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2-037-0273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七三集)  2012/4/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7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十乘理觀第九,「安忍」,這一段後面還有點意思沒有說到。安忍對於修行非常重要,因為這種境界幾乎是所有的人都會經歷,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關口,自古以來太多的人不能通過,從這個地方墮落了。那就是修行功夫得力,五品位就是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什麼現象?煩惱輕,智慧長。沒有讀過的經論,一展開就能懂,宣講一個意思,無論是在理論、是在境界都能滔滔不絕,講得頭頭是道,所以會引起別人恭敬。這一恭敬,後面讚歎、供養全來了,在這個時候很容易起貪著,本來沒有的,這一起貪著、起傲慢全就毀掉了。我們看古人很多從這淘汰掉的,現前修學的同修,仔細觀察,從這個地方淘汰掉的太多太多了。所以佛教導後學的弟子,佛滅度之後,「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非常有道理!能持戒、能吃苦,就不會被外頭境界所動。

  印光大師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一生雖然在寺廟裡面,不做住持、不做當家、不擔任這裡頭的執事。普陀山三十年,他就管藏經樓,這個對他非常適合,有時間讀經,有時間念佛,像管寺廟裡頭有個圖書館一樣。以後,本來是默默無聞,沒人知道他,這個工作在一個大寺院裡是一樁小事情,很小的小單位。普陀山的遊客非常之多,自古以來絡繹不絕,去朝拜觀世音菩薩。被一些在家學佛的居士,這些居士也都很了不起,有學問、有道德,在普陀山偶爾遇到,發現這個出家人不是凡人,對於佛法確實通達明瞭,修行有功夫。這被人發現了,別人把這樁事情在報紙、雜誌裡頭刊出來,知道的人愈來愈多,現在的話說,知名度愈來愈高。全國人都知道,普陀山有個印光法師,都對他生仰慕之心,向他求法。

  他對於大眾的教誨,實在講一生他有一個原則,他不會離開這個,這個原則就十六個字。教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他的中心思想。你看一部《文鈔》,一生他所寫出來的東西,都不離這四句,這十六個字是老人的傳心法要。敦倫,在中國一般講就是五倫,父子、夫婦、兄弟、君臣、朋友。這什麼意思?敦倫什麼意思?倫就是這五倫,敦是和睦相處,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六和敬。六和敬是敦倫盡分最具體的落實,用六和敬對待一切人,這些關係的人。這句話要擴大了,遍法界虛空界跟我們都是同倫,那就是說我們要和諧宇宙、和睦萬法。敦倫就擴大了,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我們都應該謙虛、都應該禮敬、都應該讚歎、都應該供養。盡分,盡自己的本分,不要勉強,不要超越,也不能不及,這就是真誠的流露。閑邪存誠,這個閑是防禦,對於負面的,我們心裡頭要知道防範,不接觸,不受影響,這是閑邪;存誠,心地永遠存著真誠。菩提心、真心,兩句話講盡了。

  遇到佛法,佛法決定成就,而且圓滿的成就、究竟的成就是什麼?就是淨土。他在藏經樓三十年閱藏,得出一個總結,那就是淨土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證得究竟圓滿。老和尚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但是一生專念佛,其他什麼都不搞,這是什麼?這就是安忍。他不是不知道,不是沒有能力,但是任何一門沒有念佛這麼圓滿。一句阿彌陀佛,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所說之法全都包括盡了,沒有能超越的。你們想想,無量覺你能超越嗎?阿彌陀佛意思是無量覺;換句話說,這是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的總綱領、總原則,最精華的,你掌握到這個。學佛的人,必須把自己身心性命全都託付給阿彌陀佛,聽話,佛教我們怎麼做,老老實實去做。佛教我們用真信、真願往生,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淨宗的正行,這三十七道品可以做助修,功德就圓滿了。簡單、明瞭、扼要,一點都不複雜,確確實實稀有難逢的法門,我們這一生能夠遇到,大幸!沒有比這更幸運的事情。一定要把它抓住,這一生只有這一個希望、這一個目標,其他的全是假的,統統應該放下。

  用什麼態度?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普賢這兩願落實了。自己這一生,「讀誦」,只要讀誦這會集本就夠了;「說法」,只要依著黃念老的集註演說,就決定不會錯誤。「兼行六度」,這隨緣。「正行六度」,是心裡頭要真有。布施是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是布施波羅蜜。為什麼?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貪戀,沒有吝嗇。教人沒有保留,我知道多少全都說出來,不吝法、不吝財。持戒波羅蜜,人真能做到惡念不生,為什麼?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沒有一個惡念夾雜在裡頭,持戒波羅蜜圓滿。忍辱波羅蜜,無量法門我都學了,我就取念佛求生淨土,這要忍辱。《華嚴》好,《金剛經》好,我都能忍,我不學了,我只學這一門,忍辱圓滿了。「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世間七情五欲統統放下,不再動心。怎麼叫不動心?如果離開這個境界,那個不動心是不可靠的。就在紅塵裡頭天天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這是什麼?這你學,學不動心,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真功夫,這真精進。離開境界到哪裡去修?念經不行,沒用處。念經是叫你曉得這些事情,真正功夫一定在生活上,穿衣吃飯,在工作上,在待人接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是不是不染,是不是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練這個。真正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執著了,這就是阿羅漢;不分別,這就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那你成佛了。功夫要在境界裡頭練,離開境界沒地方修行。

  所以,佛一再教導我們,絕對不要墮落在二乘。為什麼?二乘要離開境界去享受清淨,不跟大眾接觸,他要自己成就、自己受用,所以那小果。真正大成就,是在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二乘人做不到,入境界他又動心了,執著是沒有了,他還有分別、還有起心動念。所以會修行的人,禪宗祖師常常問學生,「你會麼?」這句話意思很深、很廣,你會嗎?會就是你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你能不動心嗎?你能不執著嗎?你能不分別嗎?能,就成功了。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我們做了最清楚、最明白的示現,修行怎麼修?五十三參就是修行。五十三參是什麼?五十三參是實際上的生活,從早到晚。五十三位善知識是什麼?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就是這個。你接觸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能不執著嗎?能不執著,阿羅漢;能不分別,菩薩;能不起心不動念,你真的成佛了。要在境界上才能成就,離開境界不行!

  有人修得很好,境界一現前不行了,怨恨惱怒煩起來了,貪瞋痴慢疑起來了。這就是說什麼?教理他很清楚、很明白,講得頭頭是道,境界一現前他還是凡夫,所學的東西不得受用,這就是不能安忍。你修得不錯,人家讚歎你、恭敬你、供養你,你自以為不錯,貢高我慢的念頭生起來,雖然不是很嚴重,一點點,一點點都不行,把你清淨心破掉了。大乘修禪定,在哪裡修?我們講的是百貨公司,外國人講Mall。修禪定不是在禪堂,去逛Mall去,逛百貨公司。練什麼?練不動心。看得很清楚,樣樣都清楚,那是什麼?那叫慧;如如不動,那是定。定慧等持,那真修禪定。盤腿面壁不行,什麼都不知道,外面事情什麼都不知道。是不動心,可是一接觸外面境界心就動了,苦樂憂喜捨就現前,那是凡夫。要在境界裡不動心才叫真不動。

  賢首國師《還源觀》上講的四德,這個四德可以說是根本的根本,好記,要真修!第一德就是隨緣妙用。隨緣就是五十三參,什麼境界都涉入,不是故意的,是隨緣,這就對了。有人邀請我們到哪裡,去去,沒問題,反正沒事情;我有事要做,這就不隨緣。我沒事,很清閒,要我到哪裡去就去,可以去,這隨緣。妙用是什麼?妙用就是在隨緣裡頭練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念佛的人好,無論在什麼境緣當中,心裡就一句佛號,其他全放下。別人說這個好,阿彌陀佛,別人說那個不好,阿彌陀佛,全歸阿彌陀佛。二邊擺脫掉了,好壞是二邊,善惡是二邊,利害是二邊,人我是二邊,是非是二邊,統統離開了,心清淨了,這叫真修行,那叫真念佛。不是在一個小圈圈裡頭,沒有人干擾念佛,那個一般講閉關念佛、住山念佛,清淨。那是什麼時候?功夫純熟,已經念到家了。念到家為什麼閉關?沒有人請他去弘法利生,自己又不能說我修的功夫不錯了,這是貢高我慢。別人不知道怎麼辦?我閉關,我住山。人家一說,這個人住山、閉關,了不起。

  功夫沒有成就,要學,要參學,要在複雜的環境裡面去學,順境要學,逆境也要學,善緣要學,惡緣也要學。這個話講的,順境、逆境,稱心如意好的環境,要學,不能貪戀,在這裡頭練什麼?不貪,沒有留戀。那個不好的環境,非常惡劣的環境,遇到了也要學,學什麼?學不生瞋恚、不生怨恨,學這個。因為在那裡很容易惹起這些煩惱,所以煩惱從哪裡斷?煩惱從環境當中斷,你不接觸環境不行。人事環境,善人、惡人都要接觸,善人這邊,歡喜、讚歎,沒有貪戀;惡人那邊也歡喜,不生瞋恚。善人存心、所行我們觀察到了,想想我有沒有?有,很好,要保持;沒有,沒有要向他學習。惡人,惡人也是我的老師,他造的那些惡,我想想我有沒有?如果有,趕緊改過;如果沒有,很好,不要有他的那個心行,提醒自己。全是善知識,沒有一個不是善知識,善知識就是菩薩、就是佛,他來示現的,他是舞台表演裝給我看的,來度我的。所以我對於善人、惡人平等看待,他都是佛菩薩,都用恭敬心看待,這就對了,我成就了。

  我成就了,他們做了好事,無論作善作惡對我,幫我成就。沒有他的善惡,我怎麼能檢查出來我的煩惱斷了、我的習氣斷了,你怎麼能知道?必須要通過所謂臨床實驗,這才是真功夫,這真本事。所以我們把一切人都看成阿彌陀佛,都看成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是真話,這不是假話。不是說我勉強一定要這麼,不是的,他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你要問一個真修行人,他肯定,給你講真話,不是假的,是真的,一點都沒錯。是菩薩在示現,是佛在表演,藉著他這種心行表演,讓我們大徹大悟,讓我們回頭是岸。不是修行的人呢?不是修行的人,看到善的歡喜、讚歎、仰慕,看到不善的就生氣、就怨恨。這是什麼?這不是修行人,不是真佛弟子,真佛弟子不如是。一定要知道,修學不能離開環境。

  淨宗跟密宗同樣都是修清淨心。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到最後只有三門,就是覺正淨三門。禪宗、性宗從覺門入,只要一入門,全部得到了。就像一個房間三個門,你在外面看是三門,進來看是一門,全是一樣的。教下從正門入,正知正見。淨土跟密宗都是從淨門入,就是清淨心。密宗的清淨心比淨宗高,因為淨土是離開染污取這個淨,密宗不是的,密宗沒有揀別。譬如說,淨土宗是離開殺盜淫妄,這個不造業;密宗是造殺盜淫妄他也不造業,這個厲害。為什麼?他心清淨,他沒有染污。他所殺的,三輪體空,能殺的人,我空;他也是空的;我所造的也是空的,你要去覓,一法不可得。這什麼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

  我的老師是密宗的大德,章嘉大師。藏密四大喇嘛,在過去大家都知道,現在沒人知道了,現在只曉得達賴、班禪。西藏,前藏是達賴,後藏班禪,還有兩個,蒙古的,內蒙跟外蒙,內蒙章嘉,外蒙哲布尊丹巴。這四大喇嘛都是宗喀巴大師的學生,他們四個是師兄弟,各領一方,教化眾生。地盤最大的、人口最多的是章嘉。西藏人口少,不多。外蒙比不上內蒙,內蒙包括什麼?包括東三省,過去熱河、察哈爾,就是現在內蒙地帶,甘肅、四川、青海到新疆,這都是屬於內蒙,都是章嘉大師的地盤,打開地圖差不多是半個中國,是他的教區。所以在清朝時候,章嘉長住在北京,他在北京有行宮,皇上要常常向他諮詢,就是向他請教,國師。你到故宮裡面去看,康熙、雍正、乾隆接待的幾乎都是章嘉大師,經常接待。

  所以密我沒學,他也不會教我,但是這些常識我懂得很多,常常告訴我。密,不學密不能成佛,也就是那是最後一個考試,你不通過這個考試,你不會及格,一定要通過。什麼時候正式學?別教初地以上,初地以前學密的都是結緣的,不是真的。沒有那種功夫,你造殺盜淫墮地獄,人家造殺盜淫成佛了,這個要知道。他那個真的心空、法空,佛氏門中一法不立,他到這個境界。我們現在身也不空,法也不空,你怎麼可以學那個?那是研究所的課程,我們現在小學程度還不夠,你去學研究所的課程,哪有不墮落的道理!小學生就應該守規矩,老師教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不可以越軌。研究所的學生,他已經覺悟了、已經長大了,不必去用這些瑣碎去教他。他那個殺盜淫妄,那叫開緣,他不是破戒。

  戒,每條戒都有開緣,在什麼狀況之下要開。開,不是為利益自己,利益眾生,這個道理要懂。為自己就全錯了,為救度一切眾生就全對了。這個人造罪業,什麼罪業?他有意要傷害許多眾生,佛經上有這個故事,這是一個阿羅漢,出遠門度化眾生,坐在一條船上。這個船上有五百商主,商主現在就是企業家,帶了很多金銀財寶,在外地經營,要帶回家去的。其中有一個人起了個惡念,想把船上這四百九十九個人害死,他想把財物獨吞。阿羅漢有他心通,他起這個念頭他知道了。那又不能講,講的時候他頭一個就把你殺掉,殺人滅口,他的祕密你怎麼知道了,就不能講。那怎麼辦?乘他不防備的時候就把他殺掉了,這個殺掉是利他。阿羅漢殺他有沒有罪?沒有罪,有功德。為什麼?讓他不造這個惡,他雖然動這個念頭,他沒有行動,所以他有過,他沒有罪,救了他,要不然他墮地獄。你看,從地獄裡把他救出來,這對他好。另外這四百九十九個人就不遭這個難了,又救了這些。這一個動作是兩面都救了,你要明瞭的時候,他做了一樁大功德事情、大好事情。這是什麼?這就叫開緣,殺生開緣,不是傷害眾生,是利益眾生。

  我昨天看你們的故事,給我的是一個養熊的人,一個大熊把小熊殺掉了,那是愛牠。因為擠熊膽那太可憐了,取熊膽,一隻熊牠的膽汁可以取十年,那要受十年罪、二十年罪。老熊看小熊不忍心,牠自己受的苦受太多了,不忍心讓牠受,把牠殺了。這個都是慈悲,都是真的愛,一定要懂這些道理。所以戒律活的不是死的,每一條戒律都是活活潑潑。你學戒律一定要懂得開遮持犯,在什麼狀況之下這戒是怎麼樣守的,它不是死呆板的。

  修行全是在生活上修,離開生活,天天讀經不是修行,天天念佛,為的是自己,自私自利,不能往生。所以這個經裡頭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第一句是「發菩提心」,第二句才是「一向專念」。現在很多人一向專念沒有菩提心,為什麼?全是自私自利,這不能往生。蕅益大師講得最好,真的透徹、圓滿,「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所以真正發菩提心,求生淨土就行了,往生條件就達到了。念佛的功夫,功夫在哪裡?我這句佛號能降伏一切煩惱,這叫功夫;我這個佛號能斷除一切雜念,這是功夫。我不念佛,雜念就來了,我念佛,雜念就沒有了,這叫功夫。一面念佛,還一面生煩惱,還一面起雜念,這沒有功夫,這不能不懂。

  所以讓我們想到,鄉下的阿公阿婆,他們那個念佛是真有功夫,那真的增高品位。他什麼都不懂,你問他什麼菩提心他不知道,但他真相信,他真想往生。原來那個心就是菩提心,無上菩提心,這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說的。印光大師看到了,佩服得五體投地,講得太好了。過去祖師從來沒有說出來的,蕅益大師說出來了,把我們這個疑惑解開了。因為我們從前總是疑惑,老太婆、老阿公不認識字,沒有聽過講經,他沒發菩提心,他怎麼會往生?蕅益大師這一解釋,明白了。真信是菩提心,真願意往生就是菩提心,他不是假的。所以他那個佛號是真念,念佛的時候決定沒有妄想,決定沒有雜念。你看他歷事鍊心,真功夫,他也很隨緣,到處也可以去逛逛。雖然六根接觸外頭六塵境界,他心裡頭只有一句佛號,其他的都沒進來。看得清清楚楚,慧,聽得清清楚楚是智慧,心裡頭一句阿彌陀佛,這是禪定,這念佛三昧,真功夫!

  明白這個道理了,修行要不要去找個地方閉關?不需要了。找個地方閉關那是什麼?那是自己煩惱業障太重了,真沒辦法了,擺脫外面的環境。這是什麼?這是修行第一步,就像我們教小朋友,幼稚園的教學法。要隨著你的年齡,隨著你的學業往上提升,逐漸放寬,到大學完全開放了。為什麼?你能夠自理,不需要再管理。你有能力辨別真妄、辨別是非、辨別利害,老師不再問你,你有能力了,你會成就。只有小孩不懂事,必須把他管住,不能讓他學壞。而學生當中,還有願意接受的,還有不願意接受的,這都得要知道。願意接受的,不教他對不起他,不願意接受,你勉強他,結怨恨。

  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就看到他老人家對待學生態度不一樣。確實有幾個同學他非常愛護,但是對他的態度很嚴肅,從來沒有好臉色的,都是教訓。但這些學生感恩,對老師五體投地。還有一些學生,老師對他滿面笑容,從來不問。什麼原因?他不能接受教訓,你批評他幾句,臉馬上就紅了,就很不高興,就不再說了,再說什麼?結冤仇。決定不跟人結冤仇,不能接受、不好學的,隨他去吧,把他看作旁聽生。上課他都來,來旁聽,你聽到什麼、學到什麼,不問,不聞不問,歡迎你來旁聽,對你都很客氣。上一代以前老人是這樣教學的,現在這一代沒有了,這樣的老師找不到了。為什麼老師找不到?沒人學。有人學才有老師,沒有人學,老師就沒有了。大概老師都自己念佛求生淨土了,我們一定要懂得。所以,對於名聞利養一定要安然不動,對於一切內外榮辱一定要忍,修忍、忍耐,這才能有成就。

  我們現在看第十段「離法愛」,愈往後愈難,愈往後愈重要。「離法愛者,謂於中道之法,遠離愛著之心。蓋言修行之人,修前九種觀法,已過內外二障,應入初住」。內裡面的障就是煩惱、就是罪業,這是屬於裡面的,裡面要斷煩惱、要消罪業;外面的五欲六塵,或者七情五欲,你能不動心,內外都不動心。怎麼不動心?你的心在道上,在你修學那個法門上,我們念佛人心裡就一句阿彌陀佛,內外都不動心。一定把這個世間看作是什麼?我們到這來,來旅遊的,這是旅館,這不是我的家,所有一切都不是我的。我現在住在這個旅館裡,什麼我都可以用,但是所有權是人家的,不是我的,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對於一切境緣沒有貪戀,也不會怨恨,隨緣!幾天就要走了。好很好,不好也好,沒有一樣不好,要用這個心態去看,不生妨礙。

  已經通過內外二障,那應該入初住,這是圓教,圓教初住就是別教初地。「而不入者」,應該入他沒入,應該明心見性,他沒有明心見性,入初住就是明心見性。為什麼不入?「由住六根清淨之位」,他喜歡清淨,清淨心得到了,好,住在清淨心裡頭,起了貪愛,這叫法愛。佛叫我們把愛斷掉,我們是換對象,以前是愛世間五欲六塵,現在愛法,這個麻煩大了。所以佛才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不能愛、不能貪。我早年在舊金山,有一位法師,我們年齡差不多,也非常互相的尊敬。這個法師喜歡收藏佛像,他有一個房間,跟我們這個攝影棚比小一點,沒有這麼大,大概三分之二。裡面很多小櫃子,裝滿了佛像,那是他的寶庫,平常鎖到,門都有好幾道鎖。打開讓我參觀,漢朝的、魏晉南北朝的、唐宋的、明清的這些佛像,都是寶,那價值不曉得有多少!他自己也捨不得拿出來供,供怕人偷,鎖在那裡頭。一般人都不開的,門上好像三道鎖,喜歡收藏這個東西。我們常常讀經知道,他死了能不能往生?不能。死了到哪裡去?這個房間裡頭有蟑螂、有老鼠、有螞蟻,他到這裡去了。他捨不得離開,這是他一生收的寶,這個麻煩!

  所以我一生不喜歡這個東西,為什麼?那給自己帶來負擔、麻煩,又怕人偷,又怕人來奪取,一天到晚提心吊膽,死了又帶不去。所以別人送我的畫、古畫,原樣子我把它照一張照片,送還給他。我用複製品,這些都是複製品。複製品好,價錢很低,誰要送給誰,沒有一絲毫貪念。如果是原本,那個麻煩可大了。不能幹這個事情,別替自己找麻煩,絕不藏寶,絕不藏重要的東西。我們喜歡讀書,讀書,古書我們得到了我也不要。你說前年,《群書治要》,有同修發現有這麼兩本,破舊了,原書。我讓世界書局翻印,我給老闆說,這個書就送給你,你們書店去保存去。印出來的,我要這個,我不要原書,原書拿去做底版,這個多舒服。你看原書,你總不好意思在這上畫畫,不好意思再寫字,幾百年傳下來的,你怎麼可以糟蹋它?這個要留給後人,不能損壞。這是我們現在印的,印了一萬套,我可以隨便在上面寫字,因為價格低廉,到處買得到。總而言之,不要替自己找麻煩,不要自己給自己找負擔。我們日用的東西,誰拿去都好,我都歡喜。你問我要,我給你,你不問我要,偷偷拿去也行,無所謂。這是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法不能愛,何況非法。

  「由住六根清淨之位,愛著中道相似之法」,清淨是真的,但是你在這個清淨裡產生愛了,這個清淨就不是真的。你還有微細的執著,你還放不下,必須那一點微細的執著也沒有了,才是真正的中道。你在這裡頭還有能證、還有所證,我能證到,這法我證得,清淨心我證得,能所沒有忘,不是真的,所以叫相似。所以你不能證初住位。「此相似位,無內外障,唯有法愛。法愛若斷,即得發真中道,入於初住,故名離法愛。」法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決定不能起心動念。只要起心動念,再微細的一個念頭,都是叫做法愛,你就沒有辦法了。我舉的這個例子,那位法師不到這個境界。為什麼?他有我,他不但起心動念,他有分別執著,真的只是換了對象而已。世間名聞利養不貪了,貪圖佛法,佛法裡頭佛像,這個寶貴,年代久遠;還有經書,唐朝手寫的經卷、卷子。宋朝以後,印刷術發明了,這些宋版、元版、明版、清版都非常珍貴。這些東西我們得到了,我都送到大學,送到國家博物館去收藏。看到非常好的,對現在有利益的,我們就大量翻印,原本絕不收藏。收藏這個東西,全部都變成包袱、都變成累贅,給你帶來的不是智慧是煩惱。

  底下說,第八知位次,第九是安忍,第十是離法愛,這三種,「皆為下根之人,修前七種觀法,不能入理,故須明之」,必須要講清楚、講明白。他前面照修,為什麼他不能證得?就是他不知道自己位次,好高騖遠,自以為是,不能安忍,不離法愛,所以修一輩子都不能證果。不但不能入初住,連初信位都不能入,何況初住。初住是不起心、不動念,就是禪宗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這個位次,超越十法界。十法界怎麼來的我們要曉得,六道怎麼來的?六道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就有六道。我們在六道裡面,如果把執著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六道就不見了。六道是一場夢,你就醒過來了。醒過來是什麼樣子?是四聖法界,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是這個境界,是淨土。六道是穢土,染污,這骯髒、染污。四聖法界清淨,為什麼?阿羅漢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斷掉了,貪瞋痴慢疑斷掉了,所以他不染污了。這十樣東西丟掉了,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現的是清淨的境界,就是淨土。這十樣東西不清淨,嚴重的染污。

  所以,境隨心轉,我們的心染污,境界就染污;我們的心清淨,境界就清淨。現在西方人講磁場,中國人習慣講境界,就是外國人講的磁場。磁場就清淨,不一樣。你真清淨,你的磁場就清淨,感受就不一樣;在別的地方,這個心是慌慌的,感覺得不安。我到章嘉大師他住的那個地方,他那個周圍,你在他那裡心就安了,磁場不一樣。跟大師在一起,一句話不說,坐兩個鐘點,享受!不用說話。享受他的氣分,享受他的磁場,那種安寧、祥和、喜悅、慈悲真的感受到。

  我有一年在美國東部巡迴講經,從紐約一直下來到佛羅里達,到邁阿密,每一個大城市講《地藏經》大意。到邁阿密那天,晚上開講,我一看坐在下面一半是當地美國人,怎麼這麼多?所以我臨時把題目改了,改「認識佛教」。「認識佛教」是對那些當地外國人講的,講了八天。有翻譯,兩個小時就一個小時,就八個小時。以後就是照那個錄音帶寫出來的,就是《認識佛教》,在邁阿密講的。一看這些人,先要認識佛教,對佛教不知道,這個麻煩大了,不講《地藏經》大意講這個,大家非常歡喜。裡面有三個人是每天都來,而且來得很早,很晚才離開,他又不懂話。有人就問他,你來得這麼早,離開很晚,你對這也不懂,言語也不懂,為什麼?他說,這裡磁場好,到這來是享受。說得有道理。我早年的時候,在章嘉大師那個地方就感受到磁場,非常明顯,所以他說的那個話我能懂。

  這三種是為下根人,修前面七種觀法,不能證入,故須明之。「所謂下根,方具十也」。這就是十乘理觀,上根人只學一種就行,第一種,他就證果了,就證得初住果位,初住果位就超越十法界。所以四聖法界不是真的,四聖法界怎麼來的?妄想、分別,他沒有執著;妄想、分別一放下,四聖法界沒有了,假的。《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場空。他到哪裡去?他往生到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在我們這個世界,大多數人都是到華藏世界去了,華藏是毘盧遮那佛的實報莊嚴土。知道極樂世界的,把他修行的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就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他。

  這個經上說得好,三輩往生最後的一段,慈舟法師判的一心三輩。那是什麼?不是修淨土的,修其他法門的,以他修學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統統得生。所以在這個地方要去細心體會。修別的宗教行不行?行。無論修哪個宗教,你把你修學功德迴向求生淨土,統統得生。一生什麼宗教也不信,什麼好事也不幹,專幹壞事的這些人,知道淨土,臨命終時懺悔,承認我錯了,我從今之後要斷惡修善,求生淨土,阿彌陀佛也來接引。法門真廣大,沒有限制,你非修這門我才來接你,你修別的我不接你,不是的,統統接引,不可思議!所以,你幹壞事,只要你一口氣沒斷,一口氣斷了,沒辦法了。中陰就很麻煩,冤親債主就把你帶去了,討命的、討債的統來了,你是應付不了。一口氣未斷,真正覺悟,認錯、懺悔,真信、真願、念佛求生,佛一定攝受。這樣的人一般往生,在九品裡面,三輩九品裡面,都屬於下輩,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都是造作惡業悔過往生的,下三品。如果不是造五逆十惡這種罪業的話,一般大概在,要是下品的下品上生,中品下生、中品中生,這個階段的很多。

  這個括弧裡頭,我們把它念一念。「內外障者」,內就是惑、就是業。惑是三種,無明惑、塵沙惑、見思惑,就這三大類,這是迷惑。業是罪業,也有善業,過去生中所造的善業、不善業。為什麼?業會牽引你,善業會引導你到三善道去投胎,惡業引導你到三惡道去投胎,這是內裡面的障礙。外面名利,名聞利養、五欲、七情,這是外面,外面的誘惑。「皆能障蔽正行」,這統統能夠障礙修行。這個東西起來之後,念佛不能往生,你念頭轉了,你還捨不得放下。連佛法都不可以貪戀,貪戀佛法是法愛,一樣障礙你,你不能成就。

  「六根清淨者,謂眼耳鼻舌身意,已離惑業染污之法」,這很重要。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要不執著,就離開染污了。我們每天要吃三餐飯,不知道那是修行,修什麼?捨!要這個味道好那個味道好,你還沒有離開。佛菩薩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轉了,轉成什麼?統統轉成了法味,這個厲害!眼見色,一切色跟法相應,一切音聲跟法相應,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世味哪有法味濃」,法味你覺悟了。眼見色,色是什麼?色是意念變現之物。好的色、美的色是清淨心所現的,善心所現的;惡的色、不淨的色是我們染心所變現的,不清淨的惡業所現的。他看到這個,所以他在色相裡頭不起色愛。為什麼?他知道這個,《金剛經》總結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能見所見皆不可得,這就是法味。不是不接觸,接觸,了解事實真相,它剎那生滅。像我們看電視畫面,看電影的銀幕這畫面,無常,波動現象構成,剎那生滅,了不可得。六根如是,六塵亦如是,真正通達明白,六識就不生,不再執著,不再分別。分別執著是假的、是空的,根本就沒有,所以分別執著叫做妄想。根塵相接觸的時候妄想不生,這是修行上乘功夫。所以,必須離惑業染污,他才得清淨功德。清淨也不起心動念,真清淨。清淨起心動念,那還是假的,不是真的,底下講的相似法,這不是真的。

  這什麼相似法?「謂於中道之理,未能真證」,他止於解悟,他明瞭、他懂得,這是屬於解悟,他沒有證得。怎麼說沒有證得?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起心動念,就沒證得。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真的沒有執著了,他證阿羅漢果;不但沒有執著,分別心不起,平等了,看一切法是平等的,眾生跟佛平等,天堂跟地獄平等,他看平等了,菩薩;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佛境界,這叫覺,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這個境界,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淨土修什麼?就修這五個字。五個字在什麼地方?就在日常生活,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接觸,意裡頭的念頭,這六根。六根對六塵上,在這裡修行,真修,正修。我們在這裡讀經、聞法、聽教、禮拜,這些東西是什麼?這個東西叫幫助你修行、指導你修行。真功夫全在生活當中,全在處事待人接物,離開實際的生活到哪裡去學?所以我們不能止於解悟,讀經,經要變成生活。《十善業道經》上講的十善,要變成生活才行,我真用上了。十善是我身口意三業,確實相應了,六度相應了,普賢十願相應了,彌陀四十八願相應了,六和相應了,這入佛境界。佛境界在哪裡?就在當下,這叫證悟。只是在經教上搞清楚、搞明白,自己生活上沒有相應,這叫「相似之解」。十乘之理觀,我們到這裡學完了。

  下面這一句,「能發九境之魔事」,這個九境之魔事是什麼?都是天台家所說的,這名相裡頭講「十境」。《三藏法數》,出《摩訶止觀》,下面這個文是《摩訶止觀》,《摩訶止觀》是智者大師造的。這十種境,「一一皆前十乘觀法所觀之境」,「若論十境生起」,這個十境怎麼來的?「由觀陰入,發下九境」,這就是講九境之魔事。「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於十」,這講十境裡頭。「若論下之九境,互發不定」,這個沒有次第的,發生不一定,不一定在什麼時候,不一定在什麼處所,發生這種現象,所以它「無復次第」。不像前面十乘,十乘觀法有次第的,這九種魔境沒有次第。「下之九境發」,我們把它念下去,「當知陰境常自現前,若發不發,恆得為觀」,全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恆得為觀,把我們一些錯誤的想法、看法糾正過來。

  從什麼地方開端?開端有,從陰境,叫「陰入」,就是「五陰十二入」,十二入就是十二因緣。「能所相扶,如初陰境能生煩惱,陰為能生,煩惱為所生」,這是什麼?前面講過,八苦。八苦裡頭,生老病死這四種,一切人都不能避免的,除生老病死之外,有求不得、有怨憎會、有愛別離,這七個是苦,是境界。從哪裡生的?最後一個五陰熾盛,所以那個叫陰。五陰熾盛是什麼?五陰熾盛簡單的講就是色、心,講到根本了。五陰,色受想行識,五陰熾盛,色就是身體,沒有身體就沒有苦,有身體就有苦;有身體還有念頭,麻煩!有受想行識。這五陰。所以從這個地方下手。下面九種境發生了,「皆用十乘觀法觀之,不發不觀」,只要發你就用這個觀它。這教你什麼?教你斷煩惱,如何把煩惱給化解,也能幫助你消業障。

  我們看下面註解,「陰入者,謂五陰十二入」,就是十二因緣,「能所相扶者,如初陰境能生煩惱」。陰是五陰,給你講八苦裡頭五陰熾盛是因,能生煩惱,前面七種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能生這些苦,這都是煩惱。所以陰是能生,煩惱是所生。「餘境展轉相生亦然。互發者,更互發起也。如正觀病境」,後面會說到,「或發煩惱,或發餘境,餘境互發亦然」。有一個連帶幾個,也有單獨一個不連帶的,只要發,你就要用十乘觀法去對付它;不發?不發就算了。十乘觀法我們懂得了,境界我們要學習、要了解它,我們不用這十種觀法,我們用一句佛號。這個麻煩,繞圈子,用一句阿彌陀佛多好,這淨宗妙極了,一句阿彌陀佛全擺平了。一心專念,得到一心就入境界,事一心入小乘境界,理一心入大乘境界,功夫成片雖沒有入境界,決定得生,往生的條件就拿到了。

  我們看這十種境界,第一種,第一種是屬於根本。「陰境,陰,覆蓋之義,即色受想行識五陰,亦名五蘊」,蘊是積聚的意思,這先把它搞清楚。色,物質現象,受想行識都是今天講的意念,屬於心法,受想行識都屬於心法。受是接受、感受,經上常講,受很多,無量無邊,佛教學,把它分為五大類,全都包括了。說身,身有兩大類,一種是苦受,一種是樂受,身有苦樂。心,心也有兩大類,一個是憂,一個是喜,歡喜。還有一類叫捨,什麼是捨?心沒有憂喜,身沒有苦樂,這叫捨。捨本來是很好,但是你捨是暫時的,不是永遠捨掉。永遠捨掉,就不叫捨,叫禪定,就定了。所以捨是禪定的前方便,為什麼?你這個捨,它還會生;禪定就不生了,真捨了。阿羅漢的九次第定,真的把六道輪迴捨了,決定不會再入六道,真捨了。我們這不行,雖然苦樂憂喜捨沒有,但是不定什麼時候又發了,又冒出來,遇到境界它又起來了,麻煩在這個地方。

  所以你有受,有五種受。想,妄想,真的,凡所有想,全是妄想。為什麼?它不是真的。我想怎樣怎樣,不是真的,根本就沒有。一定要曉得,色法、心法都不可得。色法更不可得,色從哪來的?色從受想行識變現出來的,沒有受想行識就沒有色法。這一條今天科學家搞清楚了,我看的報告是德國普朗克博士的報告,這個人一生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終於被他搞清楚了。所以他最後的結論告訴大家,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幻相。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念頭波動的現象變現出來的。所以物質的基礎是心、是心念。所以才忽然明白了,念頭可以控制物質,發現這個真理。我們念頭不善,你身體才有疾病,如果能把念頭改善,你身體的病就好了,你看就這麼簡單。我們居住的地球現在是災難頻繁,是地球上的人心行不善,如果把念頭改善,所有災難都化解。這是科學家報告,我們把佛經拿來一對證,完全相同。佛告訴我們,「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看不就是他們說的嗎?世出世間一切法哪來的?心想生的。

  所以佛經上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制心一處的意思就是你能夠把念頭歸一,就是說雜念、妄念沒有了,你只有一念。那個一念的能量就太大太大了,它真的能改變我們的身體。我們現在是肉身,我們不要肉身了,我們要法性身。為什麼?法性身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永遠不會生病,而且相好,無比殊勝,這多好!到極樂世界就改了。每一個人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雖然你煩惱習氣帶著沒斷掉,照這個理上,你改不了,你還是個業報身。可是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他的五劫修行、四十八願功德莊嚴加持給你,你的身就變成法性身。極樂世界的土跟我們地球上的土不一樣,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換句話說,同居土、方便土跟實報莊嚴土是相同的。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十方世界沒有,只有這一個地方有。

  十方如來智慧、道力、神通完全相同,為什麼阿彌陀佛比他們都殊勝?阿彌陀佛想到了,這些諸佛如來在因地上沒想到,阿彌陀佛想到了,心想事成。其他的諸佛如來要不要想?不要想,有他就行了。我們只要把很難度的、業障重的眾生介紹給阿彌陀佛,都勸他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不就解決了嗎?佛跟佛平等,佛當中沒有競賽,沒有說你有我也要有,沒有這個念頭。你有很好,全部到你那裡去,因為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法性土是無窮大,其大無外。所以十方國土往生那裡去,它統統容納得下,不像我們這個地球面積有限,無法容納,極樂世界太大太大了。在哪裡?我們這個世界也包括在其中,他見得到我們,我們見不到他。現在科學家所說的不同維次空間,他是高維次的,所以他看到我們,我們看不到他。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是三維次的空間,螞蟻是二維次的,我們能看到螞蟻,螞蟻不知道我們。螞蟻走在屋頂,牠也像平面一樣,牠沒有高下的這個感覺,牠沒有,牠只有長,縱橫,有這個感覺,沒有上下。上下是三維,所以牠不知道。

  維次愈高愈不可思議。所以有人說,今年十二月馬雅預言這個事情,實際上是地球空間改變。地球是在三度空間,它進化了,要進升到四度或者是五度空間。在這個轉變期間當中,有三天它在零度,零度就是什麼都沒有,那就是大災難,會死很多人,在零度。但是整個轉變,實在講就是蛻變,大概是十天。十天裡面最嚴重的是三天,這個三天因為轉變,所以看不到太陽。就是地球它不轉了,地球自轉,公轉還是一樣轉,自轉不轉了,它停了。停了,面對太陽就是三天白天,背著太陽就是三天夜晚。大概三天之後,地球慢慢自轉又恢復轉動了。實際上地心在轉,地殼不轉,像這個圓,它裡面還在轉,外頭不轉,脫節了。但是要三、四天之後它就恢復了,就又恢復轉動。這一轉動,磁極產生變化,南北極位置變了。我看到有個報告說,印度變成南極。但是印度什麼地方?印度很大,南極那一點到底在哪裡,現在還不知道。

  這一轉變,地球上產生非常大的變化,報告裡面說,我們人體在這個三天當中就好像動物冬眠。醒過來之後,整個變化了,你身體裡頭的結構,原子重新排列。身體半透明的,而且什麼?有天眼、有天耳,五種神通大概都有。有神足通,所以將來到哪裡不要交通工具,想什麼,你人就到了。存活下來的人很幸福,是一個新的世界,比現在世界美好多了。不能生存的,那都死了,所以說死亡的人很多。因為地球轉換,南北極不一樣,預想冷的地方很冷。特別是這個三天,地球不轉動,三天面對著太陽的很熱,背著太陽的溫度下降,差不多是零下三十幾度,要度過三天。三天之後天慢慢亮了,就像黎明。總得前後要十天,才恢復正常。那個時候人、環境全都不一樣,世界經過一次改造,而且人跟外太空的星球往來就通了。外太空人看到地球這一個大的轉變、大的蛻變,就好像蠶做了個繭,在繭裡面產生變化,成熟之後,牠出來變成蛾,長了翅膀,會飛了。這十天就好像我們在繭裡頭一樣。

  而且報告很有趣味,這個災難現前,他說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在準備,要找個地洞。他說沒有用處,在這個環境裡面,人昏沉,他就想睡,他站不起來,站的時候他會不穩定,平衡沒有了,人是昏昏沉沉,也不想吃東西。他說最重要是水,飲水。十天不吃東西,單飲水,人能夠活下去。活過來之後,大概我們吃的東西跟現在都不一樣,現在我們擔心這個病毒那個病毒,到那個時候全沒有了。吃的東西會有一些高人來指點,告訴你哪些東西可以吃,所以不必操心。最重要的,告訴我們,愛心,把愛心擺在第一,人沒有愛心,不能住在那個地方,我們佛家講慈悲心,第一個是愛心。第二個就教導我們現在要素食,可能將來我們生活上吃的東西全部都是素食,不可能再有吃肉的。第三個心要清淨,我們這裡講的要安忍,要能夠忍受,心要安,不要慌,不要害怕。大概死去的人多半是嚇死了,在這個境界裡嚇死了,好像地球永遠黑暗了,大概再看不到陽光。其實不是永遠黑暗,地球從昏到暗再復明,十天就是了。人決定要有良心、決定要有善心,這個比什麼都重要。

  這些資料在網路上,我是一些同學從網路下載來給我看,我看了覺得很有道理。不管災難是真是假,這些話是正確的,人一定要有慈悲心,一定要有真誠心。素食確實好,素食我們沒有問題,我吃素六十一年,養成習慣了。最重要的不要害怕,一心念佛比什麼都好。我勸跟我身邊的同學,我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一天,心就安了。我什麼時候往生?十二月二十一號我往生,佛就會來接引。佛不來接引,那我們還繼續要活下去。活下去,有活下去的任務,要給未來一個新的世界做個好榜樣,這個很重要!我們要把《還源觀》上的四德做出來,「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這就對了。這個陰境才講了一點點,時間到了,我們下一堂課從這裡再講,從第一個陰境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