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2-037-0090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十集)  2011/12/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9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三十一面第三行,「庚八、入涅槃」,這是八相成道最後的一段,經文只有兩句:

  於此中下。而現滅度。】

  『中下』,據《魏譯》本磧砂藏的經本與高麗藏的經本,「此是八相成道中之第八般涅槃相。涅槃舊譯為滅度,新譯為圓寂」。這新舊兩個字是以玄奘大師為界限,玄奘大師以前所翻的經都叫舊譯,從他以後都叫新譯,新舊是這個意思。舊譯是玄奘大師以前,翻作滅度。滅是滅煩惱、滅習氣、滅生死的果報,這統統都滅了。度是度脫六道輪迴、度脫十法界,是這個意思。印度涅槃裡頭是有這個意思。新譯翻作圓寂,圓是圓滿,功德圓滿,功德裡面就是講的智慧、德能、相好,樣樣都圓滿,寂是清淨寂滅,所以這兩個字要連起來才行。圓滿還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那不叫做滅度。圓滿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涅槃的意思。小乘涅槃脫離六道輪迴,大乘涅槃不但脫離十法界,而且還脫離實報莊嚴土,叫究竟涅槃。這個意思我們現在總算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

  下面解釋,「滅度者,滅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取的是這個意思。「《涅槃經》曰:滅諸煩惱,名為涅槃」。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都滅了,我們一般講都斷了。「離諸有者,乃為涅槃」。這個諸有,有是有因有果。煩惱是因,生死是果報,果報裡面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還有四聖法界裡面的變易生死,分段生死他沒有了,他有變易生死,都包括在離諸有者範圍之內。也就是三界有,四聖法界也有。「又《賢首心經略疏》」,賢首大師《心經》的註解裡面有解釋,「涅槃,此云圓寂。謂德無不備稱圓」。德就是智慧、德能、相好,樣樣具足,沒有一樣欠缺,就是惠能大師明心見性之後所說的第三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此地圓的意思。「障無不盡」,障是煩惱、業障,全都斷盡了,這叫寂,叫清淨寂滅。我們常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寂,有起心動念,寂就沒有了。雖然是非常微細波動的現象,幾乎我們自己沒有方法覺察知道,但是它真有。也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那一念,心就不寂了;那一念都沒有,這才真正叫寂。這個意思是妙覺如來果位上的事情。

  「又《甄解》曰:義充法界」,義是義理、道理,充遍法界。「德備恆沙」,德就是智慧、德能、相好,備就是具足,恆沙是形容像恆河沙那麼多,這是圓的意思。「體窮真性,妙絕相累」,這是寂的意思。體窮,這個體在此地是動詞,就是我們體會、契入,也叫證得,有這個意思在裡頭;窮是證到底了,體會得究竟圓滿的真性,真性就是自性,就是法相,就是諸法實相,證得究竟圓滿的真性。妙絕相累,妙是非常巧妙,絕不再受一切現象之累,換句話說,一切現象不會影響你。一切現象無量無邊,現代科學家把它分為三類,跟釋迦牟尼佛分法完全相同,釋迦牟尼佛也是把它分成三類,名詞不一樣。佛法裡面稱它為無明業相、轉相、境界相,這把所有一切現象全包括在裡面。業相是自然現象,轉相是精神現象,我們今天講心理的現象,境界相是物質現象,宇宙之間一切萬象總不出這三大類,全包括了。現在科學的名詞,稱阿賴耶的業相他們叫做能量,阿賴耶的轉相他們說做信息,阿賴耶的境界相科學家說它做物質,就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所以現代科學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釋迦牟尼佛說這個事情是在三千年前,宇宙的奧祕科學家把它揭穿,不容易!科學家揭穿了,還是凡夫,不是聖人。

  大乘經上告訴我們,這個事情什麼人能見到?八地以上。菩薩五十一個階位,上面是佛,連佛一共是五十二個階位。八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五個位次,最高的五個位次他們知道。他們怎麼知道?他們看見了。《心經》上說得好,「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就是這三種現象。這三種現象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佛法給我們講的,在毛端上、在微塵裡;現在的科學家說的,在粒子裡面、在夸克裡面、在量子裡面,科學家是這樣說法。真的,佛法講最小的物質,極微之微,被現在科學家看到了。佛法講的,這高位菩薩看到,那是從定功裡頭看到的,不需要儀器,他的心真正清淨到極處,於一切法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他看到了,不需要用儀器。科學家是凡夫,用現代精密的儀器去觀察,也看到了。菩薩看到,他沒起心動念,所以他是圓寂的境界,就是涅槃的境界。科學家不但起心動念,他還分別執著,換句話說,完全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藉著精密科學儀器,也發現、也看到了,但是科學家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依舊是凡夫,還要繼續搞生死輪迴,不一樣!換句話說,佛法是用你自己本能見到事實真相,科學家是借重數學,先從數學裡頭去推斷可能有這樁事情,再用精密儀器觀察來證明。要觀察很多次,一次、二次怕是偶然的,上百次、上千次,這才下定論真有這樁事情。

  近代科學的發現對我們學佛的人,我們是凡夫,佛經上這些奧祕,我們學經教的人在過去不能不承認,佛說的,怎麼敢不承認。雖然承認,有懷疑,真的嗎?現在看到科學報告,我們相信了,我們對佛佩服得五體投地,沒話說,我們相信,我們不懷疑了。可是佛教給我們的路子我們還是要照走,我們必須要向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向這條路上去走,將來我們自己不需要儀器,我們親眼看見。到我們看見了,那你自己就曉得,你已經到八地以上的程度,你沒有到八地以上你看不見,你有障礙。八地菩薩那個心定下來,那個定功不是普通菩薩的定功,那麼微細,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波動現象,你都能看到,三百二十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這麼微細的波動現象你看到了,這叫圓寂。

  所以妙絕相累,知道這個相不是真的,相是剎那生滅,《般若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真法界裡頭的依正莊嚴也不是真的,是自己無始無明習氣那個狀態之下發生的。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實報莊嚴土依正莊嚴沒有了,回歸到常寂光。常寂光純真無妄,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惠能大師不簡單,開悟二十四歲,他說的這五句話就是他自己見到的。見到自性,自性是什麼樣子?「本自清淨」,自性從來沒有染污過。第二個現象,它「本不生滅」,換句話說,它沒有波動現象,波動就是生滅現象,它沒有,它是清淨的,它是平等的,沒有波動現象。第三個「本自具足」,他怎麼看見的!第四個「本無動搖」,真心是不動的,妄心是動的,阿賴耶是動的,真心不動。我們不動是真心,我們動了是妄心,真心能生萬法,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都是真心所現所生。大經上常講,整個宇宙是心現識變。這裡頭這麼多變化,誰在主持變化?變化是識,識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有這個東西你就看到變化。變化沒有窮盡,沒有相同的,就像萬花筒一樣,你只要把它轉動,千變萬化。這裡頭沒有理由可循的,是自性的本能,法爾如是。

  「上之經論」,上面所引的經跟論來註解滅度。「表法身大士專志佛果」,表是表法。這些人「不住灰滅」,灰是灰身,不要身體了,滅是把念頭滅掉,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什麼人?阿羅漢跟辟支佛,他們證到這個境界,有這個能力,他身就不要了,念頭就不起了。他住到什麼地方去?住叫偏真涅槃,相似的涅槃,很像涅槃,不是真的涅槃,也叫涅槃。「但為饒益中下二乘,善巧方便,而示現入滅之相」。法身菩薩,《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二邊都不住,這是大乘菩薩。大乘菩薩這個境界叫無住涅槃,他證得涅槃,他不住。他不必灰身,身是身體,身體死了之後火化變成骨灰叫灰,是這個意思。滅,滅是滅意識、起心動念,是這個意思。如果灰身滅念,佛法的名詞叫智,滅智,智就是念頭,你就不能教化眾生,你自己可以享受清淨寂滅這個境界,但是對眾生不能夠布施恩惠。法身菩薩不然,他證得這個境界,他還把身體留在世間,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就證得這個境界,他沒有灰身,他沒有滅智,他出定之後,到鹿野苑從事教學,這一教,教了四十九年,才灰滅,這是大乘菩薩。在中國,六祖惠能大師為我們表演的,就像世尊一樣,他們這種能力,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在印度當時,大家求佛出世,釋迦牟尼佛就以佛身而為說法,惠能大師在中國也證得了圓寂,他沒有灰身滅智,三十二應裡頭,在中國,應以比丘身出現在世間,他就以比丘身來教化眾生,成為禪宗的一代祖師。這個做法比小乘高!善巧方便,而示現入滅之相。

  如《法華經壽量品》上所說的,「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於憶想妄見網中」。這是說佛為什麼不常住在世間,常住世間就起了副作用。為什麼?薄德之人不種善根,佛久住在世間,什麼時候找他跟他學都來得及,何必那麼著急?凡夫因循苟且,把光陰錯過了。貧窮下賤,貪著五欲享受,所以他們入於憶想妄見網中,就是我們講的妄想,這個我們在現前都看到。「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這真的,我們年輕的時候看到,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我們外地到台中去親近老師,我們的心態跟當地人完全不一樣。當地人確實傲慢,那種態度,他們常親近老師,他們對於真正學習有厭倦、有懈怠,老師常常在,沒關係,今年沒學好,明年,明年沒學好,後年,有的是時間,老師常住世間。我們外來的人不一樣,在那裡時間很短,分秒必爭,希望多學一點,我們機會難逢。這就是為什麼在身邊的人學不到東西,不如外頭來的人,道理就在此地,非常明顯。

  我親近李老師的時候三十二歲,在台中住了一年三個月,就是十五個月,我出家了。我出家的時候我知道老師心裡很難過,那個時候沒有汽車,三輪車,交通工具是三輪車,老師自己沒有三輪車,送我到火車站,叫了一輛三輪車,叫我跟他坐在一起,他送我到車站,我都看他流眼淚。我離開台中到台北圓山臨濟寺出家,聽到台中的同學,他們到台北來看我,告訴我,老師講經的時候罵人了。我說怎麼罵人?台中同學跟他十年,你們十年什麼都沒學到,學到的人走了。他也沒提名字,大家都知道是我,學到的人都走了。所以他跑到台北來找我,你學到了些什麼?我說我學的跟你們一樣,老師沒有單獨教給我東西,講經教學大家都在一起。那老師為什麼說你學到東西?我說可能心態不一樣,我們在台中的時候是分秒必爭,住一天是一天的福報,非常珍惜;你們在台中大概有的是時間,十年不行,二十年,二十年不行,三十年,你們是這種心態,懈怠懶散,原因在此地。我們怎麼敢懈怠,在台中沒有根、沒有家,隨時會離開,機會就太難得!

  一般人心目當中有一句話,常常講的,多少人也告訴我,我身邊悟字輩這麼多年來沒成就。什麼原因?老法師講經是為他們講的,不是為我講的。這個心態很普遍,古今中外在所不免。當年在台中,台中的同修還不是這樣的,老師講經是為那些人講的,自己好像都成就了,老修行了,一說,十幾年、二十幾年,資格都很老,其實什麼都沒聽進去。我們從外面去的人不一樣,我們的心態,老師句句話都是為我一個人講的,我們完全接受。老師在上課教學,你們不肯接受,我肯接受,道理就在此地。你們對老師表面上恭敬,我們對老師是內心裡頭真誠的恭敬。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對老師那個誠敬心是不是百分之百?不是。我常常講,是講真話,我對老師的誠敬,百分之二、三十而已,我就能得百分之二、三十。你們對老師的誠敬?百分之一、二而已,我們當中就相差十倍。我勸他們要珍惜,不珍惜、不恭敬、不真誠,你跟老師住一輩子,三十八年,差兩年就四十年,你什麼都沒學到,一生白跟了。

  跟我三、四十年的人有。我在台灣建立華藏圖書館,那一年是我講經教學第二十年,也就是出家二十年,我們有了個圖書館,才有一些同學在圖書館出家,到今天也有三十三年了。悟泓就是其中的一個,悟道、悟本這最初的,圖書館開幕沒多久他們就來了,三十二、三年。如果真學,三十年的時間,在古人來講,得三昧、開悟是很有可能的,時間全空過了。古人教給我們的方法,人人都會說,沒有認真去做。戒律、德行上扎根,為什麼?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中等根性的人,三、四年能得三昧,七、八年就很有可能開悟,不能大徹大悟也可以達到大悟。大悟的境界能通一宗,與這一宗相關的經論法門都能通;大徹大悟那是全通了,世出世間法全通了。修行修什麼?這個經本經題上講得很清楚,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覺心。那個覺心的標準就是三皈依,「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要是用這個做目標,你的十年成就不得了!幾個人去幹?沒人幹,能說的人有,真幹的人沒有。沒想到我們發現一個真幹的,劉素雲居士,她用了十年功,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不知道,十年成就了,我們才曉得,這個不在身邊。像劉素雲這樣真幹的人有沒有?我相信有,我們不知道。真幹的人也不願意人知道,他不要名聞利養,他自己成就了,有緣教化眾生,無緣自己到極樂世界去了,真成就了。這個地方的經文講得非常好,古今中外都有這些問題,尤其是現前的社會,跟古人比是不能比的。所以見到佛要是真的常在不滅,憍恣厭怠決定有的,難遭之想、恭敬之心生不出來。

  「是故如來雖不實滅」。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示現滅度,實際上他真的沒有滅,表演這個相。「非滅現滅,故云示現。作此示現,為度中下之機故」。是為中下之機(根性)的人來表演的,這一表演,大家心裡震動,佛不住世了,懺除業障,認真學習,有一批人就得度了,用這個方法,讓一批人警覺到。跟佛有緣的人,在這個表演之下全都得度。「若是上根」,上根是什麼?在佛法會當中,就是講經教學之中已經大徹大悟的人。惠能大師當年在世,在他會下大徹大悟達到他同樣境界的有四十三個人。在中國過去沒有過,六祖大師滅度到今天也沒有看見過,太殊勝!我們在歷史上看,一個老師會下能有三、五個明心見性的就不得了,就不多了,四十三個,在中國佛教史上只有這一個人。所以上根人、見性的人他們清楚。「則見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本離生滅,何有涅槃」,表演的。

  「是故隋智者大師讀《法華藥王品》,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讀到「藥王品」他老人家入定了,定中境界出現。定中裡面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沒有時間就在當下。他見到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講《法華經》,他還聽了一堂課,出定之後告訴大家,世尊在靈鷲山講《法華經》還沒有散,還在講;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沒有滅度。我們如果要有智者大師那種定功,能不能見到彌陀?能不能見到釋迦?隨時都見得到。有這種功夫,能回到過去,能看到未來,沒有一樣不清楚,沒有一樣不明白。這是我們自己的本能,不是從外面求得來的,心清淨就現前,心染污它就不現前,就這麼個道理。所以就曉得清淨心多重要!清淨心沒有別的,放下,放下是心放下,事不相干。但是一般人他老是掛念這些事,這個事就妨礙他清淨心,那事也放下。功夫真正提升了,事不相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放在心上幹什麼,不放在心上,再多的事情也沒事,這是我們要學的。不要被外面環境所累,你真的得到解脫了。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大環境當中,找一個清淨地方修找不到了。真有本事,什麼地方都是清淨環境,心淨則萬物都淨,妙就妙在此地。哪個地方找清淨環境?處處皆是,沒有一處不清淨,決定不被它干擾。這個成就比一般修定的高,一般修定要找個環境,你什麼環境都在定中,他就比不上你。一切時、一切處求心清淨平等覺就對了。這是說明世尊沒有生滅,示現生滅。為什麼示現?給中下程度的人給他看,告訴佛住世不是像你想像的,他也是短暫的,遇到了一定把這個機會抓住,絕不要放鬆,這就對了。

  八相成道還沒講完,後面「德用無方」,這裡頭分兩段,一個是「自利德」,一個是「利他德」,自利利他。自利裡頭有兩小段,這是第一小段「定慧等持」,經文:

  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羅尼門。隨時悟入華嚴三昧。具足總持百千三昧。】

  首先這個自利你得到什麼?定、慧。定慧是平等的,這個很重要,就得受用。如果定慧不平等,那就起反作用,慧多定少人浮躁,妄念很多;定多慧少容易昏沉,精神提不起來;必須要定慧平等,要等持,才能夠契入禪定的境界,才能開悟。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三摩地」,你看他『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不是一個,「諸」是很多。三摩地就是禪定,三摩地是梵語,「舊稱三昧」,舊譯把它譯成三昧,「三摩提、三摩帝」,這都是梵文的音譯。「翻為定、正定、正受、調直定、正心行處、等持等」,這都是三摩地中文的意思。它是什麼意思?翻為定,戒定慧的定,又翻作正定,揀別它不是邪定;正受,受是正常的享受。我們凡夫享受的是什麼?佛法講五種受,所有一切享受歸納起來不外乎五種,身體有苦樂兩種受,心裡面有憂喜兩種受,另外一種,身沒有苦樂,心沒有憂喜,這個很好,這叫捨受。實際上這就是正定,這就是三摩地。為什麼不說三摩地、不說正受?因為你時間很短,你維持不了好久你的心又動了,不落在苦樂憂喜,總是妄念都起來,煩惱都起來了,所以保持不住。如果真能保持著捨受,捨就變成定。捨就是放下,身苦樂放下,心憂喜放下,這人就入定了,那就要得三昧。

  調直定,調是調理,直是正直,這都是三摩地的意思。正心行處,心住在定中。世尊在大小乘裡面都說過,「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那個制心一處就是此地講的調直定、正心行處,就這個意思。現在科學家教我們什麼?專注,極端的專注。調直定、正心行處也是這個意思,心要專注,不能分散。我們今天念佛的人,我們要把心制在一處,這一處就是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制心一處要是把阿彌陀佛放在這個第一處,那個功德無量無邊,那就是修三摩地。修成功了,你就常住三摩地中,你成功了,你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肯定實報土上輩往生。為什麼?你已經修得制心一處,阿彌陀佛來接引的時候,把你這個功德就提升了一倍,佛光一照馬上就提升一倍,上上品往生。不是《華嚴經》十住、十行、十迴向的地位,至少提升到《華嚴經》地上菩薩的地位,真正是摩訶薩。我們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問題就是肯不肯制心一處。

  制心一處,其他事情別管了,管它好事壞事、邪事正事,與我不相干,我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見到人都笑咪咪的,阿彌陀佛,你問我這個,好,問那個,也好,好也好,不好也好,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沒有議論、沒有批評。看到你是好的,統統讚歎,不好的,不讚歎就行了。這是什麼?這是普賢十願「禮敬諸佛」,對一切眾生平等恭敬心。見一切眾生行事,善的讚歎,不善的不說話,不放在心上,心裡頭清淨平等覺,心裡面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這部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是阿彌陀佛的別號,不可思議!心裡面有阿彌陀佛就是心裡頭有清淨平等覺。清淨,我什麼都不染。什麼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聞利養是染污,七情五欲是染污,讓我心不清淨。我念這句佛號是為什麼?就是修清淨心,我心裡就這句佛號,這句佛號是清淨平等覺。一切人事物看不慣的我全習慣了,我統統看得慣,沒有分別,你多自在!你要曉得,清淨平等是三摩地、是奢摩他、是禪那,心常住在這個地方,三年五載哪有不開悟的道理!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你一定是一個等級一個等級向上提升,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你得三摩地,你還得陀羅尼,你悟入華嚴三昧。『具足總持百千三昧』,這什麼境界?真的是地上菩薩,這不是普通人,自利德。

  下面「《智度論》曰」,《大智度論》上講的,「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我們今天把善心一處換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住不動,這就是三昧。「又一切禪定亦名定,亦名三昧」,所以禪定也是梵文三昧的意思。「一切禪定攝心,皆名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處」。這個論是鳩摩羅什大師那個時代翻譯的,羅什大師住的地方姚秦,那是秦國,所以說秦言,秦言就是中國話,三摩地就是正心行處。「又《法華玄贊》曰:梵云三摩地,此云等持」,等是平等,持是保持。「平等持心而至於境,即是定也」。等持,我們的經題上有平等,清淨平等,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清淨平等。「天臺曰」,這個天台就是智者大師。「若以空慧,照諸禪定種種法門,出生乃至無量三昧」。這是智者大師自己修學的心得報告,真正修行人心就是空慧,空是放下,煩惱習氣全放下了,智慧現前。智慧自然現前,因為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因為有障礙,障礙什麼?障礙你心不空,你心裡頭只要有,就是障礙。心裡什麼都沒有了,也是障礙。為什麼是障礙?你心裡頭有個什麼都沒有。連什麼都沒有也沒有,這真的空了,那就生智慧。所以這裡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心裡什麼都沒有了,你看還有個我心裡什麼都沒有,沒空得了。真的把起心動念放下,在一切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這最高的功夫,二乘人做不到,權教菩薩做不到,所以權教菩薩的功夫只能夠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他做不到,這是法身菩薩的功夫。

  空慧,照諸禪定種種法門,這個照就是觀照,照見。照見不是眼見,是心見,心眼見到聲聞、緣覺、諸菩薩所修的禪定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修禪定。我們用什麼方法?我們用持名來修禪定,這個要知道。我們就執持名號,會得定,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其他念頭都沒有了,就得定了。心裡面有阿彌陀佛,還有其他東西,你沒得定,沒有得定說明念佛功夫不得力。不必去找個什麼環境,那沒什麼用處的,什麼環境都無所謂。真的記住,《金剛經》好,《金剛經》裡有幾句話一定要記住,時時提出來觀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些是非常重要的句子,我們遇到事情,受干擾的時候,你把這幾句話念一念,問題就解決了。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不是全假的了!我們如果真的契入這個境界,跟觀世音菩薩一樣,照見五蘊皆空,彌勒菩薩說的這個就是五蘊皆空。五蘊怎麼空?念念不可得,念頭太微細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你怎麼能抓得住?所以對一切法欲望就淡薄了,知道欲望全是妄想、全是造業、全是障礙,一切法裡頭決定不可得,不能佔有,決定不能支配。

  彌勒菩薩說得很好,「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我們要控制、要佔有,全是妄想,那就是造業,為什麼?你掌握不住。佛菩薩都掌握不住,它的速度太快,它永遠不停,它如果停了這個世界就沒有了,好像我們看電影,電影裡面放映的底片突然斷掉了,馬上就沒有了。一念停了,念念都沒有了,它不停!但是前面妄念跟後面妄念不是一個,這一定要知道。所以相它不是相續相,每個念頭裡面的相分都不一樣,沒有一個相同的,當處出生,馬上就消滅。所以《般若經》上告訴我們事實真相,「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完全是事實真相。我們是全迷了,不知道事實真相。現在這個真相被量子力學家發現,我們對佛法產生無比的信心。我們深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佛教在這個世間不是宗教,是什麼?方東美先生所說的,高等哲學、高等科學,變成哲學跟科學的頂尖。佛經裡面所講的五樁事情,倫理、道德、因果、科學、哲學,五樣都講到登峰造極,這還得了!

  我們再看下面,「今經於而現滅度下,繼言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表諸大士雖示涅槃之相,而實是不生不滅,平等常住之如如法身。是諸大士咸是德遵普賢,從果向因者也」。這都是讚歎世尊講經時候在座的這些菩薩眾,讚歎他們,他們都是德遵普賢,換句話說,都是修普賢行的。普賢行是菩薩最高、最圓滿的德行,這是大乘菩薩所必修的。佛說得很好,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圓滿成就佛道一定從普賢行裡面出生。普賢行第一個「禮敬諸佛」,就是李老師教給我的「至誠感通」。普賢行不容易做到,普賢菩薩心目當中一切眾生皆是阿彌陀佛,我們做不到。他跟我們看法不一樣,他見到真相。真相是什麼?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普賢菩薩所見是本來是佛。現在呢?現在他有染污、他有迷惑,佛法裡稱他為凡夫,但是要曉得,這些凡夫本來是佛。普賢菩薩看本來是佛,所以他真誠恭敬,平等恭敬,他沒有分別。我們應該學!學什麼?把傲慢的習氣斷掉,嫉妒障礙斷掉。嫉妒障礙、傲慢是我們修行裡頭最嚴重的過失,有這個東西,不能成就。禮敬諸佛把這個消掉了,真放下了。還有一絲毫傲慢的習氣,瞧不起別人,不行,你這個業障沒有除掉,業障除掉才能做到,這是最高的菩薩行。「稱讚如來」,沒有絲毫嫉妒,別人有好處,做的是好事,利益眾生的事業,我們要歡喜讚歎,全心全力去協助,這就對了。他做的是壞事,不是善事,我們絕不批評,不要放在心上,就對了。我們放在心上錯了,批評,更錯了。應該什麼?做出正面的樣子給他看到,讓他慢慢醒過來,覺悟過來,這就對了。

  現在我們懂得念力能量之大不可思議,這講的什麼?講的迴向功德不可思議。迴向是我們做的,他沒做,但是我們的心清淨平等,我們意念集中,迴向給他,他真能得到。我修的功德跟他修的就沒有兩樣,只要他能夠接受,對他就大幅度的提升。這裡頭有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阿彌陀佛他將他自己本願功德迴向給我們,有我在其中。我怎麼沒有感受到?他真的給我了,他的那個信息傳遞我確實收到了,收到自己不知道。這什麼原因?自己有業障。我們把自己的業障清除,阿彌陀佛的信息你就全都收到了。中國老祖宗說的話說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要知道,宇宙之間,外頭沒有過失,過失全在自己。你要能夠肯定所有過失都在自己,不在外面,你作佛、作菩薩就很快了。為什麼?你很接近。如果你認為我沒有過失,過失都是別人,你跟自性性德距離很遙遠。中國老祖宗講這句話佛教沒傳到中國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佛教傳到中國才兩千年,這個話是中國三千年前老祖宗說的。我們能反求諸己才能成就真實功德,過失不在外面,都在自己,只有自己反省,只有自己改過,就能解決問題。這些人都是法身菩薩,都是從果向因,從果向因,他來表演的,他們都證果了。

  下面再解釋,「又陀羅尼」,就是第二句,『及得一切陀羅尼門』。陀羅尼是梵語,「此翻為持」,保持,「總持、能持、能遮」,這個遮的意思就是防範,一切不善的事情它可以防範,有這幾個意思。通常我們都把它翻成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用這個來翻陀羅尼。「《智度論》曰:陀羅尼者,秦言能持,或能遮。能持者,集種種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這是陀羅尼的意思。「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好比我們盛水,水瓶、水杯子是完好的,水放在裡面不會漏掉,陀羅尼是這個意思。「能遮者,惡不善根心生,能遮不令生」,這是它第二個意思,它能遮,遮就是止住,能止住惡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不讓不善的念頭生起。不善的言語、不善的行為,陀羅尼都能把它止住。「若欲作惡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羅尼」。陀羅尼有這兩個意思:總一切善法,持令不失;總一切不善法,遮令不生。這是什麼?這是定慧。定慧起的作用是總持。

  「又云:菩薩得是一切三世無礙明等諸三昧,於一一三昧中,得無量阿僧祇陀羅尼」,你看從三昧當中得陀羅尼。「如是等和合,名為五百陀羅尼門,是為菩薩善法功德藏」。這都是《大智度論》裡頭說的,菩薩得一切三世無礙明等諸三昧,明是定慧,它代表智慧,三世,過去、現在、未來,無障礙的智慧,當然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等,等就是細說無量無邊、無有止境諸三昧,佛法裡頭常說,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三昧。於一一三昧中,得無量阿僧祇陀羅尼。陀羅尼從哪來的?陀羅尼從定慧當中得來的,沒有定慧就沒有陀羅尼。我們今天總持法門沒有,我們對一切善法保持不住,對一切惡法也沒有辦法叫它不生。這是什麼原因?沒有定慧。我們用什麼方法修定修慧,而且是定慧在大乘法裡面第一高明的方法,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個話是老生常談,真正知道這句話利益功德的人很少,還得修這個三昧、修那個三昧,都在忙著搞這些,不知道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這話是佛說的,不是別人說的,無量無邊三昧當中沒有比這更殊勝的。現在在我們面前,我們都沒有能把它看重,沒有把它掌握住。

  這幾天有外地同修來看我。他們也很難得,二0一二全球危機要到了,我們怎麼應對?他們想得不錯,叫我們全世界淨宗的同修們我們一起來念阿彌陀佛,來化解這個災難,行不行?行,好事!這個念力能量之大真的不可思議,確實能把災難減輕,把災難推遲,真有這個力量。今天地球上這些危機,實際上都是十六世紀,也就是四、五百年前法國的預言家諾查丹瑪斯所說的,這個災難在什麼時候?一九九九年、二000年,那個時候爆發。我們很清楚,那時候我們在國外,全世界我相信凡是信仰宗教的人都會為這個事情祈禱,所以這個災難推遲了,一直推遲到現在。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推遲的原因,說什麼根本就沒有災難,這些預言家他們講錯了,根本沒有,他們也不承認這些宗教天天祈禱會有這個力量,不相信。不相信,於是加倍去造惡,二000年到今年二0一一年,十二年前,這十二年當中造的業,超過過去一百年都不止。那怎麼樣?愈往後災難就愈重,累積的惡業多,不就這個道理!所以從這上看,還是早一點報掉好,早一點報掉輕。現在要爆發的時候,真的相當嚴重。當然我們不願意看到這個現象,所以我們講經每一堂課都迴向祈求佛菩薩化解災難,我們不希望看到災難。可是根本的問題是要地球上的居民回心向善,痛改前非,這是治本;這個祈禱,念佛祈禱是治標,不是治本。這些年來我們在國際上宗教界,我都是鼓勵所有的宗教恢復教學。教什麼?現在這個世間,這個地球上的教育,只有科學技術的教育,沒有倫理、沒有道德、沒有因果、沒有神聖的教育,我希望宗教界能把這個缺陷補出來,寺院、教堂天天講道。講什麼道?講倫理之道、講道德之道、講因果之道,大家都覺悟、都明白了,人確確實實應當相親相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不應該競爭,不應該鬥爭,更不應該戰爭。能把這些不善業從自己心地上消除,災難自然就沒有了。

  迴向為什麼會有這個力量?我們祈禱為什麼能產生這些力量?佛講得很清楚,境隨心轉。大乘教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心想這個能量太大了。如果大家集中,把這個能量集中,會產生很大的力量,真的能把災難減輕,可以減輕一半以上,可以把災難推遲。推遲對真正修行的人有好處,讓他有足夠的時間達到他修學的目標;不能推遲也有好處,修行人知道時間有限,等於說他剋期取證。到明年十二月二十一號,這還有三百多天的時間,這三百多天的時間要全心全力去修,夠,時間足夠,取西方極樂世界上輩往生不是做不到的,真能做得到。這次悟梵中陰身往生,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真的如經上所說、如祖師大德所說的,這個法門煩惱不需要斷,業障不需要消,只要把心換上阿彌陀佛,煩惱自然斷,業障自然消,妙極了!我們不要去想業障,不要去想煩惱,把心的力量集中在阿彌陀佛,什麼事情都解決了,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同學提倡這個建議,都是慈悲心、都是善意。他希望我們從現在起,從今天開始,到二0一三年五月,也就不到兩年的時間,每天晚上七點鐘到十點鐘這三個小時,同時全球各地的淨宗同學每天念三個小時阿彌陀佛。好事情!他說對我們這個災難化解至少有三、四成的效果,不至於產生重大災難。這個建議我希望同學放在心上,從今天起到二0一三年五月,每天晚上七點到十點,把所有一切工作放下,專念阿彌陀佛。對自己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第二個,希望化解地球上的災難。

  我們看底下,於一一三昧中,得無量阿僧祇陀羅尼,如是等和合,名為五百陀羅尼門,是為菩薩善法功德藏。陀羅尼翻成中文是總持,菩薩總持善法功德藏,菩薩也有這個能力。陀羅尼另外一個意思,能夠遮止惡法功德藏,讓一切的惡法不能成就,讓一切善法成就,這是定慧功能,才有這麼大的成就。「蓋三昧定也。定力發慧所得,說為陀羅尼」。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