾生喜歡那個相,佛總是滿一切眾生的願,沒有自己,這就不一樣了。阿彌陀佛跟眾生的緣特別殊勝,跟他有緣的眾生數量也特別之多,這是什麼原因?作菩薩的時候、作比丘的時候心量就大,就能包容。像我們現在一樣,我們這些同學、同參道友每個人心量不一樣,將來成佛,跟眾生感應的那當然不相同,怎麼會一樣?阿彌陀佛的殊勝,這個也很特別。初學,每個出家人都有參學這個過程,參學的緣不一樣。《華嚴經》善財童子給我們表法,那只是做個模樣,我們每個人參學,對象不相同,所遇到的境界不一樣,感受也不相同。這因地,因跟果有密切的關係。
緣,有些意想不到!我跟諸位報告過,我的緣分不是自己想的,偶然的,也是無意的。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遇到了台灣大專學生學佛,這是以前沒有過的。是周宣德老居士,他是台大教授,大概在學生面前宣揚佛教,有些學生想學,就組成一個團體,學校同意了、批准了,「晨曦社」。好像有幾十個學生,這是大專學生學佛,建立一個社團,台灣是第一個。周老居士跟李老師是好朋友、同參道友,他到台中來訪問,把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聽了歡喜!為什麼?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學佛,給社會帶來一個最好的省思,佛教不是迷信。迷信,這大學生,這怎麼是迷信?一定有道理,這是好現象。
周老先生離開之後,因為他們談話我在場,老師送客,客送走了。我陪著老師,我告訴老師,我說老師,未必是好事。老師非常驚訝,怎麼不是好事?問我怎麼不是好事。我說如果他要沒有遇到真善知識,遇到個邪知邪見去教他,知見搞錯了,這是高等知識分子,以後怎麼辦?誰能把他們糾正過來?這先入為主。老師聽了我這句話,有道理,所以他就很嚴肅、很冷靜的考慮這個問題。又問我,怎麼辦?是問題,我沒有想錯,怎麼辦?我就跟老師建議,我們慈光圖書館也辦大專學生佛學講座,我說您老人家教,教一批學生可以跟他們辯論。老師就接受了。「慈光大專佛學講座」就這樣搞起來的,是這麼個緣起。平時每個星期辦一次,是對台中地區的,方便他們;寒假、暑假是對外縣市的,學生他放假了,都能來參加。這個愈辦愈興旺,愈辦愈大。以後這些學生畢業了,出到外國留學,分散在全世界各個地區。這些學生跟我都有緣,我們都很熟,我在國外弘法的緣就這麼來的。哪個出家人有這樣的緣分?能走遍全世界到處都有人。你看那個時候就動這麼一個念頭,就結了這樣的緣,這就影響我們一生。
以後我離開台中,在台北講經,遇到道安法師。道安法師辦一個大專佛學講座,用中國佛教會名義辦的,講堂就是佛教會的大堂,可以容納三、四百人,找到我。道安法師真難得,非常謙虛,沒有嫉妒心,確確實實栽培下一代人,我們很感動。他請我做總主講,我在那裡教了四年,所以幾千個學生,這些學生也散布在海外。我是這兩個講座。我到美國去訪問,大家聽說我到美國去了,立刻聯繫起來,三百多人,分散在美國各大城市。我每個地方去住一個星期,這就熟悉了,以後每年都要去。沒有這個緣,到哪裡去找去?
所以講經教學、弘揚佛法,因為這個緣分才結上到全世界。以後這也沒想到,我們搞團結宗教,走向聯合國,統統都是大專佛學講座的緣,根在那個地方。我們是沒想到,隨著它自然發展的。發展到今天,我們能夠幫助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文化,有這種緣分,把中國傳統文化介紹給全世界。都是當初意想不到的這一念,聽到晨曦社成立這一念,都是從這一念以後發展出來的。所以念頭重要!念頭不要想自己,要為整個佛法著想,要為利益大眾。如何讓大乘佛法發揚光大,帶給一切大眾正知正見,這個重要。我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自己一生隨緣度日。
所有那些障緣,那都是誤會,他對我們不認識、不了解,誤會了。現在誤會是正常的,哪個人沒有自私自利?你要說你沒有自私自利,人家搖頭,不相信你。為什麼?他一生沒有見到,他也沒有聽說到,怎麼可能相信?這個道理要懂,我們就會心平氣和,不會把這負面的記憶放在心上。現在我們境界逐步向上提升,我們知道負面的是錯誤,不能放在心上。正面的也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它會有報應,正面是福報,福報不是好事情,讓你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們真的明白了,正面、負面統統放下,明白世尊常說的三輪體空。三輪體空目的是叫你明心見性,叫你見性成佛。你那個善的不放下,你見不了性,它障礙你。善惡二邊都放下,中道現出來了。古大德說得好,「二邊不著,中道不存」,中道概念也沒有,這叫真清淨。建立一個中道,那二邊又變成一邊,還是對立,邊見還是沒有放下。一定要不著一絲毫痕跡,這叫真放下,放下是智慧。
這個地方解釋也說到,下面講「至於佛果平等」,佛的果報平等,「光明何異」?光明有什麼兩樣?不可能有差異。「望西師答曰:常同常別,諸佛妙德,內證雖同,本願別故,光有勝劣。」跟我剛才講的意思一樣的,因地的緣不一樣,所以光就有勝劣之差。「此正經中,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之意」。佛所展現出來的不一樣,不一樣在此地。求道的時候,因地,前世沒有成佛之前,因地求道發的願功德大小不相同。所以雖然成了佛,法緣也不相同。阿彌陀佛的法緣特別殊勝,這是彌陀威神光明最尊第一的緣故,十方諸佛比不上。起的作用?遍照十方世界,這是緣。恆沙世界,東南西北,這是四方;「四維」就是四個角,這邊講的,我們說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叫四維;加上上下,十方,『亦復如是』。這就是說遍照十方諸佛剎土,威光遍照。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尤其殊勝。
【若化頂上圓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萬億由旬。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剎。或照百千佛剎。惟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
這不一樣,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頂上圓光』,「佛有頂光與身光」,這個地方所指的是頂光,頂上的圓光。『由旬』是印度話,「乃印度表示距離之單位。古帝王一日行軍之里數,為一由旬」。古時候行軍是步行,騎兵騎馬,所以由旬也有大小,或云四十里,或者是三十里,經典上都有這種記載。「又《維摩經》肇公註」,僧肇大師註解,「由旬,天竺里數名也」,我們中國講里,印度講由旬,「上由旬六十里」,這大由旬,「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以上差異,蓋由中印兩國從古至今,度量衡單位常有變化,且行軍一日之里程本非恆量」,不是個定數。
抗戰期間,我們那個時候是做學生,遇到了。七七抗戰爆發那年我十一歲,好像念小學三年級。所以我的小學、中學是在抗戰期間念的,跟日本人打仗,很辛苦。當中失學三年,三年沒有學校念書,逃難,跟著軍隊,行軍。那個時候行軍,距離最短的六十里,最長的一百二十里,一百二十里要從天剛亮走到晚上八、九點鐘。我這個身體能維持到這樣,可以說就是那些年的行軍。三年,從福建就走路走到貴州,好幾個省份。行軍有的時候怕日本人轟炸,飛機轟炸,白天睡覺,晚上走路,夜晚走,翻山越嶺。好在人多,隊伍走!年輕,沒有感覺,沒有感覺累,天天鍊,鍛鍊,這也都有好處。所以里數確實不定。長時間的行軍,每個星期有一天休息,每個星期休息一天;走上三、四個月,有一個大的休息,可以休息三天。不斷的,得天天走路。所以,這個數字都不是個定數。
中國古時候的里程跟現在不一樣。我們看經典裡面記載,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是個高個子,丈六金身,要是丈六金身,不就有我們現在兩個人高!弘一大師做這個考據,叫「周尺考」,周朝時候的尺,原來它的尺比我們現在的尺短。周尺合我們現在的尺,六寸。這樣子,釋迦牟尼佛是個大個子,大概也是一百八、九十公分,也就是這個樣子,不是很特殊。所以你一定要曉得那個時候的尺多長,跟我們現在的尺不一樣。這個要搞考據,才能了解事實狀況。
「從一由旬至百千佛剎,表諸佛光明所照之遠近,以為對比」。佛光確實是平等的,它能照多少、多大的距離,確確實實與他因地上的願力、心量大小有密切關係。我們現在學佛,無論在家出家,你看看學佛同學裡頭心量大小不一樣。有的心量很小,只顧自己,現在大概這種人多;不顧自己,顧自己小團體,比較大一點點,別的團體就不能包容,算不錯了。能夠包容也是有限的,包容是我喜歡的,我看得順眼的,我不喜歡、看不順眼的不能包容。這些現象都在我們面前。這些念頭、起心動念在阿賴耶識裡頭都形成種子,到成佛的時候有影響。影響在事相上,你的光有多大,你的緣有多廣,有這個問題。
彌陀真正叫人佩服,他初發心的時候心量就大,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是真的。我們這兩句是念念而已,沒有這個心量,他是真的。所以,諸佛稱讚他「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都是事實,不是假話。實際上佛光都是遍法界虛空界,沒有遠近,遠近現象的產生也是在緣上,他結的緣不廣。彌陀的緣,發心的對象,他的緣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一個不漏。以這個為主,西方極樂世界幫助他們成就,除這個之外,別的也接受,不是不接受。上到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無間地獄眾生,真的是全部都攝受,普度,沒有分別。五逆十惡、毀謗大乘,只要你那口氣沒斷,你最後認錯、懺悔了,後不再做,阿彌陀佛還是接你往生。你看人家那個心地清淨,確實一塵不染,沒有計較,沒有分別。這些什麼?我們要學的。
我們今天做彌陀弟子,我們的老師是阿彌陀佛,我就得跟他學,學他的心量,學他的抱負,學他的發心,真幹!不幹怎麼行?學他清淨平等的包容,包容一切毀謗我的人,包容一切侮辱我的人,包容一切障礙我的人,包容一切陷害我的人;什麼都包容,沒有一個不包容,一絲毫怨恨的意念不生。在我們心目當中,就跟佛菩薩心目當中這個人性本善,本來是佛,只不過是一念迷了自性,做了錯事,不應該計較。他如果遇到聖賢教誨他會回頭,他是好人,世間人說他是聖賢,在佛法裡面說他是佛菩薩。我們永遠用這個心態去看人,永遠用這個心態去看一切有情眾生。你看到一隻蚊蟲,看到一隻螞蟻,心裡想到,我做過蚊蟲,我也做過螞蟻,造不善業,糊裡糊塗去墮的這個身,畜生身是愚痴,變畜生。六道哪一道我們都待過、都去過,不陌生。要把六道眾生一視同仁,有緣要幫助他,幫助他覺悟,幫助他離苦得樂,六道是苦。我們的機緣是無比的殊勝,我們自己會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知道這些蚊蟲、螞蟻也會到極樂世界。為什麼?只要被我看見,我跟極樂世界有緣,牠就跟極樂世界有緣,只不過往生有先後差別而已。先後差別是在這個世界,在極樂世界沒有時間,就是沒有先後。
末後一句,『惟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顯彌陀光明之獨勝,以證彌陀光明最尊第一,超越十方,是為本品內容之首。」這第一段。第二段,「顯光因勝」。這個地方要注意了,它為什麼那麼好、那麼勝?
【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
沒有預先計畫,自然成就的。古聖先賢,特別是佛門這些善知識,都懂得這個道理。有沒有去籌劃,想到我要怎樣做怎樣做?沒有。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沒有去想像應該怎麼做法,沒有,完全是本願修行功德自然的成就。我們想這個主意,想那個辦法,天天在策劃,最後沒有一個是成功的;縱然建成了,後頭的後遺症一大堆。哪裡比得上諸佛菩薩,哪裡比得上祖師大德,不操這個心,一切隨緣,得大自在,真實智慧,這個道理很深很深。為什麼?你策劃用妄心,佛菩薩決定不用妄心,用真心,真心就是隨緣,決定沒有攀緣。攀緣跟阿賴耶相應,隨緣跟自性相應、跟真心相應,不一樣。隨緣是大幅度向上提升,把你提升到妙覺如來。攀緣也提升,提升你斷惡修善,如果不往生,果報在天道。果報不大,在人道,果報很大,天道去了,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這個不能不知道。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這第二段,「正顯彌陀獨勝之因。上品云,清淨莊嚴,超逾十方」,那是依報,居住的環境、修學的環境。「今品又曰,十方諸佛所不能及」。下面還講到,底下一段,就講到「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你看「於平等法中,而又有如是差別者,蓋由於前世求道之本願不同」。前世求道的本願與宿世的善根有不同,這個與我們的環境不一樣。你看一般人有自私自利的觀念,我沒有這個觀念。什麼原因?十歲那年日本人侵略中國,在戰亂當中生長的,看到什麼?親眼看到人民的痛苦、戰爭的殘酷,給我的啟示很大!人為什麼會造這種業,受這樣的苦難?
我們逃難期間,那個時候的人好,人心厚道,看到我們這些小孩逃難,沒的吃、沒的穿,都來送東西吃,都來照顧。感恩之心,這個心量就大了,我們過的是群體生活,不是家庭。我走到了貴州才算安定,日本人沒打到那個地方。國家在那裡辦了個學校,專門收容流亡學生,我們就進了這個學校,由國家辦的。不但不收費,管吃管住,什麼都管,叫公費。就是沒有零用錢,衣服都有,衣服、吃的、住的學校統統管。零用錢,大概就是一般家長,都在遠道,寄一點錢給你,有錢的人家會多寄一點,同學拿來大家分。所以,我們跟老師的關係就跟父子一樣,老師照顧,我們感恩,比父母照顧還周到;同學跟兄弟姐妹一樣,互相照顧,大的照顧小的,一個學校就是一個大家庭。
我們是沒有享受過大家庭那種生活文化的影響,但是我們念書那個學校就是大家庭,學校同學一千二百多人,一家人。一千二百人人數不多,但是學校是一個最大的學校。為什麼?它部門多,有初中部,有高中部,有女子初中、女子高中,還有實驗部,五年實驗、六年實驗,還有師範部。所以它部門好多,幾乎中等是各個統有,還有職業學校。那是大學校!中等教育各個階層的統統都有,都辦。每個部的學生一、二百人,每個班級的學生,我那個班級只有二十個人。我們是念初中二年級,我們一班就二十個人,大概教室差不多跟我們攝影棚那麼大,二十個人。那真的是叫完全中學,中等教育都集中在一起。校舍是分離的,我們那個是廟,住在火神廟。火神廟,也沒有人修行了,我們就用那個廟做為我們的初中部。初中部好像有六個班,大概我們那班人數最少,二十個人,班上人數最多的四十多個。
抗戰期間非常辛苦,什麼都得會幹、會做,每個人都是雙手萬能。你不學,不學你怎麼生活得下去?所以那個時候,一般家庭重視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在家裡學的。我十歲就學燒飯、洗衣服,就是怕戰爭打亂散開的時候,你自己要能活得下去。真是悲慘!所以過過這種生活,思想、心量就不一樣,有感恩的心,有報恩的心。遇到災難,照顧人多,學校老師、校長統照顧,同學都照顧。我們同學真的比兄弟姐妹還親,跟師生的關係比父子關係親。這也是我們遇到這個時代,遇到這種因緣,從小思想就開放,就不會為自己,常常會想念到別人。那個時候父母兄弟照顧不到,我們所想的都是同學、都是老師,再擴大的是外面鄰里鄉黨,會想這些,這是從小養成的環境不相同。
阿彌陀佛的心量特別大,「第十三大願曰: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是以,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成佛的時候自然得到。下面是念老的解釋,「蓋謂至成佛時,每」,每一樁事,「如其本願而現光明,皆自然成就,不因計劃與安排」。沒有計劃,沒有安排,一切隨順,隨緣,而隨緣裡面,都有妙用在其中。問題你能不能看得出來,能不能掌握住這個緣,那就起很大作用。當初台大成立佛學社,周老師到台中訪問,偶然的因緣,無意碰到了。我看到老師聽到非常興奮、歡喜,我就感受到經上的一句話,「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因為這些高等知識分子,也是教授這些人我遇到過,他們對佛法很多解錯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嚴一萍教授,台灣大學的,考古學系的教授,那時也小有名氣。他知道我學佛,他告訴我他讀過《金剛經》,他說佛教沒有什麼東西,《金剛經》就像兩桶水倒過來倒過去。他是教授、長輩,年齡大我十多歲,我也不敢說他,我只好笑笑。要是這大專學生學佛跟他們學,問題不就嚴重了!尤其受過高等教育,都有傲慢的習氣,我們這些人學歷不如他,你講得再好,他根本不相信。那倒不如不學。
到哪裡去找好老師?台灣那麼多大專院校,學生都學佛了,誰去教?你要去教,學歷得相當,不是相當的學歷,不是很出名的,人家瞧不起你,不聽你的。所以才有這些想法。沒有想到這個想法李老師接受了,而且真幹。我建議他辦一個大專講座,培養一批正知正見的,可以跟他們辯論,因為程度相當。你看看延伸出這麼大的影響,這個都不是預計的、不是安排的,沒有策劃,完全是自然形成。這個自然形成的,我們知道有三寶在加持,中國人講的是有祖宗在安排,不是人安排的。
下面這一段「顯光名勝」,下面講十二光,第一段「諸佛極讚」,這是讚歎到極處。
【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這個讚歎還了得!註解裡頭第一句話說得好,「因果如一」,法藏比丘有如是因,他成就了如是果。「是故,勝於日月之明」,這是法藏比丘他有善根,他有智慧。從什麼地方顯示?他能採集各家之長,能捨棄別人之短,成就他自己的智慧、德行。也就是真正做到了像孔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吾師」,真好學!三人,一個善人,一個惡人,一個自己,這叫三人行。善人善心善行,我們跟他在一起,就要想,他的善心我有沒有?他的善行我有沒有?有,好,要發揚光大;沒有,趕緊學。另外一個惡人,他所表現的讓我反省,他的惡我有沒有?有則改之;沒有?沒有勉勵自己不要犯這個過失。這說明什麼?善人、惡人都是老師,善惡平等,善惡不二,對於善人、惡人生平等恭敬。為什麼?都是我的老師,對我都有幫助,都幫助我提升,都成就我,真正生起真誠恭敬心。
我們對不善的人怎樣去幫助他?幫助他什麼?報恩。我們做出正面給他看,去感動他,讓他漸漸知道回頭,那是我們報恩。他也有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我們讚歎,不好的地方我們決定不提,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心要清淨,清淨心是真心,真心裡頭渣子都沒有。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事萬物是真心所現的,真能現,妄不能現。妄能變,能使這個現象產生變化,它並不能現。所以,妄裡頭有真,真裡頭也有妄,真妄是一不是二。凡夫在這個境界裡頭,他只知道妄,他不知道真,覺悟的人他知道。真中有妄,那是什麼?那是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真中之妄。妄中之真他也知道,芸芸凡夫,雖然是妄,妄中有真,他本性是真,習性是妄。雖然知道有真有妄,真妄二邊都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都是錯誤的。真妄二邊都要恭敬,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諸佛」,真妄二邊都要恭敬;但是到讚歎,那就不是的,只讚歎真,不讚歎妄。佛教人,我們要依據佛陀的教誨處事待人接物。作惡的人對他要尊敬、要禮敬,不讚歎;善人行善,要禮敬、要讚歎。惡人造惡,要禮敬,不讚歎,為什麼?讚歎怕別人跟他學,不能跟他學壞樣子。但他本性本善,他本來是佛,只是一時迷惑,不能不尊敬。明白這個道理。
真正懂得,學習在哪裡學?善財展現給我們的,那就是學習的方法,五十三參。五十三參就是教你在生活當中去學習,在生活當中提升自己,這是真實智慧、真實功德。離開生活,你到哪裡去找?讀聖賢書、學習經教是提醒你,功夫全在生活裡頭。五十三參所表的法就是日常生活從早到晚,你所見所聞、所接觸的一切人事物,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修行在哪裡修?修行就是五十三參。你對於這些人事物不接觸,你修什麼?你在盲修瞎練。接觸這些人事物怎麼修?就是告訴你,你所看的、所聽的、所接觸到的別放在心上。就修這個,這就是本事。修清淨心,修平等心,經題上明擺著五個字「清淨平等覺」,就修這個。覺而不迷,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樣樣都明瞭。為什麼?你又看、也聽、也接觸,樣樣明瞭。樣樣明瞭是智慧,如如不動,大定,不放在心上那是自性本定,那是自性清淨心,絕不受染污。善惡二邊都不放,記住,永遠保持你的清淨心,你就會見性。你看六祖頭一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就是因為清淨心裡頭你裝了很多垃圾在裡頭,你見到的也放在裡頭,聽到的也放在裡頭,接觸到的也放在裡頭,把裡面變成垃圾堆了,全都染污了,錯就錯在這裡。
所以修,就是這麼個修法,修清淨心,修平等心。為什麼修平等心?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在哲學裡面講本體是一個,現象千差萬別,十法界依正莊嚴,體一個,自性。所以一切法是平等的。平等當中不能有傲慢,傲慢不平等,也不能有自卑,但是禮貌上要表現出謙卑。這是什麼?這是教人,給別人做個好樣子,你那是在表演,舞台表演,教別人。誠敬謙和這是個良好的心態,一定要懂得,一定要好好去教導這些眾生,他們不知道。教,一定是身教,這個要記住。我們做出來給人看,這叫真教。像釋迦牟尼、祖師大德個個都如是,表演出來,我們也要這樣做。
一定要有善巧方便,我們今天教孝,怎麼教法?我們這樣的年齡,父母、老師都不在了,我們念念不忘。所以我們的教室、我們的攝影棚供養老師的神位、老師的照片,這就是教孝、教敬,孝親尊師,念念不忘。這是我們做出來給人看。教忠,忠什麼意思?我們的心正直,不偏不邪。中國人忠這個寫法,心要擺在當中,這心態。對待別人,特別是現代這個時代,我們把祖宗的教誨疏忽了,丟掉了兩百年。今天人做錯事情不能責怪他,責怪他就過分了。佛在這個經上講的態度好,說是「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是孔子的恕道,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今天最重要的是教,教一定從本身做起,我把我自己做好就是教。這就是慈悲,這就是愛,大愛,希望一切錯誤的人都能回頭。所以自己非常認真努力,受苦、受怨,在這個社會上做個好榜樣。
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裡面講的四德,那是一切德的根本。隨緣妙用,這句話意思非常之深。你看,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妙用是什麼?就是前面講過的,一切善惡不放在心上,這就是妙用。跟世間人完全不一樣,世間人見色聞聲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記憶,你會把它記住。夏威夷的修.藍博士來訪問的時候,我們這一談非常歡喜,理念都相同的。他說把記憶,好的記憶、不好的記憶統統清除掉,回歸到零點能量點。零,什麼都沒有,就是清淨心,什麼都沒有。他也用這個方法,這是他們老祖宗傳的,跟今天量子學家所說的完全相同。這叫什麼?真修行,這叫會修。要懂得這些道理,我們所學的才會產生作用。這個作用帶給我們,這一生就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真正的幸福美滿,不斷提升自己境界,叫法喜充滿。所以,一定要知道「因果如一」。注意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意念在做主,三業,意業比什麼都重要。意善,心口哪有不善;意不善,心口肯定不善,即使善,那是偽裝的,不是真的。這些道理都必須要懂得。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是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不是阿彌陀佛所希求的。阿彌陀佛固然有願要勝於諸佛,這個願是為眾生發的,不是為自己。為什麼要勝於諸佛?為了要接引諸佛剎土裡面的一切苦難眾生,是為這個原因。極樂世界如果不是比他居住的世界好,人家怎麼肯離開?現在講移民到那邊去。移民,你那裡一定比我住得好,我才會去,我不能說移到壞的地方去,不如我的地方,這個地方我不去。所以彌陀的願,一一是為眾生,一一是滿眾生的欲望,不是他自己。自己還有個享受、樂的那個念頭,那是凡夫,怎麼能成佛?大、小乘佛法裡頭,起步身見就破了,大乘初信菩薩,小乘初果須陀洹。你看,身見、邊見(邊見是對立)、見取、戒取(中國人講的成見),末後一個,一切錯誤的見解,全都放下了,這入佛門。阿彌陀佛怎麼會有這種執著?這不可能。所以我們要曉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眾生,特別是為六道眾生,菩薩、三乘附帶的。四十八願度眾生,度誰?度我們這些人。彌陀的慈悲,彌陀的恩德,這還得了!
世間人不知道彌陀的恩德,所以沒有感恩的心,沒有報恩的意願。這什麼原因?是淨宗這些弟子沒有認真學習,沒有把彌陀的恩德講清楚、講明白,自己沒有做好樣子給人看。「威儀有則」,威儀就是樣子,則是標準,做出好樣子給人看。彌陀弟子是什麼樣子?彌陀弟子最低限度,我們今天講的儒釋道的三個根要能兌現。你把它做到了,這叫真正報恩,感恩戴德從這個地方落實。這一點做不到,我們對不起阿彌陀佛。所以讀這部經、讀這個註解,時時刻刻要回光返照。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無比的幸運,能遇到佛法,能遇到這個法門,稀有難逢,無比的殊勝,一定要知道知恩報恩。
現在的佛法,在整個歷史上來說,確實是危急存亡的關頭,信的人少,不信的人多。信的人當中,明白的人少,不明白的人多,不明白的就是一般人講迷信。信的少數人裡面,具足信願持名的人不多,半信半疑的多;求生願望猶豫不決的人多;念佛,真正做到淨念相繼的人太少太少了。這一層一層的淘汰,真正往生的人就不多了。往生才算是真正報恩,真正感恩。我們的緣殊勝,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要做好樣子,要做個好榜樣,我們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阿彌陀佛,對得起老師,對得起祖宗,對得起自己,這一次沒白來。不能將佛陀教誨兌現變成自己的生活,這叫白學了。我們自己修身要學阿彌陀佛,我們求學要學阿彌陀佛,我們的事業要學阿彌陀佛;中國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統統跟阿彌陀佛學,沒錯!這本書的內容不輸給《群書治要》,甚至於說比《群書治要》的內容還要豐富,有過之而無不及。我說的話不是假話,我有很深的體會。唐太宗說過,文化能治國、能平天下,佛教能治國、能平天下,這個話不是假的,是真的。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