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bcollege logo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2-027-0027 主講人 : 淨空老法師
             小字號    中字號    大字號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二十七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27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七十二面第一行,請看經文:

  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欲相救免。邪見業王。未能捨離。常處輪迴而不自在。】

  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佛這段開示都是說輪迴的事實,單單依靠修福沒有辦法出離輪迴;經上這些教訓,跟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修慧實在是比修福更要重要,而住真實慧就是求生淨土。前面說出雖然修福可以得人天的福報,不能出三界。這個地方接著說,即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家親眷屬要想幫你的忙,這種幫忙,我們在日常修持裡面能看到的。一個就是我們修持為家親眷屬迴向,另外一種是家親眷屬過世之後,我們誦經拜懺給他超度。是不是真能幫上忙?當然是幫得上忙,但是沒有辦法幫他脫離輪迴。而是在六道裡面,可以幫助他減少痛苦,幫助他得福報,這個忙幫得上的;要是幫他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這個忙是幫不上的。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白。

  為什麼幫不上?此地把原因說出來,『邪見業王』。業就是我們常講的業力,邪見業力就是惡業。惡業為什麼把它稱作王?王是比喻,它的力量太大,業力太大,能敵須彌,能深大海,這是《地藏經》上形容的,這個業力太大,原因在此地。『未能捨離』。業沒有消掉,福不能救。消業,諸位要知道,慧才能消業,定能伏。定功深把這個業伏住,它不起作用,我們也能夠暫時得自在。慧生出來之後,業力就轉變了,轉煩惱為菩提,轉變成菩提。慧要緊,唯有慧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這個人沒智慧,沒有定力,單單靠福不能救他,這就是邪見業王,未能捨離,他的惡業沒消掉,是這麼個原因。『常處輪迴而不自在』。在六道裡面輪迴,捨身受身是業力支配的,業力在做主;你自己沒有辦法想到哪裡就到哪裡,想投生到哪一道就投生到哪一道,這個你辦不到,業力在支配你。

  汝見愚痴之人。不種善根。但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云何出離生死大難。】

  佛這些教訓,不但我們自己得到殊勝的利益,知道怎樣修行,同時讓我們慧眼發現,使我們能夠觀察世法裡面邪正是非。世間法裡面,我們不迷了,更重要的,佛法裡面也有真妄,也有邪正是非,我們沒有慧眼把假的佛法當作真的,把邪法當作正法。實在說不僅如此,我們沒有智慧,甚至於連善惡都不能辨別,利害都不能明瞭,這就叫愚痴。這段經文我們要多念幾遍,要把它記住。愚痴之人。這是佛對彌勒、阿難說,你們看這個世間愚痴人。這愚痴人可能就是我自己,這一點都不假。我們有能力辨別是非、辨別善惡、辨別真假嗎?可是要冷靜,不要用感情,要用理智細心去觀察,不難體會到,因為這裡有標準,『但以世智辯聰』。他是用世間的聰明智慧,這就不是真智慧。

  什麼叫世間聰明智慧?什麼叫佛法真智慧?在外表上來看是辯才無礙,真的不容易看出來,可是仔細一觀察不難看出來。從什麼地方看?真智慧是清淨心裡面生的,他那種無礙辯才,他心地清淨,心地清淨就決定沒有貪瞋痴慢疑這些煩惱,沒有這個東西,這是真智慧,這是真的。如果貪瞋痴慢還繼續在增長,『增益』就是增長。益是添,增也是增加的意思。那這就決定是世智辯聰。世智辯聰不是好事情,我們佛門常講八難,八難裡面就有世智辯聰。這個人就遭難了,遭什麼難?不能學佛,不能開悟,也就是說他不能得定,不能開悟。從這個地方冷靜去觀察,邪正是非不難辨別,明白之後,我們自己心清淨。

  不是正法,不是真正的佛法,我們對他的態度敬而遠之。因為我們學普賢行,對於邪門外道,對於妖魔鬼怪都恭敬,都像佛一樣的恭敬,沒有差別,只是不加讚歎。這個不讚歎,不跟他學,這就是遠之,敬而遠之。敬是禮敬。決定是以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心恭敬,這就是正法。邪正就從這個地方辨別,佛在此地教給我們的。心不清淨,心不平等,心裡面貪瞋痴慢這些煩惱、習氣還沒能斷盡,『云何出離生死大難』。這就是六道輪迴,他是決定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

  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

  這樣的人在我們世間很多,我們常常看見。特別是在這個世間大富大貴之家,在社會上有崇高的地位,有雄厚的財力,他修布施,他在佛門裡面作諸功德,作大福田。

  取相分別。情執深重。】

  這兩句就不行。我們在歷史上有個很著名的例子。過去梁武帝在世的時候,他的地位是國王,他有財富,在佛門裡做了不少的好事,修福。南朝四百八十座寺廟他建的,他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廟,度幾十萬人出家,他當大護法。那個時候達摩祖師到中國來,跟梁武帝見面。梁武帝聽說印度來了一位高僧,是釋迦牟尼佛的傳人,很尊重,迎請到宮廷裡面來供養。梁武帝向達摩祖師請教,他說:我這一生在佛門裡面做了這麼多的好事,我這個功德大不大?達摩說了句老實話:並無功德。梁武帝這是涼水澆頭,興趣就沒有了,所以聽了當然不太高興。吃完飯,達摩走了,從此以後不再理他了。所以達摩祖師沒有人護法,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等一個慧可認識他。

  佛門不打妄語、不奉承人,假如那個時候達摩祖師要讚歎:你這個功德大!不得了、不得了。那梁武帝一定是他的大護法。可是佛門不可以這樣做法,他做的是什麼?福!你看梁武帝心裡頭、口裡面表現出來的『取相分別,情執深重』,功德就沒有了。假如他要是問:我的福報大不大?那達摩祖師一定說:甚大、甚大。他修的是福不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樣,功德能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能,福德只能得人天福報,只能得這個。這是我們一定要辨別得清清楚楚,希望我們要懂得修功德,而不是修福德。

  取相就是著相,做的些好事,念念不忘。你看我們佛門有很多做好事的,在佛門裡面現在建個道場,名字一定要掛上去,出了錢,出一根柱子,柱子上要刻個名字,弟子某某人奉獻的,要刻個名字,著相!唯恐佛把他的功德忘記了,刻了名字,常常叫佛看見,這是著相、分別。這個不行,這都變成福德。什麼叫功德?功是功夫,德是你的收穫。持戒是功,得定是德;修定是功,開智慧是德。功是因,德是果報。所以功德別人不能代修,福德可以。我有福可以送給你,我有錢可以送給你用,我有房子可以送給你住;那個功德?我有智慧,我的智慧沒辦法給你,我有能力,我的能力沒有辦法給你,那是德。福報可以與人共享,這功德沒有辦法分給人,一絲一毫都沒有法子分給人,一定要自己修。所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要知道修學。

  所以我們斷惡修善不要著相,不要分別,要把情執捨掉。情是什麼?感情,感情用事,情要捨掉。用什麼?用智慧,要用理智。實實在在說,這個情跟智表現在外面,作用是一樣的、是相同的,這很難辨別。表現在外面就是愛。我們佛法講慈悲,世間人講愛。如果有分別、有執著的這個愛就是情,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平等的愛、真誠的愛,那就是智慧。所以智跟情是一體的兩面。覺悟的情就叫智,智要迷了就叫情,就這麼回事情。迷悟不同,說兩個名詞是一樁事情。迷了叫情,悟了叫智,所以智跟情是一樁事情。諸佛菩薩悟了,他有智。智,說實在話,真的感情,真情!迷人用的那個情,前面跟大家講,虛情假意不是真的,覺悟是真的,為什麼?永遠不會變的,迷的那個情是靠不住的,是時時刻刻會變化的。

  求出輪迴。終不能得。】

  這樣修福修得再大,像梁武帝那樣,要想超越六道輪迴都辦不到。這諸位要知道。

  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淨。遠離分別。求生淨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末後一段佛教給我們應當怎樣去修才如法。佛教給我們要離相,不要著相,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不分別,不用第六意識;不執著,不用第七末那識,這就是轉識成智。不用第六識,就是妙觀察智;不用第七識,就是平等性智。轉識成智,六七先轉,因地轉,五八果上轉。所以六七轉了,五八自然就跟著轉了,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修行貴在轉識成智。你要是不能轉識成智,你所修的決定是福報,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

  所以我們要練習,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學著不分別,要學著不執著。假如我們的分別執著今年比去年淡了,你就有進步;一年比一年輕,一年比一年淡,這是你功夫得力,功夫在進步。假如你的分別執著妄想煩惱跟過去沒有兩樣,還是多,甚至於比從前還多,不學佛的時候沒有煩惱,學佛的時候煩惱愈學愈多,那你就走錯路了,你一定是在方法出了問題,或者在理論上出了問題。因為你學的,所得的結果,跟佛法所講的完全是相反。真正的學佛,你所得到的一定是心一年比一年清淨,妄想煩惱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快樂,一年比一年有智慧。什麼叫有智慧?處事待人接物清楚明白。從前看人、看事都看不清楚,看錯了,現在不錯了,現在看得很準,那這就智慧現前。所以學佛的好處,在生活裡面就能夠勘驗得出來,這是佛法真實的受用。

  『植眾德本』。德本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是無上的德本。德就是你得到的,本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成究竟圓滿佛。唯有這個法門叫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不空過,決定可以得到。『身心清淨,遠離分別』,身心清淨現在就得到。剛才跟大家講一年比一年清淨,一月比一月清淨,到一月比一月清淨,可以說你往生已經有把握,你能夠每一個月都有進步,月月不相同,你往生決定是有把握的。如果到每個星期都不一樣,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清淨,那就恭喜你老人家,你可以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那個了不起,那真了不起,決定可以自在往生,想多住幾年也不妨礙,隨時都可以走得了,那生死自在。遠離分別。

  分別與執著,有些同修聽了,他說:那我對什麼都不分別、不執著,那我不就變成傻瓜了?那人家問我,這是什麼?不知道,不分別了。這個法到底怎麼修法?佛是教我們不分別、不執著是心上,心上不能分別執著,不是講的事上。事上是什麼?這是什麼?你們分別執著叫它做毛巾,我也叫它這是毛巾,這個毛巾我沒有執著它是毛巾,我也沒有分別,是你們分別執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分別你這樣說,我是隨你說,我心裡頭絕對不執著它是個毛巾,不執著它是個黃色的,不執著,是你分別,要這個學法。

  所以應用就權智,善巧方便,恆順眾生。自己受用是實質,是真智慧,真智慧裡頭沒有分別執著,身心清淨。今天是幾月幾號?是你們分別幾月幾日,我不曉得幾月幾日。你問我,我隨順你們的分別,今天是十一月二十八號,這是你們的分別,我沒有分別。現在是幾點鐘?八點半,你們的八點半,我沒有八點半,這樣做法就對了,就沒錯了。所以遠離分別是這種遠離法,不是事上的。事上隨眾生,心上決定清淨,這叫真正修身心清淨,遠離分別。

  『求生淨剎』。淨剎就是淨土,阿彌陀佛的國土。我們一定有個強烈的願望,求生西方淨土。『趣佛菩提』。趣是趣向。我們的目標,我們的方向,是無上菩提。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幹什麼?去成就無上菩提,去證究竟圓滿的佛果。佛說這樣的人『當生佛剎』。他是一定會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永得解脫。末後世尊教給我們正確的修行綱領。在這品經裡面,我們要記住佛跟我們講的三類的人不能生淨土。第一類貪著世間的享受,求人天的福報。祈求人天福報,貪圖世間的享受,這種人不能生淨土,念佛也去不了淨土。第二種人世智辯聰,邪見熾盛,但對這種人我們要有相當的智慧,很冷靜的頭腦,你才能夠覺察得到;否則的話,粗心大意,你往往把他當作正法,把他當作真正的善知識,那就錯了。第三種就是取相分別,情執深重。這三類的人沒有法子往生,他所修的統統是福報。我們看底下經文。

  「菩薩往生第四十二」。佛在這品經裡面告訴我們,十方菩薩求生西方淨土的狀況,我們聽了、我們看了,有什麼感想?如果是具足善根的人,一定會深受感動,激發我們求生的願望,這也是佛在此地為我們介紹的用意。請看經文:

  彌勒菩薩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是個大世界,世尊的教區,是個很大的世界。

  及諸佛剎。】

  除我們娑婆世界之外,十方諸佛的剎土。

  不退菩薩。當生極樂國者。其數幾何。】

  已經證得不退位的菩薩,這句話他沒有說得很詳細。不退有三種,到底是哪一種?最淺的一種叫位不退,如果說位不退,這個地位的確不算是高,在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在別教是初住位的菩薩,別教初住等於圓教的初信位,位不退,見思煩惱斷了。在小乘是四果羅漢、辟支佛這樣身分的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人數有多少!如果要是講念不退,那個地位就高了,念不退在別教是初地菩薩,在圓教是初住菩薩,這個地位就高了,但是此地沒有說明、沒有說清楚。由此可知,這不退位的,我們凡夫眼光當中決定是聖人,小乘四果羅漢,聖人不是凡夫;大乘菩薩斷證的功夫等同阿羅漢,跟阿羅漢是相等的。斷煩惱,見思煩惱都斷了,菩薩的智慧決定高過阿羅漢,是阿羅漢不能為比的,這樣身分的人當生極樂國者,數字有多少?彌勒菩薩代我們提出這個問題。

  佛告彌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

  『此世界』就是娑婆世界。我們這個世界諸位要記住,不止我們這個地球,這是指三千大千世界。照黃念祖老居士的說法,我們今天講的銀河系,這是很大的星系。一百億個銀河系,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教化的範圍。一百億個銀河系,我們地球也在這個大的星系之中,所以這是講這個大世界。不退的菩薩有七百二十億。從這個數字上來看,大概是念不退的菩薩,不是位不退的,位不退的應該這個數字不止這麼多,決定是講的位不退。位不退的菩薩那就高了。

  已曾供養無數諸佛。】

  這句我們要記住!前面阿闍王子、五百長者過去生中供養四百億諸佛,還不能往生,要供養無數諸佛,這個善根太深厚了。

  植眾德本。】

  『植眾德本』。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念阿彌陀佛,種這個德本。也許你問為什麼生生世世念阿彌陀佛,都沒往生?就是前面三種原因,貪戀世間的福報,求人天福。你要不信,你打聽打聽念佛人,哪個不是為了貪圖世間福報念阿彌陀佛的,那這就不能往生了,那這一生還是去不了。第二種就是世智辯聰、邪知邪見,第三種是情執很深,沒有法子離開,都是這些毛病。如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真的能夠做到不分別、不執著、不間斷、不夾雜!那這一生就成功了,這一生就功德圓滿了,這是真正往生的條件。

  當生彼國。】

  就是有七百二十億的菩薩他們往生的機緣成熟。他們會往生,有這麼多的人數。

  諸小行菩薩。修習功德。當往生者。不可稱計。】

  還有一些『小行菩薩』,小行菩薩就是沒有證得不退位的菩薩。這小行菩薩是誰?諸位在座的統統是小行菩薩。因為你們在六道裡頭進進退退,你們沒有證到不退位的,進進退退也能往生,為什麼?因為也是過去生中,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因是一樣的,所以這生緣成熟了,你能夠不分別、不執著,功夫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你這一生當往生者。那這個人數多,『不可稱計』。那個數字沒有法子計算,也沒有辦法說出來,說不出來,無法計算,人數太多太多,指我們這些人,小行菩薩。這段答覆的娑婆世界。彌勒菩薩還問諸佛剎土。這下面是:

  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

  除了我們娑婆世界之外,他方諸佛國土,這他方就是指十方世界。世界無量無邊,往生的人是無量無邊,不曉得有多少!佛在此地舉幾個例子,為我們說明。

  從遠照佛剎。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薩摩訶薩。生彼國土。】

  底下答覆的,給諸位說,全是不退菩薩,怎麼曉得?『菩薩摩訶薩』。大菩薩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不是普通的菩薩。所以這是不退菩薩,都是指不退菩薩來說的;小行菩薩數字太多,就不提了,『有十八俱胝那由他』。

  東北方寶藏佛剎。有九十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國。從無量音佛剎。光明佛剎。龍天佛剎。勝力佛剎。師子佛剎。離塵佛剎。德首佛剎。仁王佛剎。華幢佛剎。不退菩薩當往生者。或數十百億。或數百千億。乃至萬億。】

  佛總說,不能一個一個說,一個一個說,說不盡,舉幾個例子。這不退菩薩的功德我們也要略略的明瞭,如經中所說。第一個供養無數諸佛。無量劫來供養無數諸佛。我們今天怎麼辦?佛不在世間,我們怎樣去供養諸佛?你們有沒有辦法,有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來?你們實在想不出來,我就教給你,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就是供養無量諸佛,為什麼?一切諸佛都講《無量壽經》,我們念《無量壽經》,一切諸佛聽到都歡喜,這就供養他;一切諸佛都勸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我們接受佛的教誨,認真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一尊佛不歡喜,沒有一尊佛不護念,這就所有一切諸佛統統供養到了。

  普賢菩薩教給我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說了七條。第一條就是如說修行供養。我們就用這個如說修行供養,供養一切諸佛!所以我們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我們大家天天在做,不知道!你說冤枉不冤枉,問你有什麼方法?說不出來,實際上已經在做了,你都不知道。每天在供養無量諸佛,自己不曉得。除此之外,我們要全心全力把這個經、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一切眾生,以種種善巧方便,讓這個地球上所有眾生都知道,都接觸到,這是供養無數諸佛。

  第二要植眾德本。這個植眾德本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第三得不退轉。我們有堅定的信心求生淨土,絕對不會被其他的法門、其他的宗教所影響,所轉變,這就不退轉了。在聽了參禪的又想去學禪,聽了學密的又想去念咒,那你就退轉了,這個不退轉你得不到。無論聽哪個法門,無論跟什麼人接觸,我絕對不會被外境動搖。信心清淨,信心堅定,一心嚮往極樂世界,這就是不退轉,我們這一生就成功了。許多不能成就的人就是退轉,看到有一些修學其他法門的,表演一點感應,表演一點神通,了不起,馬上就去了,阿彌陀佛不要了,這樣的人就退轉了,就不能往生。所以他不曉得那些神通感應就是障礙你,就是來破壞你,不讓你這一生往生,不讓你成佛,把你拉回來,送你到六道輪迴,還去搞三惡道。他愚痴、他沒有智慧、沒有福報,就被他們拉走了,這是我們也看得很多的。第四個條件要智慧勇猛。這是能保證我們不退。我們有理智,不是感情用事,所以才不會被外境所轉。

  還有一個條件,一定要趣向一乘;就是我們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西方極樂世界。正如同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經.上品上生章》裡面所說的,(這一章就是這段經,我曾經特別講過一次,留的有錄音帶)。善導大師說了很多比喻,講得很好。今天我們遇到淨土法門,你發心念佛求生淨土,如果你遇到一個真正得道的高僧,來勸你淨土不究竟,我還有另外法門比這個更好,成佛更快,你動不動心?你不動心,信心很難得。你遇到一個證阿羅漢果的,他來跟你說,你動不動心?還不動心,小乘的,不動心。再遇到一個明心見性的大菩薩,你還動不動心?這就難講了;或者遇到一個等覺菩薩,地位跟觀世音、大勢至平等的,來勸你去參禪,勸你去學密,你還動不動心?一個人信心堅定決不為所動。佛要來了,來勸你,我還有另外一個法門比這個淨土法門還好,你怎麼辦?釋迦牟尼佛來了也不動心,這才行。善導大師舉了很多例子,信心堅定,要堅定到什麼程度?十方諸佛來勸你都不動搖,我還是決心求生淨土,還是決心要見阿彌陀佛。諸佛如來來勸我都不動心,都不改變念頭,這個人才叫真正信自己,真正相信阿彌陀佛,相信本師釋迦牟尼佛。所以有了這樣強烈的信願,依照本經的理論方法修行,決定能得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

  其第十二佛名無上華。】

  這句裡面又說得比較詳細,『第十二佛名』。古德從前面經文上順下來看,這個地方應當是第十二佛剎,前面講了十一佛剎,華幢佛剎是第十一,按照順序,『無上華』佛剎應該是第十二,所以說是其第十二佛剎。加一個佛剎,那個意思就更清楚,「佛名無上華」。

  彼有無數諸菩薩眾。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具大精進。發趣一乘。於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

  這段就是我剛才跟諸位綜合不退菩薩必須具備的這些條件,我們一定要學習!念佛要認真,沒有比念佛更要緊的事,沒有比念佛更大的事。我們要把念佛當作我們一生大事業去辦,其他事情可以緩一緩,這個事情決定緩不得;其他事情可以暫時停一停,這個事情一時一刻都不可以停。『七日之中』,我們結七念佛就是從這兒來的。《彌陀經》跟我們講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所以佛七就是從這兒來的。這七天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我們今天這種佛七是佛七法會,是做一種儀式,大家在一塊共修念佛應該是怎麼個念法。提倡念佛,舉行一個念佛的模式,提供給大家做參考。真正的打佛七不是這個樣子。真正打佛七,這句佛號日夜不能斷,就是念七天七夜不可以中斷的。念七天七夜,諸位想想看身體差的人不行,年歲大的人不行,所以修行要年輕、要年少,七天七夜不睡覺,精神還是能挺得起來的。參加佛七的人數多少?不可以超過十個人。為什麼?主七師,十個人以上他的精神貫注不了,他照顧不了。所以真正打佛七,人數不能超過十個人。但是這樣的佛七,我並不希望大家去試驗,為什麼?有危險性,如果不如法會著魔。我們現在這個佛七法會非常穩當,絕對不會著魔,這非常安全,非常穩當。

  所以那種真正佛七,主七師是真有本事,能夠降魔,每個念佛的同修他的狀況、他的境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稍微有一點不對,馬上就把他糾正過來,所以人數多了就沒有法子,就貫注不了。我們現在這個是提倡念佛,這是做宣傳的作用,不是做別的,大家都來演戲、都來表演的,是不是?給廣大的這些還沒有學佛的同修們看,這麼多,這麼莊嚴念佛,大概不錯,都來了,是這麼個意思,所以說目標、性質都不相同。

  真正結七念佛,這七天七夜那個緣一定是非常殊勝。所以這七天當中,就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大士是菩薩,哪種菩薩?我們常常念的是菩薩摩訶薩,摩訶薩就是大士。在一般稱呼一定是初地以上的,不是三賢位的,十住、十行、十迴向這稱菩薩;初地以上叫大菩薩、大士,所以大士是對摩訶薩的尊稱。他們百千億劫所修的堅固之法,這個念佛的人七天就修成功了,你能相信嗎?難信之法。我們修七天超過他百千億劫,給諸位說,這是真的。你要不是這樣殊勝的超越,你這一生當中念幾年佛,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當阿鞞跋致菩薩;人家修百千億劫還沒有見到阿彌陀佛,還不知道有西方淨土,真的超越。你才曉得這個法門是真實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讚歎決不是偶然的。他們這些不退菩薩統統都求生淨土。

  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

  這是第十三佛剎。前面講十二至十三,一定是從遠照佛剎,遠照是第一個,第二個是東北方寶藏佛剎,一直到這個地方他按這個順序排的,這是第十三。十三個佛剎,舉的例子,佛名無畏。

  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

  『大菩薩眾』就是講的不退菩薩。

  諸小菩薩及比丘等。】

  這就是講的小行菩薩。往生的人:

  不可稱計。皆當往生。】

  世尊在此地為我們略略的舉了十三個佛剎,後面這句總結。

  十方世界諸佛名號。及菩薩眾當往生者。但說其名。窮劫不盡。】

  不必說他們,就是講佛剎的名字、佛的名字、往生的菩薩,說一劫都說不完。就像這個說法,簡簡單單的說法,說一劫都說不完,你就曉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不退菩薩有多少人。為什麼這麼多人都要求生淨土?必有道理,必定有大利益,有真正的好處,人家才肯去。我們看了能不動心嗎?看了還是不動心,那這個人業障深重得就很可以了。業障障住他不動心,這個障要是淺一點的人看到這個樣子,一定會動心,一定去問為什麼?他也要求願往生,這都是事實真相。你說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往生,十方一切諸佛勸眾生往生,這是證明;這在三轉法輪裡面講作證轉,拿出證據來給你看,這麼多往生的人。本經三轉法輪,有理論、有比喻、有證明,這段是證明。本經的正宗分就到這個地方,正宗分講完。往下第四十三品以下是本經的流通分。

  《無量壽經》經文的確不長,一本小冊子經文不長,它這個架勢擺在這裡,真的是大經的姿態,跟《華嚴》、《法華》沒有兩樣,為什麼?序分長,流通分長,不像一般經典的序分、流通分只有幾行經文,它都很長,所以這是大經的架勢。有不少人誤會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是自了漢、小乘人!我們自己對淨宗沒有研究,聽到人家這樣一批評,想想沒錯,他學大乘,我學小乘,我不如他。算了,我不學淨土了,不念佛了,跟他學大乘去了。這是對於淨宗不了解、不認識犯的過失,自己造成障礙,造成嚴重的損失。佛在此地明明白白告訴我們「非是小乘」,這個法門不是小乘!

  佛告慈氏。】

  叫著彌勒菩薩給他說。叫著他的名字,下面就有重要的開示,提醒他注意。

  汝觀彼諸菩薩摩訶薩。善獲利益。】

  這句是總結前面一品。十方世界菩薩往生極樂世界的,你看看那些『菩薩摩訶薩』,看他們,『善獲利益』。關鍵的字眼就在善,善獲什麼?他們會!他們會獲得利益。最巧妙、最殊勝的這個方法,這個善,善到什麼程度?你們諸位能不能答得出來?答案都在經文上,就是能於七日之中,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這是善,這是真正不可思議。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這是佛說了假設有善男子、善女人。

  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

  你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聽到很歡喜,能生這一念心。

  歸依瞻禮。如說修行。當知此人為得大利。】

  這個『大』,沒有法子形容。我們無量劫來不能脫離生死輪迴,無量劫來供養無量諸佛,種植善根,想想看今天還是這個樣子。這念佛一往生,從我們凡夫地一下就拉到七地、八地菩薩,比坐直升機還快!這個利益還得了!照一般的講法,我們凡夫真的把見思煩惱斷盡了,如法修行修到七地菩薩要用兩個阿僧祇劫,我們幾天就成功,你說這個利益大到什麼程度?經上講的大到底有多大?我們心裡要有個概念,不能含糊籠統,才能知道它真實的利益。這裡面這兩句非常重要,『歸依瞻禮,如說修行』。你能不能得這樣大的利益,從凡夫地一下就超越去當七地、八地菩薩,關鍵就在這兩句。只要把這兩句搞清楚做到了,你這個利益諸佛如來看到歡喜,所有菩薩看到你,佩服!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你,那些大菩薩拍拍你的肩膀,你真了不起!為什麼?他修了三大阿僧祇劫才得到這個地位,你怎麼一下就得到了,他怎能不佩服?像五十層的大樓一樣,他是爬樓梯一步一步好辛苦才爬到頂上,你坐電梯一下子就上去了,他怎麼能不佩服?真的佩服,你這個速度太快!這叫一步登天。

  所以歸依,這是第一個條件。歸是回頭!從六道輪迴回頭,依西方極樂世界;六道輪迴的事情我不幹了,我統統把它捨棄掉,一心嚮往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依靠,我依極樂世界!從一切諸佛菩薩回過頭來。我從前拜這個佛、拜那個菩薩,拜了一大堆、一大堆的,現在我都回頭了,專拜阿彌陀佛,我要依阿彌陀佛,依一尊。從前我念好多經典,什麼《華嚴經》、《法華經》、《金剛經》,是一大堆、一大堆的,現在我統統都不念了,專門依靠《無量壽經》。你要曉得從哪裡歸?依什麼?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從世出世間法回頭,不但世間法、出世間法統統回頭,專依無量壽佛,專依《無量壽經》,這個叫皈依。

  又念阿彌陀佛,還不能忘記本師釋迦牟尼佛,感情深厚不能忘掉他;又不能忘掉觀世音菩薩,我有難的時候,他不來救我了;藥師如來也要念了,害病的時候還有辦法,還有人幫忙。你把諸佛菩薩一個人分做一樁事情,得罪一個不行,對我生活有關係,統統要念,這就念雜了、念亂了。這就是沒有歸也沒有依,這個不行。諸位要曉得,特別是你念阿彌陀佛,所有一切諸佛都尊敬你,你要是有病,藥師佛怎麼會不來?阿彌陀佛的學生趕快去!你念他,他倒未必,你巴結我,算了,我不受你的巴結,他還不幫你的忙;你念阿彌陀佛他非幫忙不可。阿彌陀佛的學生,一切諸佛如來都尊重,一切諸佛如來都護念,阿彌陀佛的學生了不起,諸佛護念、龍天擁護,所以你要懂得皈依。

  瞻禮就是念佛。身禮敬阿彌陀佛,身禮敬。這個禮敬,前面我也曾經跟諸位說,不一定是每天要拜多少拜,不是這個意思。你有時間拜佛當然很好,沒有時間也沒有關係。禮敬是你真誠恭敬心,對阿彌陀佛、對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禮拜,這就是禮。瞻就是念,口稱名,心裡面觀想,心裡頭想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身禮敬阿彌陀佛,三業恭敬。

  如說修行,「如說」就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的這部《無量壽經》,依照這部經典的理論、方法、教誨去修行,把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以《無量壽經》的標準修正過來,這叫做如說修行。我們就明白了,能這樣的做,我們的心、我們的願、我們的解、我們的行都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叫真正學佛,學哪一尊佛?學佛中之王的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為榜樣,阿彌陀佛典型,我們依照這個模式來修自己,把自己修得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那怎麼不成佛?怎麼會不往生?這個人得的利益大,大到連佛都說不出。

  當獲如上所說功德。】

  他一定能夠獲得像前面所說的功德、利益,他能得到。

  心無下劣。亦不貢高。】

  這個「心不下劣」就是我們現在一般人所謂的自卑感。他不會有自卑,他也不傲慢,他的心清淨。因為他明白佛所說的道理。知道生佛平等,知道性相一如,所以他對於一切法都不分別、不執著。他心是平的,清淨平等覺,所以自卑跟傲慢都沒有了。

  成就善根。悉皆增上。】

  他所成就的善根天天在增長。『增上』就是增長的意思。由此可知,他不退轉,天天在進步。

  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我們讀了這一句經文,感到無比的欣慰,我們不僅是在學佛,我們是阿彌陀佛的第一弟子。世尊在此地為我們授記的,只要我們做到前面四個字,你就是阿彌陀佛第一弟子。皈依瞻禮,如說修行。你只要把這八個字做到,釋迦牟尼佛在此地就是給你授記,你是如來第一弟子。你要是真的清楚,真的搞明白了,你能不幹嗎?彌陀第一弟子,你想想看,哪尊佛不護念你?哪尊護法神不保佑你?你現在在這個世間,還沒有往生到極樂世界,我深深相信,你已經得自在無礙,已經是事事如意。因為諸佛護念你,一切諸法善神都保佑你,你怎麼不如意?你怎麼不自在?都因為你是如來第一弟子。

  這句經文跟本經第一品裡面,證信序裡面,你看列在上首第一個人憍陳如。「尊者憍陳如」,憍陳如是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第一個證阿羅漢果的人。把那個第一證果的人擺在經典最前面,這個地方說的是,『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前後呼應。由此可知,這部經就是如來所說的第一經,這哪裡會有差錯?我們印這個經書的時候,我刻了一個圖章「如來所說第一經」印在上面,就是根據這個地方講的。搞了這麼多年,這才識貨,以前不識貨,是不是?那麼多經典不曉得哪個第一,這才認真的把它認出來了。這本經是第一經,這個法門是第一法門,依照這個法門修行的是如來第一弟子!

  哪尊如來認你做第一弟子?當然本師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決定承認的;不僅他們兩位承認,所有一切諸佛如來都承認你是他的第一弟子。第一弟子是最聽話的學生,最喜歡的學生,為什麼最喜歡?因為你馬上快要成佛了,他怎麼不喜歡!這一往生就成佛,決定一生成佛,是這麼個道理。你們諸位想想看,還有哪部經典、哪個法門有這樣殊勝?我在世法、在佛法裡面都是很會挑剔的人,不是最好的我決定不要,我要一定要選最好的,挑到別的更好的,底下就馬上就丟掉了。你看我過去搞《楞嚴》、搞《法華》、搞《華嚴》,到接觸到《無量壽經》,那就統統都丟掉了,都不要了,我清楚了。我很會挑!這句非常非常重要,實實在在是不可思議的經句,我們要認識、要珍惜,以後人家再要說你是修小乘的、修自了漢的,你把這段經文念給他聽聽。

  是故告汝天人世間阿修羅等。應當愛樂修習。生希有心。】

  這段經文是世尊勸導大眾依教修行,不當疑惑。『是故』。因前面所說這個緣故,佛才告訴與會當中的天人。『天人』愚痴、迷惑,不識貨、不知道這個法門是第一,不知道。『阿修羅』,提到阿修羅就曉得與會大眾當中有八部鬼神,這些都是六道凡夫。所以佛在此地特別勸勉他們,『應當愛樂修習』,應當愛這部經典,樂是喜歡這個法門,就像佛前面所說的皈依瞻禮,如說修行。『生希有心』。這句話說得非常之好。古德常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這個經典確實如此,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你不要小看了。我們現在遇到了,很容易遇到的,《無量壽經》印了這麼多,到處在派發,不是很容易遇到的嗎?不容易,太難太難了,無量劫中難得遇到一次,所以要生希有之心。

  於此經中。生導師想。】

  『導師』是佛,引導我們斷煩惱、證菩提,引導我們了生死、出三界,引導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引導我們往生淨土、證究竟佛果,導師!這個老師是誰?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我們的導師,《無量壽經》就是我們的善知識,是我們的善友;我們每天把它念一遍,就是接受老師的教導。老師慈悲教導,我們要信受奉行,我們要相信不能懷疑,要接受,要如說修行。奉行就是如說修行。這是自修,自利。

  欲令無量眾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轉。】

  我們還有慈悲心。我得到利益、得到好處了,看看還有許許多多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家親眷屬、朋友,他們還沒有得到,我們希望他們統統都能得到。『欲令無量眾生,速疾』,就是快速都能得到,都能像我一樣安住得不退轉,身心安穩住在不退轉地。這個不退轉地前面說得很詳細、說得很明白,決定不為世法所動,世法裡頭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為它所動;不為佛法裡面任何一部經典、任何一個法門所動,死心塌地,一心一意專求淨土,這是安住不退轉地。

  及欲見彼廣大莊嚴。攝受殊勝佛剎。圓滿功德者。當起精進。聽此法門。】

  這是我們要想幫助眾生,幫助他們,怎麼樣幫助?一樣要勸他聽這個法門,勸他讀《無量壽經》,勸他聽《無量壽經》。這第二句裡面利益尤其殊勝,為什麼?想見西方極樂世界『廣大莊嚴,攝受殊勝』。攝受殊勝這四個字現在我們讀了有點印象、有點概念了,殊勝到什麼程度?前面佛所講的十方無量無邊的佛剎,每個剎土裡面有無量無邊的菩薩,統統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是攝受的殊勝,都是不退菩薩去往生的。

  『圓滿功德』。十方世界修行雖然有無量功德,但是沒有圓滿;如果圓滿了,那何必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讀《華嚴經》,《華嚴經》上看到文殊、普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還要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為什麼?如果在毘盧遮那佛的會上,華藏世界也能夠得圓滿功德,這些人那就沒有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的必要!沒有必要;他還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說明西方淨土是圓滿功德,究竟圓滿。所以連毘盧遮那佛旁邊的兩個大菩薩文殊、普賢還要求生極樂世界,道理在這個地方。

  我們看到這個事實,能不求生嗎?能不見阿彌陀佛嗎?一定是道理搞清楚了,事實真相統統搞明白了,自然會生精進心要來研究這個法門,研究這個經典,要來深入。唯有斷疑,我們的清淨信心才能生的出來,你才會有真心念佛,真心求生。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為什麼念佛人多,往生人少?念佛人不是真心,為什麼不是真心?道理沒搞清楚,事實真相沒清楚,所以他雖然念佛,雖然求生,他的心願不懇切。如果現在有別的利益現前,他馬上就去了。今天晚上可以賺一百萬美金,你會不會來聽經?不聽,我賺錢要緊。你看看一百萬美金就把你的殊勝的利益斷掉了。賺一百萬美金還是要搞生死輪迴!小利,太小了,這是大利。可是你不認識,你不知道這是大利,你把這個看小了,把那個看大了,叫顛倒妄想!立刻就迷惑顛倒了。世間這樣的愚人很多,可能自己也是的。你們今天晚上為什麼來聽經?今天晚上沒錢賺。不容易,實實在在不容易。

  為求法故。不生退屈諂偽之心。】

  『為求法』,真心。真心、真意不會退屈,不是虛偽、不是假心。你要認為你真心,我剛才這個比喻是很現實的。如果這個利益擺在面前,你馬上動心了,你才曉得你的心是『退屈諂偽』,你根本就不是真心。但是這個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以為你很真心,誠心誠意在學佛了,你那個誠心誠意禁不起考驗,為什麼?名聞利養一誘惑,馬上就原形畢露,禁不起考驗不是真心。所以真心,什麼這個世出世間法擺那裡絕對不動搖。你看這個底下幾句比喻。

  設入大火。不應疑悔。】

  縱然是猛火叫你去跳,我也不懷疑,我也不後悔。考驗你的真心,你真誠究竟到什麼程度,能不能夠在這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

  何以故。彼無量億諸菩薩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不生違背。】

  佛說的,十方世界往生的這些不退菩薩,他們為什麼成就?他們是真的求這個法門,是真求。這個法門是無上第一的微妙法門,超出一切經論之上!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之經,《無量壽經》統統超越,所以它真的是如來所說第一經。這不是我在此地,我修淨土誇淨土,所謂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不是的!事實如此。樣樣依事實來說,絕對沒有誇張,它真的就是這樣的。你要認為我在這兒誇張,好,我修淨土在讚淨土,誇張淨土,這未免說得太過分了點,你帶著疑悔之心,那你就錯了。所以諸位細細去讀經文,細細去體會、去揣摩,你就曉得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那些菩薩在接觸的時候都尊重聽聞,唯有尊重聽聞,尊師重道,對老師尊敬,為什麼?重道,這樣聽聞他得利益。

  過去曾經有人請教印光大師,學佛有沒有祕訣?這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寫的,印光大師答覆他:有,誠敬二字是學佛的祕訣。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尊重聽聞就是誠敬。人如果能夠有十分誠敬,聽經會開悟,聽經為什麼不會開悟?誠敬的心不夠,所以一般人聽經的誠敬之心,只有一分、二分,所以得的利益並不多,能有九分、十分的時候就會開悟。這些菩薩十分的恭敬,不生違背,不生違背這句裡面就含著前面所講的皈依瞻禮,如說修行。他不違背,他統統做到了,所以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見阿彌陀佛,見佛聞法,圓滿功德,是這麼回事情。末後這句是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警惕。

  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

  這是真的。為什麼有許多菩薩想聽這個經聽不到?菩薩要知道有這部經,哪有得不到的道理?是菩薩想最好有個經、有個方法,能叫我們快點成佛,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不要搞無量劫,不要搞這麼長、這麼麻煩,想有沒有這個經典。他不知道,沒聽說過,無緣、沒有這個緣,所以『欲聞此經而不能得』。不曉得有多少菩薩?這個人數比那個往生的人數,不知道又多了多少倍。

  是故汝等。應求此法。】

  因為這個緣故,你們今天有緣,善根福德因緣在這個時刻當中,這三個條件統統具足。佛在這裡勸我們應求此法,你們應當認真的求生淨土,皈依瞻禮,如說修行,這就對了。佛在此地多少次的勸告我們,勸我們求生淨土。今天就講到此地。